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權臣是忠臣還是野心家?

淘氣天使357


我是白雲山水居,和你共同關注歷史。

你說的歷史上第一權臣應該是說的王莽。為什麼說是他呢?

王莽是第一個建立過自己王朝的權臣。王莽在西漢末年,篡權奪位,建立新朝。

但我們要說的是,王莽的篡權奪位,也可以說不是篡的權奪的位。因為當時的王莽,經過幾十年的經營,已經得了民心。話說得人心者得天下。

那又為什麼說他又是歷史上第一的權臣呢?那是因為王莽早就控制了朝廷和朝政,他還和董卓一樣,把皇帝都換了,並且還不費吹灰之力。朝廷和天下的所有事情都是他說了算,關鍵是還沒有人反對他。總之,所有權臣幹過的事情他都幹過,沒有幹過的他也幹了。

所以說歷史上第一的權臣非他莫屬。曹操大家知道吧?跟王莽比起來,是弱到渣渣的存在。因為曹操當個魏王還有那麼多心向大漢的人反對他,並且不惜赴死。

至於其他有點名氣的權臣,比如商朝的比干,晉朝的宇文化及等等,最後都是銷聲匿跡,淹沒在歷史的長河裡了。

王莽先是忠臣,後來逐漸成為了野心家。


白雲山水居


中國歷史上的權臣很多,但要說第一位重要的權臣非漢武帝的託孤大臣霍光莫屬。

說到霍光或許很多人還不熟悉,但如果提到霍去病,或許很多人就能知道了,霍光就是霍去病的同父異母弟弟。漢武帝時候,霍光飽讀詩書,為人穩重,辦事讓人放心,所以漢武帝傳位給8歲的劉弗陵的時候才想到讓霍光做第一託孤大臣。

他成功的輔佐了漢昭帝劉弗陵十三年,可惜劉弗陵早死無子,故而還在世的權臣霍光又立了漢武帝的五兒子的兒子劉賀,結果劉賀被稱為荒唐皇帝,在位27天做了1000多件荒唐事,霍光一看這個人不行,會損害劉家江山的聲譽,於是又尋找到了漢武帝長子流落在民間的孫子劉病已,並將它立為皇帝。

劉病已後來改名為劉詢,是為漢宣帝。霍光病死在了漢宣帝在位的時候。從連續輔佐漢武帝子孫為帝的角度來說,霍光是絕對的重臣,不然按照他權傾朝野的實力,篡權也是可能的,但他沒有,而是一直在忠於職守,保護劉家的江山。

不過,2015年海昏侯劉賀墓在江西南昌出土,從中發現劉賀的很多竹簡書籍,其中包括最著名的《齊論語》,不由得讓人聯想到一件事……劉賀真的是因為荒唐被廢的嗎?一個愛讀書的皇族、皇帝,是不是因為不聽霍光的話,而被權臣所廢,進而改立了流落民間,沒有很強大的背景,很容易被控制的劉病已,這樣才能保全霍光家族的權傾朝野呢?

這個問題如果要揭曉,就要等海昏侯墓裡所有書籍的內容破譯後才能知曉了,至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霍光是個堅持漢武帝託孤原則的忠臣。當然這也是我的一家之言,希望您滿意。


熱辣歷史趙老師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先弄清楚這個第一權臣是誰,中華三千多信史,權傾朝野的大臣不計其數,要說誰是第一實在有難度。不過鑑於後面還有討論他的忠奸,這就能排除一大批人了,譬如那些已行謀篡的或野心昭然若揭的,如王莽、曹操、司馬昭等。在剩下的人中,要說第一權臣,我認為當屬西漢的霍光。

西漢權臣霍光

霍光字子孟,河東平陽人,西漢權臣、政治家,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馬霍去病異母弟,漢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漢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霍光初以門蔭,侯選為郎官,遷侍中。元狩六年,霍去病去世,霍光升任奉車都尉、光祿大夫等職,侍武帝二十餘載,勤勞任事,未嘗一錯。

漢孝武帝劉徹

徵和二年,衛戾太子據因巫蠱一案身死,武帝立鉤弋夫人之子劉弗陵為儲君。後元二年,武帝崩,臨終指定大司馬霍光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輔佐時年8歲的昭帝劉弗陵。

漢孝昭帝劉弗陵

昭帝時期,霍光先是在同上官桀、桑弘羊等人的鬥爭中勝出,成為了大漢朝政的實際決策者。他採取休養生息的措施,多次大赦天下,鼓勵農桑,使得漢朝國力得到一定的恢復,對外也緩和了同匈奴的關係,恢復了和親政策。這段時期和後來的宣帝朝被合稱為昭宣中興。史家認為西漢自文景之治後,被武帝窮兵黷武政策所耗空的國力在這段時間得到了恢復。元平元年,昭帝崩,無嗣。霍光迎立武帝孫昌邑王劉賀即位,僅二十七日,又以淫亂無道之名請太后廢除,

漢昌邑王劉賀

霍光又從民間迎武帝曾孫劉病已繼承帝位,即漢宣帝。霍光效法殷商伊尹,行廢立天子之事,從此後人“伊霍”並稱。只是伊尹並未廢掉太甲,僅囚於桐宮令其改過,後又還政於太甲。

漢孝宣帝劉詢

宣帝即位,霍光表示歸政於帝,漢宣帝沒有接受,朝廷事務仍由霍光決策再報於皇帝。宣帝表面上對霍光十分信任,內心卻無比忌憚,與之同車時“若有芒刺在背”。霍光功高震主而不知退,實已為後來的族滅留下禍根。

地節二年,霍光病逝,死後備極哀榮,以皇帝級別的葬儀陪葬茂陵。地節四年,霍氏謀反敗露,族滅,霍光之墓未被株連。甘露三年,宣帝追憶往昔功臣,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圖像於麒麟閣以示紀念,霍光位列第一。此後,霍光一直為漢朝皇帝所尊奉祭祀。

這就是霍光傳奇而又絢爛的一生,他一生專朝政、行廢立,死後卻能得保清譽,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那麼霍光到底是忠臣還是野心家呢?筆者認為北宋司馬光是話算是比較中肯的答案:“霍光制輔漢室,可謂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執之,久而不歸,鮮不及矣!”

權利使人著迷,讓人失進退、忘取捨,實在是取禍之道啊!


泥腿子的陽春白雪


比干,子姓,沬邑人,商朝帝王太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的叔叔,官少師(丞相)神靈。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商王帝乙,又受託孤重輔帝辛(商紂王)。從政40多年,主張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

商末帝辛(紂王)暴虐荒淫,橫徵暴斂,濫用重刑,比干嘆曰:"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樓強諫三日不去。紂問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義所以自恃"。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信有諸乎?"遂殺比干剖視其心,終年64歲。

因為他是歷史上第一個以死諫君的忠臣;比干是商紂王的叔父,又是他的丞相,比干對紂王倒行逆施的暴虐統治不滿,多次向他諫阻,紂王不聽,比干最後只好以死相諫,死後葬在衛輝。

比干出身貴族,是君王的親叔叔,又掌握權柄,要是也像商紂一樣沉迷享受不問政事絕對不會激怒紂王。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棄小我為大家,棄個人為宗族,執著前行,雖九死而不悔。

在紂王逐步蛻變的過程中,比干的勸諫是不間斷的。即使到了分崩離析之際,微子去,箕子囚,紂王喪心病狂之至,比干依然極言勸諫,永不言棄。作為一位政治家,他不可能不明瞭政局的積弊難返,但他永不言棄,哪怕有一點點希望也要執著為之。

最後這位商朝三朝肱股元老,位高權重的皇叔,盡心盡力輔佐紂王朝政,可惜忠言進諫卻不比妲己妖言諂媚,慘遭陷害挖出碧血丹心的七竅玲瓏心,治妲己心悸之症,一代忠臣因而魂歸封神榜,不勝唏噓。

中國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可謂根深蒂固、悠遠綿長,歷代統治者皆奉之為圭臬,但真正能落到實處的少之又少。比干甘願蹈白刃而殞亡,“讜言才發,輕其百齡之命;淫刑既逞,碎其七尺之軀”(唐太宗《贈殷太師比干詔》),其出發點是“百姓何辜”,這也是比干的精神支柱。“批鱗瀝血救斯民,為國何曾知有身。”(閻興邦《挽比干》)比干之所以能歷千百年而“凜然如生,血食不絕”,“豈非忠義之氣粹而為喬嶽,融而為列星,窮天地,恆萬古,作大閒,為民極故也!”


賓賓說情感


首先,我覺得題主這個提問範圍有點廣,為什麼呢?中國歷史上第一權臣?

我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那麼多朝代,出現了那麼多的權臣,具體哪個權臣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權臣?這問題就有點棘手了,因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這個中國第一權臣就難以定義了!

中國歷史上的權臣,大概有這幾個:商朝的尹伊、周朝的周公旦、秦國的呂不韋和趙高、西漢的霍光、三國的曹操和司馬父子、西晉的王導、唐朝的郭子儀、後周的趙匡胤、明朝的張居正和魏忠賢、清朝的鰲拜與和珅!這麼多人,誰才是第一權臣?

還有,三國時蜀國的諸葛亮,在劉備死後,集蜀國的軍政大權為一身,也可以稱為權臣!

因為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再加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無法回答題主的提問,請題主諒解!


大江侃歷史


這個問題,,,以什麼標準確定誰是第一?時間最早,名氣最大,攬權最重?論最早,自然是比干了,論名氣,非周公莫屬,二者皆是忠君之臣。請提問時說明白一些,方便大家,謝謝!


再小的山亦有頂


歷史上第一個權臣應該是伊尹,然後是周公,霍光他們當時都是王權皇權衰落,他們暫時代替了其作用,然後又還權於王權皇權,並且平安度過一生!這種燈泡上走鋼絲的技術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玩的,歷史上就那麼幾個人玩成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