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母只有一女,来家住八年了,我家成了他们家,没有走的意思。很烦,我们该怎么办?

谷歌地球发烧友


隔代的人居住在同一屋檐下,最重要的是尊重、理解和谦让,只要处理得当,肯定是其乐融融,毕竟如今能三代同堂的家庭越来越少了。

首先,晚辈要尊重长辈,中国有句老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今竞争激烈,工作繁重,很多的时候,能有长辈搭手,能免除许多的后顾之忧。而且长辈阅历丰富,在日常生活方面可谓经验老道、得心应手,如果是有长年职场和专业经历的,还能提供很多工作上的经验之谈。而这些生活、工作上的经历经验,如果不是自家人,长辈根本不会轻易吐露的,这些生活和工作上的帮助,是得之不易的优势,作为晚辈一定要珍惜。

其次,长辈要理解晚辈。毕竟时代不同,在对于新生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上,晚辈是强于长辈的,长辈也要有与时俱进的思维,不能固步自封,搞倚老卖老的“经验主义”。对于晚辈的生活习惯和方式,特别是晚辈的感情生活不能过多的干预,即便需要介入,也一定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就事论事的处理。

然后就是对于孙辈的教育和管理问题。时代不同,教育的方式也会不同,这个是最容易引起矛盾的地方,这个就更要晚辈与长辈保持理解了。晚辈要理解长辈的爱孙心切的心理,不要当着长辈的面严厉的呵斥和敲打孩子,这对于长辈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打脸的感觉。而长辈在晚辈正确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尽量避让,要坚决维护晚辈的家长权威,适当的和稀泥是可以的,但一定要适而可止,不能突破是非原则,更不能事后在孙辈面前对晚辈的行为说三道四。

总而言之,三代同堂是非常考验智商、情商的家庭生活,但换个角度想,也是一种人生历练,能够处理好这样一个大家庭的关系,对于外部的人际关系处理会更加游刃有余。再则,现代社会的家庭日益碎片化,能有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不容易,且行且珍惜吧。


绚丽幽兰


我老爸只有我们姐妹两个,我和老公谈恋爱时候我都说了,我爸妈以后我得负担的,同意继续,不同意我也理解,老公因为部队缘故,我一直在娘家生活,孩子我爸妈带,我和孩子也是爸妈养,我爸妈生活条件还不错,金钱方面不用我们操心,后面老公退伍了,我和孩子回到了广州生活,一年我爸妈也来这里住两三天回家了,每次走的时候我都觉得心酸,毕竟不是我们自己买的房子,家里也够宽,我和公婆相处也不错,但是住在一起,特别是个大家庭,有时候注意的也特别多,我和老公也准备做点生意,有钱了买房子,这两年我们也挣了点钱,他去看房子,比较暖心,买的房子有我父母的房间,说以后我爸妈来时候不用急急忙忙的回家了,以后想住多久都行,我公婆也同意我们自己出来住,我们买的房子距离公婆不远,也可以方便照顾他们,有了自己房子以后,真的特别方便,我爸妈过来住,也不用急急忙忙的回家,做人都得相互的,娶了一个独生女的面对特别多,都得相互理解点,养大的女儿做你老婆,不可能你让她连父母都不管吧,老人家如果不是多事的话,多个老人帮你看看孩子也挺好的,你得想想你的父母,也是需要你媳妇照顾啊,家和万事兴吧。


1999幸福久久


我一个女朋友父亲一直跟着得二十多年了,老人早年患癌症当时说活不了几年,在女儿女婿的精心照料下,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老人很健康,已经八十多岁了。为了让老人住的舒适,特意买了大房子,而且带卫生间的主卧给老人住。为了方便带老人出去,还特意换了宽敞的车。女儿女婿言传身教,他们的孩子对姥爷也特别孝顺。女儿做到这样尚能理解,女婿做到如此,令人敬重!家有一老家有一宝,不用去拜佛祈福,老人就是佛啊!而他们所作所为何不是修行!


五色连华


我家是儿子,如果以后我儿子结婚了,女方父母和小夫妻一起住我绝对不会有二话。哪怕房子是我买的。

儿子是爹养娘生的,女孩就不是吗。女方父母付出的不比男方少。

如果以后我儿子有了自己的孩子,女方父母来带孩子的话,我不仅不会有任何意见,只会心存感激,孩子的开销我来出。孩子外婆出力,我这个奶奶就出钱。

孩子大了,女方父母要是愿意和我儿子他们一起住下去,哪怕到老,我也沒有任何意见,有人帮我照顾孩子们,我真的是很乐意的。

我这个人说好听点,心大,说不好听点,偷懒吧。

甚至过年的时候我都不会勉强小夫妻俩要陪着我们。

我老公比我还开明。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与生活了,父母在旁边远远看着就行,有困难时帮一把。平时沒事时相互不要打扰对方就行。


大兔子丫头


我是继母,两继子都已过而立之年,都没有女朋友!我和老公也年将六十,结婚十年!新旧各一房子,我知道年轻人不愿与老人住,但我更不想与年轻人住,如果就我和老公住,也会过得很多,但因为与年轻人住,矛盾就多了!原来我以为两个继子各自工作十几年就可以把积蓄拿出来交首期供房,四个人努力工作还房贷会很轻松!这样很快就能各过各的生活,平时他们可以过来吃饭什么的,起码他们各自回家后,我就可以真正的感动轻松了!但至现在,小继不还不工作,大继子没有稳定工作,现在对于买房,想都不敢想了!以后,还是见一步走一步吧!很多事情并不是自己想怎样就能怎样的!


杜小捷


看年纪吧,如果是5/6十岁,分分钟还要住一二十年,的确有点麻烦,如果已经6/7十岁了,家里没小辈了,路途还远,那就更麻烦了。

我也碰到过这个事情,老丈人不在十几年了,那时候丈母娘还年轻一直在老家,小舅子在部队,后来小舅子退伍了,在异地女方所在地非上门结婚创业。后来丈母娘得类风湿了,有时在老家,有时去小舅子那里,有时来我这,一般在小舅子那里居多。

时间长了,婆媳凑不到一起,丈母娘每每打电话哭诉,我妻子就商量想接过来长住。

我没同意,我说住一个月可以,两个月也行,三个月就不好了。我说你本身就早出晚归,你妈住这也就早晚见一面,我和儿子是正常生活,天天一起时间太多了,时间长了就难免出点矛盾,先说我丈母娘性格有点小气脾气有点怪,可能这也是婆媳关系不好的一方面吧。

我说你弟弟,弟媳,甚至你跟她闹点矛盾还没什么,是直属的,我再怎么也是女婿,万一我跟她闹点不愉快,以后怎么处?然后我想了一下,说我妈也是七十多一个人了,还是一个人在老家,省内四百公里倒不远,我平时个把月两个月就回家一趟的,要不让你妈去我老家跟我妈一起还有个伴,我们也能经常回去看她们。妻子跟丈母娘说了,丈母娘不愿意,现在还在小舅子哪受气,本来今年春节想过来住一段时间的,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没能过来。

所以说,你这种情况更麻烦,两个老人家没别人了,老了肯定只能指望你们了,他们经济环境比较好的还好,要是环境不好,负担肯定不轻。

夫妻俩好好商量一下,毕竟他们也依靠不了别人了。


粤川宇扬


我有两个女儿,其中二女儿还有点残疾,说实话,我很担心,我年纪大了怎么办,因为是农村妇女,没办法实现财务自由。我现在就感觉我大女儿挺吃亏的,以后要照顾我们,还有个妹妹,以后的路其实挺艰难的。大多数的老年人都不想麻烦子女,可是没有办法,我是觉得,老两口都身体健康还是自己生活自在一些,还可以帮子女带带孩子什么的,如果两口只剩一个了,身体还不是很好,条件允许还是可以和子女一起生活的,毕竟年纪大了自己一个人也很孤独。唉我好怕遇见和你一样心理的女婿,还是年轻得早做打算


狠殤鈊


岳父母不就是爹妈吗?唯一一个女儿都被你给骗来了,他们跟着女儿被你骗来了,难道你还有什么理由怪被你骗的人吗?我父母走得早,忽悠老婆多次想把丈母娘丈人接家来,没成,舅子舅母子几个不同意,现在岳母不在了,就丈人一个,我又忽悠老婆说舅子几个给丈人零化钱少了(丈人同小舅子一起吃住),结果好,舅母子们直接每年再给老丈人加一千五零化钱,加原来的,老丈人一年至少有一万二,平时,孙子孙女(内外)还有孝尽,算下来每年一万七,八,二万也有了,这下设辙了!哥们,我说这些,就是告诉你一句话:有福之人才会有老人陪伴!你小子偷着乐吧!


佛藏笑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不同的人出生家庭不同,成长的环境也不同,受的教育不同,想法自然不同,对这件事的理解也不同。

我有过一段更干嘎的经历,老妈和老爸吵架来我家住,接着家婆去世,家公也要来我家住,好在家里三室一厅,老妈住一间,家公住一间,我们三口一间,我和13岁的女儿睡床,老公打地铺,这样的日子过了半年,他们冷静下来后,觉得过意不去,各自回家了,老爸老妈和好如初,家公又再娶了。人生总会遇到一些困难,无论多难都要学会克服和解决,当你取她时,你们已魂然一体,她的父母也是你的父母,要理解并想办法去解决,发唠骚报怨都是徒劳的。

提问题的男生,你可否试着把心上人的妈当做自己的妈来看待,爱屋及乌,你爱你的妻子,也要爱她的妈,她妈快乐她才会快乐啊!你如何对待自己的妈,也试着如何对待她的妈,双方都是妈,无论男女结婚嫁娶,都不会抛弃自己的父母。换位思考一下,你也有儿女,你也会有老的那一天,当你老态龙钟时,你希望自己的儿女怎样做,今天你就是最好的榜样,这是一个男人的担当,也是下一代的责任和义务。如果确实和不来,无法忍受老人的挑剔或刻薄,无法忍受或改变老人的不良习惯,也要妥善的安排好老人的生活,不要让老人太过伤心和失望,如果能把他们安顿好,你以后的生活也才会更好。

因为人在做,天在看,你所付出的一切,将来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回馈于你,努力吧年轻人,希望你开心快乐每一天。





莺子的生活


看来我家真的都是走不寻常路,丈夫16岁出远门打工,他是家里最小的,可得到的爱也是最少的,他爸一日三餐醉熏熏的,他妈妈只疼他姐,丈夫说从16岁出门那一刻开始就没用过家里一分钱,但一直没停过定时给生活费。反之,我的父母却把他当成亲儿子,而且他跟我爸有很多共同的兴趣,比如钓鱼,装螃蟹小龙虾等等,我父母也没跟我们住在一起,可我丈夫很是希望他们来跟我们住和养老,有句话说得好“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你不喜欢跟岳父母一起住,肯定双方都有问题,可是如果你老婆喜欢跟她父母住,那就是你不对了,如果她也不喜欢跟她父母住,就让她出面去说,但赡养的义务肯定还在,你说的话可能会不知轻重,但她去说,即使是说得稍重了,当父母的也容易原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