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生死?

月逸闲


这是一个太过宏大的问题,以人类的智慧可能永远也无法给出一个令所有人信服的答案。

一堆有机质通过怎样的蓄积形成一个有知觉的生命体,这是我们贫瘠的知识尚无法解释的,我们甚至都无法想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奇迹。

生命或许应该这样来定义:一个能收集、整理信息并作出反应的系统,以及为维持这个系统而配置的有机附件。好吧,这个简化版的定义听起来像在谈一个组装工厂,但是认真想想的话,你会发现这真是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

相对生的困惑,死其实是一个很理所当然的结果,形象地说法是:从出生开始,我们就走在奔向死亡的路上,区别仅限于终点略有不同。

按照熵理论,宇宙万物都有从有序到无序的趋势。生命从一个有序运行的物质聚合体最终重新变成杂乱的有机质甚至无机质,实在是正常不过的事。

对生的祈盼和死的恐惧,源于我们的无知:我们不知道生是偶然的组合还是有意识的安排;更不知道死意味着彻底的消散还是升华到另一个境界——后者正是各种宗教竭力想让人们相信的,而科学则令我们不能不接受前者。

就我个人而言,即若恩赐万物的太阳也有寿限,何况一个所需生存条件如此苛刻的人类。如果生死是一种安排,那就没什么好烦恼的,就像动物园的猴子,把你展示给他人,也看他人展示;倘若生是一种偶然,那么你在这世界几十年走一遭,得来十分侥幸,贪多非但无益,而且极其无理。

生既偶然,死无可避,大限来时,何妨归去!


司契178


已到“谈爱已晚,说死尚早”的尴尬节点,生,做不了主,死,不敢直视,不愿想,更不能触及此类话题。我宁愿无情点,对爱的感知钝一些,淡化些,再凉薄些,等我离去时让爱我的人不要太难过。而我更不能忍受爱人从我的生命中消失。难受,难过,不能想,吸气如针扎。或许我再长几岁,再丰富阅历,生与死的理解会变化。反正现在淡看它们,还是太难做到!


小雅禅心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每个人自生下来开始,就注定必将有一天要死去。

生死病死是自然规律,无法强求,更不会长生不老。

生命最重要的是享受其中的过程,而不是汲汲于最终的结果。

世间上最美好的莫过于拥有着生命!当活着的时候:

可以欣赏春华秋实,体悟岁月之代替。

可以观看百花璀璨,嗅闻馨香之沁人。

可以浏览千山万水,享受人生之乐趣。

可以仰望浩瀚星空,感叹宇宙之无穷。

当还活着时候,必将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人生匆匆百年短,终日忙忙不得闲。

生当志气风云间,死亦无愧笑长眠。

每个人都会踏出那最后一步,当其时,一抔黄土,腐朽枯骨,终将随风飘散,再无痕迹。

然而,有血脉之延续,有儿女之祭祀,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在流传,却也了无遗憾。

茫茫天地,深邃宇宙,亘古流转之星月,无穷无尽。

而人生须臾,恰如花开一度,以此短又何能慕羡彼无穷?

花有花的美丽,她绽放出色彩缤纷,摇曳出绚烂多姿,让人迷恋,使人沉醉。

即如千百年后,人世变幻不休,其又有何求?

因为曾经绽放,曾经拥有!

如此,便足矣!


李灵修


我用写过的一首诗来回答!

我在一秒一秒的死去

我在一秒一秒的死去,

可是我却把死想的很遥远,

不知是怕死还是不想死。

我在一秒一秒的死去,

可是我却浑然不知,

是太大意还是被死给蒙蔽?

我在一秒一秒的死去,

死去的那些就如同落叶,

覆盖在我的根。

我在一秒一秒的死去,

从出生那一刻开始,

到魂归故里。

我在一秒一秒的死去,

在死亡中记忆跳了出来,

钉住了一个一个的灵魂

我一秒一秒的死去,

死去的每秒都在向我诠释,

剩下的每一秒要追认他们为烈士。

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这就是我这个统帅的价值,

我要带领剩下的每秒打场漂亮仗。


破译国学密码


你对生死如何理解?

生死是自然界的正常规律和正常现象。无论你愿意或不愿意,喜欢或不喜欢,都会平平常常的如期而至。你躲不过,逃不掉,唯有以平常心坦然面对。

生是因,死是果。中间是人生过程,让你体验生活酸甜苦辣咸,让你感受人间冷暖艰难累。你通过自己付出多寡,收到的回报是荣辱。不论你出身如何,你的努力才是最后的结果。

既然人都有生,也都会死,你还计较那生死干什么?莫不如好好生,勤奋拼力顽强活,问心无愧安详死。不要生时傲,活时混,死时悔。生时清,活时贪,死时恨。那样你就愧对人生生死了。


熠熠古客


生死平常事,天天在发生,发生在不相干人身上,你没什么感触,亲友身上,感到痛惜,自己身上,完活了。人过了60岁,经历的多了,一切都看淡了,只要没病,死不可怕,平头百姓,劳累一生,凭双手吃饭,凭良心过活,上不负父母养育之恩,对得起妻儿亲友,了无憾事,活着虽已无用但也跟着看看社会发展,儿孙后辈生活成长,死也没什么可怕的,怕的是怎么死,人,先修生,后修死,我岳父9O岁一生农民,身体一直很好,在春节前在村子溜弯回来,说有些心慌,十多分钟,驾鹤西去。如果能象他老人家一样,不要活那么大年龄,那怕7O几岁,痛快就好。


生不逢时566


本人认为:

首先,生死是自然规律,不是什么人说了算的,更不是自己说了算的,与权贵、富裕、强弱、贫贱无关;

其次,越对生死看的重,就越感生命恐怖;越对生死看的轻,就越感生命淡泊。生死是一种生命形态,是从出生到衰老的生命过程;

再次,生死的意义不在于活的长短,而是活的有价值、有尊严、有乐趣,不仅自己活的好,还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活的好,这样才有意义,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宇宙下的小树


在我还是少年时候的时候就常常想关于死亡的事情,想到最亲的人终将死去,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死去,便会很恐惧,甚至很长一段时间经常做噩梦。

奶奶的去世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亲人去世的伤心,小时候父母经常去外地打工,奶奶便照顾我们,一边承担家里各种家务,一边还有种些菜去卖换回些零花钱。那时候我就想有一天我长大了一定让奶奶过上好日子,不再受一点苦。奈何还没等我闯出一点事业,奶奶就去世了。

如今父母也老了,至今我也没干出什么事业来,也没有太好的条件去改善他们的生活。但我觉得不能再等了,我愿意倾尽一切来让他们过上好的生活。



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也不是人为的意识可改变的,只有把生死看淡的人,才能活得开心,快乐,幸福。既然来到了这个世上,就要好好珍惜自己,利用几十年的光阴,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家庭,不枉虚度此生,真的到了老了,到了天命之年,就好好珍惜身体健康,开心,快乐地生活,以美好的心态过好每一天。


金火旺


对于生与死,点样讲呢?生的时候你对人类有过杰出贡献,你是人杰,会流芳百世,生的时候无恶不作,死后赤难成鬼雄。

生与死是人生的唯一过程,不管任何人,生老病死,交通事故,都不会知到自已是怎样死的。又何必对死那么恐惧呢?实话实说死不是那么恐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