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妾成群》:不论男女,谁不是在“夹缝求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何况,这是一个女人主导的江湖"。


古往今来,有关男权悲剧的文学作品屡见不鲜,《小姨多鹤》让我们看到"借腹生子"背后女性的屈辱;《天浴》让我们看到"以'性'换命"背后女性的无助;《82年生的金智英》更是细致地刻画了男权社会中女性人生的一地鸡毛。

男权主义犹如一块巨大的黑布,将女性价值与自由意识掩盖得密不透风;旧思想下的新女性,日子的确有点糟。


事实上,男性并不仅仅是男权主义的受益者,也是它的殉道人。在苏童的《妻妾成群》中,巧妙运用明暗两条线,以陈家大院作为社会缩影,将"阴阳两性"的悲哀娓娓道来。

《妻妾成群》:不论男女,谁不是在“夹缝求生”

明线:这是一个让女性无法退出的"江湖"

《妻妾成群》是作家苏童的一部中篇小说,讲述了民国时期陈性大户几房妻妾争风吃醋并引发系列悲剧的故事。该部小说因着眼于传统礼教、探讨"阴阳悲哀"而被视作苏童小说创作的重要转折点。尔后,这部小说被张艺谋导演改编成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故事由此展开:

颂莲是个无忧无虑的女大学生。

家境富裕、生活美好,她从未想过"封建礼教吃人"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好日子没过多久,父亲破产自杀。生活没有给她缓冲的机会,旋即要求她为了生存作出选择:要么嫁人,要么做工。

《妻妾成群》:不论男女,谁不是在“夹缝求生”

千娇百媚的小姐何曾吃过工作的苦?

她几乎没有挣扎,就选择嫁给有钱人做妾。

为了让未来丈夫对她另眼相看,她还特意设计了相遇细节——她似乎一早就知道将来会跌入女性江湖,干脆试图用新思想让自己占上风:陈佐千要见她,她故意转了个弯,只有闭门一句:"在西餐社罢"。

那一见,的确颠倒众生,她打着花伞姗姗而至,让未来丈夫先为自己过上了生日。不论是对自己的曾经作别也好,为自己将来的生活做铺垫也罢,这一步到底走了出来。

《妻妾成群》:不论男女,谁不是在“夹缝求生”

颂莲刚进陈家,就得了一个"下马威"。伺候人的丫头见识过内宅斗争,惯会见风使舵,误以为新晋四奶奶是哪里来的穷亲戚,一个白眼递了上去。彼时的颂莲心里三分自怜却有七分傲气——"我左右是个大小姐,居然也有被下人瞧不起的一天?我读了那么多年书,左右是能在这宅子里活出个样儿的"。

她尚不懂,陈家这座庭院里,不仅有森严的等级制度,还有她从未体验过的波云诡谲:

大太太是男权社会的守望者,逆来顺受惯了,表面上一心事佛,暗地里却不断地张扬着自己地位:她能直接骂老爷最宠的小妾;也敢修理老头子心尖上的孩子....其实陈佐千对她早就没有爱了,她选择成为男权主义的守卫者无非是因为"男权"赋予了她"妻"的位置,与"妾"高下立见。

《妻妾成群》:不论男女,谁不是在“夹缝求生”

二太太在最初获得了颂莲的信任,但随着接触加深,颂莲发现她笑面虎的面具之下,藏着更甚正妻的污糟事:偷偷给三姨太下落胎药,一计不成便不惜一切代价地要将孩子生在三太太前头;唆使雁儿扎颂莲的小人儿,暗示她戳破颂莲假孕的真相;将梅珊捉奸在床,直接加速了对方的死亡。二太太在多年内宅斗争中彻底学会了适应"规则"。她的两面三刀彻底暴露了一众妻妾的嘴脸——什么温柔大方、什么"退位让贤"都是争宠的手段,暗夜里,遵守着三从四德的妻妾们为了生存张开"獠牙",展现了可怕的兽性。

《妻妾成群》:不论男女,谁不是在“夹缝求生”

③三太太泼辣地很,却没什么心机,争宠都在明面上。她会在颂莲新婚初夜寻个由头把老爷诓走。凭借自己的新做派,她以为男人对她的顺从是"屈服"。然而男人的疼爱,无非建立在不触碰男权底线的基础上,所以后来与高医生私通,她再也无法穿着戏服为自己唱悲歌。与她的张扬作风相对的,是犹如一颗石子投入井中的、无波无澜的死法,暗喻封建思想的吃人,由不得你一句哀嚎。

《妻妾成群》:不论男女,谁不是在“夹缝求生”

在这样复杂的生活里呆久了,颂莲从最初的清高、不屑与太太们争斗,到吃尽了独守空房、下人白眼的苦头;再到后来只能通过争宠为自己求得一席之地。为了生存她一寸一寸跪了下去。

《妻妾成群》:不论男女,谁不是在“夹缝求生”

颂莲的"疯"是对陈家妻妾在男权中被荼毒、扼杀之后的外在结果。她的疯代表了这群为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女人,已经在内宅争斗中完全丧失理智与自我。


暗线:女性修罗场中,男性是牺牲品而不是战利品

陈佐千自出场便已经妻妾成群,但是,"妻妾成群"这四个字本身就值得玩味。

他的"纳妾之举",远远不是追求男女欢好的新鲜感那样简单:

①陈佐千纳妾,只是不想承认自己"力有不逮"。

原著曾借老妈妈之口侧面描写了陈家的颓势:

"毓如大太太进门那会儿,他才19岁,胸口佩了一个大金片儿,大太太也佩了一个,足有半斤重。到娶二太太的时候就换了个小金片儿,娶三太太就只是手上个各带了几个戒指,到了娶你,就什么都没见着了。"

《妻妾成群》:不论男女,谁不是在“夹缝求生”

人生之路行至半途,陈佐千已经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想要在事业上大展宏图,选择纳妾,无非是在感知到自己人生的各项机能正在衰退之时,选择用女人,作为他找回自信的"载体"。

然而,他细瘦的身形恰如他的"越来越不行",对三太太已是疲于应付,更遑论刚进门的四太太。

《妻妾成群》:不论男女,谁不是在“夹缝求生”

尤其最后,梅珊的私通等同于狠狠地打了他一个耳光——"我老了"。

强弩之末,他害怕面对自己各项权利的"缩水"。他害怕历史齿轮的滚动,只能以此为武器,与人生缠斗。

②在妻妾成群中寻找平衡和慰藉

养一群鸟儿都会倍感争吵,更何况是一群各怀鬼胎的女人?

陈佐千看似享尽齐人之福,却颇为进退维谷:

前一步,他自知这一屋子的女人没有一个真的爱他、喜欢的不过是他手中的权势、地位还有钱;后一步,他又怎的不知道女人多了太麻烦呢?

《妻妾成群》:不论男女,谁不是在“夹缝求生”

颂莲进门时,他不敢声张,只是入门第二日到正妻面前报了个道,他到底对正妻手中的"子嗣"、"地位"有所忌惮——他还是要靠亲老婆来制衡后宅的鸡零狗碎;三太太几次三番闹到面上,陈佐千面上不悦却不得不顺从,更不要说梅珊通宵麻将,陈佐千睡不好却不肯说——他不想在原本就糟心的生活中再生波澜。

他试图用再次纳妾的方式为自己在家里寻找"乌托邦",所以将接受过新思想的颂莲娶进门,起初颂莲让他感到轻松、新奇,甚至温馨。但进入陈家大宅后,女人都是同样一副恨不得将他生吞活剥的嘴脸。

《妻妾成群》:不论男女,谁不是在“夹缝求生”

陈佐千的儿子虽然游离在"妻妾成群"之外,却没有好哪去。

陈飞浦是陈家长子,绵延子嗣、复兴家道的责任都落在他身上。然而后院的大妈、姨太太们明争暗斗了这些年,他看到了“淡云流水”之下的鲜血。

原本,他似乎爱上了颂莲,他和颂莲都以为自己将会不一样,但谁也没能逃过旧思想的钳制。自此,他对女人的憎恶变成了他变成同性恋的重要原因。

《妻妾成群》:不论男女,谁不是在“夹缝求生”

在这里,陈佐千与陈飞浦父子,各自代表了妻妾成群这一底色下的两种出路:

  • 看似和美却暗潮涌动,身在其中,无一幸免,哪怕掌权。不仅如此,他也不得不面对别人甚至对自己掌控权的流失。最终被妻妾成群生活里的小虱子吞噬得一无所有。
  • 彻底没有了"男性特点",男权企图压榨女性,却必然被女性的斗争反噬甚至摧毁。陈飞浦男儿本色的缺失恰恰说明,男权主义看似正确,实则害人至深。

"阴阳悲哀"——这一场权力的游戏,无一幸免

这两部作品均以女学生颂莲嫁人后在陈家的地位变化为主线,穿插了不同角色在男权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与所受的压迫:

女人们,

大奶奶毓如,年老色衰、无知愚昧,在旧思想日复日的扼杀中,沦为男权社会的守卫者;

二奶奶卓云,两面三刀、费心思量,她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将"男权"玩转于股掌却被迫轮回;

三奶奶梅珊,美艳放肆、任性张狂,她的自我意识将醒未醒,依附男权却又不甘忍受男权驾驭;

颂莲,世故又幼稚,成熟又天真,她是"挑战者"也是"牺牲品"。

《妻妾成群》:不论男女,谁不是在“夹缝求生”

而这部作品中着墨最多的两个男性人物:

陈佐千,试图用一房又一房的姨太太来证明自己的"驾驭力";

陈飞浦看到的那些女人在生存斗争中露出"獠牙"与"兽性",对她们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抵触,最终变成了同性恋者。

表面上看,女性为了争夺男性的青睐不惜扭曲良知;

但事实上,男性在享受男权的过程中,也沦为"野心"的奴隶。


电影巧妙地将"阴阳悲哀"透过大红灯笼全面展开:

  • 大红灯笼的"红"不是喜庆,是被扼杀思想后的女性的鲜血;
  • 四个太太的屋子如同一个个"口"字,人在其中,"囚"在其中,恰如颂莲所说,这院子里的人像任何东西,却不像人——为了那盏象征生存的灯,她们哪还有自由、道德可言。
  • 整部电影冷色调的衬托下,那排红灯笼,是对女人战争的粉饰、也是对男权当道讽刺。
《妻妾成群》:不论男女,谁不是在“夹缝求生”

尼采曾道:"现实是痛苦的,它的外表缺失迷人的。不要再现实世界里去寻找正义和幸福,因为你永远也找不到。"

男人统治着滔滔江湖,女人统治着男人,于是这个世界的最终统治依然握在女人手中。

影片的最后,陈佐千娶进门了五太太,这场悲剧循环再次启动。


说到底,是否男权,全看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承受。

真正做主的,从来不是"权",而是"尊重"。

否则,女人是男权制度的牺牲品,男人又何尝不是女性战争的牺牲品呢。



END

作者:半碗,减肥吃饭只吃半碗的老可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