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許昌抗疫救治的“主戰場”有這樣感人的故事


揭秘!許昌抗疫救治的“主戰場”有這樣感人的故事

揭秘!許昌抗疫救治的“主戰場”有這樣感人的故事

2月19日,許昌市中心醫院再次傳來好消息——5名確診患者同時治癒出院。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市同時出院人數最多的一次。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6名確診患者治癒出院,其中10名從許昌市中心醫院出院。


毫無疑問,

在此次新冠肺炎救治中,

許昌市中心醫院是“主戰場”和“主力軍”。


疫情發生後,許昌市中心醫院將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當作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和中心工作,及時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和專項工作組,集中一切優勢醫療資源,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該院全體幹部職工取消春節假期,自大年初一至今每天都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揭秘!許昌抗疫救治的“主戰場”有這樣感人的故事

疫情發生伊始,許昌市中心醫院各科室微信群裡就充滿了各種請戰的聲音:“先從我這種沒孩子的人開始吧!他們幾個人的孩子都還小”“我斷奶了,時刻準備著”“緊急關頭,黨員先行,我先去蹚路”“我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義無反顧”“不計報酬,無論生死”……該院廣大醫務人員挺身而出、無懼無畏,紛紛寫下請戰書,並按下紅手印。

揭秘!許昌抗疫救治的“主戰場”有這樣感人的故事

該院感染性疾病科護士長劉沛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小兒子只有2歲多,也最讓她放心不下。說到孩子時,一向堅強的她哽咽了:“身處一線,風險的確很大,沒有人不害怕。我也想兒子,但這種事總要有人去做。現在更需要我的是醫院和患者。”

進入隔離病區後,該院醫生趙宜一直任勞任怨、衝鋒在前。披上白大褂,他就覺得自己是一名“戰士”。2月16日,他意外地在隔離病區度過了自己的30歲生日。他的生日願望簡單而真摯,希望這場疫情趕快過去。

如今,該院醫生李景釗,護士何靜靜、安琪,正奮戰在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接到這個消息時,李景釗剛結束結束,他義無反顧地加入了醫療隊,並勇敢地挑起醫療隊隊長的重擔,連家也沒來得及回。

……

他們以實際行動展現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職業精神,更體現了“許醫人”的責任和擔當。他們的頑強和英勇,令人感動,更讓人感到放心。


揭秘!許昌抗疫救治的“主戰場”有這樣感人的故事

許昌市中心醫院始建於1912年,是一家“百年老院”。回顧100多年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每到危險時刻,總會有“許醫人”的身影。


該院的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建立的福音堂醫院。福音堂醫院成立時,便對貧民實行免費或減費治療。

抗日戰爭時期為躲避日寇,該院不得不四處輾轉遷徙,但仍堅持一路行一路為群眾治療疾病。

解放戰爭時期,該院全力以赴搶救了一大批參與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的解放軍傷病員,為解放戰爭的勝利貢獻了一份力量。

新中國成立後,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該院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1961年


該院在原許昌縣陳曹公社段墓村搶救砒霜中毒社員100多人,得到當時河南省衛生廳的肯定。

1975年


許昌地區發生特大水災,該院先後分3批組織4個醫療隊,到葉縣、郾城、舞陽等地參與抗洪救災。

1976年


唐山大地震,該院抽調70餘人組成救援隊,搶救唐山、豐南地震傷員300餘人。

2003年


抗擊“非典”,許昌市中心醫院作為“主戰場”,“許醫人”不分晝夜,奮戰在與疫魔戰鬥的最前線,被授予“河南省抗擊非典先進集體”稱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許醫人”組成醫療隊趕赴災區搶救傷員,還為災區捐助了大量資金與物品。

2009年--2011年


許昌市中心醫院在3年時間裡救治了大量重症手足口病患兒,經受住了巨大考驗,培養出了一支技術過硬的人才隊伍。

援外支邊,

該院積極派遣人員參加援助埃塞俄比亞、贊比亞醫療隊,不僅全心全意為當地群眾看病,而且把中國的先進醫術傳授給當地醫生,受到當地政府和人民的肯定,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支援新疆和西藏,該院醫療隊隊員除了給當地群眾看病之外,還給患者理髮、做飯,為患者輸血,給患者買營養品。

穿越100多年的時光,“許醫人”身上始終保持著“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無畏精神、“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倔強精神和“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鬥爭精神。


我們有理由相信,

歷經百年洗禮、傳承百年精神的“許醫人”

一定會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戰役中

取得新的勝利!

揭秘!許昌抗疫救治的“主戰場”有這樣感人的故事

許昌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 黃鴻飛 馬曉非

值班主編丨黃冠宇 監製丨黃冠宇

內容來源丨許昌報業傳媒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