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多的男宝,什么都明白,大人说的也听的懂就是不肯说话怎么办?

古月胡永恒


我是一位正面管教讲师,同时也是一位国家高级育婴师,我来为您解答这个问题。三岁的孩子什么都能够明白,就是不肯说。这对大人来说,确实会很着急,孩子不肯说话,有很多原因,我来给你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孩子不说话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父母溺爱孩子。

有的父母,因为太过于溺爱孩子,具有读心术,孩子不用开口就知道孩子想干什么并帮孩子做好,导致孩子不需要开口说话。比如:当孩子哭的时候,父母会问孩子:“你是不是想吃冰棒?你是不是想要买手枪?来,妈妈给你买。”孩子不用开口,他只需要用点头或者是摇头来表示就行。长期如此,孩子就不愿说话了。


二、孩子有孤独症。

如果在孩子3岁后还不说话,父母可以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因为有的孤独症儿童就有语言发育迟缓的现象。在正规的医院里检查以后,如果孩子不是孤独症,家长也放心了。孤独症会导致的运动性言语障碍,致使发音器官的肌肉无力瘫痪或肌张力异常、运动不协调等而出现的发声、发音、共鸣、韵律等异常。表现为发声困难,发音不准,声响、音调及速度、节律等异常。


三、孩子有构音障碍。

构音障碍是指由于神经病变,与言语有关的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强调呼吸、共鸣、发音和韵律方面的变化,从大脑到肌肉本身的病变都可引起言语症状。孩子不你能正常的发音,所以就不会说话。


四、孩子说话时曾遭到过别人的嘲笑。

有的孩子发音不是很标准,或者说话有点结,可能遭到过别人的嘲笑。孩子就会产生自卑感,他害怕再次遭到别人的嘲笑,所以就不愿意说话。



家长在了解到以上四种原因后,就要有针对性的去做。我给家长一些建议:

1.不要溺爱孩子。

当孩子们哭闹的时候,父母不要用封闭式的问题去问孩子,也不要再去用读心术主动帮孩子解决需要。而是鼓励孩子直接用语言表达出来。用开放式的问题问孩子:

“你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哭吗?”

“你想要什么呢?”

“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你有什么打算?”等孩子说出来。如果孩子不说,那就不要满足的要求。父母可以明确的告诉孩子:“你不说,妈妈就不知道你想要什么。”以后孩子就知道,要表达出来了。


2.给孩子创造语言环境。

父母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孩子多说话。比如在家里贴一些海报、孩子的照片、有趣的图片和各种图卡等等。孩子通常对自己更感兴趣。因此,父母可以多给孩子看一些他在玩的照片,并且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比如:父母指着孩子的照片,可以问问孩子:“这是谁呢?”“宝宝在干什么?”“宝宝在哪里玩?”如果孩子说不出来,父母可以提示孩子,然后再问一遍孩子。每次给孩子看一张他感兴趣的图卡,父母说三遍,给孩子做发音示范,再在鼓励孩子说出来。经常练习,多鼓励孩子。有的水果和食品名词在孩子说对以后,可以做为奖励给孩子。



3.父母要训练孩子的发音。

如果孩子存在构音障碍,在家里要多训练孩子发音。

【增加肺活量】:双上肢举起,吸气,放松时呼气;

【增加气流】:吹气球、吹泡泡、吹蜡烛、吹哨子、吹纸片、吹水波。

【下颌运动】:张口、闭口、下颌前伸、左右侧移;

【唇运动】:噘唇、咧齿、轧唇、闭唇、鼓腮;

【舌运动】:前伸、左右摆动、后卷、环形“清扫”、抗阻运动;

【软腭运动】:用力叹气、发“a”音、发“pa、da、ma”音。

【交替运动】:颌(张闭口运动)、唇(前噘后缩)、舌(伸出缩回左右摆)。

【用压舌板】双唇含着压舌板,用力合紧及拉出压舌板,跟嘴唇抗力,维持5秒放松。重复做5到10次

【舌尖练习】

把舌头尽量伸出口外,维持稳定,然后缩回,放松。重复做5到10次;



4.父母要“逼”孩子说话

“逼”孩子说话的过程就是建立一种行为模式的过程(说话才能获得需要的满足)。这样,为满足某种需要,会引发儿童用语言沟通的动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孤独症儿童恰恰缺乏多种需要,甚至有的孩子连食品的需要也不强烈。因此,家长要通过拓展孩子的兴趣,来培养孩子的各种需要(饮食、活动、游戏、参观游览、与成人的嬉戏、看书、听音乐、玩玩具),从而引发他为获得某种需要而去用言语表达的动机。

比如:当父母带着孩子去动物园的时候,孩子的眼睛会盯着小动物看。有的孩子特别喜欢漂亮的孔雀,看到孔雀后就不愿走了。这时父母要拉着孩子往前走并问孩子:“你告诉妈妈想看什么动物?”因为孩子急切想看到,有的孩子就会“逼”着说出:“我想看孔雀。”当孩子说出来后,父母就要满足孩子。



5.父母不要嘲笑孩子。

3岁的孩子语言发展能力并不好,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会口齿不清楚、普通话不标准、乱用词汇,会经常引得大人哈哈大笑。当孩子说得不好的时候,成人不要去嘲笑孩子,相反,还应该多去鼓励孩子说话。如:在平常多丰富孩子的词汇、教会孩子使用一些礼貌用语、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教孩子能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声音大小要适中、乐与交流自己的感受等等。

孩子在学说话的过程中,需要父母耐心的给孩子做示范,耐心的等待孩子开口。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词汇和技能时,他们就会充满自信的开口说话了。



周国平在他的《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说道:我会看着孩子专心地做好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希望对您有帮助。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我是雨后山林静,一位正面管教讲师。感谢您为我点赞并关注我!



雨后山林静


题主男宝宝是虚岁三岁还是周岁三岁?我来结合一下我家小萌娃,男孩,2017年4月生的。在他2周岁之前也是不讲话,大人讲的话都明白就是不讲话,他只会咿呀咿呀的,比如“爸爸带你去玩”他就只会“爸爸”或者“玩”这样的!天天给宝宝放音乐,让他感受到欢快美妙的歌声,小朋友会跟着说两句的,还会翩翩起舞哦!还有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沟通环境,特别在要睡觉前很安静的时候给宝宝唱唱歌,讲讲故事,这样宝宝会盯着你的嘴巴,跟着学的哦。最重要的还是要带着宝宝多去接触外面的世界,多去接触别的小朋友,要记着同龄人是没有代沟的。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聪聪说话


我的经验就是,扶养人多和孩子说,,不管孩子有没有回答你,你看到什么就告诉孩子,你在做什么也告诉孩子怎么做都和孩子说,,孩子一旦会说了,哇塞那个词汇量,蹭蹭往上涨。

比如说带孩子外出,看到了公交车,车什么颜色的是几路公交车?看到了树,树是什么颜色的,树叶是软的还是硬的,让孩子摸,看到什么讲什么,即使孩子还不会说话,但是大人和孩子讲什么,孩子是知道的,也记的住的。

我女儿1岁7个月的时候,有一天我带起女儿外出,女儿来句,妈妈公交车,妈妈洒水车,,我突然意识到,我平时带她出去,和她讲的她都记住了。

教孩子说话,大人要有耐心,切莫,心急和孩子发脾气,大人越是着急,孩子是感觉的到的,只会使孩子紧张。


小懒虫和爸爸妈妈


孩子不愿意说话,着实让人操心,是“贵人语迟”吗?

我家柚子22个月的时候还只愿意叫“奶奶”,其他的教什么都不说!我们都跟着干着急!一方面是周边好多孩子一岁半就开始说话,和他同样月龄的已经能够很好的表达和沟通了;另一方面我们很担心他不愿说话是因为孤独症或者狂躁症(可能是因为想表达却表达不了导致他心情烦躁经常发脾气哭闹),而不只是语言方面的发育迟缓。

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不说话的可能因素:1、遗传因素,亲人长辈小时候普遍存在说话迟的问题。

2、身体因素,听力系统、发声器官、神经肌肉的发育不足。如舌系带唇系带较短。

3、疾病因素,患有孤独症或者狂躁症。

4、语言环境,家中长辈使用多种方言或者平时说话语速较快。

5、喂养过于精细,没有表达的需要。现在孩子都是家中宝,“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孩子需要什么只要手一指或者哭两声立马得到满足,压根没有说话表达的需求。

6、电子产品接触较多,很多人认为看手机和动画片可以让孩子增长知识,甚至学习语言,其实这种想法很不可取,首先电子产品提供的是单方面的输出,孩子需要的是语言交流,另外电子产品通过快速的色彩光影转变刺激孩子的神经,貌似可以让孩子专心呆很久其实严重影响了孩子的专注力。

7、交流环境,很多家长怕孩子冷了热了病了,长时间呆在家中,不出入各种公共场合,没有同龄小朋友陪伴玩耍,导致孩子交流欲望的缺失。

8、引导方法不对,孩子其实已经有了相关的认知,却被家长忽略,水果盘里有苹果和香蕉,你问“这是什么?”他可以回答“是香蕉!是苹果!”,而你问“哪个是苹果?”他只要指指就行,慢慢的就会更懒得说话了。

10、父母陪伴的缺失,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情感意识,可能还不善于表达,但他渴望爸爸妈妈的关爱,在得不到足够重视的时候他选择不说话不表达的冷处理方法。

然后针对这些因素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1、去医院做相关检查,排除孩子不说话是身体和疾病方面的原因。

2、引导孩子拍手、指认物品,确认孩子的肢体语言表达和认知没有问题。

3、锻炼孩子的口腔和咀嚼能力,让他自己啃玉米、吃馒头、吹泡泡、舔棒棒糖。

4、创造语言环境,统一说普通话,并且语速缓慢,嘴型明确,语音清楚,多使短句。

5、拒绝电子产品,多读绘本多讲故事。

6、延缓满足。孩子有需求的时候不要急于满足,比如孩子口渴了,可以引导他说“水”,而不是第一时间把水端给他。

7、让孩子多接触外界。经常带孩子去公园、动物世界、超市玩,增加接触和认知的范围。

8、让孩子多和年龄相仿的小朋友相处。哪怕孩子们在一起不说话,只是在一个共同的环境里玩,因为孩子之间有自己的理解交流是大人取代不了的。

9、注意引导的方式方法。平时多观察孩子的兴趣及感受;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要看着孩子,并给予语言上的复述、扩展;当孩子试着模仿某个词汇时,要及时给予夸奖和肯定;经常给孩子描述他正在做的事情、他的感受或者他看到的物品;多问是什么;不要模仿和嘲笑孩子不标准的发音。

10、爸爸妈妈全身心陪伴。丢掉手机,注视他,朝他微笑,每天花1-2个小时一起玩游戏或者讲故事。

我从4月份开始全职带柚子到现在刚好半年。这半年让我明白“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带着他到处玩,见证他从一个字一个词到一句话的表达。

第一个月:爷爷、奶奶、妈妈、舅舅、姑姑、姐姐、哥哥、弟弟、叔叔、姨、狗狗,花花、锅、蛋、树、叶、糕糕、谢谢、油、豆豆、鱼、牙、洗洗、星星、火、嘎嘎。

第二个月:洗柠檬、打球、滑滑梯、宝宝椅、棒棒糖、等公交、取报告、画画、医院、螃蟹、船、桶、蛋挞、闪亮亮、再见、核桃、打架、饮料、毛巾、救火、洒水、奇奇妙妙、芒果、大象、妈妈洗洗、捡果果、爸爸尿尿、柚柚开车、奶奶打伞。

到现在:“妈妈,我还想听故事。”“妈妈你看,这个饼干和这个饼干很像!”并且可以唱几首儿歌和童谣,可以背几首古诗,可以复述绘本“坏脾气的小妖精”。

如果孩子还没有开始说话,可以抓住几个语言爆发期,多多引导,下面是和语言相关的几个敏感期:

1)\t0~3岁, 孩子像海绵一样吸收周围环境的信息, 使用五个感官,触觉,味觉,嗅觉,视觉和听觉吸收和理解周围的环境信息

2)\t1~3岁半, 语言爆炸期, 为其一生奠定语言基础

3)\t2~4岁, 对语言和交流极为感兴趣

4)\t2岁半~6岁, 利用感官学习和适应环境

5)\t3~6岁, 喜欢模仿大人

6)\t4~5岁, 触觉开始更加敏感, 喜欢用手进行裁剪,划写和艺术类的活动。

7)\t4~6岁半 开始为阅读和数学做准备,并最终发展出阅读和数学技能。

愿孩子们都健康快乐长大,能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内心。

另附3岁以内宝宝语言发育标准:

月龄\t  语言发育  

1月\t  听到声音能作出反应

2月\t  能发出“咕咕”声

3月 会微笑了

4月 你对他说话时,他能作出“咕咕”的回应

5月 喜欢自己练习,提高和降低声音

6月 开始模仿发声

7月 能发出更多的声音组合以及不同的音调

8月 会对着父母叫“妈妈”、“爸爸”,但还会搞混

9月 可以含混不清地说话或发出某些音节

10月 肢体语言:会摆手再见了

11月 会叫“爸爸”、“妈妈”,而且不会搞混

12月 肢体语言:能用手势表示自己想要什么

13月 清晰地说出至少两个词

14月 问问题的时候知道把语调上扬

15月 掌握了5个词汇

16月 肢体语言:会点头和摇头表示要和不要

17月 词汇量在增加

18月 会”读“书,已经能背出部分文字

19月 会说一两个词的句子,如“宝宝走”

20月 可能有点”结巴“,这是因为宝宝的嘴巴跟不上大脑的速度

21月 话语中词和词之间会有很多停顿

22月 能听懂两步指令,如把积木捡起来递给妈妈

23月 掌握了至少50个词汇

24月\t  有一半话,能让人听懂了

25-26月 能说出大部分身体部位名称

27-28月 大部分话语是清晰的

29-30月 开始能正确使用你、我、他这些代词。

31-32月 说出至少6个身体部位的名称

33-34月 句子里有3个词了

35-36月 句子里有4-5个词了



柚子星星酱


首先,什么都能明白,什么都能听得懂是你认为他明白,还是他真的明白真的懂?

测试方法:发指令

把杯子拿给爸爸!

把手机给我。

宝宝的耳朵在哪里?

要吃葡萄还是苹果?

把苹果放在桌子上……

相关的符合年龄的一步指令或两步指令,都可以给孩子说,看孩子的回应,孩子即使不会说话,他听得懂的话也能回应你。认知是说话的前提,认知不好,语言就出不来。

其次,到口腔科检查一下。

当确定以上都没问题,那就陪孩子玩吧,玩什么?玩轮替游戏、玩模仿。

模仿的规律:大动作——精细动作——脸部表情,这一切发展好后,自然过渡到语言模仿,也就是仿说,一开口,就停不下来了~

祝宝宝早开金口!



子宁


大家好 这里是大号哥哥和小号妹妹

宝宝学习能力强,在成长轨迹上有一定规律可寻,孩子一岁左右会走路,两岁左右基本能说话清楚,但是有些孩子到了三岁还是三缄其口,让父母担心不已,会不会是哑巴,遇到这种情况多多少少会担心,那么3周岁不会说话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尽量“逼”孩子讲。很多父母疼孩子疼得不行,觉得他如果不愿意说那就算了,反正知道他的意思就行了。可是,孩子如果不说出来,又怎么能锻炼语言的快速发育呢?想方设法逼迫孩子讲话,一旦孩子说出那个词后,你一定要记得鼓励孩子,他们会发现,原来,用语言可以比用其它方式更有效地表达他想要的,他们自然会懂得多说话来交流。

再者多和孩子说话。我和身边说话比较早的小宝宝们的爸爸妈妈交流,他们有共同的“经验”,从孩子出生开始,大人就有意识地和他们说话,把宝宝当做会说话的人来交流。一般这样对待宝宝,他们都会较早地开口说话,因为大脑中控制语言表达的神经区域受到了足够的刺激,发育得会更快。

总之,孩子说话晚,关键在父母。因此,想要孩子能好好说话,爸爸妈妈一定要多陪孩子,多和孩子沟通,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大号哥哥小号妹妹


根据楼主提出的问题,我建议可以先带宝宝去找专业的机构看一下,看一下宝宝发育的整体状况,如果没有身体方面的原因,家长可以暂时放心,还是要找一下宝宝不愿意说话的原因,是心里因素导致还是周边的家庭环境或者父母陪伴少等方面造成的。

每个宝宝都有着自己的发育特点,正常情况下男宝普遍比女宝说话要晚一些,但什么都是有特殊例子的;还有就是一般大运动发展好的宝宝,在语言这方面发育会较晚一些……所以只要宝宝生长发育都正常,说话是迟早的事情,不需要过度担心,所以建议楼主先去排除一下是不是生长发育导致的不说话,这样可以更好针对性给宝宝找到方法。

我自己的孩子是男宝,他说话就属于相对较晚的,2岁前只说叠词,爸爸妈妈之类的,其他都不会说,他属于大运动发育很好的孩子,从生下来开始所有的大运动发育都是顺其自然的比同龄宝宝提早会,我也看过很多相关的信息,孩子3-4岁以后开始说话的也有很多,我并没有过度担心,顺应我儿子的自然成长,2岁3个月开始,他突然开始会说很多词,短的句子也会说了。

导致宝宝说话迟的原因有哪些?

1、家里人造成的语言荒

家里人为宝宝承包了一切,让宝宝不用说话,都能够得到自己所需,造成了宝宝语言荒。

2、对宝宝批评和责备

学说话期间,家里人批评宝宝说话不好或者强行纠正宝宝的语言错误,让宝宝有压力,伤了自尊心,宝宝会害怕表达。

3、家里语言环境较为混乱

如果家里人口多,带宝宝的人不是固定的,每个人使用的语言不一致,宝宝在模仿和学习的过程中,语言环境的混乱,并不能很好学习一种语言,导致说话迟缓。

4、生活中缺乏语言学习对象

带宝宝的家长比较沉默寡言,或者家里的其他成员不爱说话,在宝宝学说话期间,是需要一个可 以交流和模仿的对象。

5、大人说话给予的环境

家里人说话的语速快,句子长,带口音方言等,这些使得宝宝难以模仿。

6、宝宝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现在电子产品很早的出现在宝宝的生活环境里,宝宝长时间的观看动画片等造成宝宝语言发育迟缓。

如何正确的引导宝宝说话?

1、增加与宝宝的交流机会,耐心倾听宝宝说话,多称赞和鼓励宝宝说话

2、在宝宝出生后,家人尽量选择一种固定的语言进行交流

3、对年龄较小的宝宝,从简单的日常用语开始,让宝宝一点点慢慢来,选择面前生动的事物和环境,引导宝宝跟着念,并进行多次重复

4、当宝宝咿咿呀呀对着某一样事物,却表达不出正确意思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地帮助宝宝转换成清晰的表达

5、给宝宝睡前讲故事,平时多播放儿童歌曲,让宝宝接受来自多方面的语言输入

6、让宝宝学着去复述故事,学会一些简单的儿童歌曲或分享今日经历的小趣事给家长们听

7、宝宝可以简单的说话以后,可以尝试和宝宝玩一些词语接龙、角色扮演等等的益智游戏

面对宝宝这个情况,家长在宝宝面前要更加注意,别着急逼宝宝说,越这样宝宝越想逃避和回避这个事情,要适当的去尊重孩子。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楼主,如果大家喜欢睿睿妈的回答,欢迎关注和转发,让更多有需要的人都可以看到,愿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育婴师睿睿妈


这个就是语言发展障碍了,需要引起重视,,可以要带去检查,因为语言落后,很多事智力发育滞后,个人建议还是去儿童医院儿保科测试,然后对症下药,该训练训练,该康复康复。这个不能大意。因为我身边遇到这样孩子。需要语言训练康复的。


彧宝宝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