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dollar誕生二百來年,一美分還存,為什麼通脹這麼低?

快傳訊息


美元自從金本位脫離以來,其實已經經歷了比較嚴重的貶值和貨幣增發,總體的美元供應量一直水漲船高,但是確實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水平一直比較低,這是因為由於美元霸權的存在,通貨膨脹有全世界共同承擔,因此在美國的表現相對比較平緩。

首先說美元沒有通貨膨脹,這是一個錯誤的論斷,因為在現代經濟當中通貨膨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沒有通貨膨脹就意味著生產者沒有足夠的動力來擴大生產,那麼經濟也就會陷入到蕭條當中,大蕭條就是怎麼產生的。美元從金本位脫離之後就出現了大範圍的編制,隨著全世界經濟的增長,美元也進行了更大規模的增發,美元價值也就一直在貶值當中。從黃金價格的上漲就可以看到。

從最近的例子裡,我們可以看到,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後,美聯儲進行了三輪的量化寬鬆,向市場上投放了大量的美元,這些美元流動性的釋放其實都造成了美元的絕對貶值。

不過確實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水平一直在比較低的水平,美聯儲的通貨膨脹目標大概是2%左右,而美國的核心PCe也很少超出2%過多的水平。

這是因為美元霸權的存在,由於美元是全世界的貿易結算主要貨幣,全世界人民都在使用美元,這就意味著全世界共同承擔了美元的貶值和通貨膨脹,因此分攤在美國人的身上的美元貶值也就不這麼那麼明顯了。管子曾經說過一句話,物之所生不如物之所聚,美元既然決定了全世界貿易結算的方向,也就能從更價格低廉的國家進口所需要的物資,擁有全世界彙集在一起的比較優勢,因此美國的通貨膨脹水平很難大幅度提高。這是美元的國際化帶給美國人天然的優勢。



諮詢師天生


為何老美能夠長時間的保持低通貨膨脹率呢?兩個原因。

  其一,老美貨幣發行量相對穩定,增速緩慢。這一點,通過M2/GDP比重就看得出來。老美幾十年以來,M2/GDP之比控制在74%只左右。本世紀後這個比重上升了,但也只有90%左右。相反,我國的M2/GDP則出現了爆發性的增加。1990年是77%,和老美相當,現在已經超過了200%,是老美的兩倍多。

  第二個原因,美元是世界貨幣,可以輸出通貨膨脹。這一點很好理解,美元發行之後,有一部分留在國內形成市場需求,另一部分流向國際市場,形成對他國的市場需求。因此,即使美元發行量過多,也有相當一部分去了海外市場。所以,雖然老美的國內通脹率不高,但在國際市場上美元貶值的幅度還是很厲害的。1990年,國際黃金價格是390美元/盎司,現在已經升值到1600美元/盎司,上漲幅度達到了310%。


心有燦海


美國通脹一點都不低,你去美國生活幾年就知道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幾美分還要計較的都是底層窮人, 上層根本不用這, 都刷卡, 還有幾萬幾十萬的賬單, 不能只看表面美分還保留, 無實際意義


悉尼瓜哥Jacky瓜


全球替其分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