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律师业该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


2020年,律师业该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

你无法靠囤积知识变得渊博,

共享才让你博学。

——Daniel Burrus

前几天,看书看到了这句话。

于是,我准备将我在内部合伙人之间所谈到的内容,分享出来。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更深入的讨论。

唯有更多的

讨论,真诚、坦率、深刻,才能让我们彼此携手,找到更好的应对之道。

01 疫情可能的影响

这场凶猛的疫情,会持续多久?结合各路专家的预测,大概率还会持续1个月,至少要等到3月中旬。

但是各行各业要正常恢复业务,还至少需要3个月。很多企业很难熬过寒冬,K歌之王的倒闭只是序曲。

这意味着什么?企业自顾不暇,面临艰难的自救任务,不会再增加律师费的投入。

GDP下降10%,企业会非常艰难,法律的解决方案,养成了的找律师的习惯,在此次疫情中将会被改变。

地方为了拯救自己的经济,地方保护主义会抬头,执行很困难,问题解决更依赖行政,诉讼等传统方式很难挣钱。

受到冲击最大的业务板块,会有:

知识产权(维权将很难有利可图,去年加码投入这一行业的律所,将面临困境,据说去年旷真律所押了重注,恐怕会面临难题);

建设工程(看似纠纷增多,拖欠费用会增加,但执行更难);常年法律服务(付费意愿和额度将减少);

税务法律服务(税务机关在1年内不会狠命查税);

银行法律服务(以收款为结果的模式,会导致很大的问题)……

剩下的,大家可以自行补充。

可以看得见,经济凶猛增长的红利一去不复返。这意味着什么?就像江南春讲的那样:

全面迎来存量博弈的时代,

缺少增量,同质化越来越严重,

大量企业将在价格战、

流量战上厮杀得更加惨烈。

律师这一行业也将面临这样的问题。

小所和青年律师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压缩,要么合并,要么死命改革,别无他途。

02 在团队管理上的

影响以及应对思路

大家都在线上办公,但是这样的协作有效率吗?很多律所老板都在研究如何打卡,提高大家的士气。

但是,网络协作的习惯,我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保证效率,此刻很多人都羡慕当初信息化程度高的团队。

另外,对于管理者的考验,此刻才真正到来。很多律所不敢再招人了,是趁机吸纳优秀的人才?逆流而上,笼络英才?

或者降薪?还是熬过!都需要马上决策。据说所知,好几个律所已经降薪了。

此刻,如何防止团队不稳定,特别是此刻团队的精神气降低,该如何避免给未来带来的更多的麻烦?

但是要急需扩展的大所,现金流充沛的大所,此刻快速并购,或许是千年一遇的好时机。

另外,在业务骤减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协作优势?如何分工?另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团队,限制的律师做什么?

好几个所,几百人闲置,很可惜。大家都要求团队成员,集中梳理自己工作的流程(知识储备的最佳时期);

着手研究应对的法律意见和执行手册、合同范本等等。但是能否先解决一个律所内部,各团队之间的工作成果彼此分享的问题?

松散的合伙人制度,在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有多觉悟?趁机将一盘散沙,变成一个现代企业的架构?

以及,青年律师的职业能力培养,是不是应该重新思考?这个时间,正是培训的好时机。但是培训需要钱,律所舍得投入吗?

我最近看书有个小故事,或许可以给你一点启发。对人力资源的投入,是应对未来风险的最佳方案。但花钱有风险!

有个大公司的CEO告诉我,

他舍不得花钱提高员工的能力。

“如果我花钱提高他们的能力,

他们却离开了怎么办?

回答:我明白你的意思,

但是,如果你不这样做,

这些没技能的人却留了下来了呢?

这次疫情之后,幸存的律所,要么带着精兵强将去征伐未来,要么留着技能弱化的团队继续苦苦挣扎。

2020年,律师业该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

03 关于业务上的

影响以及应对思路

注意大家都在看的地方,

然后看向相反的方向。

大家都以为线上法律服务是趋势?如果大家都看着这个趋势的话,我建议大家,往反的方向看。

我前几天看到一句话,说“随着世界越来越复杂,能够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我们将会向最值得信赖的专业人士寻求指导和帮助”。

这句话在这疫情期间,特别重要,说明线上的服务,给予不了客户以信赖感。我们没有办法成为他们最值得信赖的人。

此刻,不必急着担忧还没有获得的业务,先关注自己已有的客户吧。疫情期间,给每一个客户打电话表达关心的有多少?

如果没有,别急,还来得及,赶紧进行跟踪,做好客户管理,务必表达关心,深入挖掘此刻他们的困难。

并且,做好时间统筹,制定客户访问计划,与现有客户约定好疫情之后会见的时间。我们做的不仅仅是提供服务,更需要的是共同应对,陪伴感。

另外,老律师的春天来了,因为有个硬趋势,业务获得将更加拼关系和拼资源;

生物医药、健康领域的企业会发展,手游、直播、网络协作等等科技公司会发展,我们需要的是增强深度服务这些产业的法律服务能力;

涉外法律服务,特别是海外投资,海外合作,将会有一定的增长;最近在群里聊,很多人都表达想涉足涉外的想法,但是无从下手。

其实说到涉外,我们是专业的,涉外业务的核心,你需要技能,更需要资源,海外资源。

律所团队的作业模式改变将非常急迫了!低成本运营一个团队,可以给客户提供低廉、高效的服务,将非常关键!

说得更直白一点,如何应对老律师对资源的把控?青年律师的应对其实很简单:抱团,然后低价策略,杀入市场,抢!

虽然,企业法律服务收费下降,但是中产阶级的个人法律事务,比如投资、购房、婚姻、劳动等还是会增。

但难题是需要变更作业模式,因为传统的工作模式,将不会有很大的收益,一定是重塑团队,以全新的模式去低成本运营,才能快速切入市场;

另外,对很多律所而言,开源也很重要,就是重新理解“法律服务”四个字,扩大服务的边界,找到新的业务类型,甚至涉足一些商业领域。

2020年,律师业该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

04 关于品牌上的

影响以及应对思路

昨天看到江南春关于疫情的讲话,我觉得他这个判断是正确的:谁能带领你的企业在这场疫情中胜出?答案是品牌化。

律师业也是同样的问题。当企业受困,普通大众的收入锐减,他们的决策将更多谨慎,此刻他们举目四望,该如何选择律师呢?

律师是稀缺资源还是过剩的?如果是过剩的,他们该如何选择呢?只能是更稳妥、更有确定性、信赖感更强,也就是品牌信任度高的律师或律所。

按照江南春的原话:在过剩时代,在消费者主权时代,企业的竞争力是什么?是品牌认知。

许多人宣称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质,

而我觉得品牌赢得人心才是生意的根本。

流量只是品牌赢得人心的结果。

但是如何建立品牌?我们律所品牌化建设最大的错误是品牌建立给同行看的,给律协看的。

鼓掌的人很多,但是效果呢?我们还是喜欢沉溺在同行的赞誉之中,这其实很危险。

特别是面对疫情,这种掩耳盗铃,自过其瘾的品牌化建设思路非常危险。问一个律所:你们的品牌是什么?

他们不知道!再问一个问题,你们律所的优势是什么?结果给你50个专业方向。请问,你是客户,你该如何判断?

那该如何做呢?其实是管理者或律师本人的取舍。舍不得舍去,将“泯然众人矣”。

我们谈融媒体运营,但是很多律所的策略,要么招聘编辑,写自己律所的动态,老板看着高兴。

律师是最优秀的写手,只是要改变他们的写作思路。

如果你要针对某些核心市场领域,莫如快速地深入对这些市场领域的研究与探索,并快速以各种方式来呈现你的专业性。

另外,此刻如何策划一些线上的活动?发动律所的关系,通过政府,通过各种协会,开设网络课堂,集中服务,也获得市场的认同度?

但是大部分的课堂,设置的目的是给律师自己看的,好遗憾。另外,思考如何加大与地方媒体的合作,不断强化在当地的品牌度?等等。

2020年,律师业该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

这次疫情,危机是空前的。

如果应对失措,会带来非常严峻的后果。但是,我的原则是“不浪费任何一场危机”,在危机中琢磨机遇。

此刻,放下焦虑,让我们集中思考一些问题:什么是我们的优势?什么是我们的追求?我们需要放弃什么?我们需要抓牢什么?律师业的核心是什么?

最关键,你想过什么样的人生……

终审|伟 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