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如果希特勒提前两个月攻打苏联,能在冬季前攻下莫斯科吗?

共跳滴水线子


提前两个月执行巴巴罗莎计划,事情会有另外的变化,历史上德国对于苏联的进攻计划,原本确实是考虑过季节因素,决定在更早两个月的夏初开始发动,因为盟友意大利的动作,引发德国必需出兵巴尔干地区,虽然德国在巴尔干地区很快解决了南斯拉夫和希腊,时间还是被多拖了两个月,这时德国方面也考虑过计划顺延一年,就是到四二年夏初开始进攻苏联,原因是德国自己也始终觉得没有完全准备好,发起对苏进攻后,还缺乏完善的后勤保障计划。但是这时德国得到的情报显示,苏联已经把自己的兵力都作了突前布置。



大部分军队都已经投放到西线欧洲边境,这就给德国人看到可以聚歼苏联军队的机会,德国的计划是在自己后勤保障没问题的苏联边境地区,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然后长驱直入苏联空虚的后方,那么原本不足以保障的后勤供给,亦得以松缓,成为有可能完成的任务。历史事实也是这样,德国发起巴巴罗莎行动后,凭借着先进的战略战术,攻击到莫斯科城下时,也确实完成了对苏联红军纸面部队的聚歼,理论上这时苏联已经没有多少像样的部队了,只是德国人不知道苏联还有影子部队这么一招,前面派往西线的主力部队一损失,留在后方的影子部队架子立即开始征兵扩充。而德军在对苏战争最大的失误,就是不但自己瞎分兵导致兵力不足,而且一直左右摇摆,自己也弄不清重点到底放在南线抢下石油产区,还是北线去攻破莫斯科城获取政治胜利,这种纠结在斯大林格勒表现的特别明显,明明已经可以吃下斯大林格勒了,自己把攻城部队抽掉走去支援南线,发现两头都不像段时间可以结束的,又掉回来试图先解决斯大林格勒,自己的部队疲于奔命时,也给了苏联人缓过神的机会,然后就是后勤保障果然供给不上的恶果开始显现,在苏联人杀敌八百自损三千的蛮横打法下耗尽了资源。

所以希特勒最后没打下莫斯科,根本原因不在于他晚了两个月进攻苏联,而在于他进攻苏联的目的性自己没分出重点,一个是下巴库抢石油,一个是破莫斯科城,希特勒坚持破莫斯科城其实可能对破城还有一点误解,就是大概他以为攻破莫斯科城,苏联就算灭国了,这一观念,即使在四十年代,其实也已经显得落伍的古典主义了些,要知道东方疲敝的中国,英法联军破过北京城,八国联军破过北京城,不久前日本也刚破了南京城,以疲敝之中国,元首西狩,一样在疲敝的坚持着,何来都城一破即告国灭之说?所以德军攻进苏联后,北线不以消灭苏联有生力量的围城,实际上毫无实际意义,老实说即使攻破莫斯科,也依旧不具备什么实际意义,提前拿破仑攻过来,俄国人可是自己就一把火烧了莫斯科的,斯大林肯守着不退,已经相当有进步了。


李三万的三万里


可以肯定的说,如果没有寒潮提前到来,希特勒拿下莫斯科是必然的结果。

在已知的历史,莫斯科保卫战苏联已经都对失败默许,只是寒潮给了苏联时机,德国的落实装备难以启动,攻击力也难以发动,所以才止兵僵持!

德军有近半的伤亡是由恶劣的天气造成,通常说希特勒没有预料到寒流,事实上此时德国的军工和后勤保障体系也达不到完整的供应。

德国在没有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即便攻克莫斯科,也未必能够坚持住苏联反攻,最终还是只能维持当时的战线!

苏联庞大的国土,虽然在丢失最繁华的欧洲区域后,国力会有所下降,但英美等国家的帮助,能够弥补这样的损失。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就是在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得到来自盟军的支援,而最终实现了反击胜利,为整个二战的胜利赢得转机!


多臻贵


莫斯科保卫战是一场非常惨烈的战役,苏联能够打赢莫斯科保卫战,一方面是因为苏联士兵在莫斯科保卫战时期勇敢作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苏联进入了冬季,德国士兵不适应寒冷的季节,没有准备好足够的过冬衣服。假如德国提前两个月发动莫斯科保卫战,那么德国就能够在温暖的季节完成决战,苏联打赢莫斯科的保卫战的可能性将会大幅度降低。

而且德国如果提前两个月发动攻击,苏联进行动员的时间也会变短,德国攻到莫斯科城下的时间最少提前两个月以上。其实希特勒在最初的时候,一直打算从春季就发动对苏联的进攻,在冬季结束之前结束战争。然而德国的盟友意大利却四处惹祸,导致了德国不得不替意大利擦屁股,将进攻苏联的时间延迟了两个月。在德国和意大利结盟的时候,很多德国军官就不看好意大利,一战时期意大利已经坑过一次德国,但是希特勒还是没长记性,仍然跟意大利成为了盟友。

在德国攻占法国之后,不甘寂寞的墨索里尼发动了对希腊的入侵,意大利军队对付埃塞俄比亚的非洲土著都吃力,更不要说对阵希腊的正规军了。结果意大利被希腊打的屁滚尿流,不仅没有占领希腊,还丢失了一大片殖民地。墨索里尼打不过希腊,只能找希特勒求帮忙,德国和希腊的关系本来不错,但是为了避免希腊打垮意大利,德国只能帮助意大利去打希腊。

德国军队出现之后,希腊军队很快就败下阵来,最终希腊被德国和意大利占领。在攻占希腊期间,德国调动了大量的部队,前后耽误了两个多月时间。等到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的时候,苏联已经在边境上聚集了不少部队。而且巴巴罗萨计划实施的时候已经快要进入夏季,等到德国攻击到莫斯科城下的时候,刚好又赶上了苏联漫长寒冷的冬季。假如没有意大利四处惹祸,莫斯科保卫战肯定会提前两个月,德国很可能能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军武小咖


这个问题很值得探索,津城沐雨来回答。

二战时,希特勒军队已经打到莫斯科城外,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但是,就在此关键时刻,莫斯科地区气温陡降,莫斯科的冬天比往年更加寒冷。结果,本就没有经历过如此寒冷的德军,事前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突如其来的寒冬,让德军很多坦克打不着火,不少大炮也被寒冬冻住无法开炮,士兵也因寒冷冻伤减员,德军的进攻被迫停止。

寒冬延缓了德军攻势,苏联得到喘息的机会,迅速抽调西伯利亚和远东耐寒的精锐军队赶往前线,重新调整部署,稳住阵脚。

来年春天,天气转暖,但此时苏联已经有了还手之力,重兵集结,打响莫斯科反击战,已经强弩之末的德军被迫撤退,之后再也没有能力重新进攻莫斯科,苏联转守为攻,德军节节败退,并最终被反法西斯同盟彻底打败。

寒冬保住了莫斯科,保住了苏联,如果德军提前两个月攻打苏联,能在冬季到来前打败苏联攻占莫斯科吗?



以当时情况来看,完全可以,再有两个月,德军完全可以攻占苏联,因为当时的苏联还没有稳住阵脚,军队还没有就位,难以有效制止德军凌厉的攻势。

但是,如果直接推到苏德战争爆发前,不是以结果来推论,而是重新洗牌,德军不一定会如此顺利。

德军为什么一推再推,直到六月份才发动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进攻?就是因为德军还没有就位,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如果提前两个月发动进攻,各方面因素都有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到时候德军不一定会攻到莫斯科。

所以,如果再给德军两个月,德军大概率会打败苏联攻占莫斯科;如果德军提前两个月发动进攻,由于诸多变动因素,不一定能在冬季前攻占莫斯科,甚至还不如这次进攻的更远。



你们觉得呢?

我是津城沐雨,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我们一起来探索,喜欢历史的朋友,记得随手关注给个支持,您的鼓励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


津城沐雨


1941年1月8日,是小胡子同学第一次小范围暴露对苏动手的野心,这是他在“鹰巢”举行的绝密军事会议上宣布,地点在贝西特斯加登的山间别墅。此前德军彻底解决了法国问题、无限期搁置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无奈放弃了假道西班牙夺取直布罗陀要塞的作战计划,一句话,德军在西线暂时无事可干了。

(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

注意重点,此时距离未来德国全面进攻苏联的6月22日已经只有五个月多一点时间了,希特勒冒险下定两线作战的决心,其理由正如他在此次会议上所说:“如果美国和俄国参加对德战争,情况将变得非常复杂,因此,必须一开始就消除出现这种威胁的任何可能性,解除了俄国的威胁,我们就可以无限期对英国进行战争,日本人也能松一口气”!大部分的德军高级军官们,是直到这一天,才知道要对苏开战了。

那么《巴巴罗萨计划》是从几时开始拟定的呢?1940年12月初,希特勒要求陆军总参谋部秘密提交对苏作战计划,12月5日拿到原名“奥托计划”的草案(草案一年前有所准备),经过四小时会议后批准了这个计划的要旨。12月18日,希特勒以第21号秘密指令的方式下定了最后决心:“德国武装部队必须在结束对英国战争以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击败苏俄,准备工作必须在1941年5月15日前完成,并防止进攻意图的泄露”,再注意,这只是《巴巴罗萨计划》的总体框架。



(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

负责作战计划细节拟定的当然是陆军总参谋部,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和副参谋长保卢斯领衔执行,他们对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元帅负责,因为第21号指令只有九个人知情。这是一项繁重的任务,需要把三个集团军群几百万军队的出发地、路线和目标一一确定,需要落实陆空协同和辎重补给,落实铁路公路运输计划,甚至包括补充兵源的分配等等。

经过德国参谋军官精密严谨的工作,《巴巴罗萨计划》的行动细节于1941年2月初完成,2月3日在柏林举行的长达六小时的军事会议上,哈尔德详细阐述了总参谋部的计划书,同时预估苏军兵力在165个师左右(后来证明都是胡说八道),因此德国陆军将出动不低于此数的部队,以质量取胜,拟定进攻发起时间为5月15日,预计用“大约六个星期击垮俄国”。

(陆军副参谋长保卢斯)

希特勒“基本”同意并且大为兴奋,当场大喊:“当巴巴罗萨开始时,全世界将会大惊失色,难置一言”!并且立刻要求哈尔德把作战地图和部队的调动及部署计划送给他。也就是说,巴巴罗萨计划完全成形、不需要作任何实质性修改的时间是这一天,再次注意,此时距离拟定开战日还有三个月零12天,德国巨大的军事机器才开始正式向东转向。

为了实施这一计划,德军需要把正在西线休整的绝大部分主力东调,其中陆军第一期要在苏德交界集结3206000人的部队,然而到1941年2月,德军仅仅先期在罗马尼亚部署完680000人的部队。换言之,德军还需要横贯欧洲大陆朝波兰和东普鲁士调来252万大军,其中包括几千辆坦克装甲车、几万门大炮,如此庞大的调动还需要在不惊动苏联人的夜里进行,这需要耗费多少时间?

(制定巴罗萨计划)

当苏联方面对德军大规模东调提出质疑时,里宾特洛夫的答复是德军正在进行新老部队的换防和复员工作,为了避免穿帮,德军只能在白天运送需要在东线储备的军火物资,甚至还要假模假样从波兰向德国运回一些士兵,只有到了晚上真正的军列才能东来。空军的前进机场不足,也需要秘密修建,所有这些工作德国人早已经精确计算过:必须要90天时间!

兵棋推演的结果就是,从希特勒下定开战决心、到德军总参谋部拟好作战计划、再到完成军队和物资的调运,德国人即便马不停蹄也只能在1941年4月底完成所有战争准备,5月15日的进攻发起日也是经过认真测算的,任何专业军官和参谋人员都明白“兵贵神速”的道理,但凡能够提前,德国人肯定不会延后。所以,关于德军提前两个月发动进攻的命题根本不成立,因为希特勒是战争狂人却不是外星人!

(希特勒与哈尔德)

同时还有两大因素干扰着战争爆发日和对莫斯科的攻取,其一是英国远征军进入希腊和南斯拉夫的倒戈,迫使希特勒不得不动用大量装甲部队首先搞掂巴尔干半岛,当李斯特元帅的部队取得胜利时已经是4月30日,军队需要调回,坦克需要大修,并且在5月份还出现了赫斯出走英国的事件,焦头烂额的希特勒摆平所有这些意外后,只能宣布进攻日期延至6月22日。

其二是在巴巴罗萨计划中,希特勒力主对乌克兰的打击要优先于莫斯科,甚至列宁格勒的占领也优于莫斯科,作为最高统帅他具备战役实施的决定权,所以才有了从中央集团军群分兵,参加列宁格勒攻取战和基辅围歼战。

(希特勒在鹰巢)

从军事角度看,苏军100多万兵力的西南方面军如果不被歼灭,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根本得不到保证,哪个司令官也不敢冒险直取莫斯科,因此说,德军将领战后对希特勒的指责都是“马后炮”和甩锅行为,即便没有巴尔干战役的拖延,德军也进不了莫斯科。

1941年6月14日,《巴巴罗萨计划》的最后一次军事会议召开,一周后苏德战争爆发。


度度狼gg


在二战中,如果希特勒提前两个月攻打苏联的话,还是不能够在冬季攻下莫斯科的,即使被攻下莫斯科,德军也是不能长期占领的。

首先,苏德开战后,苏联就开始有序的将国家的一些重要的军用和民用的工厂搬迁到中西伯利亚地区,这就保证了苏军的后勤补给,可以源源不断地为苏军提供弹药、坦克、枪支等一系列武器装备,苏联的战略纵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相反德国由于领土限制,因此其战略纵深远远比不上苏联。

其次是德军横扫欧洲战场,在新占领区,德军需要驻扎军队进行守备,德军无法全身心地应对苏联军队。而且德国还有两大忧患,近忧:新占领区的人民武装不断地反抗,远患:英国、美国、苏联的虎视眈眈,所以德国陷入两线作战,以德国的国力来进行分析,德国是无法长久处于战争状态,国内的崩盘是迟早的事。

然后就是苏联有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地经济和物资援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苏联的物资短缺的问题。

最后就是苏联目前的对手只有德军,因此苏军可以抽调数以百万计的军队来保卫莫斯科,进行长期的胶着战斗,而德军随着战线的拉长,物资补充出现问题,再加上德军是深入敌国作战,在地利方面苏军明显强于德国,苏军是保护自己的国家,同仇敌忾,而德军作为侵略者,二者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老王讲讲趣事


苏德战场上的莫斯科战役,一直以来就是无数军事爱好者讨论的话题,很多人认为如果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取得胜利,那么二战的结局可能就会改变。而导致德军没有拿下莫斯科的罪魁祸首就是天气,那么德军如果提前二个月发动对苏战争,是否就可以避免在冬季攻打莫斯科了呢?

我认为德军如果提前进攻苏联是有很可能拿下莫斯科的,但是现实确是德军根本无法提前两个月完成攻打苏联的准备工作。

希特勒在对英国本体进行空袭的时候,其已经确定好了对于下一步作战目标的选择——苏联。希特勒认为:要想彻底击败英国,就要发展海军和空军,这就必然会使德国的陆军力量被削弱。而来自苏联的威胁就要求德军必须拥有强大的陆军,为了尽快结束对英国的战争,那么对苏联的战争就必须提上日程。


希特勒在1940年的“第21号训令——巴巴罗萨案”中指出:发动对苏战争的准备工作必须要在1941年5月15日之前完成。由此看见,德国最高统战部最初的作战计划确实有考虑过天气的因素,以求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战争。如果按照“21号训令”的步骤,德军是有可能比历史上提前发动攻击的,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德军计划最终被打破了。

打破德军作战计划的不是别人,就是德国的猪队友意大利。

此时意大利在巴尔干的攻势陷入了停滞,而且还有可能被英国和希腊联军反推的危险;随着意大利的失利,南斯拉夫的政局也因此发生了突变,本来亲德的南斯拉夫政府被其空军司令莫维奇发动政变颠覆,站在了德国的对立面。

面对巴尔干半岛的变局,希特勒不得不决定转而对南斯拉夫和希腊发动战争,以保护德军的南翼安全。德军在4月6日发动了对南斯拉夫的入侵,一个星期后南斯拉夫停止抵抗,希腊则在之后的三个星期后解决,德军最终在5月1号结束巴尔干半岛的作战。

德军入侵苏联的计划必须推迟

德军虽然迅速的结束了巴尔干作战,但是已经对于苏德战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原本的进攻时间就这样被推迟了。

等到德军最后准备完成的适合,时间已经到了6月22日,留给德军在冬季之前拿下莫斯科的时间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了。在经过一系列的胜利后,苏联红军虽然损失巨大,但是德军同样也已经筋疲力竭了。当12月2日德军竭尽全力向莫斯科前进时,苏联红军的一次打反击和当时极度恶劣的天气,最终遏制了德军的全进。


浮沉的历史


如果德军能够提前两个月发起莫斯科战役,哪怕是一个月甚至两个星期,胜利可能性都会极大增加。

问题是莫斯科战役不等于苏德战争,德军不可能飞越上千公里从波兰进攻莫斯科。饭要一口一口吃,仗要一步一步打。德军不是不想早进攻,而是做不到。

小胡子是在1940年11月以后放弃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主力这才从西线东调。人员坐火车走容易,大量装备物资要到位可就难了。东线战场宽幅纵深数倍于西线,而苏联铁路公路交通条件远不如法国荷兰比利时,需要物资海量增长;一直到41年6月,德军还远没有准备好。

所以德国不可能提前开战,硬要打的话,后勤更跟不上,情况只能更坏。

既然德军没准备好,为什么小胡子不能再等等呢?

因为情况发生了变化,苏军主力正在向苏德边境白俄罗斯地区集结――有观点认为斯达舒想先下手为强,结果推倒不成反被逆推,在此存疑。这就给德军提供了一个大包围战的机会,小胡子以及一票老容克认为这是一举歼灭苏军主力,一战定乾坤的千载良机,于是顶不往诱惑在准备好之前抢先出手了。

歼敌重于攻城掠地,这个大方向没错,但小胡子低估了苏联战争潜力,也低估了英美苏抱团取暖的战略需求,人力终究扛不住大势。


真正鳄鱼不哭


小雪历史微鉴:可以肯定的是不行。号称钢铁洪流的德国虽然分三线对莫斯科虎视眈眈,但是,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哥苏联还是有与其一战的资本的。

作为头号社会主义国家,虽然被当头棒喝,但是,战力还是客观存在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莫斯科保卫战当时的情况,在敌人的强力进攻下,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在雪中阅完兵,然后直接奔向战场,由苏联元帅朱可夫亲自带队,大有同仇敌忾的味道。

莫斯科战役足足经历了三个月长的时间,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可以说是一气呵成。

双方兵力对比:

  • 德军100万人及其火炮


  • 苏联125万人及其火炮

双方伤亡对比:

  • 德军伤亡50万人

  • 苏军伤亡85万人

从双方的战力和对比情况来看,其实是以苏军略高一筹,但是,德军为何能够长驱直入,这就要说他们的武器装备了。

苏联之所以在战争初期,让德军一路攻打,被逼到莫斯科,除了斯大林的绥靖政策以外,还有就是武器装备,苏军的武器装备和德军的差一大截,这是重点。

而最后能够取胜的原因,总结下来就是三点:

  • 强大的战术指挥能力

  • 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打击能力

  • 舍我其谁的亮剑精神

可以说,莫斯科就是一座钢铁堡垒,把城市当作地道战、巷战来打,班字为战,人字为战,最后取得了最后胜利。

纵然不是气候原因,但是放掉这个原因不谈,苏联的正义战争,依然可以在莫斯科战役中取胜

不可否认,苏联能够取得战略颓势的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德军没有冬衣,没有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但是话说回来,苏联如果不是全民作战,舍我其谁,哪有这个来之不易的胜利。

莫斯科保卫战在苏联历史上占据了很大的作用,它意味着苏联的战争进入了战略进攻,希特勒的末日不远了。

文/小雪历史微鉴,古事新说,快意江湖!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小雪历史微鉴


历史没有如果,不过就算莫斯科被攻陷,苏联也不会彻底投降,德国在东线的压力就依然很大。

苏联作为有两千多万平方公里,两亿人口的国家,东西跨度八个时区,是世界上纵深最大的国家,随着斯大林的上位,苏联队原来的军队进行的大面积清洗,才使得苏德战争前期苏联步步后退,德国步步紧逼。历史已经濒临莫斯科城下了,苏联的战斗意志依然没有丝毫衰退。

历史上拿破仑进攻俄国时,莫斯科就曾被攻陷过,俄国人甚至一把火烧了整个莫斯科城,没有留下一点物资给法国人,最后导致法国人撤退,并全军覆没。

由此可见,德国就算攻占了莫斯科,苏联依然有广大的纵深可以利用,正规战也可以转成阻击战,游击战。德国想要完全吞并苏联,以当时的人口和物资很难办得到,想让苏联放弃抵抗更是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