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孩子青春期时都比较头疼无助,都是怎么度过的?后来怎样?

关注楼市


我是今日头条教育领域创作者,畅销书作者,关于青春期孩子的成长,我写过几本书,也和一些父母做过深入了解,下面,我就把我的认识和感受写一下。

青春期的孩子,确实跟别的年龄段的孩子不一样,比如,他们喜欢反抗父母,父母说什么,他们不但不喜欢听,还嫌烦;因为一点小事情就发脾气,搞得父母莫名其妙的;放学回来,一句话不说,就进了自己房间,留给父母的是紧闭的房门,父母不知道为什么,心理七上八下的,很担心;特别臭美,穿衣服特标题,头发弄得奇形怪状;在学校还顶撞老师;手机设置里密码,是不是有什么秘密啊?等等。

孩子以前可不是这样,很乖巧、懂事,突然变成这个样子了,父母会想,这个孩子是不是在变坏呢?父母心里这么想,行为也就反常了,想方设法地去探寻孩子的秘密,了解孩子的生活,结果,带来的是孩子更加地烦躁、自闭、逆反,如此恶性循环,必然影响亲子关系,大家日子都不舒服。

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是青春期孩子的样子,父母需要懂得青春期孩子是什么样的,然后才懂得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孩子,如何与孩子相处。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趋向于成熟,使得他们有了成人感,但是心理上,行为能力、交往能力、社会经验等方面还很欠缺,还很依赖父母。一方面觉得自己长大了,另一方面却感受到了自己在很多方面的力不从心,这是青春期孩子内心的基本矛盾。

青春期是一个内心充满了矛盾的剧烈变化的阶段,来自身体、心灵、社会的相互的影响导致青春期的孩子内心冲突比较多,可能孩子自己都被搞蒙了。青春期的孩子想要内心平衡,他们处理好这些矛盾的心情很迫切,他们努力探索,试图看清身体的变化、心理的成长,可惜能力不够,看不清楚,他们着急、焦躁、痛苦,内心处于一种极度不平衡的状态。

在一定的时期内,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讲,如果得不到身边人的理解,甚至还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他们的内心会有很强的挫折感,外显行为显得不友好、不合作、蛮横、执拗。

此时,父母要理解孩子,理解孩子这样的表现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一段时间后会“不治而愈”。父母较多地关注孩子的行为,较少地对孩子指手画脚;较多地尊重孩子的选择,多跟孩子争取意见;让孩子感受到更多地独立和尊重;……父母抓大放下,大是大非不能姑息,小细节就包容了。当孩子有了某些“危机”行为时,耐心跟孩子沟通,使得孩子看到这么做的不妥之处,孩子自然会接受父母的意见。

这样,孩子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一段时间后,青春期的各种表现,叛逆、乖张、暴躁、迷茫、消沉、轻狂、懵懂等,发展到一定程度,持续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停止,整个人变得明媚和谐。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诚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