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志才不死,郭嘉不出”中的志才是谁,为何受曹操推崇?

曹操手下聚集一群能臣良将,也为曹操后来三分天下,而且实力最强奠定了人才基础。我们无论读《三国演义》,或者看《三国志》都能看到曹操起家历程,正是得益于这些人的辅佐。


三国时“志才不死,郭嘉不出”中的志才是谁,为何受曹操推崇?


但曹操成就霸业的过程中,有许多文臣武将前仆后继为曹操霸业做出贡献,有的早逝,有的战死。但在曹操眼里,喜欢的谋臣和将官也不少。比如谋臣郭嘉就是其中一个。

郭嘉在曹操争霸过程中,做出了贡献。而且从史料记载看,郭嘉还是一个很厉害的谋臣,但可惜郭嘉不幸早逝,他死后曹操很痛心。毕竟少了为其出谋划策之人。


三国时“志才不死,郭嘉不出”中的志才是谁,为何受曹操推崇?


不过郭嘉辅佐曹操前,还有一个谋臣更厉害,此人也是曹操信服推崇之人。但此人也如郭嘉一般早逝,如果他不早死,或许郭嘉也不会出现,于是历史上有句俗语叫“志才不死,郭嘉不出”,后来又衍生出“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卧龙我们都知道是诸葛亮,那么前一名的“志才”是指曹操早期的谋臣戏志才。

关于戏志才的史料,《三国志》记载很少,聊聊几笔,而《三国演义》中根本没有记载,对于戏志才到底有多厉害,只能通过只言片语来分析。


三国时“志才不死,郭嘉不出”中的志才是谁,为何受曹操推崇?


其人其事

戏志才这个名,这说明“戏”也是古代一个姓氏。陈寿在其《三国志》中这样记载戏志才:“彧言策谋士,进戏志才。志才卒,又进郭嘉。”这里是说,戏志才是荀彧介绍给曹操的,而戏志才死后,荀彧又把郭嘉介绍给曹操。由此可见,戏志才比郭嘉资格要老。

另外史料对戏志才的基本情况也进行了简要介绍:“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这里是说颍川郡有一个叫戏志才的人,是一个善于出谋划策的人才,曹操非常器重他。戏志才虽然有才,但英年早逝。


三国时“志才不死,郭嘉不出”中的志才是谁,为何受曹操推崇?


戏志才死后,还有一段记载:“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这里是说,曹操给荀彧写信称,戏志才死后,没有一个可以和他共商国是,汝川、颍川一带出能人异士,你荀彧看看谁能接替戏志才呢?这就是后来荀彧推荐郭嘉给曹操。

荀彧也是曹操手下谋臣,从荀彧向曹操推荐看,戏志才的能力只在荀彧之上。那么荀彧既然早就认识郭嘉为何不早点推荐呢?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戏志才的能力应在郭嘉之上,曹操有了戏志才,没必要再要郭嘉,后来戏志死后,郭嘉才被推荐。

另外,戏志才与郭嘉为什么要被荀彧推荐呢?他们二人为何不主动投靠呢?

这与东汉末期士族社会有关,士族阶层作为有地位人士,他们都很傲气,不愿与低一级人交往。而荀彧能推荐他们,他们三人应该处于同一士族阶层。


三国时“志才不死,郭嘉不出”中的志才是谁,为何受曹操推崇?


备受推崇

对于戏志才的才能,《三国演义》没有提此人,《三国志》记载很少,那么这个人才能有多大,我们可以通过史料中曹操等人评价来判断。

史料中,没有记载戏志才给曹操出的计谋,但依然得到荀彧的推荐,由此可见的确是一个有才之人。

《三国志荀彧别传》记载:“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杜畿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这里“负俗之讥”是指因不屑于流俗而受到的讥议的有能力之人。


三国时“志才不死,郭嘉不出”中的志才是谁,为何受曹操推崇?


再以《三国志》记载:“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曹操认为志才死后,没人与他商讨大事了。曹操这么多谋臣,单独把这一评价给戏志才,也能看出他的才能。

曹丕称帝后也曾说过:“朕非戏志才,不帝也!”这句话也对戏志才进行极高的评价。

曹操与儿子曹丕如此评价戏志才,可见其才能并不是虚的,只是史料没记载而已。当然也与曹操起家之初还没有干出惊天伟业,不像郭嘉在曹操与袁绍争霸之时出谋那样声名远扬。因此,戏志才有谋略,但还没有真正用于曹操的霸业之中。


三国时“志才不死,郭嘉不出”中的志才是谁,为何受曹操推崇?


假设推测

对戏志才这样一个记载很少的人,有人认为如果他不死,郭嘉就不会到曹操手下。此后曹操会在戏志才辅佐下开创伟业。甚至整个三国历史被改写。


三国时“志才不死,郭嘉不出”中的志才是谁,为何受曹操推崇?


的确如果戏志才不死,曹操或许在霸业成就过程中,会走不同的道路,那么三国历史就是另外一番模样,戏志才也会被编入《三国演义》。但历史没有假设,戏志才早死与晚死与历史发展并没有多大关系,因为他充其量是一个谋士而已。就如诸葛亮很厉害,但也依然没能阻止蜀国衰弱。


三国时“志才不死,郭嘉不出”中的志才是谁,为何受曹操推崇?


更多关于曹操资料,请用今日头条APP 搜索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