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生死?

月逸閒


這是一個太過宏大的問題,以人類的智慧可能永遠也無法給出一個令所有人信服的答案。

一堆有機質通過怎樣的蓄積形成一個有知覺的生命體,這是我們貧瘠的知識尚無法解釋的,我們甚至都無法想象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奇蹟。

生命或許應該這樣來定義:一個能收集、整理信息並作出反應的系統,以及為維持這個系統而配置的有機附件。好吧,這個簡化版的定義聽起來像在談一個組裝工廠,但是認真想想的話,你會發現這真是一個細思極恐的問題。

相對生的困惑,死其實是一個很理所當然的結果,形象地說法是:從出生開始,我們就走在奔向死亡的路上,區別僅限於終點略有不同。

按照熵理論,宇宙萬物都有從有序到無序的趨勢。生命從一個有序運行的物質聚合體最終重新變成雜亂的有機質甚至無機質,實在是正常不過的事。

對生的祈盼和死的恐懼,源於我們的無知:我們不知道生是偶然的組合還是有意識的安排;更不知道死意味著徹底的消散還是昇華到另一個境界——後者正是各種宗教竭力想讓人們相信的,而科學則令我們不能不接受前者。

就我個人而言,即若恩賜萬物的太陽也有壽限,何況一個所需生存條件如此苛刻的人類。如果生死是一種安排,那就沒什麼好煩惱的,就像動物園的猴子,把你展示給他人,也看他人展示;倘若生是一種偶然,那麼你在這世界幾十年走一遭,得來十分僥倖,貪多非但無益,而且極其無理。

生既偶然,死無可避,大限來時,何妨歸去!


司契178


已到“談愛已晚,說死尚早”的尷尬節點,生,做不了主,死,不敢直視,不願想,更不能觸及此類話題。我寧願無情點,對愛的感知鈍一些,淡化些,再涼薄些,等我離去時讓愛我的人不要太難過。而我更不能忍受愛人從我的生命中消失。難受,難過,不能想,吸氣如針扎。或許我再長几歲,再豐富閱歷,生與死的理解會變化。反正現在淡看它們,還是太難做到!


小雅禪心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每個人自生下來開始,就註定必將有一天要死去。

生死病死是自然規律,無法強求,更不會長生不老。

生命最重要的是享受其中的過程,而不是汲汲於最終的結果。

世間上最美好的莫過於擁有著生命!當活著的時候:

可以欣賞春華秋實,體悟歲月之代替。

可以觀看百花璀璨,嗅聞馨香之沁人。

可以瀏覽千山萬水,享受人生之樂趣。

可以仰望浩瀚星空,感嘆宇宙之無窮。

當還活著時候,必將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人生匆匆百年短,終日忙忙不得閒。

生當志氣風雲間,死亦無愧笑長眠。

每個人都會踏出那最後一步,當其時,一抔黃土,腐朽枯骨,終將隨風飄散,再無痕跡。

然而,有血脈之延續,有兒女之祭祀,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在流傳,卻也了無遺憾。

茫茫天地,深邃宇宙,亙古流轉之星月,無窮無盡。

而人生須臾,恰如花開一度,以此短又何能慕羨彼無窮?

花有花的美麗,她綻放出色彩繽紛,搖曳出絢爛多姿,讓人迷戀,使人沉醉。

即如千百年後,人世變幻不休,其又有何求?

因為曾經綻放,曾經擁有!

如此,便足矣!


李靈脩


我用寫過的一首詩來回答!

我在一秒一秒的死去

我在一秒一秒的死去,

可是我卻把死想的很遙遠,

不知是怕死還是不想死。

我在一秒一秒的死去,

可是我卻渾然不知,

是太大意還是被死給矇蔽?

我在一秒一秒的死去,

死去的那些就如同落葉,

覆蓋在我的根。

我在一秒一秒的死去,

從出生那一刻開始,

到魂歸故里。

我在一秒一秒的死去,

在死亡中記憶跳了出來,

釘住了一個一個的靈魂

我一秒一秒的死去,

死去的每秒都在向我詮釋,

剩下的每一秒要追認他們為烈士。

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這就是我這個統帥的價值,

我要帶領剩下的每秒打場漂亮仗。


破譯國學密碼


你對生死如何理解?

生死是自然界的正常規律和正常現象。無論你願意或不願意,喜歡或不喜歡,都會平平常常的如期而至。你躲不過,逃不掉,唯有以平常心坦然面對。

生是因,死是果。中間是人生過程,讓你體驗生活酸甜苦辣鹹,讓你感受人間冷暖艱難累。你通過自己付出多寡,收到的回報是榮辱。不論你出身如何,你的努力才是最後的結果。

既然人都有生,也都會死,你還計較那生死幹什麼?莫不如好好生,勤奮拼力頑強活,問心無愧安詳死。不要生時傲,活時混,死時悔。生時清,活時貪,死時恨。那樣你就愧對人生生死了。


熠熠古客


生死平常事,天天在發生,發生在不相干人身上,你沒什麼感觸,親友身上,感到痛惜,自己身上,完活了。人過了60歲,經歷的多了,一切都看淡了,只要沒病,死不可怕,平頭百姓,勞累一生,憑雙手吃飯,憑良心過活,上不負父母養育之恩,對得起妻兒親友,了無憾事,活著雖已無用但也跟著看看社會發展,兒孫後輩生活成長,死也沒什麼可怕的,怕的是怎麼死,人,先修生,後修死,我岳父9O歲一生農民,身體一直很好,在春節前在村子溜彎回來,說有些心慌,十多分鐘,駕鶴西去。如果能象他老人家一樣,不要活那麼大年齡,那怕7O幾歲,痛快就好。


生不逢時566


本人認為:

首先,生死是自然規律,不是什麼人說了算的,更不是自己說了算的,與權貴、富裕、強弱、貧賤無關;

其次,越對生死看的重,就越感生命恐怖;越對生死看的輕,就越感生命淡泊。生死是一種生命形態,是從出生到衰老的生命過程;

再次,生死的意義不在於活的長短,而是活的有價值、有尊嚴、有樂趣,不僅自己活的好,還要儘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活的好,這樣才有意義,才能實現生命的價值;


宇宙下的小樹


在我還是少年時候的時候就常常想關於死亡的事情,想到最親的人終將死去,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會死去,便會很恐懼,甚至很長一段時間經常做噩夢。

奶奶的去世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親人去世的傷心,小時候父母經常去外地打工,奶奶便照顧我們,一邊承擔家裡各種家務,一邊還有種些菜去賣換回些零花錢。那時候我就想有一天我長大了一定讓奶奶過上好日子,不再受一點苦。奈何還沒等我闖出一點事業,奶奶就去世了。

如今父母也老了,至今我也沒幹出什麼事業來,也沒有太好的條件去改善他們的生活。但我覺得不能再等了,我願意傾盡一切來讓他們過上好的生活。



生老病死這是自然規律,也不是人為的意識可改變的,只有把生死看淡的人,才能活得開心,快樂,幸福。既然來到了這個世上,就要好好珍惜自己,利用幾十年的光陰,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對得起社會、對得起家庭,不枉虛度此生,真的到了老了,到了天命之年,就好好珍惜身體健康,開心,快樂地生活,以美好的心態過好每一天。


金火旺


對於生與死,點樣講呢?生的時候你對人類有過傑出貢獻,你是人傑,會流芳百世,生的時候無惡不作,死後赤難成鬼雄。

生與死是人生的唯一過程,不管任何人,生老病死,交通事故,都不會知到自已是怎樣死的。又何必對死那麼恐懼呢?實話實說死不是那麼恐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