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飛揚:非常時期家國兩難全 犧牲“小家”成就“大家”

記者 陳司 通訊員 孫小輝馬菁英

“已經二十多天沒回過家了,二十多天沒見過父母了。”這是上蔡縣崇禮鄉紀委書記楊飛揚的心裡話。

瞭解和熟悉楊飛揚的人都知道,他肩上的擔子很重:父親因患腦血栓,現在不會說話、不會走路、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母親前段時間心臟才做了支架手術……年前,楊飛揚和愛人商量,打算趁這個春節放假悉心照料父母,也給剛做完手術的母親減減壓。

然而,這場突發的疫情讓他食了言,楊飛揚深知,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做好基層防控是防止疫情擴散蔓延的關鍵所在,作為一名基層紀檢監察干部,他更要帶好頭,肩負起責任與擔當。特殊時期,他把照顧老人的重擔交給愛人,自己立即投入到了疫情防控一線。

從大年三十接到返崗通知起,楊飛揚每天都奔波於在崇禮鄉各個村裡,深入一線開展宣傳、排查、消殺作業、卡點值班的督導檢查工作。卡點值班人員是否準時到崗,來往人群是否及時登記、測量體溫,防疫物資是否合理發放,宣傳標語是否張貼到位,村裡是否還存在人員集聚情況,人員排查是否做到不漏一戶、不拉一人,隔離患者是否安置妥當……這些看似細小而繁瑣的工作,卻是楊飛揚過年期間的工作日常。

忙完一天的工作,楊飛揚有時晚上還要去查夜崗,直到晚上十一點,他才能卸下一身的疲憊,而轉身他又要對第二天的整體工作和重點環節進行統籌安排。

“小孩兒現在沒零食吃都啃生棗了,你得快點來給我們送點吃的呀……”正在鄉里詢問隔離患者情況的楊飛揚,突然接到愛人的電話,原來愛人從老家去小區裡拿東西,卻因為小區出現確診病例而被緊急隔離。

為了給被隔離的愛人和孩子送去衣食,楊飛揚請了三個小時的假,也是唯一的一次。在大門口送完東西,隔著五米遠的隔離柵欄,聽到兩歲孩子稚嫩的聲音,帶著哭腔在喊著爸爸抱,這個已經奔五的大男人狠下心別過臉去,眼眶卻溼潤了。

“楊書記,家裡二老身體狀況不好,嫂子又被隔離了,要不你回家‘遙控指揮’工作吧!”知情的同事勸他。“疫情防控是當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務,人民群眾看著我們,黨和政府看著我們,我是黨員又是基層一線紀檢幹部,初心使命不是一句空話啊,等疫情過去,我再回去好好陪陪他們,疫情一天不退,我必戰鬥到底!崇禮也是我的家……”在親情、疫情面前,楊飛揚毅然選擇了後者。

微光成炬,定會穿過陰霾;春暖花開,萬物必會復甦。“疫情”是檢驗幹部的“試金石”,楊飛揚用行動詮釋了一位基層幹部危難時刻的責任與擔當。面對來勢洶洶的病毒,許許多多的基層幹部衝鋒在前,他們為人子女,也為人父母,卻舍小家為大家,義無反顧地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最前沿,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了群眾的“安全指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