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如果希特勒提前兩個月攻打蘇聯,能在冬季前攻下莫斯科嗎?

共跳滴水線子


提前兩個月執行巴巴羅莎計劃,事情會有另外的變化,歷史上德國對於蘇聯的進攻計劃,原本確實是考慮過季節因素,決定在更早兩個月的夏初開始發動,因為盟友意大利的動作,引發德國必需出兵巴爾幹地區,雖然德國在巴爾幹地區很快解決了南斯拉夫和希臘,時間還是被多拖了兩個月,這時德國方面也考慮過計劃順延一年,就是到四二年夏初開始進攻蘇聯,原因是德國自己也始終覺得沒有完全準備好,發起對蘇進攻後,還缺乏完善的後勤保障計劃。但是這時德國得到的情報顯示,蘇聯已經把自己的兵力都作了突前佈置。



大部分軍隊都已經投放到西線歐洲邊境,這就給德國人看到可以聚殲蘇聯軍隊的機會,德國的計劃是在自己後勤保障沒問題的蘇聯邊境地區,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然後長驅直入蘇聯空虛的後方,那麼原本不足以保障的後勤供給,亦得以鬆緩,成為有可能完成的任務。歷史事實也是這樣,德國發起巴巴羅莎行動後,憑藉著先進的戰略戰術,攻擊到莫斯科城下時,也確實完成了對蘇聯紅軍紙面部隊的聚殲,理論上這時蘇聯已經沒有多少像樣的部隊了,只是德國人不知道蘇聯還有影子部隊這麼一招,前面派往西線的主力部隊一損失,留在後方的影子部隊架子立即開始徵兵擴充。而德軍在對蘇戰爭最大的失誤,就是不但自己瞎分兵導致兵力不足,而且一直左右搖擺,自己也弄不清重點到底放在南線搶下石油產區,還是北線去攻破莫斯科城獲取政治勝利,這種糾結在斯大林格勒表現的特別明顯,明明已經可以吃下斯大林格勒了,自己把攻城部隊抽掉走去支援南線,發現兩頭都不像段時間可以結束的,又掉回來試圖先解決斯大林格勒,自己的部隊疲於奔命時,也給了蘇聯人緩過神的機會,然後就是後勤保障果然供給不上的惡果開始顯現,在蘇聯人殺敵八百自損三千的蠻橫打法下耗盡了資源。

所以希特勒最後沒打下莫斯科,根本原因不在於他晚了兩個月進攻蘇聯,而在於他進攻蘇聯的目的性自己沒分出重點,一個是下巴庫搶石油,一個是破莫斯科城,希特勒堅持破莫斯科城其實可能對破城還有一點誤解,就是大概他以為攻破莫斯科城,蘇聯就算滅國了,這一觀念,即使在四十年代,其實也已經顯得落伍的古典主義了些,要知道東方疲敝的中國,英法聯軍破過北京城,八國聯軍破過北京城,不久前日本也剛破了南京城,以疲敝之中國,元首西狩,一樣在疲敝的堅持著,何來都城一破即告國滅之說?所以德軍攻進蘇聯後,北線不以消滅蘇聯有生力量的圍城,實際上毫無實際意義,老實說即使攻破莫斯科,也依舊不具備什麼實際意義,提前拿破崙攻過來,俄國人可是自己就一把火燒了莫斯科的,斯大林肯守著不退,已經相當有進步了。


李三萬的三萬裡


可以肯定的說,如果沒有寒潮提前到來,希特勒拿下莫斯科是必然的結果。

在已知的歷史,莫斯科保衛戰蘇聯已經都對失敗默許,只是寒潮給了蘇聯時機,德國的落實裝備難以啟動,攻擊力也難以發動,所以才止兵僵持!

德軍有近半的傷亡是由惡劣的天氣造成,通常說希特勒沒有預料到寒流,事實上此時德國的軍工和後勤保障體系也達不到完整的供應。

德國在沒有後勤保障的情況下,即便攻克莫斯科,也未必能夠堅持住蘇聯反攻,最終還是隻能維持當時的戰線!

蘇聯龐大的國土,雖然在丟失最繁華的歐洲區域後,國力會有所下降,但英美等國家的幫助,能夠彌補這樣的損失。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蘇聯就是在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得到來自盟軍的支援,而最終實現了反擊勝利,為整個二戰的勝利贏得轉機!


多臻貴


莫斯科保衛戰是一場非常慘烈的戰役,蘇聯能夠打贏莫斯科保衛戰,一方面是因為蘇聯士兵在莫斯科保衛戰時期勇敢作戰,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蘇聯進入了冬季,德國士兵不適應寒冷的季節,沒有準備好足夠的過冬衣服。假如德國提前兩個月發動莫斯科保衛戰,那麼德國就能夠在溫暖的季節完成決戰,蘇聯打贏莫斯科的保衛戰的可能性將會大幅度降低。

而且德國如果提前兩個月發動攻擊,蘇聯進行動員的時間也會變短,德國攻到莫斯科城下的時間最少提前兩個月以上。其實希特勒在最初的時候,一直打算從春季就發動對蘇聯的進攻,在冬季結束之前結束戰爭。然而德國的盟友意大利卻四處惹禍,導致了德國不得不替意大利擦屁股,將進攻蘇聯的時間延遲了兩個月。在德國和意大利結盟的時候,很多德國軍官就不看好意大利,一戰時期意大利已經坑過一次德國,但是希特勒還是沒長記性,仍然跟意大利成為了盟友。

在德國攻佔法國之後,不甘寂寞的墨索里尼發動了對希臘的入侵,意大利軍隊對付埃塞俄比亞的非洲土著都吃力,更不要說對陣希臘的正規軍了。結果意大利被希臘打的屁滾尿流,不僅沒有佔領希臘,還丟失了一大片殖民地。墨索里尼打不過希臘,只能找希特勒求幫忙,德國和希臘的關係本來不錯,但是為了避免希臘打垮意大利,德國只能幫助意大利去打希臘。

德國軍隊出現之後,希臘軍隊很快就敗下陣來,最終希臘被德國和意大利佔領。在攻佔希臘期間,德國調動了大量的部隊,前後耽誤了兩個多月時間。等到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計劃的時候,蘇聯已經在邊境上聚集了不少部隊。而且巴巴羅薩計劃實施的時候已經快要進入夏季,等到德國攻擊到莫斯科城下的時候,剛好又趕上了蘇聯漫長寒冷的冬季。假如沒有意大利四處惹禍,莫斯科保衛戰肯定會提前兩個月,德國很可能能贏得這場戰役的勝利。


軍武小咖


這個問題很值得探索,津城沐雨來回答。

二戰時,希特勒軍隊已經打到莫斯科城外,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但是,就在此關鍵時刻,莫斯科地區氣溫陡降,莫斯科的冬天比往年更加寒冷。結果,本就沒有經歷過如此寒冷的德軍,事前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



突如其來的寒冬,讓德軍很多坦克打不著火,不少大炮也被寒冬凍住無法開炮,士兵也因寒冷凍傷減員,德軍的進攻被迫停止。

寒冬延緩了德軍攻勢,蘇聯得到喘息的機會,迅速抽調西伯利亞和遠東耐寒的精銳軍隊趕往前線,重新調整部署,穩住陣腳。

來年春天,天氣轉暖,但此時蘇聯已經有了還手之力,重兵集結,打響莫斯科反擊戰,已經強弩之末的德軍被迫撤退,之後再也沒有能力重新進攻莫斯科,蘇聯轉守為攻,德軍節節敗退,並最終被反法西斯同盟徹底打敗。

寒冬保住了莫斯科,保住了蘇聯,如果德軍提前兩個月攻打蘇聯,能在冬季到來前打敗蘇聯攻佔莫斯科嗎?



以當時情況來看,完全可以,再有兩個月,德軍完全可以攻佔蘇聯,因為當時的蘇聯還沒有穩住陣腳,軍隊還沒有就位,難以有效制止德軍凌厲的攻勢。

但是,如果直接推到蘇德戰爭爆發前,不是以結果來推論,而是重新洗牌,德軍不一定會如此順利。

德軍為什麼一推再推,直到六月份才發動對蘇聯的巴巴羅薩進攻?就是因為德軍還沒有就位,還沒有完全準備好,如果提前兩個月發動進攻,各方面因素都有著更多的不確定性,到時候德軍不一定會攻到莫斯科。

所以,如果再給德軍兩個月,德軍大概率會打敗蘇聯攻佔莫斯科;如果德軍提前兩個月發動進攻,由於諸多變動因素,不一定能在冬季前攻佔莫斯科,甚至還不如這次進攻的更遠。



你們覺得呢?

我是津城沐雨,歡迎大家積極評論交流,我們一起來探索,喜歡歷史的朋友,記得隨手關注給個支持,您的鼓勵是我不斷創作的動力。


津城沐雨


1941年1月8日,是小鬍子同學第一次小範圍暴露對蘇動手的野心,這是他在“鷹巢”舉行的絕密軍事會議上宣佈,地點在貝西特斯加登的山間別墅。此前德軍徹底解決了法國問題、無限期擱置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無奈放棄了假道西班牙奪取直布羅陀要塞的作戰計劃,一句話,德軍在西線暫時無事可幹了。

(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奇)

注意重點,此時距離未來德國全面進攻蘇聯的6月22日已經只有五個月多一點時間了,希特勒冒險下定兩線作戰的決心,其理由正如他在此次會議上所說:“如果美國和俄國參加對德戰爭,情況將變得非常複雜,因此,必須一開始就消除出現這種威脅的任何可能性,解除了俄國的威脅,我們就可以無限期對英國進行戰爭,日本人也能鬆一口氣”!大部分的德軍高級軍官們,是直到這一天,才知道要對蘇開戰了。

那麼《巴巴羅薩計劃》是從幾時開始擬定的呢?1940年12月初,希特勒要求陸軍總參謀部秘密提交對蘇作戰計劃,12月5日拿到原名“奧托計劃”的草案(草案一年前有所準備),經過四小時會議後批准了這個計劃的要旨。12月18日,希特勒以第21號秘密指令的方式下定了最後決心:“德國武裝部隊必須在結束對英國戰爭以前,以一次快速的戰役擊敗蘇俄,準備工作必須在1941年5月15日前完成,並防止進攻意圖的洩露”,再注意,這只是《巴巴羅薩計劃》的總體框架。



(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

負責作戰計劃細節擬定的當然是陸軍總參謀部,總參謀長哈爾德上將和副參謀長保盧斯領銜執行,他們對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奇元帥負責,因為第21號指令只有九個人知情。這是一項繁重的任務,需要把三個集團軍群幾百萬軍隊的出發地、路線和目標一一確定,需要落實陸空協同和輜重補給,落實鐵路公路運輸計劃,甚至包括補充兵源的分配等等。

經過德國參謀軍官精密嚴謹的工作,《巴巴羅薩計劃》的行動細節於1941年2月初完成,2月3日在柏林舉行的長達六小時的軍事會議上,哈爾德詳細闡述了總參謀部的計劃書,同時預估蘇軍兵力在165個師左右(後來證明都是胡說八道),因此德國陸軍將出動不低於此數的部隊,以質量取勝,擬定進攻發起時間為5月15日,預計用“大約六個星期擊垮俄國”。

(陸軍副參謀長保盧斯)

希特勒“基本”同意並且大為興奮,當場大喊:“當巴巴羅薩開始時,全世界將會大驚失色,難置一言”!並且立刻要求哈爾德把作戰地圖和部隊的調動及部署計劃送給他。也就是說,巴巴羅薩計劃完全成形、不需要作任何實質性修改的時間是這一天,再次注意,此時距離擬定開戰日還有三個月零12天,德國巨大的軍事機器才開始正式向東轉向。

為了實施這一計劃,德軍需要把正在西線休整的絕大部分主力東調,其中陸軍第一期要在蘇德交界集結3206000人的部隊,然而到1941年2月,德軍僅僅先期在羅馬尼亞部署完680000人的部隊。換言之,德軍還需要橫貫歐洲大陸朝波蘭和東普魯士調來252萬大軍,其中包括幾千輛坦克裝甲車、幾萬門大炮,如此龐大的調動還需要在不驚動蘇聯人的夜裡進行,這需要耗費多少時間?

(制定巴羅薩計劃)

當蘇聯方面對德軍大規模東調提出質疑時,裡賓特洛夫的答覆是德軍正在進行新老部隊的換防和復員工作,為了避免穿幫,德軍只能在白天運送需要在東線儲備的軍火物資,甚至還要假模假樣從波蘭向德國運回一些士兵,只有到了晚上真正的軍列才能東來。空軍的前進機場不足,也需要秘密修建,所有這些工作德國人早已經精確計算過:必須要90天時間!

兵棋推演的結果就是,從希特勒下定開戰決心、到德軍總參謀部擬好作戰計劃、再到完成軍隊和物資的調運,德國人即便馬不停蹄也只能在1941年4月底完成所有戰爭準備,5月15日的進攻發起日也是經過認真測算的,任何專業軍官和參謀人員都明白“兵貴神速”的道理,但凡能夠提前,德國人肯定不會延後。所以,關於德軍提前兩個月發動進攻的命題根本不成立,因為希特勒是戰爭狂人卻不是外星人!

(希特勒與哈爾德)

同時還有兩大因素干擾著戰爭爆發日和對莫斯科的攻取,其一是英國遠征軍進入希臘和南斯拉夫的倒戈,迫使希特勒不得不動用大量裝甲部隊首先搞掂巴爾幹半島,當李斯特元帥的部隊取得勝利時已經是4月30日,軍隊需要調回,坦克需要大修,並且在5月份還出現了赫斯出走英國的事件,焦頭爛額的希特勒擺平所有這些意外後,只能宣佈進攻日期延至6月22日。

其二是在巴巴羅薩計劃中,希特勒力主對烏克蘭的打擊要優先於莫斯科,甚至列寧格勒的佔領也優於莫斯科,作為最高統帥他具備戰役實施的決定權,所以才有了從中央集團軍群分兵,參加列寧格勒攻取戰和基輔圍殲戰。

(希特勒在鷹巢)

從軍事角度看,蘇軍100多萬兵力的西南方面軍如果不被殲滅,中央集團軍群的側翼根本得不到保證,哪個司令官也不敢冒險直取莫斯科,因此說,德軍將領戰後對希特勒的指責都是“馬後炮”和甩鍋行為,即便沒有巴爾幹戰役的拖延,德軍也進不了莫斯科。

1941年6月14日,《巴巴羅薩計劃》的最後一次軍事會議召開,一週後蘇德戰爭爆發。


度度狼gg


在二戰中,如果希特勒提前兩個月攻打蘇聯的話,還是不能夠在冬季攻下莫斯科的,即使被攻下莫斯科,德軍也是不能長期佔領的。

首先,蘇德開戰後,蘇聯就開始有序的將國家的一些重要的軍用和民用的工廠搬遷到中西伯利亞地區,這就保證了蘇軍的後勤補給,可以源源不斷地為蘇軍提供彈藥、坦克、槍支等一系列武器裝備,蘇聯的戰略縱深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相反德國由於領土限制,因此其戰略縱深遠遠比不上蘇聯。

其次是德軍橫掃歐洲戰場,在新佔領區,德軍需要駐紮軍隊進行守備,德軍無法全身心地應對蘇聯軍隊。而且德國還有兩大憂患,近憂:新佔領區的人民武裝不斷地反抗,遠患:英國、美國、蘇聯的虎視眈眈,所以德國陷入兩線作戰,以德國的國力來進行分析,德國是無法長久處於戰爭狀態,國內的崩盤是遲早的事。

然後就是蘇聯有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地經濟和物資援助,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蘇聯的物資短缺的問題。

最後就是蘇聯目前的對手只有德軍,因此蘇軍可以抽調數以百萬計的軍隊來保衛莫斯科,進行長期的膠著戰鬥,而德軍隨著戰線的拉長,物資補充出現問題,再加上德軍是深入敵國作戰,在地利方面蘇軍明顯強於德國,蘇軍是保護自己的國家,同仇敵愾,而德軍作為侵略者,二者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老王講講趣事


蘇德戰場上的莫斯科戰役,一直以來就是無數軍事愛好者討論的話題,很多人認為如果德軍在莫斯科戰役中取得勝利,那麼二戰的結局可能就會改變。而導致德軍沒有拿下莫斯科的罪魁禍首就是天氣,那麼德軍如果提前二個月發動對蘇戰爭,是否就可以避免在冬季攻打莫斯科了呢?

我認為德軍如果提前進攻蘇聯是有很可能拿下莫斯科的,但是現實確是德軍根本無法提前兩個月完成攻打蘇聯的準備工作。

希特勒在對英國本體進行空襲的時候,其已經確定好了對於下一步作戰目標的選擇——蘇聯。希特勒認為:要想徹底擊敗英國,就要發展海軍和空軍,這就必然會使德國的陸軍力量被削弱。而來自蘇聯的威脅就要求德軍必須擁有強大的陸軍,為了儘快結束對英國的戰爭,那麼對蘇聯的戰爭就必須提上日程。


希特勒在1940年的“第21號訓令——巴巴羅薩案”中指出:發動對蘇戰爭的準備工作必須要在1941年5月15日之前完成。由此看見,德國最高統戰部最初的作戰計劃確實有考慮過天氣的因素,以求在冬季到來之前結束戰爭。如果按照“21號訓令”的步驟,德軍是有可能比歷史上提前發動攻擊的,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德軍計劃最終被打破了。

打破德軍作戰計劃的不是別人,就是德國的豬隊友意大利。

此時意大利在巴爾幹的攻勢陷入了停滯,而且還有可能被英國和希臘聯軍反推的危險;隨著意大利的失利,南斯拉夫的政局也因此發生了突變,本來親德的南斯拉夫政府被其空軍司令莫維奇發動政變顛覆,站在了德國的對立面。

面對巴爾幹半島的變局,希特勒不得不決定轉而對南斯拉夫和希臘發動戰爭,以保護德軍的南翼安全。德軍在4月6日發動了對南斯拉夫的入侵,一個星期後南斯拉夫停止抵抗,希臘則在之後的三個星期後解決,德軍最終在5月1號結束巴爾幹半島的作戰。

德軍入侵蘇聯的計劃必須推遲

德軍雖然迅速的結束了巴爾幹作戰,但是已經對於蘇德戰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原本的進攻時間就這樣被推遲了。

等到德軍最後準備完成的適合,時間已經到了6月22日,留給德軍在冬季之前拿下莫斯科的時間只有不到3個月的時間了。在經過一系列的勝利後,蘇聯紅軍雖然損失巨大,但是德軍同樣也已經筋疲力竭了。當12月2日德軍竭盡全力向莫斯科前進時,蘇聯紅軍的一次打反擊和當時極度惡劣的天氣,最終遏制了德軍的全進。


浮沉的歷史


如果德軍能夠提前兩個月發起莫斯科戰役,哪怕是一個月甚至兩個星期,勝利可能性都會極大增加。

問題是莫斯科戰役不等於蘇德戰爭,德軍不可能飛越上千公里從波蘭進攻莫斯科。飯要一口一口吃,仗要一步一步打。德軍不是不想早進攻,而是做不到。

小鬍子是在1940年11月以後放棄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主力這才從西線東調。人員坐火車走容易,大量裝備物資要到位可就難了。東線戰場寬幅縱深數倍於西線,而蘇聯鐵路公路交通條件遠不如法國荷蘭比利時,需要物資海量增長;一直到41年6月,德軍還遠沒有準備好。

所以德國不可能提前開戰,硬要打的話,後勤更跟不上,情況只能更壞。

既然德軍沒準備好,為什麼小鬍子不能再等等呢?

因為情況發生了變化,蘇軍主力正在向蘇德邊境白俄羅斯地區集結――有觀點認為斯達舒想先下手為強,結果推倒不成反被逆推,在此存疑。這就給德軍提供了一個大包圍戰的機會,小鬍子以及一票老容克認為這是一舉殲滅蘇軍主力,一戰定乾坤的千載良機,於是頂不往誘惑在準備好之前搶先出手了。

殲敵重於攻城掠地,這個大方向沒錯,但小鬍子低估了蘇聯戰爭潛力,也低估了英美蘇抱團取暖的戰略需求,人力終究扛不住大勢。


真正鱷魚不哭


小雪歷史微鑑:可以肯定的是不行。號稱鋼鐵洪流的德國雖然分三線對莫斯科虎視眈眈,但是,作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老大哥蘇聯還是有與其一戰的資本的。

作為頭號社會主義國家,雖然被當頭棒喝,但是,戰力還是客觀存在的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莫斯科保衛戰當時的情況,在敵人的強力進攻下,莫斯科紅場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在雪中閱完兵,然後直接奔向戰場,由蘇聯元帥朱可夫親自帶隊,大有同仇敵愾的味道。

莫斯科戰役足足經歷了三個月長的時間,從戰略防禦到戰略進攻,可以說是一氣呵成。

雙方兵力對比:

  • 德軍100萬人及其火炮


  • 蘇聯125萬人及其火炮

雙方傷亡對比:

  • 德軍傷亡50萬人

  • 蘇軍傷亡85萬人

從雙方的戰力和對比情況來看,其實是以蘇軍略高一籌,但是,德軍為何能夠長驅直入,這就要說他們的武器裝備了。

蘇聯之所以在戰爭初期,讓德軍一路攻打,被逼到莫斯科,除了斯大林的綏靖政策以外,還有就是武器裝備,蘇軍的武器裝備和德軍的差一大截,這是重點。

而最後能夠取勝的原因,總結下來就是三點:

  • 強大的戰術指揮能力

  • 多兵種協同作戰的打擊能力

  • 捨我其誰的亮劍精神

可以說,莫斯科就是一座鋼鐵堡壘,把城市當作地道戰、巷戰來打,班字為戰,人字為戰,最後取得了最後勝利。

縱然不是氣候原因,但是放掉這個原因不談,蘇聯的正義戰爭,依然可以在莫斯科戰役中取勝

不可否認,蘇聯能夠取得戰略頹勢的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德軍沒有冬衣,沒有強有力的後勤保障,但是話說回來,蘇聯如果不是全民作戰,捨我其誰,哪有這個來之不易的勝利。

莫斯科保衛戰在蘇聯歷史上佔據了很大的作用,它意味著蘇聯的戰爭進入了戰略進攻,希特勒的末日不遠了。

文/小雪歷史微鑑,古事新說,快意江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小雪歷史微鑑


歷史沒有如果,不過就算莫斯科被攻陷,蘇聯也不會徹底投降,德國在東線的壓力就依然很大。

蘇聯作為有兩千多萬平方公里,兩億人口的國家,東西跨度八個時區,是世界上縱深最大的國家,隨著斯大林的上位,蘇聯隊原來的軍隊進行的大面積清洗,才使得蘇德戰爭前期蘇聯步步後退,德國步步緊逼。歷史已經瀕臨莫斯科城下了,蘇聯的戰鬥意志依然沒有絲毫衰退。

歷史上拿破崙進攻俄國時,莫斯科就曾被攻陷過,俄國人甚至一把火燒了整個莫斯科城,沒有留下一點物資給法國人,最後導致法國人撤退,並全軍覆沒。

由此可見,德國就算攻佔了莫斯科,蘇聯依然有廣大的縱深可以利用,正規戰也可以轉成阻擊戰,游擊戰。德國想要完全吞併蘇聯,以當時的人口和物資很難辦得到,想讓蘇聯放棄抵抗更是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