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赵孟頫的《洛神赋》用什么毛笔好?

大力手风琴


狼毫小楷或中楷笔,临起来神采会好。纸也应选择半生熟的。

余试缩临数行,与君共勉。



臻堂曦记


赵孟頫的《洛神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记得三十多年前上小学获得第一本字帖里就出现《洛神赋》帖节选,让我废寝忘食爱不释手。直到今天,我用毛笔、钢笔、中性笔临习了不知多少遍,也只混了个“脸熟”。艺术的高峰难以攀爬,而《洛神赋》就是个标杆,小楷中的精品。

临《临神赋》,各种笔我都尝试过,有一些选笔的心得和大家分享。按理说,好的书法家用什么笔都能写出好字,其实这是谬论。殊不知名家都用自己选好的笔、纸、墨,只是细节之除不让你知道罢了,各人有各人的小秘密和要求。下面是我的心得:

一、纯狼毫小楷笔。适合初临者用,锋挺毫硬,写出的笔画质感劲道,在临习过程中能把握住“形”似的要求,多番临摹后让字的结体与原帖外貌上接近。

二、兼毫小楷笔。这种类型(七狼三羊)的兼毫笔用的人最广泛。对小楷的深入临写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写出的较果“七锐三绵”,也就是七分锐利三分绵延,这也是所有小楷的最高境界。俊逸连绵、疏朗有致、牵丝顾盼,笔笔融合贯通,却又笔笔交待清楚。

三、纯羊毫小楷笔。我在临《洛神赋》中几乎不用,试临过效果不佳,对纸张的要求高,因为羊毫吸墨比较饱满也是其一原因,书写时细节无法表达。一般用来临写隶书较为妥当,较果也不错。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点选笔经验。当然还有对纸质的选择,下次再聊。希望给大家有所启示。


传承书道袁建华


狼毫或者兼毫均可。

赵孟顺《洛神赋》书于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时年赵孟頫四十七岁,属于前期过渡至中期的作品。此卷用笔圆转流美,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充分展示了赵孟頫的书法风格。元人倪瓒称此卷“圆活遒媚”,并推赵为元朝第一书人。试细观《洛神赋》,呈现典型的赵体特点。其一潇洒秀逸:外貌圆润而筋骨内含,其点画华润劲道,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此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刚,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中期赵孟頫开始热心学习王羲之与王献之的书法,在本作品中,明显地显出前期到中期之过渡期行书风格,文字结构宽舒,虽然运笔仍然厚重古朴,而同时也显示出兼具美感与力道的新表现,如“若”字,第一个字敦厚朴素,偏扁有故意,第二个厚重且富有情致。略微右歇;第三个字书写的轻盈灵动可爱。其二古雅端正:作品用笔纯正,讲究章法,书写运行的笔路清晰可辨,不故弄玄虚。赵孟頫前期师承锺繇,不难看出有些字略微偏扁,例如“言”字,字体中的第一部横向被拉长,整个字体向右拉起,使字体中体偏离重心。部分字体是中锋用笔,收笔多采用回峰之势,整个字体呈现出“圆”、“拙”、“敦厚”之态,统观全篇,可看出书写过程中心态平和,笔速缓慢,只觉整篇书法隐隐有些高古之意,而无矫揉造作之气。其三外方内秀:“赵体”字点画圆润华滋,结构布白方正严谨、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心安稳。在楷书中略掺行书笔法,给人一种流美动人的感觉,单观单个字体,可以看出其所呈现出的外形上的方正之势,例如“荡”字,草字头潇洒写出,顺势带出“汤”字,右边部首笔繁而有情致,左边半包围空灵洒脱、右下边紧凑而活泼,整体上外方内秀之势油然而生。其四“涩”而不“生”:“涩”体现在赵孟頫多用侧锋书写,给人严谨冷静的情态,笔画间的提、按分明,给人谦虚谨慎不媚俗的书卷气,故以狼毫或兼毫更适合书写。


徐梦建


用兼毫或狼毫笔。



华博东安书画


小楷毛笔



木子幸燃


《洛神赋》纸本,纵29.5公分,横192.6公分,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一说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又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赵孟頫《洛神赋》是真迹。

《洛神赋》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书,时赵氏四十七岁。用笔圆转流美。充分展示了赵孟頫的书法风格。元人倪瓒称此卷“圆活遒媚”,并推赵为元朝第一书人。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藏后有牟巘跋,是大德元年为张渊(清夫)书,中间有掉行补书,为其他本子所不具。赵年谱中此帖有大德元年为张渊书洛神赋一节,又后跋观者署大德二年八月既,写临《洛神赋》用小楷笔写,用毛边纸写临!


道艺2


针对临习《洛神赋》择笔的一些问题,我的见解如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b830001aa9ab849d99d\

青羽无尘


羊毫就可以,很考验基本功,羊毫能用好,其它笔更没问题


孟74366047


狼毫或者兼毫均可


霸道猫王


毛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