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來源:帶你遊遍英國 (ID weloveuk)

話說,這兩天全國人民對於正肆虐印巴的蝗災可能非常關注,

相信很多人都不解,前些天還在東非肆虐的3600億隻蝗蟲群,怎麼速度如此之快,才過幾天就飛到了我們的鄰國巴基斯坦和印度?!

在各種傳言之下,網友們也有點慌了,

不過,現在還不必慌張,


我國目前沒有沙漠飛蝗入侵的歷史,因為全國大部分地方的氣候不適宜喜愛乾旱和高溫的沙漠飛蝗。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而且沙漠飛蝗能飛越青藏高原、克服低溫和糧食缺乏的困難一路大軍猛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從南線“緬甸-泰國-雲南“的行進路線也不是那麼好走,溼潤的氣候複雜的生態系統也是它們繁衍的阻礙,

就算是這批蝗蟲克服千難萬險成功從雲南入境我國,我們也早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防蝗舉措,生物、化學辦法雙管齊下,不會形成大規模災難。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體型更大的沙漠飛蝗)


倒是印度是真的很慘,因為聯合國糧農組織已經警告,如果這幾個月沙漠飛蝗群沒有得到有效打擊,到5月份東非的沙漠蝗蟲可能到達印度,到時候和印度現有的伊朗蝗群一起,兩大超級蝗群匯合,到時對印度的在貧困線水平以下人民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但是,蝗蟲能否在這幾個月得到有效控制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比如,巴鐵和印度,年年受災,今年災情特別重——


蝗群橫行大地,勢如破竹,只要有糧食或者植物的地方,都面臨著被數以百億計的蝗蟲啃食一空的危機。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小麥等基礎糧食減產近五成,棉花等重要經濟作物被毀。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農民無處可哭,債臺高築,全國糧食價格上漲……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對這兩個農業大國來說這絕對是致命般的打擊。


大家可能還記得去年印巴兩國因為領土紛爭問題差點兵戎相見,到達雙方歷史關係降到冰點、戰爭一觸即燃的地步。


如今在共同的大敵——沙漠飛蝗面前,兩國已經暗戳戳在私下“促膝長談”了。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據報道,自從本月以來,印度和巴基斯坦政府官員已經就蝗蟲危機召開了五次線下會議,共同商討治理蝗災的有效辦法。


去年沙漠蝗蟲就曾肆虐過巴基斯坦,也給當地造成了不小的災害,按理說,印巴應該對蝗蟲治理有一定辦法。


然而,年年都遭蝗災的困境和如今不惜暫時和好治蝗的事實也說明了他們也只能是勉強想出處理的辦法——


派出有效但是勢單力薄的飛機撒農藥幾乎是印巴人民對抗滔天蝗蟲的唯一辦法。


印度官員抱怨撒滅蟲農業的深遠影響——


“因為用了高濃度的殺蟲劑,那些作物也不能收成了,幾乎等同於廢物,拿去給牲畜吃都不行。”


環境代價和長期影響可見一斑。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但要說的是,其實蝗災發生後,用農業飛機噴灑滅蝗農藥幾乎是唯一的辦法,這對全世界哪個國家來說都如此,這也是蝗災最可怕的地方,成群之後難以治理。


說起來這個沉重的話題,我國的滅蝗治蝗付出和成效就要單獨拿出來好好表揚一番了,


要知道,在我國古代,蝗災可是和旱澇兩災同級別國家最大災難,“久旱必蝗”,蝗災又是伴隨旱災產生的“二次傷害”,古籍史書裡無一不記載著蝗蟲給社會帶去的傷痛,餓殍遍野。


兩相對比之下,就可以一窺我們國家在蝗蟲危機應對處理上的巨大進步了。


其實蝗災一旦成型,我們也沒有特別好的辦法解決,只能噴灑藥劑,簡單粗暴控蝗。


不過就算是噴灑藥劑,我們在多年的經驗累計和技術進步的幫助下,也成功研發了一系列生物藥劑,比如綠僵菌、微孢子蟲等綠色生物農藥,儘量減少對環境的汙染。


而為了降低後期消滅蝗蟲所花費的財力物力和環境代價,在蝗災還沒形成的前期,我國勤勞樸素的勞動人民,在農業專業研究人員的帶領下,紮紮實實做到了防患於未然的成效。


除了定期深耕,消滅埋藏於土地之下的大量蝗蟲卵,讓裡面蠢蠢欲動的“種子”永不得天日以外,他們還借鑑中國農業上千年的歷史智慧結晶發揮奇思妙想——


雞鴨愛吃蟲子,這蝗蟲可不也是一種蟲嘛!沒“破土”沒長翅膀之前,那不還和我們的蚯蚓差不多嘛?!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說實驗就實驗,2000年,新疆發生了一場特大蝗災,在戰局緊迫,時不待人的危機情況下,浙江的一群平凡無奇的鴨子,與之結下了不解之緣。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彼時浙江某縣的養鴨大戶楊大元,突然接到一位認識的農研員的消息——


你那裡有沒有一萬隻鴨苗現貨?新疆等著急用,沒錯,新疆政府想把你的鴨苗全買了,幹啥?今年新疆蝗災又很嚴重,沒辦法了,只能讓鴨子去試試,看能吃掉多少。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養鴨大戶老楊當然無比激動和快樂地答應了。


於是,他農場上的一萬隻45天大鴨鴨被特製集裝箱密挨密地裝著,開啟了一段不尋常的飛行之旅,從杭州蕭山機場一路就直飛到了烏魯木齊。


下了飛機,鴨鴨們果真生存能力超強,並沒有水土不服,照樣該吃吃該喝喝該睡睡。很快,它們被分配到了新疆的牧民手中,在當地農業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牧民開始努力學習養鴨的技能,而他們立馬就被鴨鴨們的一項驚人表現震驚了——


“這些鴨太有紀律性了,真的就像軍隊一樣!”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畢竟瞭解鴨子的人都知道,人家平時也是這紀律——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發現鴨子非常好管理、聽招呼不用費心以後,牧民們訓練鴨鴨的激情就更高了。


沒錯,以前新疆都沒有什麼人養雞鴨,大部分草原上的農民都是牧民,靠放牛羊為生,蝗蟲侵襲,牧草受損,他們急需和蝗蟲對抗的辦法。而小鴨子們過來新疆成長,也可以更好適應本地水土,瞭解本地土地。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這個思路可以說機智中帶一股清奇了,當時BBC等外媒都專門報道了這一“奇怪”的治蝗手段。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雖然是試一試,但是讓牧民和農業部研究人員都高興壞了——鴨鴨們真的吃蝗蟲,而且行動神速,每天戰功累累。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描述起鴨鴨們工作的狀態,牧民們無比激動——


“那可真是打仗的料啊,它們的鴨掌一腳踏地,土裡就飛起來一兩隻小蝗蟲,鴨子臉不變色心不跳,嘴巴在半空中一張,只見那蝗蟲就穩穩落進了它們口中,如此循環,毫不停歇,一踩一個準,一吃一個準,看久了簡直想給它們鼓掌。”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再來看看群鴨上場的大場面,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雄赳赳氣昂昂,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隨時都是上戰場的精神面貌,


有時打打游擊也敬業表現,


一天一百多隻,就是一隻鴨的戰果。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看到這個結果,牧民們都強烈要求再從浙江多進幾萬只鴨苗過來。於是乎,養鴨大戶老楊的兩萬多隻鴨鴨又分批次坐上了飛機,浙江其它地方另一品種的鴨也補上了幾萬只——


“老楊的鴨子是肉鴨,這次麻鴨是下蛋鴨,行動更加敏捷,效果更加好。”


配合上新疆本土專治高空蝗蟲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粉紅椋(liang)鳥,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三個月之後,當年的蝗災有了還算不錯的進展——


1/10的蝗群被消滅了……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沒錯,因為當年蝗災已經形成了,所以雞鴨鳥再能吃,在動輒十幾億的蝗群數量面前,還是力量渺小。


而在後來,我們就漲經驗了——在蝗災前就會派遣這些天兵天將前去支援,早早佈置鴨兵上位,在蝗蟲還沒上天成災之前就撲殺之,可謂放長線,治蝗災。


內地農村常見的麻黃雞也被派去實驗,效果證明良好,但是雞沒有鴨生存能力強,不適宜高海拔地區。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還有珍珠雞,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唯一的遺憾,可能就是這些功臣們最後的下場了——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立功後成為肥美雞鴨……


近些年,我們聽到的蝗災報道很少,最多也不過是局部鬧小型蝗災,那時再通過生物試劑和化學試劑撲殺。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能把印巴嚇得和談的蝗災,真的不能光靠吃...


如今,我國也想通過一帶一路將最新研發的生物試劑治蝗災分享給非洲、南亞這些蝗蟲肆虐的地方,雞鴨鳥的辦法或許不可互通,但是在治理蝗蟲這件事情上,相信我們算是世界領先者。


但最終來看,蝗蟲危害還是在於防治,我們打贏了與蝗蟲的戰役,只因為在災難還沒形成之前,一大批農林人就已經在緊鑼密鼓地偵查、處理了,默默把未來我們該有的擔憂轉化成了他們無聲的奉獻了。


這些付出以前是無聲的,但現在我們都知道了,在一些的安穩背後,是另一批人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和辛勤付出換來的。

也希望東非和印巴這些嚴重的蝗災可以早點過去,再來把我們的先進技術學,一起防治蝗蟲於未然,讓蝗災可以更少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