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十四阿哥不支持雍正,而支持八阿哥?十四阿哥和四阿哥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啊?

驴博士LvBoss


《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非常透彻的研究了康熙末年九子夺嫡和雍正继位这段历史,虽然电视剧有虚构和演义的部分,但是如果没有对历史的深刻研究和揣摩,也绝对不会成为经典。

剧中关于雍正的亲弟弟是十四阿哥胤禵不帮助自己的亲哥哥,反而投靠了八爷党的原因其实暗中有所交代。

1、胤禵投靠八爷党比胤禛开始夺嫡要早,效忠的对象不同,

胤禛开始的时候是太子的人,因为太子本身已经是储君了,所以胤禛只要保太子就行了额,这是正统的思想。

胤禵选择的是帮助八阿哥胤禩夺嫡,思想较为激进。

从剧中可以看出胤禛是在江南发生水灾的时候才有了夺嫡的想法,并且努力的奋斗。这时候胤禵已经是八爷党的重要一员,而且他更看好霸业,所以他不会支持雍正。

2、不是一类人

四阿哥胤禛被称为“冷面王”,所以四阿哥胤禛应该是比较严厉的一个人,平时不太容易接近。而八阿哥胤禩被称为“八贤王”,表面是肯定是和蔼可亲的做法,让人更容易接触。

胤禛在夺嫡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为国家做事,为老百姓消灾解难为突破口。而胤禩表面上是收买拉拢人心,背地里却是不顾百姓死活,不择手段的来完成、实现自己的夺嫡之梦。

而胤禵和胤禩搅到一起,说明他也是这样的人,具体的例证可以从胤禵伪造太子调兵手谕,还将这件事情嫁祸给八阿哥,以及后来伪造八阿哥的书信收买鄂伦岱等都说明胤禵是善于制造阴谋的人。

况且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中的亲兄弟也经常由反目成仇的事情存在,所以老十四不支持亲哥哥老四胤禛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逝去即历史


是的,十四阿哥和雍正是一母同胞,但他就是不支持雍正;不仅不支持雍正,而且还是和雍正誓不两立的死敌。为什么呢?小崔说历史LanyaLanya来简要回答一下这个让不明就理的人感到很纠结的历史问题。不妥之处敬请各位看官提出批评意见,以和小崔说历史LanyaLanya共同进步。

首先,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要归结于当时清廷皇室子女抚养制度。十四阿哥和雍正的亲生母亲是康熙皇帝的孝恭仁皇后,但孝恭仁皇后生育雍正的时候不仅还没有被册封为皇后,而且其身份还没有升级到妃嫔的位置。按当时清皇室制度,雍正的生母乌雅氏这时候是没有资格来抚养皇子的,亲生的小皇子只能由妃嫔以上级的(康熙的其他)女人来抚养。所以,雍正一生下来,就由当时有资格抚养皇子的佟佳氏——即后来的孝懿仁皇后抚养,这么一抚养就长达十一年之久。

而反观十四阿哥,乌雅氏生育十四阿哥的时候,其身份已经升级到了妃嫔(被册封为德妃)的位置,也就是说这时候的乌雅氏具备了抚养皇子的资格,乌雅氏抚养十四阿哥一抚养就抚养了几十年。俗话说,生母没有养母亲,生恩没有养恩大。雍正自幼就一直在佟佳氏身边长大,自然就和佟佳氏亲近,反而与生母德妃乌雅氏的感情却十分的疏远。而十四阿哥呢,自幼在德妃乌雅氏的身边长大,自然也就和德妃乌雅氏十分的亲近。但这种生疏关系再怎么着也不至于使十四阿哥和雍正的关系紧张到成为仇敌的地步啊。

关键的问题在于皇帝这一高高在上的位置——所具有的一统天下的那种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诱惑。皇帝只有一个,可是想当皇帝的人太多了:大阿哥想当,二阿哥想当,三阿哥也想当,四阿哥(后来的雍正)更想当,八阿哥就更不用说了,比谁都想当,十四阿哥也一样。因而,四阿哥在“进军”皇位的路上不仅时时防着其他的阿哥,也同样处处防着一母同胞的十四阿哥,不仅如此,而且是能打压则打压,能算计则算计。所以,兄弟两个渐渐地由关系疏远变为了相互仇视。

十四阿哥性格火爆,脾气直率,但有一点长处,就是有自知之明,尽管自知在夺镝的斗争中不是雍正的对手,但因素来与雍正不睦,甚至互为仇人,却也不愿意对雍正俯首称臣;即便俯首称臣也要在八阿哥面前俯首称臣,才符合“我老十四素来的脾气与性格”。道理分析到这里,我们就基本明白了:十四阿哥和雍正虽为一母同胞,但却不支持雍正,反而是铁了心的支持八阿哥的原因和道理了。民间普通人家有的亲兄弟为了一点经济利益和微不足道的财产还要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打得不可开交,进而成为仇人呢,何况是皇室兄弟为了争夺皇帝大位?

问答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小崔说历史LanyaLanya


康熙四十七年,身居太子之位长达30多年的爱新觉罗·胤礽,在“作死”的路上走到了尽头,康熙皇帝以数项重罪将其储君之位废黜。30多年的皇位和储位之间的平衡关系,虽然已经出现种种危险端倪,但毕竟已经达成一定程度上的政治默契。这种政治默契随着太子被废而立刻被打破,清朝历史上为时最长、手段作为血腥残忍的皇位争夺事件——“九子夺嫡”,由此彻底展开。

“九子夺嫡”乃系康熙皇帝九位皇子,组成的五大皇子势力集团之间的皇位争夺事件。

可在九位皇子相互串联,各自成党的过程中,有一个情况比较特殊,也着实令人费解,那就是原本为和皇四子胤禛为一母同胞的皇十四子胤禵,非但没有支持和拥护自己的亲哥哥,反而站到了胤禛的对立面——以皇八子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势力集团之中。

康熙五十一年,爱新觉罗·胤礽再次被废以后,皇八子胤禩也随之失去圣宠,“八爷党”的政治首脑由胤禩变成了胤禵;康熙五十七年,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成为当时继位呼声最高的皇子;“九子夺嫡”竟然成为了胤禵和胤禛,这对一母同胞之间的最终对决。

那么,和皇四子胤禛乃一母所出的皇十四子胤禵,为何不选择自己的亲哥哥,予以夺嫡支持呢?

笔者认为,有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1、胤禵和胤禛虽为一母同胞,但两人的感情并不好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有载: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护军参领威武女。后事圣祖。康熙十七年十月丁酉,世宗生。十八年,为德嫔。二十年,进德妃。

也就是说,皇四子胤禛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在生育胤禛之时,尚无后宫位分,最起码处于“无抚养亲生子嗣”之权的“嫔位”之下。皇四子胤禛便被时为贵妃,后来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

对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抚养之恩”,雍正皇帝也曾经数次予以说明:

“孝懿皇后曾抚育尔躬”、“皇妣孝懿仁皇后,抚冲龄而顾复、备蒙鞠育之仁”、“皇妣孝懿皇后纯粹天根。慈抚朕躬。恩勤笃挚”等等对孝懿仁皇后的追忆之词,曾经数次出现在雍正皇帝的谕旨中。

而皇十四子胤禵出身于康熙二十七年,也就是乌雅氏成为“妃位”以后。此时的乌雅氏已经成为康熙后宫中的高等妃嫔,乃系一宫主位,已经具备了抚养亲生子嗣的权力,而且还拥有了抚养地位妃嫔所生子嗣的权力。

所以,皇十四子胤禵和皇四子胤禛虽然为一母所生,但两人自幼并未“同承生母膝下”,兄弟感情谈不上深厚,更多的是陌生感。

2、阿灵阿的巨大影响

皇四子胤禛继位以后的雍正二年,雍正皇帝曾经郑重其事地展开了对一位皇亲国戚的政治清算。

这位皇亲国戚就是在康熙朝“凡一切军机奏议无不恰合上心,一时大臣无有出其右者。圣祖仁皇帝恩遇甚隆,常赐上方动用之件及上亲乘名马”的钮祜禄·阿灵阿。

钮祜禄·阿灵阿是谁?

康熙朝初期“辅政四大臣”之一遏必隆的第七子,康熙皇帝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的亲弟弟。

更重要的是,阿灵阿的嫡福晋乃系孝恭仁皇后的亲妹妹,也就是胤禛和胤禵的亲姨夫。

本朝大臣中,居心奸险,结党营私,惟阿灵阿、揆叙为甚。阿灵阿蛊惑诸王是以日夜谋为造作无稽之谈相传闻,致皇考愤懑,莫可究诘,此朕与阿灵阿揆叙不共戴天之恨也。阿灵阿子阿尔松阿柔奸狡猾,甚於其父。令夺官,遣往奉天守其祖墓;并将阿灵阿墓碑改镌‘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以正其罪。

阿灵阿作为雍正皇帝的亲姨夫,却被雍正皇帝斥为“不共戴天之恨”,非但没有因为阿灵阿已经去世而放过他,将其墓碑改为“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以示严惩,还将其子,雍正皇帝的亲表弟革职发配盛京,并于雍正四年处斩。

阿灵阿到底做了什么,让雍正皇帝如此痛恨,竟然不顾亲属关系、朝野影响,也要如此严惩?

阿灵阿最大的罪过就是在康熙朝坚定的拥护和支持皇八子胤禩,成为皇位继承人!

除此之外,阿灵阿还有一个罪过,那就是直接影响了皇十四子胤禵对皇八子胤禩的支持和拥护。

自幼便远离生母身边的皇四子胤禛,自然和其生母乌雅氏的亲属关系也不亲密,而被乌雅氏亲自抚养的皇十四子胤禵则不同。

胤禵能够进入“八爷党”,成为皇八子胤禩的支持者,而站到了自己亲哥哥皇四子胤禛的对立面,就是受到了自己姨夫——阿灵阿的直接影响。

3、胤禵的真正心思

在整个“九子夺嫡”事件中,皇四子胤禛一直奉行着“曲线夺嫡、厚积薄发”的夺嫡策略,表面上从来没有明确表现过自己的夺嫡之心,始终保持着中立态度,坐山观虎斗。

也就是说,皇十四子胤禵在最初阶段并不清楚自己亲哥哥皇四子胤禛的真正心思。既然胤禛并无夺嫡之心,皇十四子胤禵也就没有了拥护和支持的必要。

太子胤礽二次被废以后,被胤禵一直支持的皇八子胤禩经过“毙鹰事件”的重大打击后,彻底失去圣宠,失去了继位可能,“八爷党”的政治首脑也就从胤禩变成了继位呼声日益提升的皇十四子胤禵。

康熙五十七年,胤禵又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并以天子亲征的规格,“用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如此高规格的待遇,在朝野上下和其余皇子看来,胤禵的皇储位置似乎已经明确。

也就是说,此时的胤禵已经主动或被动的成为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断无转而支持别人成为皇储的可能。

虽然贤名在外,但屡遭康熙皇帝压制的皇八子胤禩和一直被康熙皇帝正面评价,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皇四子胤禛比起来,皇十四子胤禵也只有选择支持胤禩,才有可能从幕后走到台前,取代胤禩成为皇储的有效竞争者。

这或许才是皇十四子胤禵支持皇八子胤禩,而不支持自己的亲哥哥皇四子胤禛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清实录·雍正朝实录》、《清实录·康熙朝实录》


正说清代十二朝


这里的十四阿哥指的是康熙的第十四子胤禵(雍正登基后名允禵),四阿哥指的是康熙的第四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帝。他们当然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他们的父亲是康熙帝,母亲是康熙的妃嫔德妃乌雅氏。

康熙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子嗣非常多的一位皇帝,而且他的儿子们个个能力非凡。康熙帝只有一名嫡子,就是他的第二子胤礽,母亲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胤礽满周岁便被立为太子,最得康熙帝的疼爱和重视,所以虽然康熙有很多儿子,但早期并没有谁敢觊觎太子之位。可是众多出色的兄弟让胤礽颇为忌惮,所以他做出了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再加上晚年的康熙帝多疑又猜忌,所以太子的地位便岌岌可危了。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第一次废太子,拉开了九龙夺嫡的残烈竞争。



康熙帝大皇子胤禔文武双全,又是大皇子,非常得康熙疼爱。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太子刚被废,利令智昏的胤禔居然向康熙帝提议杀掉太子,康熙帝大为愤怒,又查到他早先魇咒太子胤礽,谋夺储位,所以被削爵囚禁,没有了竞争资格。

其后的储君之位的竞争,便在八阿哥胤禩和四阿哥胤禛之间展开。八阿哥的支持者有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和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的支持者有十三阿哥胤祥。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是同母所生,按理来说两人应该更亲近才对,那么胤禵为什么支持胤禩而不支持同母的胤禛呢?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胤禛和胤禵虽说同母所生,但是并不亲厚,这其中原因也很多。

首先,在康熙的后宫中,很多皇子都不是亲生母亲扶养的。比如八阿哥胤禩生母良氏出身低微,胤禩便是大阿哥的生母惠妃扶养的。四阿哥胤禛的生母出身包衣,胤禛出生时她的位分还很低,没有资格扶养皇子,所以胤禛是被康熙的孝懿仁皇后扶养的。而十四阿哥胤禵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经是德妃了,有资格自己扶养孩子了。所以胤禛和胤禵虽说同母所生,却不在一起生活,再加上两人年龄相差很大(相差10岁),所以感情并不好。


其次,两人的性格、脾气不同。兄弟之间相处,有时真的是对脾气最重要,同不同母其实他们没那么看中。刘邦就是和他的异母弟弟刘交要好,对同母哥哥刘喜却不怎么感冒。胤禛性格沉稳、内敛,属于那种沉默寡言的。而胤禵个性直爽、重情重义,跟胤禛完全是两个性子。可他对礼贤下士、亲切随合的八阿哥胤禩却非常尊敬和崇拜,所以就跟胤禩走的很近。康熙四十七(1708年),康熙怀疑胤禩结党谋害太子胤礽,胤禵为了八阿哥据理力争,甚至不惜冒犯康熙,可见胤禵是一位正直、重情之人。


其实生在帝王家,感情这东西是最靠不住的。

各皇子之间在暗潮涌动的时候,胤禵年龄还小,没有什么根基,所以他才是胤禩的追随着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因为“毙鹰事件”,胤禩跟储君之位彻底无缘后,深受康熙喜欢和器重的胤禵成为了储君之位有力的竞争者。此时的形势是大皇子被圈禁,太子被废,八阿哥被康熙明令拒绝,其他皇子要么能力不够,要么年龄太小,最有可能成为储君的就是胤禛和胤禵。所以两人无论感情怎样,都走到了对立面。


雍正帝登基以后,胤禵立马被贬去守皇陵,后来整个雍正朝都是被圈禁着。相较于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的残死,雍正对胤禵或许还是有同母兄弟的情义吧!


孔六十三


就像是罗老先生的三国演义带偏了三国的原貌一样,二月河先生的文学创作也篡改了很多史实,但问题本身不在此,最大的问题出在很多人把文学作品当史书看,这才是荒唐的。

一、清朝的皇子多是子以母贵。

生母的地位不高,生下来的孩子都会让身份高的妃子扶养,估计怕日后母以子贵,外戚专权吧?

太子的生母是索尼的孙女,索额图的侄女,贵为皇后,这是典型的子以母贵;再有就是四阿哥被佟佳氏扶养,佟佳氏贵为皇贵妃,后册封皇后,比生母乌雅氏地位高很多;至于九子夺嫡的其他阿哥而言,除十阿哥外(这也可能是雍正没有杀他的原因),生母的地位都不高,想染指大统困难重重。

二、纠正几个被电视剧带偏的史实

1、太子被废确是咎由自取,复立太子的原因很多,例如:夺嫡之争,萧墙祸起等,其中可能还有一个,太子有一个很优秀的儿子,康熙可能真的看不上这些儿子,就看哪个孙子好,就把皇位传给他爸爸。这也是广为流传的雍正是因为弘历才当的皇帝。

2、雍正皇帝不是继位,也不是篡位,应该是与隆科多合作自立的,哪有传位诏书在皇帝登基之后才拿出来的?康熙在弥留之际一天三次召见胤禛可能有意传位,但确实是千古之谜。

3、弘历与康熙真正接触是在康熙六十年,那年他11岁,要是像电视剧所说在康熙47年就和皇帝对答如流那就是穿越时空了,他还没有出生。

4、对雍正登基出力最大的应该是隆科多和十七阿哥允礼。

5、大阿哥应该没太参与夺嫡之争,还保举过八阿哥。

6、雍正登基后第一个处理的是三阿哥。

7、接下来处理的是八爷一党,应该是在雍正三年,根本没有朝会逼宫一事。

8、雍正没有杀弘时,是过继给八阿哥后郁闷而死的。


老衲虚空


康熙晚年 他的儿子们制造了“九子夺嫡”康熙皇帝的一生一共有35个儿子 ,但是活的成年的有24个,在24个人中 其中有9个参与了争夺皇位他们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爱新觉罗.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䄉、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


而这9个人中又分为不同的帮派,十三阿哥胤祥帮着四哥胤禛,而十四阿哥 和其他哥们都是“八爷党”但是 这老四和老十四都是德妃生的,但是他为什么不帮着自己同父同母的亲哥哥呢,而是帮着自己同父异母的八哥呢,这些阿哥们,所以说都是一个爹的亲兄弟,但是,也得分同父同母,和同父异母的关系,毕竟打一个娘胎出来的关系应该更近一些才对啊,是老十四脑袋被门挤了吗?且听我慢慢道来吧!

老四和老十四 是一个母亲生的不假,但是他们的母亲得非在刚进宫之初, 由于身份比较低微,甚至低微到都没有独自抚养孩子的权利,所以老四一出生就交给孝懿仁皇后抚养,孝懿仁皇后 是童国维的女儿出身比较高贵再加上孝懿仁皇后 没有儿子 只有一个女儿早夭,所以,孝懿仁皇后就对老四胤禛视如己出,反而对自己的生母比较疏远,再加上老四和老14年龄相差着10岁,生老十四的时候 他的母亲的地位渐渐的好了起来 ,也有自己抚养儿子的权利了,这样一来 胤禛不但兄弟感情不太好 ,就连和自己的生身母亲感情也是一般,老十四在夺嫡的过程中是不帮自己的亲哥,也是情有可原的。



总结:太子是二阿哥胤礽,他是康熙皇帝的嫡长子,他的母亲是皇后赫舍里氏,她是辅国大臣索尼的孙女,她在生胤礽 的时候难产去世,胤礽 本来是正统的继承人选,但是因为他太不争气,让康熙皇帝失望 曾两次被废掉太子之位,他第2次被废的时候就出现了“九子夺嫡”因为他那些弟弟们觉得 ,既然太子被废,谁都有可能当皇帝不如博一把。


佳宁姐姐说历史


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同出于德妃乌雅氏。

至于十四阿哥不支持雍正、反而支持八阿哥,我觉得这和各自的政见有别关系不大,有关系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投缘。

说到投缘,就进入到了情感的话题。情感这事,有时是糊里糊涂的,有时却有逻辑可寻。

下面,我试着捊捊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十四阿哥和八阿哥的感情的确很好

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大阿哥见承继大统无望,就向康熙推举八阿哥做太子,还说八阿哥曾经找张明德看过相,是大福大贵之命。康熙很生气,因为八阿哥当时已经贵为贝勒,竟然还找人看相,说明他居心叵测。于是,康熙以“奸柔成性、妄蓄大志”的罪名锁拿了八阿哥。

这下可气坏了十四阿哥。他和九阿哥俩人一合计,每人都身上揣着毒药去谏说康熙。他们的想法是:如果康熙不从谏,就当场服毒死给康熙看。当然,他们最后没服成毒,反而是十四阿哥一句接一句地顶撞康熙,气得康熙抄起宝剑要砍他。

此事可以看出,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之间还是很重义气的。

还有一件事,那是十四阿哥当上了抚远大将军王以后,八阿哥那个圈子都以为他是今后的皇位继承人。正史记载和影视剧不同。正史记载的是:八阿哥和九阿哥都十分支持十四阿哥克承大统,还为他的出征试制军备。并且,九阿哥还说:“胤禵聪明绝世、才德双全,我弟兄们皆不如”。

这事说明,八阿哥和十四阿哥的感情是真心好,并不完全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

两人的感情为什么这样好呢?

这点我也说不准,我的猜测是:八、九、十,三个阿哥年龄相差不大,组成了一个团队,其中八阿哥是当头的。十四阿哥和他们挺投缘,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就有着很强的归属感。

还有就是:八阿哥管理过广善库、修建过东岳庙、还当过内务府总管,凭借着职位的便利,他铺陈了广泛的人脉,把小团队经营得十分红火。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十四阿哥有一种集体荣誉感,觉得跟着八阿哥走,是一种倍儿有面的事。

十四阿哥和四阿哥虽然是一奶同胞,却感情很不走心,这和德妃有很大的关系。



德妃乌雅氏在生下四皇子以前,连嫔位都不是,就没有对胤禛的抚养权。四皇子是在当时的皇贵妃佟佳氏膝下长大的,佟佳氏为人很慈爱,给了胤禛一个欢乐的童年。以至后来他当了皇帝,都一口一口亲热地称呼隆科多“舅舅”,隆科多是佟佳氏的弟弟。

看到自己的儿子在别的女人身边承欢,德妃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后来又产下了二子,其中皇六子胤祚刚过5岁就早夭了,她把所有的母爱都倾注到皇十四子胤禵的身上。

德妃可以说是一位相当偏心的母亲,即使胤禛即位,因为十四阿哥的原因,她也多次刁难他。



雍正遗诏继续大统,她说:“将我子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随后,她更是不吃不喝,要替康熙殉死。史载:决意从殉、不饮不食。再后来,在雍正的登基大典上,她不愿接受朝贺,她说:“ 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与我行礼,有何紧要”。

可以想见,胤禛和德妃的感情是十分淡漠的。而徳妃和十四阿哥的母子情份很深,受了母亲的言语行动的影响,十四阿哥和胤禛的关系自然亲热不起来。

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关系不亲密,和十三阿哥有很大的关系。



十三阿哥的生母是敏妃章佳氏。她的出身低微,至死都没有升到妃位,只是个庶妃。另外,她的身体也不好,在十三阿哥13岁的时候就过世了。

根据很多相关资料的描述,十三阿哥因为生母地位卑微,在一众皇子中饱受白眼。其中,九阿哥和十阿哥会欺负他,十四阿哥也很膲不上他。

四阿哥在11岁时,养母佟佳氏去世。也许是同命相怜,四阿哥很照顾这位十三弟,他们结下了终生的友谊。

一方面,四阿哥视十三阿哥为宝;另一方面,十四阿哥视十三阿哥为草。这种迥然不同的观念冲突,无疑会加深两个人的隔阂。

以上,是我的真实想法,欢迎朋友们指正、补充。


链天绝


为什么十四阿哥不支持雍正

虽然十四阿哥和四阿哥都是出自同一个母亲,但是他们并不是同一个母亲抚养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介绍清朝的祖制,养母抚养制。即如果后宫女子生育皇子时位分过低就不能亲自抚养皇子,而要由皇帝指派高位分的后宫妃嫔抚养。

四阿哥和十四阿哥的生母乌雅氏,在生育四阿哥时并没有史料记载她的位分,可见地位不高,因此四阿哥从小被,送到当时无子的贵妃佟佳氏抚养。这对四阿哥显然是非常有利的,因为佟佳氏死后被追封为皇后,她还有个历史上很出名的弟弟,隆科多。

十四阿哥出生时,乌雅氏已经被封为德妃,具有了抚养皇子的权利,因此就把十四阿哥留在了自己身边抚养。这样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从小并不在一起长大,感情就和一般的皇子之间没有区别了。

图:乌雅氏

性格上,四阿哥性格高冷,心机深沉,而十四阿哥性格十分直率,两人完全不对路,因此尽管有血缘关系在,但是感情并不好。而八阿哥为人谦逊,重情重义,素有贤名,和十四阿哥也是志趣相投,两相对比 之下,十四阿哥支持八阿哥也就不足为奇了。


九龙夺嫡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四阿哥笑到了最后,成为了雍正皇帝。在外作战的十四阿哥回到京城,见到雍正皇帝一开始并不愿意下跪,还是在八阿哥的劝说下才下跪。

雍正当然也对这个藐视自己的亲弟弟没有好感,先是罚他为康熙守陵,后又削去郡王的爵位,改为幽禁,直到乾隆继位才把这个亲叔叔放出来了。但是对比其他夺嫡失败的兄弟,十四阿哥的结局还算可以了,这可能还是雍正多少看了一点血缘的面子上。

顺便说一句,四阿哥的生母德妃也很不喜欢自己的长子,在四阿哥继位后,她的反应是“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吾梦想所期”,更是宁愿给康熙殉葬也不愿意当太后,不久就郁郁而终。


机智的小熊猫


历史上的“九子夺嫡”就是因为康熙没有早日立下储君,这才让自己的儿子们为了太子之位,搞出了无数的风波。其中主要争夺太子之位的是四阿哥与八阿哥,而十四阿哥身为四阿哥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不支持四阿哥,却转过头去支持八阿哥,这是为何呢?

说实话大清的皇子们,看似都是同一血脉的亲兄弟,但是却因为母亲的原因,再加上太子之位的诱惑,于是这些所谓的亲兄弟,就变成了苦大仇深的敌人。

所以对他们这些皇子们来说,只有跟自己是同一个母亲的兄弟,才是真正的亲兄弟,其他人都是敌人罢了。

但是很多时候总有一些意外,比如说四阿哥跟自己的弟弟十四阿哥之间就是如此。

从表面上来看,四阿哥跟老十四都是因为脾气不对路才反目成仇,可实际上这一切的根缘依然还在康熙的身上。

原本太子没有被废的时候,这两个亲兄弟的关系还算是比较融洽,可是随着太子之位被废,其他几位皇子的蠢蠢欲动,他们两人的关系也慢慢开始有了隔阂。

要知道康熙是一个对权力掌控欲望相当强烈的这么一个人,从他八岁登基,却在十六岁的时候就掌握了朝中大权就能看得出来。

在位的几十年时间里,几乎就是说一不二,不论朝中大臣们的职位高低,谁敢跟康熙闹情绪。

所以当康熙的太子已经长大之后,麻烦事就来了,太子已经成年,但是康熙的身体依然生龙活虎,从他的身体状况来看,再干个几十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事实上康熙的年纪也算是长寿之人了,想想自己当年十六岁就已经掌控了整个大清的权势,而太子已经三十来岁了,他的心里能不着急吗?

可以说康熙只要想想当年的自己是如何夺权的,就可以想到太子现在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于是就各种敲打太子。

说实话,也就是现代人因为独身子女的原因,或者说自己的孩子数量太少的缘故,所以才会对孩子各种的宠爱,哪怕自己爱伤,也不会让孩子受到一点点的委屈。

但是在古代,说实话孩子们的地位跟现在是没法比的,只是因为数量太多了,就好像你最心爱的一件东西或一个人是一样的。

如果这件东西,或者说这个人是唯一的,你或许可以拿自己的生命来守护,但是当这件物品或者说这个人不在是唯一,而是几个或者几十个的时候,你还会拿自己的生命来维护吗?

要知道康熙可是有好几十个孩子,所谓的亲情到了他们的眼中,只是一个传承而已,再加上皇家的种种麻烦事,所以这些天子们根本感受不到抚养孩子的辛苦,于是孩子在他们心中的分量就更轻了。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虽说太子也是康熙的亲生骨肉,但是关系也不见得有多亲密。

而且很有可能会随时因为权势的原因来谋夺自己的地位,所以防范之心越来越重。

为了自己地位的稳定,康熙只能找到理由将太子之位给废掉了。

太子之位废掉了,然后就要有新的太子出现了,这个时候就是大家打出狗脑子的时候了,四阿哥跟八阿哥之间各种的明争暗斗。

但是十四阿哥却在其中看到了一些机会,因为康熙想让自己的位置坐的更久一些,所以新的太子人选就要从年龄最小的当中来找。

为何十八阿哥死的时候,康熙会如何伤心,就是因为他的年纪最小,正是自己最佳的太子人选。

所以十四阿哥就有了机会,明面上十四阿哥在支持八阿哥,实际上却是自己暗中发展。

毕竟自己所争的也是太子之位,跟自己的亲哥哥是相互冲突的,就算自己能拉拢大量人才,但是大家最后依然还会归到四阿哥身上。

因为四阿哥当时的优势比十四阿哥强太多了,所以十四阿哥才会转头去支持自己哥哥的敌对方八阿哥,只有这样自己才有机会浑水摸鱼。

十四阿哥不支持雍正,而支持八阿哥,就是想要火中取栗而已,其实他谁都不想支持,只想支持自己,但是却也因为自己的年纪太小,根基不太稳,所以只能跟在八阿哥身后占占便宜而已。


虎头山小妖


导语

十四阿哥和雍正虽然是亲兄弟,但这亲兄弟关系却并没有那么的亲。

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因结党营私被康熙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废了他的太子之位。

太子被废之后,各位皇子就开始打皇位的主意了,先是大皇子胤禔主动向康熙献殷勤。在大皇子胤禔心里,自己身为长子,太子理应是自己,只是康熙偏心才立了二皇子胤礽为太子。然,现在胤礽太子之位被废,那么下一个太子肯定是自己。


于是,大皇子胤禔就不断在康熙面前说二皇子胤礽的坏话,甚至还自做聪明的猜测康熙的心思,以为康熙想杀了二皇子胤礽,但碍于情面不好动手。于是在康熙面前说,“自己愿意代劳解决太子,不让皇阿玛费心”。

然而,康熙根本没这个意思,反倒是一听这话,直接把胤禔骂了一顿。不久之后,又有人向康熙举报说大皇子胤禔想害二皇子胤礽,于是,康熙就把大皇子胤禔囚禁了起来。大皇子在这次皇位争夺中率先出局。

大皇子胤禔出局后,参与皇位争夺主要还剩下三大集团。既以老八为首的,老九,老十,老十四的这一党,被称之为“八爷党”;然后就是以老四,老十三为代表的“四爷党”;以诚亲王胤祉、陈梦雷、李绂为代表的“三爷党”。


这个三个党派中,最具有势力的自然是八爷党,而最具有威胁的则是雍正的四爷党。

在这里我们可能有疑问,老四和老十四是亲兄弟,为何在皇位争夺中属于两个不同的队伍呢?

一:两人虽是亲兄弟,但是却没有什么感情

雍正和十四阿哥都是由孝恭仁皇后所生,虽然是亲兄弟,但命运却是不同。这一切都归咎于清廷皇室子女抚养制度。按照规定,在皇宫内,只有嫔妃才有资格扶养皇子,而孝恭仁皇后在生雍正的时候只是一个贵人而已,故没有资格扶养自己的孩子。

因此,雍正出生之后就带给了佟佳氏扶养,这一扶养就养了十一年之久。


雍正被送走十年后,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又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十四阿哥。和雍正不同的是,此时的孝恭仁皇后已经是嫔妃了,既“德妃”,有资格扶养自己的孩子。所以,十四阿哥自小就跟在母亲的身边。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雍正和十四阿哥虽然是亲兄弟,但却没有生活在一起,再加上雍正年轻时不喜欢说话,所以,在这个偌大的皇宫内,雍正和十四阿哥没有太多的交集,自然也就没什么感情。

二:雍正对十四阿哥是有讨厌的情绪的

雍正自小就离开了母亲身边,可以说从小就没有得到太多的关爱。反观十四阿哥,从小待在的孝恭仁皇后身边,集一身宠爱于他。

雍正在面对十四阿哥时是有讨厌情绪的。在雍正看来,为何你能待在母后身边,而我却不可以。同时,孝恭仁皇后对成年后的雍正和十四阿哥态度也是有很大差别。


在一次孝恭仁皇后生日时,雍正和十四阿哥同样送了礼物,孝恭仁皇后面对雍正礼物时,根本没任何表情,只是看了一眼,而面对十四阿哥礼物时,孝恭仁皇后是非常喜欢,爱不释手。可以说孝恭仁皇后对十四阿哥是很偏心的。

亲生母亲的态度也加剧了雍正对十四阿哥的讨厌情绪。两个人互相看不上眼,自然也就不会相互支持。

三:十四阿哥有野心,想借八阿哥势力来夺位

九子夺嫡中最有野心和实力的就是“八阿哥”“十四阿哥”以及“雍正”。不同于八阿哥张扬,雍正和十四阿哥都是低调做人,根本不让人知道自己有夺位的野心和实力。


在八爷党中,十四阿哥虽然一直支持八阿哥争夺皇位,但他在暗地里也是在不断算计八阿哥,不断把八阿哥推到九子夺嫡的风口上,甚至十四阿哥还建议在推荐新太子时叫大臣联名推荐八阿哥,而这一行为也让康熙看到了八阿哥结党营私的这个事实。最终,风口浪尖上的八阿哥被康熙打压,再加上康熙大寿,八阿哥送康熙死鹰,直接给了康熙机会把八阿哥踢出了局。

“谕诸皇子允禩因伊母二周年往祭,事毕、理应趋赴行在,乃允禩于朕驻跸遥亭之次日,以将毙鹰二架、遣太监一名、亲随人一名、来请朕安,言伊在汤泉等候回京……”

送康熙死鹰这件事是不是八阿哥做的还是一个疑问,毕竟没人会笨到在自己父皇大寿上送死鹰。但,事实是怎么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康熙认为是八阿哥送的就行了。


八阿哥一出局,其十几年的心血直接被十四阿哥接管了。

总结

十四阿哥不支持雍正在于他自己也想做皇帝,在十四阿哥看来,雍正的势力没有八阿哥强,借八阿哥更能增强自己的势力。

奈何,十四阿哥低估了雍正的实力,雍正趁着他在外领兵时,趁着康熙去死的机会,直接做了皇帝,根本没给十四阿哥再争皇位的机会。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