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多的男寶,什麼都明白,大人說的也聽的懂就是不肯說話怎麼辦?

古月胡永恆


我是一位正面管教講師,同時也是一位國家高級育嬰師,我來為您解答這個問題。三歲的孩子什麼都能夠明白,就是不肯說。這對大人來說,確實會很著急,孩子不肯說話,有很多原因,我來給你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議。


孩子不說話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父母溺愛孩子。

有的父母,因為太過於溺愛孩子,具有讀心術,孩子不用開口就知道孩子想幹什麼並幫孩子做好,導致孩子不需要開口說話。比如:當孩子哭的時候,父母會問孩子:“你是不是想吃冰棒?你是不是想要買手槍?來,媽媽給你買。”孩子不用開口,他只需要用點頭或者是搖頭來表示就行。長期如此,孩子就不願說話了。


二、孩子有孤獨症。

如果在孩子3歲後還不說話,父母可以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因為有的孤獨症兒童就有語言發育遲緩的現象。在正規的醫院裡檢查以後,如果孩子不是孤獨症,家長也放心了。孤獨症會導致的運動性言語障礙,致使發音器官的肌肉無力癱瘓或肌張力異常、運動不協調等而出現的發聲、發音、共鳴、韻律等異常。表現為發聲困難,發音不準,聲響、音調及速度、節律等異常。


三、孩子有構音障礙。

構音障礙是指由於神經病變,與言語有關的肌肉麻痺、收縮力減弱或運動不協調所致的言語障礙。強調呼吸、共鳴、發音和韻律方面的變化,從大腦到肌肉本身的病變都可引起言語症狀。孩子不你能正常的發音,所以就不會說話。


四、孩子說話時曾遭到過別人的嘲笑。

有的孩子發音不是很標準,或者說話有點結,可能遭到過別人的嘲笑。孩子就會產生自卑感,他害怕再次遭到別人的嘲笑,所以就不願意說話。



家長在瞭解到以上四種原因後,就要有針對性的去做。我給家長一些建議:

1.不要溺愛孩子。

當孩子們哭鬧的時候,父母不要用封閉式的問題去問孩子,也不要再去用讀心術主動幫孩子解決需要。而是鼓勵孩子直接用語言表達出來。用開放式的問題問孩子:

“你能告訴媽媽,你為什麼哭嗎?”

“你想要什麼呢?”

“你現在有什麼感受?”

“你有什麼打算?”等孩子說出來。如果孩子不說,那就不要滿足的要求。父母可以明確的告訴孩子:“你不說,媽媽就不知道你想要什麼。”以後孩子就知道,要表達出來了。


2.給孩子創造語言環境。

父母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鼓勵孩子多說話。比如在家裡貼一些海報、孩子的照片、有趣的圖片和各種圖卡等等。孩子通常對自己更感興趣。因此,父母可以多給孩子看一些他在玩的照片,並且激發孩子說話的興趣。比如:父母指著孩子的照片,可以問問孩子:“這是誰呢?”“寶寶在幹什麼?”“寶寶在哪裡玩?”如果孩子說不出來,父母可以提示孩子,然後再問一遍孩子。每次給孩子看一張他感興趣的圖卡,父母說三遍,給孩子做發音示範,再在鼓勵孩子說出來。經常練習,多鼓勵孩子。有的水果和食品名詞在孩子說對以後,可以做為獎勵給孩子。



3.父母要訓練孩子的發音。

如果孩子存在構音障礙,在家裡要多訓練孩子發音。

【增加肺活量】:雙上肢舉起,吸氣,放鬆時呼氣;

【增加氣流】:吹氣球、吹泡泡、吹蠟燭、吹哨子、吹紙片、吹水波。

【下頜運動】:張口、閉口、下頜前伸、左右側移;

【唇運動】:噘唇、咧齒、軋唇、閉唇、鼓腮;

【舌運動】:前伸、左右擺動、後卷、環形“清掃”、抗阻運動;

【軟顎運動】:用力嘆氣、發“a”音、發“pa、da、ma”音。

【交替運動】:頜(張閉口運動)、唇(前噘後縮)、舌(伸出縮回左右擺)。

【用壓舌板】雙唇含著壓舌板,用力合緊及拉出壓舌板,跟嘴唇抗力,維持5秒放鬆。重複做5到10次

【舌尖練習】

把舌頭儘量伸出口外,維持穩定,然後縮回,放鬆。重複做5到10次;



4.父母要“逼”孩子說話

“逼”孩子說話的過程就是建立一種行為模式的過程(說話才能獲得需要的滿足)。這樣,為滿足某種需要,會引發兒童用語言溝通的動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孤獨症兒童恰恰缺乏多種需要,甚至有的孩子連食品的需要也不強烈。因此,家長要通過拓展孩子的興趣,來培養孩子的各種需要(飲食、活動、遊戲、參觀遊覽、與成人的嬉戲、看書、聽音樂、玩玩具),從而引發他為獲得某種需要而去用言語表達的動機。

比如:當父母帶著孩子去動物園的時候,孩子的眼睛會盯著小動物看。有的孩子特別喜歡漂亮的孔雀,看到孔雀後就不願走了。這時父母要拉著孩子往前走並問孩子:“你告訴媽媽想看什麼動物?”因為孩子急切想看到,有的孩子就會“逼”著說出:“我想看孔雀。”當孩子說出來後,父母就要滿足孩子。



5.父母不要嘲笑孩子。

3歲的孩子語言發展能力並不好,他們在說話的時候會口齒不清楚、普通話不標準、亂用詞彙,會經常引得大人哈哈大笑。當孩子說得不好的時候,成人不要去嘲笑孩子,相反,還應該多去鼓勵孩子說話。如:在平常多豐富孩子的詞彙、教會孩子使用一些禮貌用語、能夠表達自己的需求、教孩子能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聲音大小要適中、樂與交流自己的感受等等。

孩子在學說話的過程中,需要父母耐心的給孩子做示範,耐心的等待孩子開口。當孩子掌握了一定的語言詞彙和技能時,他們就會充滿自信的開口說話了。



周國平在他的《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說道:我會看著孩子專心地做好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希望對您有幫助。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感謝您為我點贊並關注我!



雨後山林靜


題主男寶寶是虛歲三歲還是週歲三歲?我來結合一下我家小萌娃,男孩,2017年4月生的。在他2週歲之前也是不講話,大人講的話都明白就是不講話,他只會咿呀咿呀的,比如“爸爸帶你去玩”他就只會“爸爸”或者“玩”這樣的!天天給寶寶放音樂,讓他感受到歡快美妙的歌聲,小朋友會跟著說兩句的,還會翩翩起舞哦!還有就是要有一個很好的溝通環境,特別在要睡覺前很安靜的時候給寶寶唱唱歌,講講故事,這樣寶寶會盯著你的嘴巴,跟著學的哦。最重要的還是要帶著寶寶多去接觸外面的世界,多去接觸別的小朋友,要記著同齡人是沒有代溝的。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聰聰說話


我的經驗就是,扶養人多和孩子說,,不管孩子有沒有回答你,你看到什麼就告訴孩子,你在做什麼也告訴孩子怎麼做都和孩子說,,孩子一旦會說了,哇塞那個詞彙量,蹭蹭往上漲。

比如說帶孩子外出,看到了公交車,車什麼顏色的是幾路公交車?看到了樹,樹是什麼顏色的,樹葉是軟的還是硬的,讓孩子摸,看到什麼講什麼,即使孩子還不會說話,但是大人和孩子講什麼,孩子是知道的,也記的住的。

我女兒1歲7個月的時候,有一天我帶起女兒外出,女兒來句,媽媽公交車,媽媽灑水車,,我突然意識到,我平時帶她出去,和她講的她都記住了。

教孩子說話,大人要有耐心,切莫,心急和孩子發脾氣,大人越是著急,孩子是感覺的到的,只會使孩子緊張。


小懶蟲和爸爸媽媽


孩子不願意說話,著實讓人操心,是“貴人語遲”嗎?

我家柚子22個月的時候還只願意叫“奶奶”,其他的教什麼都不說!我們都跟著乾著急!一方面是周邊好多孩子一歲半就開始說話,和他同樣月齡的已經能夠很好的表達和溝通了;另一方面我們很擔心他不願說話是因為孤獨症或者狂躁症(可能是因為想表達卻表達不了導致他心情煩躁經常發脾氣哭鬧),而不只是語言方面的發育遲緩。

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不說話的可能因素:1、遺傳因素,親人長輩小時候普遍存在說話遲的問題。

2、身體因素,聽力系統、發聲器官、神經肌肉的發育不足。如舌繫帶唇繫帶較短。

3、疾病因素,患有孤獨症或者狂躁症。

4、語言環境,家中長輩使用多種方言或者平時說話語速較快。

5、餵養過於精細,沒有表達的需要。現在孩子都是家中寶,“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一家人圍著一個孩子,孩子需要什麼只要手一指或者哭兩聲立馬得到滿足,壓根沒有說話表達的需求。

6、電子產品接觸較多,很多人認為看手機和動畫片可以讓孩子增長知識,甚至學習語言,其實這種想法很不可取,首先電子產品提供的是單方面的輸出,孩子需要的是語言交流,另外電子產品通過快速的色彩光影轉變刺激孩子的神經,貌似可以讓孩子專心呆很久其實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專注力。

7、交流環境,很多家長怕孩子冷了熱了病了,長時間呆在家中,不出入各種公共場合,沒有同齡小朋友陪伴玩耍,導致孩子交流慾望的缺失。

8、引導方法不對,孩子其實已經有了相關的認知,卻被家長忽略,水果盤裡有蘋果和香蕉,你問“這是什麼?”他可以回答“是香蕉!是蘋果!”,而你問“哪個是蘋果?”他只要指指就行,慢慢的就會更懶得說話了。

10、父母陪伴的缺失,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有自己的情感意識,可能還不善於表達,但他渴望爸爸媽媽的關愛,在得不到足夠重視的時候他選擇不說話不表達的冷處理方法。

然後針對這些因素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1、去醫院做相關檢查,排除孩子不說話是身體和疾病方面的原因。

2、引導孩子拍手、指認物品,確認孩子的肢體語言表達和認知沒有問題。

3、鍛鍊孩子的口腔和咀嚼能力,讓他自己啃玉米、吃饅頭、吹泡泡、舔棒棒糖。

4、創造語言環境,統一說普通話,並且語速緩慢,嘴型明確,語音清楚,多使短句。

5、拒絕電子產品,多讀繪本多講故事。

6、延緩滿足。孩子有需求的時候不要急於滿足,比如孩子口渴了,可以引導他說“水”,而不是第一時間把水端給他。

7、讓孩子多接觸外界。經常帶孩子去公園、動物世界、超市玩,增加接觸和認知的範圍。

8、讓孩子多和年齡相仿的小朋友相處。哪怕孩子們在一起不說話,只是在一個共同的環境裡玩,因為孩子之間有自己的理解交流是大人取代不了的。

9、注意引導的方式方法。平時多觀察孩子的興趣及感受;和孩子說話的時候,要看著孩子,並給予語言上的複述、擴展;當孩子試著模仿某個詞彙時,要及時給予誇獎和肯定;經常給孩子描述他正在做的事情、他的感受或者他看到的物品;多問是什麼;不要模仿和嘲笑孩子不標準的發音。

10、爸爸媽媽全身心陪伴。丟掉手機,注視他,朝他微笑,每天花1-2個小時一起玩遊戲或者講故事。

我從4月份開始全職帶柚子到現在剛好半年。這半年讓我明白“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帶著他到處玩,見證他從一個字一個詞到一句話的表達。

第一個月:爺爺、奶奶、媽媽、舅舅、姑姑、姐姐、哥哥、弟弟、叔叔、姨、狗狗,花花、鍋、蛋、樹、葉、糕糕、謝謝、油、豆豆、魚、牙、洗洗、星星、火、嘎嘎。

第二個月:洗檸檬、打球、滑滑梯、寶寶椅、棒棒糖、等公交、取報告、畫畫、醫院、螃蟹、船、桶、蛋撻、閃亮亮、再見、核桃、打架、飲料、毛巾、救火、灑水、奇奇妙妙、芒果、大象、媽媽洗洗、撿果果、爸爸尿尿、柚柚開車、奶奶打傘。

到現在:“媽媽,我還想聽故事。”“媽媽你看,這個餅乾和這個餅乾很像!”並且可以唱幾首兒歌和童謠,可以背幾首古詩,可以複述繪本“壞脾氣的小妖精”。

如果孩子還沒有開始說話,可以抓住幾個語言爆發期,多多引導,下面是和語言相關的幾個敏感期:

1)\t0~3歲, 孩子像海綿一樣吸收周圍環境的信息, 使用五個感官,觸覺,味覺,嗅覺,視覺和聽覺吸收和理解周圍的環境信息

2)\t1~3歲半, 語言爆炸期, 為其一生奠定語言基礎

3)\t2~4歲, 對語言和交流極為感興趣

4)\t2歲半~6歲, 利用感官學習和適應環境

5)\t3~6歲, 喜歡模仿大人

6)\t4~5歲, 觸覺開始更加敏感, 喜歡用手進行裁剪,劃寫和藝術類的活動。

7)\t4~6歲半 開始為閱讀和數學做準備,並最終發展出閱讀和數學技能。

願孩子們都健康快樂長大,能隨心所欲的表達自己的內心。

另附3歲以內寶寶語言發育標準:

月齡\t  語言發育  

1月\t  聽到聲音能作出反應

2月\t  能發出“咕咕”聲

3月 會微笑了

4月 你對他說話時,他能作出“咕咕”的回應

5月 喜歡自己練習,提高和降低聲音

6月 開始模仿發聲

7月 能發出更多的聲音組合以及不同的音調

8月 會對著父母叫“媽媽”、“爸爸”,但還會搞混

9月 可以含混不清地說話或發出某些音節

10月 肢體語言:會擺手再見了

11月 會叫“爸爸”、“媽媽”,而且不會搞混

12月 肢體語言:能用手勢表示自己想要什麼

13月 清晰地說出至少兩個詞

14月 問問題的時候知道把語調上揚

15月 掌握了5個詞彙

16月 肢體語言:會點頭和搖頭表示要和不要

17月 詞彙量在增加

18月 會”讀“書,已經能背出部分文字

19月 會說一兩個詞的句子,如“寶寶走”

20月 可能有點”結巴“,這是因為寶寶的嘴巴跟不上大腦的速度

21月 話語中詞和詞之間會有很多停頓

22月 能聽懂兩步指令,如把積木撿起來遞給媽媽

23月 掌握了至少50個詞彙

24月\t  有一半話,能讓人聽懂了

25-26月 能說出大部分身體部位名稱

27-28月 大部分話語是清晰的

29-30月 開始能正確使用你、我、他這些代詞。

31-32月 說出至少6個身體部位的名稱

33-34月 句子裡有3個詞了

35-36月 句子裡有4-5個詞了



柚子星星醬


首先,什麼都能明白,什麼都能聽得懂是你認為他明白,還是他真的明白真的懂?

測試方法:發指令

把杯子拿給爸爸!

把手機給我。

寶寶的耳朵在哪裡?

要吃葡萄還是蘋果?

把蘋果放在桌子上……

相關的符合年齡的一步指令或兩步指令,都可以給孩子說,看孩子的回應,孩子即使不會說話,他聽得懂的話也能回應你。認知是說話的前提,認知不好,語言就出不來。

其次,到口腔科檢查一下。

當確定以上都沒問題,那就陪孩子玩吧,玩什麼?玩輪替遊戲、玩模仿。

模仿的規律:大動作——精細動作——臉部表情,這一切發展好後,自然過渡到語言模仿,也就是仿說,一開口,就停不下來了~

祝寶寶早開金口!



子寧


大家好 這裡是大號哥哥和小號妹妹

寶寶學習能力強,在成長軌跡上有一定規律可尋,孩子一歲左右會走路,兩歲左右基本能說話清楚,但是有些孩子到了三歲還是三緘其口,讓父母擔心不已,會不會是啞巴,遇到這種情況多多少少會擔心,那麼3週歲不會說話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儘量“逼”孩子講。很多父母疼孩子疼得不行,覺得他如果不願意說那就算了,反正知道他的意思就行了。可是,孩子如果不說出來,又怎麼能鍛鍊語言的快速發育呢?想方設法逼迫孩子講話,一旦孩子說出那個詞後,你一定要記得鼓勵孩子,他們會發現,原來,用語言可以比用其它方式更有效地表達他想要的,他們自然會懂得多說話來交流。

再者多和孩子說話。我和身邊說話比較早的小寶寶們的爸爸媽媽交流,他們有共同的“經驗”,從孩子出生開始,大人就有意識地和他們說話,把寶寶當做會說話的人來交流。一般這樣對待寶寶,他們都會較早地開口說話,因為大腦中控制語言表達的神經區域受到了足夠的刺激,發育得會更快。

總之,孩子說話晚,關鍵在父母。因此,想要孩子能好好說話,爸爸媽媽一定要多陪孩子,多和孩子溝通,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大號哥哥小號妹妹


根據樓主提出的問題,我建議可以先帶寶寶去找專業的機構看一下,看一下寶寶發育的整體狀況,如果沒有身體方面的原因,家長可以暫時放心,還是要找一下寶寶不願意說話的原因,是心裡因素導致還是周邊的家庭環境或者父母陪伴少等方面造成的。

每個寶寶都有著自己的發育特點,正常情況下男寶普遍比女寶說話要晚一些,但什麼都是有特殊例子的;還有就是一般大運動發展好的寶寶,在語言這方面發育會較晚一些……所以只要寶寶生長髮育都正常,說話是遲早的事情,不需要過度擔心,所以建議樓主先去排除一下是不是生長髮育導致的不說話,這樣可以更好針對性給寶寶找到方法。

我自己的孩子是男寶,他說話就屬於相對較晚的,2歲前只說疊詞,爸爸媽媽之類的,其他都不會說,他屬於大運動發育很好的孩子,從生下來開始所有的大運動發育都是順其自然的比同齡寶寶提早會,我也看過很多相關的信息,孩子3-4歲以後開始說話的也有很多,我並沒有過度擔心,順應我兒子的自然成長,2歲3個月開始,他突然開始會說很多詞,短的句子也會說了。

導致寶寶說話遲的原因有哪些?

1、家裡人造成的語言荒

家裡人為寶寶承包了一切,讓寶寶不用說話,都能夠得到自己所需,造成了寶寶語言荒。

2、對寶寶批評和責備

學說話期間,家裡人批評寶寶說話不好或者強行糾正寶寶的語言錯誤,讓寶寶有壓力,傷了自尊心,寶寶會害怕表達。

3、家裡語言環境較為混亂

如果家裡人口多,帶寶寶的人不是固定的,每個人使用的語言不一致,寶寶在模仿和學習的過程中,語言環境的混亂,並不能很好學習一種語言,導致說話遲緩。

4、生活中缺乏語言學習對象

帶寶寶的家長比較沉默寡言,或者家裡的其他成員不愛說話,在寶寶學說話期間,是需要一個可 以交流和模仿的對象。

5、大人說話給予的環境

家裡人說話的語速快,句子長,帶口音方言等,這些使得寶寶難以模仿。

6、寶寶看電視的時間太長

現在電子產品很早的出現在寶寶的生活環境裡,寶寶長時間的觀看動畫片等造成寶寶語言發育遲緩。

如何正確的引導寶寶說話?

1、增加與寶寶的交流機會,耐心傾聽寶寶說話,多稱讚和鼓勵寶寶說話

2、在寶寶出生後,家人儘量選擇一種固定的語言進行交流

3、對年齡較小的寶寶,從簡單的日常用語開始,讓寶寶一點點慢慢來,選擇面前生動的事物和環境,引導寶寶跟著念,並進行多次重複

4、當寶寶咿咿呀呀對著某一樣事物,卻表達不出正確意思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地幫助寶寶轉換成清晰的表達

5、給寶寶睡前講故事,平時多播放兒童歌曲,讓寶寶接受來自多方面的語言輸入

6、讓寶寶學著去複述故事,學會一些簡單的兒童歌曲或分享今日經歷的小趣事給家長們聽

7、寶寶可以簡單的說話以後,可以嘗試和寶寶玩一些詞語接龍、角色扮演等等的益智遊戲

面對寶寶這個情況,家長在寶寶面前要更加註意,彆著急逼寶寶說,越這樣寶寶越想逃避和迴避這個事情,要適當的去尊重孩子。

最後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樓主,如果大家喜歡睿睿媽的回答,歡迎關注和轉發,讓更多有需要的人都可以看到,願每個孩子都健康快樂的成長。


育嬰師睿睿媽


這個就是語言發展障礙了,需要引起重視,,可以要帶去檢查,因為語言落後,很多事智力發育滯後,個人建議還是去兒童醫院兒保科測試,然後對症下藥,該訓練訓練,該康復康復。這個不能大意。因為我身邊遇到這樣孩子。需要語言訓練康復的。


彧寶寶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