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何首乌可以补肝肾,但西医发现何首乌会损肝。如何正确认识?

糕糕老爸的童话


中医、西医,都不是个能够“认为”发现的人,都没法“认为”也没法“发现”。

是中医师根据经验和中医理论推理认为,何首乌补肝肾;是化学专业人士通过微观观测,发现何首乌中存在损肝肾的特定成分。这新的化学技术条件下微观上的发现契合事实,中医师们就采信之,修正既往理论,多简单的事情。


長風浩荡


不要用西医的逻辑看中药,不要用中医思维看西药。

西医把病人当尸体看,坏的去掉,换上好,

中医把病人当成有自愈能力的有生命规律的生命体来协助恢复。

俗话说是药都有毒,只是量和时间的不同。

西医是以毒杀毒。

中医是以夷制夷。互相牵制,互相扶持,相互平衡,

虽说不太准确,但大概是这么个意思。抛砖引玉。

一句话。中医西医各有优势。不能相互代替。中西医结合是正途。


三伏天302


我说一下我的亲身经历吧,这话说起来23年了。当时我和我媳妇刚结婚,因为家庭困难压力大,我媳妇脖子上就长了几个疙瘩。当时哈尔滨的大医院去了几家最权威的,确诊是淋巴结核。当时我们尚志市的大医院告诉我,确诊了回来手术,我回来了就在我们尚志医院住院了,我问什么时候手术,主任告诉我要割下来一个做病理。待了三天,一天3百多,我当时没钱着急啊就给主任2百元好处费,他告诉我出院吧手不了术,挨着大动脉太近了。后来回家我下班就上新华书店看药书看完回来给她配药。后来我上农村给一个老师家干瓦工活,看到他家有一本药书,是一个南方军医写的全是各种偏方,其中治疗淋巴结核的药方最多,我就问老师把书借回去,全部抄了下来。给我媳妇按照药方上抓药,整整坚持两年终于治好了。我到现在非常相信中医,从心底感谢中医。


笑看人生148201920


中医还说,巴豆可以泻肚,于是西医科学家,用小白鼠赶紧做实验,竟然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

关在实验室内的小白鼠,迅速将样品吃一干二净,晚上还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早晨,小白鼠没有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接下来的几天,小白鼠依旧好好的,拉肚子不存在的!


于是科学家在实验报告上,写上巴豆泻肚,纯属扯淡!


后来,老中医们听到这个实验结果,纷纷哈哈大笑。


原来,古人把巴豆,又称“鼠豆”,也就是说,老鼠很喜欢吃它们,因而得名。

古人用的何首乌,是制过的何首乌,具体做法为“用何首乌赤白各一斤,竹刀刮去粗皮,米泔浸一夜,切片,用黑豆三斗,每次用三升三合三勺...”


简单说来,必须和黑豆经九蒸九制,炮制出来的首乌,才能入药。才具有补肾泻肝风的作用。


这种九蒸九制的何首乌,市面上根本买不到,因为人工费根本划不来,要九蒸九制最起码要近一月的时间,不卖个几百块钱一斤,根本不和合算,可一般的何首乌,批发价也就是二三块钱一斤,你卖那么高,谁买你的!


我估计,这些用来做测试的何首乌,根本不能入药。

再说,中药中医从来都是用它的味和气,取它整个药物本身,而不是像西医那样,只是取某个药材单个成分,或是几个有效成分。


明白这理,你就会明白,为啥有些药物被所谓的科学仪器检测,得出与中药相反的结论!


本草百晓生


这个问题要综合分析

1、中医发现何首乌能补肝肾肯定是对的,这是祖先数千年的经验总结,决非凭空乱说,比如肝肾亏虚,白发脱发,何首乌治疗为首选。

2、西医说何首乌伤肝也是对的,特别是生首乌含有损伤肝脏的成份,这是有实验依据的。

3、是药三分毒是有一定道理的,无论中药西药。中医用何首乌都是经过加工炮制的,消除或减少了毒性,只要对症下药、控制用量、合理配伍,治疗就有效,毒副作用不明显。

4、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同,中医说的肝肾与西医的肝脏、肾脏是两码事,不能混淆,这一点只有深入学习才能理解。

5、何首乌是一种很好的中药,关键是要正确使用。这就象吃辣椒,有的吃了口舌生疮,有的吃了健脾开胃,津津有味。辨证看问题,不必过于纠结。


同仁堂易郎中


简单说一下:一次吃一个馒头可治疗饥饿,一次吃十个馒头可能会被撑死,难道罪在馒头?此非狡辩,因为很少有正常人吃饱了还非要继续吃的。


执钺渔父


这种说法是不懂中医理论,任何脏腑都有阳两面,何首乌性温却补肝肾之阴,若其人打肝肾阳虚再用何首乌补其阴,自然适得其反。


用户9610265037192


中国中医我发现有一个很神奇的原理那就是小而适量的刺激,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就是说比如你要接好脱臼或者错位的手,西医是动手术给你挪回去,不动手术直接动手西医会说那是加剧病情恶化甚至无法恢复,而中医正骨学则不然。当然中医更注重根据症状下药,病理些微不同用药都大相径庭。


kentcooper


一样的东西,用对为药,用错为毒!

在中国有个癌症患者拿着自己精心准备的“砒霜”对外国癌症患者说:“这是我国特产的砒霜,你要不要尝尝?″

结果,中国患者尝了一口,活;外国患者不敢尝试,卒!


鼓山老马


现代医学喜欢用西医西药的方法和观点来研究中药。而把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置之不理,虽然这种研究方法.会得到很大的成就,但也会造成把中医带入歧途,或者走抛弃中医独取中药之途。最后把中医置之死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