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按7個穴位,不用醫生開藥方!動動手,一學就會

在家悶了N天,每天被充斥網絡的疫情信息層層包圍,比起疾病的傳播,人們的焦慮與恐慌好像蔓延得更快。

講真的,應該換換腦子、放鬆一下了!


小樂給大家找了幾個養生常用穴位,兼顧養肝、祛溼、防感冒,隨手按摩一下順便就為全年的健康打下了好基礎。

養肝益腎:太沖穴、太溪穴、肝腧穴

太沖穴

常按7個穴位,不用醫生開藥方!動動手,一學就會


★位置:位於足背,第一、二蹠骨間,蹠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中。以手指沿大腳趾、二腳趾夾縫向後移動,觸及骨骼連接部位的凹陷,按壓能感到動脈搏動,太沖穴就找到了。

★操作方法:用拇指按揉2-3分鐘。

★作用:常按揉可培補肝氣。


太溪穴

常按7個穴位,不用醫生開藥方!動動手,一學就會


★位置:位於足內踝最高點的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即:腳內踝後緣的凹陷當中)。

★操作方法:用拇指按揉2-3分鐘。

★作用:長按揉可培補腎氣。中醫認為肝腎同源,肝屬木,腎屬水,水能涵木,按揉太沖穴和太溪穴可起到滋水涵木、補腎養肝的作用。

肝俞穴

常按7個穴位,不用醫生開藥方!動動手,一學就會


★位置: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雙手握拳,手臂屈曲,拳背置於後背兩側,當前臂呈水平位時,手背的位置就是肝俞穴。

★操作方法:用拳背在穴位上做上下搓動,以局部發熱為度,按摩3-5分鐘。

★作用:疏肝利膽,理氣明目,可緩解目赤腫痛、肋間神經痛、神經衰弱等。

祛溼健脾:陰陵泉、豐隆穴

後天就是雨水節氣了,此後氣溫逐漸回升、降水也逐漸增多,伴隨著“倒春寒”的出現,寒溼之邪最易困擾脾臟。


陰陵泉

常按7個穴位,不用醫生開藥方!動動手,一學就會


★位置: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取穴時屈膝90度,用拇指沿小腿內側骨內緣(脛骨內側)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關節下時,脛骨向內上彎曲之凹陷即是陰陵泉。

★操作方法:按揉2-3分鐘,以感受到痠痛為度。

★作用:陰陵泉是祛溼要穴,常按揉可健脾滲溼,通利下焦,緩解由於溼邪侵入人體,造成的胃口不佳、身體困重不爽、關節肌肉酸重等症狀。


豐隆穴

常按7個穴位,不用醫生開藥方!動動手,一學就會


★位置:抬起小腿,繃起腳尖,可以摸到迎面骨外側又一條隆起的肌肉,在這條肌肉上,把膝蓋下方的凹陷與外踝尖連一條線,連線1/2處,就是豐隆穴。

★操作方法:按壓2-3分鐘,此處痠痛感可能比較明顯。

★作用:常按豐隆穴有健脾化痰之效,治療耳源性眩暈、高血壓、高血脂症、神經衰弱、肥胖症等亦有良好療效。

防治感冒:大椎穴、風池穴

大椎穴

常按7個穴位,不用醫生開藥方!動動手,一學就會


★位置:位於頸後,第七頸椎棘突起和第一胸椎棘突起之間。取穴時,稍微低下頭,頸後最大的骨骼凸起下方凹陷處就是大椎穴。

★操作方法:用手反覆搓熱大椎穴,感到局部皮膚髮熱即可;還可以在淋浴時用熱水沖洗,以能忍受、不燙傷局部皮膚為度;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拔罐並留罐10分鐘。

★作用:具有清熱解表,益氣通陽的作用,對緩解感冒、提高免疫力很有幫助。

風池穴

常按7個穴位,不用醫生開藥方!動動手,一學就會


★位置:在項部,枕骨之下,取穴時需正坐,微微低頭,先摸到耳垂下緣,在它內後方可摸到一個硬硬的突起,叫做乳突,繼續向內側就能觸摸到一凹陷,就是風池穴。

★操作方法


按揉風池穴。雙手四指張開放在頭部的兩側,雙手拇指用力按揉50-100次,以感到酸脹感為宜。


擦風池穴。食指、中指、無名指併攏,從乳突開始由外下方向內上方摩擦風池穴50-100次,以局部皮膚感到微微發熱為宜。


★作用:按揉或摩擦風池穴有祛風、止痛,通竅之效,可緩解外感風寒造成的頭痛、流涕、打噴嚏等症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