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醫生,是過去幾個月裡,我們談論最多的群體。

傷醫事件的陶勇,殺醫事件的楊文,“國士無雙”的鍾南山,用生命預警的李文亮

還有此刻在武漢前線,身體和精神承受了超負荷壓力的醫務工作人員。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90後護士尹豔負責處理醫療垃圾,因連續奮戰十多天,過度疲勞暈倒在地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這些日子我們不斷刷微博,看新聞,感動於那些像李文亮醫生一樣付出的醫護人員,也無比敬佩他們的無畏。

但捫心自問,我們真的瞭解他們嗎?

一部紀錄片《中國醫生》,講述了真實現狀。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⒈“我不敢死”

還記得被砍掉手掌的陶勇醫生嗎?

患者的一次不理解和激進的行為,就毀掉了一位救死扶傷的醫生的一輩子。

而在這部記錄片中,醫生們雖然沒有遇到如此卑劣的患者,但被辱罵,卻也成為了他們最常聽到的言語。

“是你!把我們家老爺子害死的!”

“我要把你撕成碎片!”

……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河南省人民醫院,國家高級卒中中心主任醫師朱良付,在鏡頭面前平靜地轉述了患者曾對他說過的話。

諷刺的地方在於,病人家屬一邊惡言相向,一邊還不忘讓朱良付為她看看心臟上的毛病。

他真的是無良醫生嗎?

瞧瞧他的生活吧,真的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隨時待命。

朱良付正是河南省人民醫院的綠色通道小組組長。

我國每年有超2000萬的病人求診,醫療系統面臨著強大的壓力。不管颳風下雨,接到急診電話立馬就要趕到醫院。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在醫院替病患做手術做到凌晨,是家常便飯的事。

等到回家吃口飯,一對女兒來不及看顧一下,轉身又被電話叫出門。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剛搶救完一位顱內動脈瘤破裂的患者,又接待了一位得了腦梗塞的老太太。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剛騎著電動車回到家中,一頓飯的時間都沒待夠,就接到電話,匆忙打車回到了醫院。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行醫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面對頻發的醫患矛盾,他無奈,可一回頭,他還是會笑語盈盈地給年幼的小患者送去一塊巧克力,開著玩笑哄身心疲憊的病人開心。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朱良付長期都處在這樣一個高度緊張的兩點一線中。

他不僅擔心病人的猝死,也擔心自己在高強度、不規律的作息下會猝死。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可他哪是怕死呢?

未能拯救的患者,無法顧及的家庭,他有好多事來不及去做,他不敢死。

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25年的教育才培養出來一個,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了國家資源。”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醫患矛盾寒人心,可這,並不是醫生們面臨的唯一難題。

“有的時候你還沒遇到醫術的瓶頸,就遇到了人心的瓶頸。”

說這句話的,是燒傷科住院醫師,徐曄。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60多歲的患者老劉,全身95%嚴重燒傷,需要進行多次植皮手術。

手術並不複雜,但一百多萬的治療費用,讓老人的子女們打了退堂鼓。

徐曄知道後,特別難受。

對於醫生來說,“本可以,卻不能“,或許就是最大的無力感吧。

但他還是想盡力幫一幫這位堅韌求生的老人家。

他向醫院的基金會為老人極力爭取援助,得到准許後,他緊鎖的眉頭,終於笑了。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可幾萬塊錢,和一百多萬的醫療費相比,實在微乎其微。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老劉的兒子傾盡積蓄,給親戚朋友借了個遍,才湊夠30萬。這些錢,無法支撐到植皮手術階段。最終,家屬拿不出錢,老人沒能得到救助,選擇了出院。

徐曄望著空蕩的病床,抿了抿嘴角,長嘆了一口氣。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生活很難,人性很複雜,我不能做任何評價。”

他能體恤到每一個家庭的困難,可很少有人能體會,面對一個又一個撒手人寰的患者,想要救死扶傷的他們,又需要多長的時間去消化。

有一位醫生面對鏡頭說了這樣一句話:“我絕對不讓自己的孩子當醫生。”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工作的壓力,家庭的缺席,外在的不理解和內心的創傷,每一點都足以讓一個正常人崩潰。

有誰會想讓自己的孩子受這份罪呢?

可看看他們自己,笑著發完這句牢騷後,又緊急投入了戰鬥,一刻都不敢歇。

能讓他們一直堅持的,不就是“責任感”,這三個字嗎?

夫為醫者,懸壺濟世。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一份職業存在理想和情懷的話,那一定非醫生莫屬吧。


“這世上,哪有什麼白衣天使”

在這部記錄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

夜色朦朧,朱良付在結束了一整天不間斷的工作後,終於換上了便服,騎著電動車走到了回家的路上。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他穿梭在馬路上的背影,真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

誰能想到這是剛剛和死神搏鬥,拼命搶回了一條生命的醫生呢?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新型肺炎不斷蔓延的當下。

這段時間,曾聽到不少人都在讚揚醫生是“冷暖不侵”的“超人”。

是的,醫生確實“冷暖不侵”。

“我不要你去!我只要媽媽!”

看著撕心裂肺哭喊的孩子,這位母親還是“狠心”穿上了白大褂,投入到了防疫戰中。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媽媽,我可能回不去了。”

聽著母親的擔憂和焦慮的聲音,29歲的她還是選擇折回武漢,堅守在抗疫一線。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可他們,真的是“超人”嗎?

病毒兇猛又無情,踏入醫院的那一刻,他們也會害怕丟了性命。

一位醫務人員哭著說:“不怕是不可能的,只是在這個崗位上,必須要有使命感,去做這件事情。”

忍住沒掉下來的眼淚,刺痛了多少人的心。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人心複雜又難測,如果遇到態度惡劣的患者,他們也會擔心自己的安危。

一名醫生說,疑似發熱的病人向她吐了一口痰,還朝她惡狠狠地說了一句:“我活不了,你們都別想活”。

那個時候,這個年輕的女孩又該是怎樣的委屈呢?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他們有血有肉,也是別人的丈夫或妻子,也是別人的孩子和父母,也是渴望溫暖,想要回家的普通人啊!

可他們面對災難,責無旁貸。

只為了對得起身上穿的那件白大褂。

在這場防疫戰中,為了能更好的戴帽子,愛美的90後女醫生剪了頭髮;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為了有更多時間照顧病人,這位醫護小哥哥天天帶著尿不溼,當他知道自己的病人有好轉的時候,激動的哭了;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為了和時間賽跑,他們甚至不吃東西,不喝水,不上廁所......看著拼命的同事們,連見慣了生死的主任醫生,也沒能控制情緒,落了眼淚;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而這名醫生,更是每天只堅持睡兩個小時,7天后,嗓子都快啞到說不出話了……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為了救人,他們真的什麼都做了,唯一沒做的,就是當“逃兵”。

連年過九旬的老奶奶,也沒有。

敖忠芳醫生,已經92歲了,她在知道武漢疫情的嚴重性後,主動請戰回到崗位。

怕醫院領導拒絕,她說:“作為醫生來講,醫學的戰士死在戰場上,也是死得其所。我自己願意來的,我承擔一切。”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奶奶說這句話的時候,眼神那樣堅定。

可看到這條視頻的網友們,卻哭花了眼。

是啊,世間哪有什麼“白衣天使”呢?

不過是一群充滿理想的人,在拼了命的為我們負重前行罷了。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不得瞻前顧後,護惜生命。”

這是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曾留給後來醫者的一句醫德警戒。

現在啊,時代發展如此之快,很多老祖宗留下的東西,都已經被遺忘了。

可看看這次的疫情,我們知道,那群逆行者,那群叫做中國醫生的人,他們一直記得。


“唯願你們平安”

這些天好消息頻出,一個一個生命被治癒,而這些生命被治癒的背後,不也是一個又一個醫者願意豁出自己的性命為我們換取的嗎?

一名醫生說,口罩短缺的時候,他們也要進病房,有四分之一的同事都被感染了。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另一名醫生說,同事的老公、母親都病了,她自己也被傳染了,他知道後哭的泣不成聲,可轉過頭,還是邁進了那間重症醫務室。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在四川攀枝花,一對夫妻二人都奮戰在防控疫情的最前端,留下了8歲的孩子獨自在家。

當記者問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去做什麼了嗎,孩子強裝鎮定的回答:就是那個新型冠狀病毒嘛。

可沒過兩秒,他就咬緊嘴唇,沒忍住,哭了……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雖千萬人,吾往矣。”

即使他們深知,這次的路途,不是一個人的搏命,而是一個家庭的犧牲。

有句話說,為世人謀生者,不可使其葬於人心。

那麼,面對這些拼了命護我們周全的人,我們能做到究竟是什麼呢?

03年非典的時候,記者在一片狼藉中問醫護人員:“你們都靠什麼防護?”

那名醫生回答:“我們靠精神防護。”

信仰,大概就是他們最大的鎧甲了吧。

而我們每一次理解和支持,都是在為他們的鎧甲,增添一份厚度。

災難雖來過,但春花早晚會開。

那些仍在苦難中奮力掙扎的英雄們啊,請你們保護好自己。

也請你們堅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等你們平安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