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化,聰明≠智慧。學以致用,造福社會才是目的。對嗎?

俏漁妹海鮮


前一句對。後一句不盡對,大部分人為題主所言,但資產階級學者是為自己利益為主要目的


逢春186177958


知識本來就不等於文化!

很多人學歷非常高,但不代表他有文化!文化包涵了教養、休養、知識幾個方面,知識只是文化的一種體現!

聰明人很多,能稱得上智慧的卻非常少!

智者必是聰明人,而聰明人未必是智者!

聰明用於市井之利,只能是一個市儈;聰明用於學業,可成為高知;聰明用於溜鬚拍馬,可成為閹人;例子太多,無需再舉!

知識、文化、聰明和智慧,都可造福社會,也都可以為禍社會!如何去判斷,取決於人的道德層次!

核技術可用於能源發展,同樣可用於人類毀滅;基因技術可造福於人類,同樣也可以毀滅人類!

高級的文化,是一種文明,推動人類進步,而極端的文化,會成為恐怖,使歷史倒退!s



古長安守望者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幾個詞的定義:

知識: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類對物質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結果總和。知識,至今也沒有一個統一而明確的界定。有一個經典的定義來自於柏拉圖:一條陳述能稱得上是知識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它一定是被驗證過的,正確的,而且是被人們相信的;

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是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文、物、食、住、行等。

所以知識是文化的構成要素之一,但文化的內涵比知識大的多,是知識昇華的結果。

聰明:是用來表達對待某事某物有著好的想法和正確的邏輯,一般是用來讚美的詞語。也可以形容某物有著某種與人類智慧共通之處,有著某種靈性,某種生命力。

智慧(狹義的):它是生物所具有的基於神經器官(物質基礎)一種高級的綜合能力,包含有:感知、知識、記憶、理解、聯想、情感、邏輯、辨別、計算、分析、判斷、文化、中庸、包容、決定等多種能力。智慧讓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會、宇宙、現狀、過去、將來,擁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

聰明是一種天生的領悟力,而智慧是綜合各種知識、能力形成的“高級綜合能力”。人可以通過後天的不斷學習,獲取知識,讓自己變聰明,更要多學習,獲取人生智慧。

現代人學習知識、文化,讓變得自己聰明、變得有智慧是個人的進步,只有把智慧用於社會、造福人類,讓社會認可、相信了,才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需要,才是我們學習的目的。

否則,耍耍小聰明,獲得些蠅頭小利,不能為社會創造價值,是沒有多大意義的,你們說是嗎?


鵬學天下


  • 知識當然不等於文化,知識裡面既包括科學知識,也包括文化知識。不過如果一個人什麼知識,當然也就必然沒有文化知識。
  • 聰明當然不等於智慧,但聰明是智慧的生物意義上的智力基礎。生物意義上智力足夠聰明的人,在符合其意願的情況下才有能力用更“智慧”的方式來思考和行動。但即便智力卓越的高智商人類,如果出於情感與公義,又或者為了完成某種犯罪目的,而不願或不能進行理性判斷,當然也就不可能表現出任何智慧。
  • 學習本身對某些人來說是快樂的,這倒不見得跟學以致用、造福社會有關,而是因為人類天生的求知慾和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如果說有些學有所成者在價值觀的導向下,用自己的一技之長成了造福社會的積極貢獻者,那也只是無心插柳,和其它非智力領域擁有一技之長的崗位上造福社會的貢獻者並無差別。

簡而言之,知識貧乏者必然也沒有文化,已經在人類社會的智力競爭中被淘汰的廢物,當然沒資格談什麼智慧!


晴月浩新雪


知識和文不同屬於一個概念範圍。

知識強調的是認知方面的東西,比如對事物的和感知和認知;對經歷的事情總結出自身的經驗和教訓;對事物的特點和屬性的認識和記憶;對事物的操作性技能知識熟練運用。

 

1、  對經歷的事物總結出自身的經驗和教訓。我們都知道,錢是流通貨幣,具有支付功能,我們可以用來購物和消費。在沒有接觸到錢的時候,我們肯定是不知道錢的效用,但第一次花錢購物和消費後,我們知道錢的效用,從而有了經驗。這算是知識。

 

2、  對事物的特點和屬性的認識和記憶。我們喜歡的事物,我們會主動的去認識,比如說興趣愛好方面,喜歡打籃球的人,肯定對籃球本身有認識,知道籃球的規則和籃球比賽的規則,籃球怎麼訓練,關於籃球的種種認知就比較喜歡去了解,這些算是知識。

 

3、  對事物的操作性技能知識的熟練運用。同樣以籃球為例,打籃球是一項需要體力和技巧的運動,打籃球過程中的技巧就屬於操作性技能知識,知道怎麼帶球,怎麼投三分藍。

 

 

聰明和智慧,同樣不屬於同一範疇。正所謂聰明為術,智慧為道,詳解如下:

1、概念不同

道:是自然運行的規律,也是人修身養性之本。

術:是人遵行自然規律的做事方式,也是人的駕馭之道、進取之道、防禦之道。

 

2、出現時間不同

道,在人沒有出現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只是有實無名罷了。而術,除了動物界的弱肉強食之外,唯有人把它更進一步地發揚光大了。

3、邏輯不同

道決定了一切行為的根本思想邏輯,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底層邏輯。具備很強的普適性和理論性。而術決定你做什麼行為方法邏輯,甚至是你行為的本身。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玩法

對於自身和社會而言,能夠提升自我修養和促進社會發展,幫助眾生的就是好的,太多的概念和定義性的東西永遠只在學術層面。


行走在滇西


知識是學校學習,課本上認識;

文化是社會上的看見,學習,實踐,經歷等等

聰明是智力發達,記憶力好,理解能力強;

智慧是對事物能迅速,靈活,正確的理解和解決;

本人認為本題說的完全正確,每個人所有的知識,文化,資本和物質都是來至於社會,所以更要造福於社會;


木子李1314258


非常贊同您的觀點。

有知識沒有文化的人很多,很聰明沒有智慧的人也很多,但是,這都好,至少壞處不大,只是對自己沒有好處。

最壞的莫過於,既有知識又很聰明的人,如果沒有底線沒有道德,那就麻煩大了。在教育學上,這類人稱為“危險品”,就更不要說造福社會了。


詩經語


知識與文化,聰明與智慧的關係

從個人的角度來講,知識是具體的某一領域的具體的認識,文化是在眾多知識集合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並且知而能行才算完善了自我,知識是文化的基礎,文化是知識積累到一定量的質變目標,文而化之,就是這個道理。聰明和智慧跟知識與文化的道理一樣。

學習的目的

學習的過程是辛苦的,莊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所以學而不用,誰能願意學呢?學習的作用小的方面可以愉悅自己,完善自我,大的方面造福社會等等都是學習的用處。

大多數人的學習目的,都是為了成就自我的同時,造福社會。以造福社會為目的,順便成就自我的也大有人在。單純的以造福社會為學習目,這種人太少,需要偉大的情操。現在是法制社會,要是反著來,那是自取滅亡啊。


盛京楊員外


所言極是!

企業用人通常會這樣選擇: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

能夠學以致用,造福社會,把知識轉化為生產力,能夠用慈悲心和智慧做事,才能成就一番事業,也就是常說的“厚德載物”


芬陀利華FTLH


非常贊同。

所以說:

1.文化人 vs 知識份子

2.小聰明 vs 大智慧

3.我個人的極端思維:一切沒有能夠直接或間接付諸於應用實踐的“學”,都是無濟於事,甚至是浪費生命,就是偽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