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云南的沐王府为何没有在清军入关时北上救国?

今古言堂


回答小友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云南沐王府的一个起源到最后的没落阶段,仔细看完之后,估计就知道为什么云南沐王府没有北上救国了。明洪武十四年,傅友德,蓝玉和沐英平定了云南。洪武十六年,朱元璋义子被留下镇守云南。

洪武二十五年,沐英卒,沐春袭西平侯。永历十年,刘秀文封“蜀王”,被称为“蜀王府”。永历十四年最后到沐天波的时候,在崇祯皇帝自尽之后,土司沙定洲在帮助沐天波评定叛乱之后,就留在沐王府,沐天波被迫逃亡。

这个时候的沐王府自身难保,何谈北上救国,这真是国之倾覆,家之难安啊。崇祯皇帝的死亡前夕实际沐王府就是正在动乱阶段,有心无力就是这个时期沐王府的真实写照。


笑看流年世态


一.朱元璋时期:

由于云南位于传统帝国边界的西南极远处,明朝对于云南的统治在一开始就是比较松散的。因为云南本地还有坚持抵抗明朝的元朝梁王势力,朱元璋才派出蓝玉和沐英这样的大将进军平叛。

因当地土司叛乱,所以明朝一方面学习元朝对云南的统治模式,一方面又要加入自己的机构。作为入住云南的大将沐英,就这样被册封为世代镇守西南的异姓王爷。他也就成为了明朝打掉梁王势力残余之后的本地联盟首领。但这个所谓的地方首领,是直接听命于明朝中央的,他的私家班底非常有限。有叛乱时,所需要部队时也是明军在西南部署的防卫所为主。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从四川和贵州两地调兵。


二.朱棣时期:

朱棣上位后,一方面加强对全国的控制,一方面也着手削弱地方藩王的实际力量。云南的沐王府也成为了针对目标。源自沐王府的后代们,除了王位继承人外,也经常以士人的身份做官或带兵。但他们的职务和地位许可,都源自中央而不是自己的王府。所以,只是在一段时间内形成了看似贵族的团体。

三:明朝后期太监时期:

明朝的太监权势又进一步扩大。沐王府地位就尴尬,不得不屈从于宦官之下。至此,沐王府已经基本上失去了当初朱元璋设置时所赋予的大部分职能。甚至还有王府成员因为无法完成任务,而被朝廷囚禁问罪。

到了清军入关的前后,沐王府在实际上已经无法影响云南的大部分土司。随着朱棣的消弱,后期太监的进一步分化,沐王府就剩一些随身亲兵了,抓个小偷都够呛。所以,沐王府无论是实际上的还是理论上,都没有能力北上勤王,当然朝廷也知道沐王府状况,压根就没有下圣旨让他北上。



最后顺便提一句,沐英本人是个身经百战的名将,而且他发明的三线战法(火铳)比西方早少早了一百多年。


河半朝阳


靖难之后明朝连同宗藩王都没权了,异姓藩侯自然更是从独立公国变成土财主。而且人都是自私的,传承数代的贵族往往把家看的比国重。天下姓谁不重要,甚至天下让哪国人哪族人管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保住祖宗的家业。


北漂叔叔


山高路远。救个锤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