底薪+提成已經out,用這種激勵讓業務員猶如打雞血(附案例分析)

導讀:

張總是一家公司的老闆,今年公司的業績同比增長幅度微乎其微,但同行都是兩位數的增長,業務部門不給力,一些業務員工作狀態很不好,業績也一般,但也不肯去努力提高,甚至還有離職念頭;還有一些老業務員客戶相對穩定,收入也比較穩定,業務員安於現狀,沒有動力開發新客戶。自己親自抓一抓稍見效果,但自己還有其他事情要去做,所以倍感煩惱。

業務部門是公司的核心部門,如何讓業務員保持持續的動力去開發客戶,提高業績,對公司來特別重要。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設計激勵模式,讓業務員有動力持續努力提高業績,並願意死心塌地跟著公司幹。

底薪+提成已經out,用這種激勵讓業務員猶如打雞血(附案例分析)

業務人員良好的工作狀態主要來自於利益驅動


首先看看張總的業務部提成方案:業績提成分檔級,提成比例由低而高,具體見下表:

底薪+提成已經out,用這種激勵讓業務員猶如打雞血(附案例分析)

張總的業務員提成機制,貌似很有激勵性,但實際效果不佳

點評:這樣的設計有哪些漏洞和問題?

  1. 有的業務員因為達不到高業績指標,提成點數很低,內心存有諸多不滿,萌生離職念頭。
  2. 為了達到更高業務級別,有的銷售員不是在業績上做文章,而是鑽空子、搞關係。
  3. 有的業務員發現當月業績達不到高提成目標,將業績硬推到下個月。
  4. 有的業務員為了獲得當月的高提成,和其他業務員合拼業績,以達到表面上的高業績。

說明:在設計分配機制上,不要讓員工有漏洞可鑽,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要避免對企業文化的衝擊,失去公平分配的基礎。

底薪+提成已經out,用這種激勵讓業務員猶如打雞血(附案例分析)


另外張總為了激勵員工,規定每年加一次薪,只要當年業績超出目標的5~10%,就按比例給員工加工資。

一開始,大家都歡呼雀躍衝勁很足,但是時間長了,業務員動力也就慢慢減弱了,目前公司的業績也沒有達到張總的預期,張總現在也陷入是否還要員工加薪的困境中。

思考:業務員要不要加底薪或提成?

  1. 加底薪,增加的是固定成本,直接帶走利潤,而且如果底薪部分佔比越大,還會降低員工的創造力。
  2. 加提成點數,雖然比加底薪要好一些,但在同等業績的情況下,公司的成本費用率會上升,相對而言利潤率下降,而且增加點數的激勵性有時效性,一般在增加的頭幾個月有點效果,之後又會迴歸過去和常態。況且加少了員工沒感覺,加多了企業吃不消。
底薪+提成已經out,用這種激勵讓業務員猶如打雞血(附案例分析)


思考:如何設計提成激勵才是正確的方向?

銷售提成點數的差異應著眼於產品與客戶,而非員工自身的區別。一名優秀、高級的銷售員必須是通過賣出更多的產品和服務獲得更高的收入,而不是因為等級高、工作時間長獲得比其他銷售員更多的收入。

銷售服務與技術服務是不相同的,銷售同一產品或服務提成點數應該相同,但是對同一服務項目而由不同技術人員來完成的,技術人員獲得的提取完全可以不同。例如,同一家理髮店,最好的理髮師可以收人頭100元,而一般的理髮師只收40元。

同一產品和服務,應該統一提成比例,而不應該是銷售額越高,就提成比例就越高。表面看上去,是對員工衝刺更高銷售目標的激勵,實際是將目標管理簡單地交給提成點數,而忽視目標激勵的設計。

讓新客戶提成點數高、老客戶提成點數稍低。因為開發新客戶的難度、時間長度都要大於老客戶。

讓客戶首次購買、首次之後的購買,提成點數不相同,正常來看,讓客戶從對公司產品服務不瞭解到接受,這個難度肯定大一些。

底薪+提成已經out,用這種激勵讓業務員猶如打雞血(附案例分析)

業績的增長數字背後必是不斷的付出


業務員的薪酬怎麼調整才更有效?

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業務人員的激勵系統入手,具有系統性的思維,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首先我們的薪酬模式必須要解決幾個問題:

  1. 員工增加的收入,必須來自他創造的結果,而不是以降低企業利潤為代價。
  2. 員工必須有持續收入增長的空間。
  3. 員工不能只關注營業額,還要關注企業需要關注的利潤率,成本費用率等。
  4. 員工可以有多種增加收入的渠道,而不僅僅是靠銷售收入。

總的來說,要實現給員工加薪卻不增加企業成本的唯一方法,就是讓員工的收入和企業經營效益掛鉤。而企業的經營效益提高,不僅僅要依靠銷售額的增加,也因為人創績效提高,和成本費用的下降而提高。

KSF增值加薪法:

KSF模式是最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在銷售業績之外,根據業務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公司的工作需求,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例如:

  • 高毛利產品銷售指標
  • 回款率指標
  • 新市場開發銷售指標
  • 客戶開發或服務成本指標
  • 新客戶開發銷售(數量或金額)指標
  • 客戶投訴率或數量指標
  • 客戶服務滿意度指標
  • 客戶有效服務數量指標
  • 協助開發產品指標

操作:以過去的實現值作為基點,超過這個基點(也可以建共識標準)就可以給予獎勵加薪!

具體方案:建立業務員等級體系,等級體系主要在以下維度進行設計

1)入職3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低值(如10萬/月),主要關注過程性指標(如:跟蹤量、詢盤量、電話量、考核分值等),獎勵力度為小值。

底薪+提成已經out,用這種激勵讓業務員猶如打雞血(附案例分析)

入職3個月KSF薪酬績效方案

2)入職6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中值(如20萬/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為中值。

底薪+提成已經out,用這種激勵讓業務員猶如打雞血(附案例分析)

入職6個月KSF薪酬績效方案

3)入職1年以上:業績平衡點為常規值(如30萬/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為常規值。

底薪+提成已經out,用這種激勵讓業務員猶如打雞血(附案例分析)

入職1年KSF薪酬績效方案

4)高級業務員:1年平均業績達500萬以上,次年自動升級為高級業務員,KSF薪酬增長20%-30%,獎勵力度為高值。

底薪+提成已經out,用這種激勵讓業務員猶如打雞血(附案例分析)

高級業務員KSF薪酬績效方案

KSF設計思維

底薪+提成已經out,用這種激勵讓業務員猶如打雞血(附案例分析)

KSF績效管理模式的效果

  1. 將崗位原工資分解到核心K指標上;
  2. 每個K指標從數據
  3. 分析找到平衡點;
  4. 每個指標超過平衡點即有獎勵,低於平衡點即有壓力;
  5. 每一個K指標:對於企業,是利潤增長的渠道;對於員工,是工資增長的渠道;

遵循以上的思路,那麼員工工資越高,企業利潤也越高;員工和企業利益是趨同的,方向和目標也是一致的。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