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較容易生是非,多一些寬懷,就會多一些幸福

計較容易生是非,多一些寬懷,就會多一些幸福

為什麼和外人能好好地相處,和家人就不行了呢

計較容易生是非,多一些寬懷,就會多一些幸福

  “我們十四天隔離都能一起熬過去,以後就好好過日子吧。”這句話這幾天被人廣為傳播,看起來是一個笑話,但卻表達了一些心態。十四天對於一個人人生來說,很短暫,但是對於兩個人相處,而且是同在一個房間內的夫妻,怎麼就變成熬日子,顯得那樣長了呢?

  在沒有這個事情的時候,大家都嫌假期短,但是有了這個事情,假期突然延期了,加長了,而且是不得不待在家裡,怎麼就感覺長了,是熬日子了呢?難道當初嫌假期短,並不是想和自己的家人共享天倫之樂,而是有別的想法嗎?

計較容易生是非,多一些寬懷,就會多一些幸福

  我們都希望擁有家庭的溫暖,都想在家裡能夠多待一段時間,陪陪家人。但是很多時候,一家人在一起相處不到多少時間,就會有一些摩擦,夫妻之間會,父母與子女之間更會。這種摩擦發生的頻率比起在工作單位發生摩擦的頻率要高很多,比別的場合會更高。為什麼我們在外人面前能好好地相處,在自己家裡就不行了呢?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一家人相互瞭解,計較小事小非的更多。在別人面前,關係是簡單的,相互之間發生的聯繫也是具體的,是非是非常明確的,而且之間的利益關係也是非常簡單的,處理方法也比較簡單,而且都是在一定範圍以內的,所以就好協調。

計較容易生是非,多一些寬懷,就會多一些幸福

​  但是在家裡,相互之間的關係就會多元化、細節化,外人不會在意的生活細節都會被在意,外人不會提起的習慣養成也會被提起,外人不會當面指責的事又都可能被指責。於是就會有了摩擦,於是就會讓人覺得與外人相處容易,與親人相處困難,就會出現頻繁的家庭戰爭。

  但是說來說去,就是因為太計較,計較容易生是非,這是非常客觀的事實。我們對於別人的寬容和對於自己家人的計較,也許本質上都是一種善意,但是結果卻不同。所以在與自己家人相處的時候,多一些寬懷,少一些計較,語言上多一些柔和,少一些嚴厲,用一種對外人的寬容和友善來提示看到的是非,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計較容易生是非,多一些寬懷,就會多一些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