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说做人有三种礼不能送,是哪三种礼?

农夫也疯狂


现在送礼成为一种时尚,送礼也是五花八门,明目繁多,素不相识也送,原本只是陌生人,偶然在一起喝过一次酒,第二天居然拿上茶叶去拜访,后来才明白,他想借钱,大家说这礼能收吗?绝对不能,很多时候人的脸皮是很厚的。

没有关系,不是朋友,没有什么来往的礼绝对不能收,很多都是有目的的,听说别人打工回来了,就死皮赖脸的去凑合,邀请人家喝酒,你们认识吗?不认识,有亲戚吗?没有,为什么,没有理由,过不了几天就开始借钱,很多时候弄得人家骑虎难下,什么关系没有,人家也请了,不借心里也不是滋味,借吧!又怕打水漂,难啊!

农村办事最喜欢送礼,孩子按户口,办出生证,很多时候我就纳闷了,为什么,你直接办就行了,干吗自找麻烦呢?就是有些人自寻烦恼,说废话,你按上户口回家就算完事,他偏偏要说,上午我安排,如果不去肯定脑子有问题,不要钱白吃谁都喜欢。

老人去世也要送礼,害怕刁难,这有什么呢?大队开个证明直接去就行,现在一分钱不要,但是就是有些人喜欢送礼,他感觉这样踏实,哎!很多时候不是人家想要,主要是自己真想送。

真不知道现在到底有多少种礼,反正很多,现在好多了,国家反腐倡廉做的很好,没有人敢了,我个人认为死人的礼不要收,人家都这么悲伤了,在收礼,确实是坏良心,但是良心不值钱啊!

没有什么关系的礼千万别收,这都是有目的的,我们邻村有个做生意,听说隔壁村里一个人包工程回来了,马上去找,原本都不太熟悉,只知道名字,天天拉人家吃喝,很多人都特别纳闷,怎么回事呢?没过多久,原形毕露,借钱,张嘴借了10万,现在都8年了,一分钱没有还,人家都快气死了,现在也不来往了,大家看看这是什么人,骗子。


大海传媒


我是容姐,一个喜欢俗语老话的农村女子,我喜欢听村里的老人们讲一些关于俗语老话的故事,因此对俗语老话有一些了解。现在我就来说说我们这里“哪三礼不能回”。


第一:不熟的人的礼不回

在我们这里,很多人都外出做生意了,他们经常不在家住,也不给村里人随礼,可是当他们孩子结婚的时候,都会送好多礼单给村里人。记得有一次我邻居就是这样,让我爱人给他送礼单,结果好多人都不收礼单。他们说跟我邻居不熟,所以不收礼单。

第二:随意让人随礼的礼不回

前段时间,我爱人一起散步一个朋友,女儿生了小孩。给了他们一起散步的每个人礼单,让去吃满月酒。在我们这里,如果是有了孙子孙女,做爷爷的都会通知关系不错的人喝满月酒。可是如果是有了外甥外甥女的,都不会通知的,因为外甥外甥女是外人的。


因为是在一起散步的朋友,我爱人跟其他几个人也都不好意思的拒绝,可是却都不是心里意思。因为在我们这里,没有这样走动过的。

第三:只顾自己的人的礼不回

前些天,一个朋友说朋友儿子结婚的时候,他给了一百块钱,可是等到他儿子结婚的时候,朋友却只给了五十块钱。他还说这样的人不怎么样,不能打交道。在座的几个朋友也都有这样的想法,说这种人,以后不能打交道。因为这种人只会管自己,不会管别人的感受的。

综上所述,在农村说的三种礼不能回,都是说的那种自私自利的,只会想自己的,不会顾及别人感受的人,这种人,所有人都不愿意去的跟他们打交道的。这也是我们的祖先在经过多年的跟人交往的情况下,得来的道理,这道理在今天依然适用,而且很有道理。你说是吗?


容姐花语


我来说说早年因送礼发生的一桩悲剧。几十平了人们还在传说。

那还是民国年间的事,冯家和王家是我们这一带的首富。又是老亲,两家老爷子自小在一起读书。几十年的交往,可以算是知己朋友。每逢节庆,互相走动。遇有红白喜事,也都重礼相送。

这一年冯家的大儿子结婚‘,这在两家的交往中算是大事。王家老爷子对送什么礼物很是重视。除一般礼物之外,专门派人到上海买了一个大落地钟。那时候,那可是个贵重礼物,放在堂屋里,一米多高,金璧辉煌。每逢钟响,十分洪亮。两家都很高兴。

大概过了一两个月吧,冯家在县城的当铺发生了大火,房屋和当品都烧成灰烬。赔付完后,冯家的日子元气大伤。

紧接着冯家的老夫人和二弟又不幸亡故。一家人十分悲痛。

在一连串的打击之下,冯家请了有名的阴阳先生来家里看看家里有什么碍亊的东西作祟。阴阳先生指认是因为过红事时有人送钟。意即”送终”把冯家的日子终结。

那时候的人们都迷信,对主家送落地钟甚为脑怒。立即中断了一切交往,並在一切方面予以报复。由于两家互相斗争,最后导致的后果。一是日子被产,二是由于伤人最后两家都有人进了监狱。

农村送礼也是十分讲究的,凡是谐音有碍的,坚决不要送。


朱增林呀


送礼是一种礼节,但农村老人们却说有时送礼不一定好,三种情况送不得。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味知识。

送礼固然好,可是有几种礼不能随便送,送了别人也不一定会收。刺楸就为大家介绍三种不能送礼的情况吧。

一、男人送不得月子礼

在农村,以前的妇女生孩子少有去医院,一般是请接生婆到家里接生,甚至接生婆都不用请而自己就生了。

刺楸这边的月子要坐四十天,在坐月子后,亲朋好友和村民都会来看望,并给产妇捎点营养品,称为送月子礼。



在以前,农村人去看产妇时送的月子礼一般是自家土母鸡下的土鸡蛋,无论是否到饭点,也无论客人是饱是饿,产妇家人都会煮醪糟荷包蛋汤来招待客人。而现在,除了少部分人会送土鸡蛋外,大多数人是直接封个红包给产妇,如此一来,产妇可以自由支配,可以买营养品,也可以买奶粉。

去看产妇,一般由女的去,男子不能去,即便家里没有女性,也应该让其他女性代为送礼。


二、白客不送酒席礼

所谓白客,就是和别家没有任何血缘、姻亲、熟人和朋友关系的人。在生活中,白客不可避免,因一般的社会交往而遇到。比如走亲戚,刚好遇到亲戚村里的村民办酒席,而又由于亲戚间走动的原因,就与该村民有多次照面。走亲戚遇到这样的事,亲戚也去吃酒席了,留客人在家里又不好,所以客人可以作为白客去吃酒席。

还有一种情况,一些城里人到农村去玩,恰好遇到了农村办坝坝宴流水席,出于好奇和期待,会特意去体验一下农村的风俗人情,刺楸就遇到过这种毫无关系的人吃酒席,这种白客也不能送礼。

白客虽然去了,但不能送礼。因为虽与主家不算陌生人,但也无任何关系,去吃酒席只算作搭着亲戚去。如果送了礼,别人以后也会惦记着还情,多有不便。

三、酒席上相帮弟兄不送礼

在刺楸老家,农村办酒席时会请生产队的村民来帮忙,这种称为「相帮」。村民来帮忙本来就出了力气,如果再送礼,主家也不好意思,所以就有了相帮而不送礼的习惯。


以上就是刺楸介绍的农村老人说的三不送礼,如果觉得回答得还行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

刺楸


三种礼不能送,这三可以是实指三,也可以虚指多,即有些礼是不可以随便送的,具体是指哪些礼,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态,会有不同的回答。

我们是礼义之邦,讲究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者不可不学也。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现在一些人,孩子入幼儿园,小学升初中,也要大设宴席请客让人送礼了,甚至有人母鸡生蛋也设宴请客,让人难以适从。

正常之下,亲友间礼尚往来是应该的。重情重义知礼,故而有人情紧过债之说。但行礼泛滥之后,人就会有反思反感了。会作出一些礼不随不送不往了。

生而又疏的不亲不熟的亲友,作过权衡比对后,可以不送不回礼;以敛财为目的的,可以不迎合;只顾自己,不考虑别人的礼可以不送不回;动不动就大动干戈,大设宴席请客让人送礼的,可以不随不送不参与;三观不合,闹了意见的,平常已无往来的,也可不再送礼。

送礼有讲究,更应重礼义,具体如何做,自己惦量权衡而定,送与不送,不可只凭感性,更应有理性才对。





树德汉硕


自古以来中国人最讲究礼尚往来了,送礼回礼可以让友情更加牢固,但是有些礼却不能送,在农村老人们将不能送的礼总结成“三不送”,那么哪些礼是不能送的呢?

一、不尊重自己的礼不能送。相信很多人每逢节假日都会收到很多请帖,我们在收到请帖后就会根据请帖上标注的时间和地点去参加婚礼,但是还有一些时候自己从别人的口中知道对方要结婚,自己也一直等着对方能邀请自己,但是到了结婚当天还没收到邀请,像这样的婚礼我们就不能参加,也更不要去随礼。因为请帖不仅是告诉大家结婚的时间和地点,更是表示对方的尊重,有些关系处的很好的朋友不寄请帖也会打电话通知,但是如果自己没有收到任何通知就去参加,即使是礼随出去,也不会换来对方的尊重,所以这样的礼还是不随的好。

二、以敛财为目的的礼不能随。现在各种各样的酒席太多,除了结婚、葬礼以外,寿宴、升学宴、满月酒、周岁宴等等越来越多,前段时间听同事说,一冬天在老家待了十天,收到了十五分酒席邀请,除了一个婚礼外,其他都是巧设名目以敛财为目的的酒席,最后同事只去了婚礼的酒席,其他酒席都没去,同事说以后回老家都回不起了。其实像这种以敛财为目的的礼千万不能随,一是让自己的荷包变瘪,二是还会助他人不劳而获的气焰。

三、不熟悉的礼不能回。随着近几年交通讯息的越来越发达,我们身边的朋友来来往往很快速,经常是认识没多久对方就因工作调动去别的地方,像这样根本不是很熟悉,短时间内对方还会离开的,这样的礼其实没必要随,因为送礼其实是讲究礼尚往来的,有送有回才是最正常的,像这种不熟悉的可能就是有去无回,就显得很没必要。

其实每个人对随礼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你们觉得做人有哪三种礼不能送呢?欢迎回复讨论。


悠悠乡村路


这不是礼,而是走亲访友不可空手,与兑份子的人情联络式。口语说成送礼与随礼,应际与礼无关,仅沾点示好的赠礼物礼品的意事,归人情联络维系的方法之一。

走亲访友不空手是由于可能被留下吃茶吃饭,或宴席等招待,又不白吃白受招待,破费人家资财物资,从而带点礼品算自支费用了。

所以送礼物礼品,被送者应回一半的礼物礼品的。

谁家都会有个大事小情须帮一下气氛的,这就是请谏,从而有随礼物礼品一式了。仍是有被招待的费耗,用于还补耗,以示不白吃白招待的。

因有来有往,而介入了些礼。

礼,就是有来有往的人际关联关系,内核是彼此互为惦记。

此题应是随份子,此行为依人的关系往来与人情亲巯远近定,自决定。

随是情份,不随是正常态。没必要被人情绑架了,更不必被感谢感恩陷进去了。

人与人之间处得好,不必送礼示好的。从而君子之交淡如水,无物资上相送项,仅关键时帮一把,难处时掺和解决,平时仅追求共意思上的精神享受,是除家人外,另一个互不设防,可托事项的人。

这就是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的朋友。

关系真好的俩人或多人,随礼仍是:

喜庆事不请,不必到,甚至请了也未必到的。

而,伤.病.遇难事.丧事等,不请,自知晓时必到。

宴.聚会,不必到。

其它借口的,更不必到。

不论城里乡里。

升官侨迁之喜不必送礼;二婚娶妾之喜不必送礼;抱养得子之喜事不必送礼。

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味哎儿


与喜庆场景相冲突的礼物都是不能送的,比如在过大寿的时候不能送“钟”(终),结婚的时候不能送“梨”(离),给孩子做满月的时候不能送“尺子”(短命)等。


骆驼草的吟唱


我的365平凡之路,很高兴回答本问题。

礼节是中国流传千古的风土人情,从古到今,代代相传。礼节也是亲情、友情维系的一种表达方式。人情之间送礼本是很朴素的你来我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送礼表现出来了很多不和谐的情况,如礼金越来越高,礼金成为农民的一种负担,相互盲目攀比,礼节的表达出现了伤风败俗的趋势。


农村送礼一般称为随礼。姜还是老的辣,前人早就给送礼提出了规矩,具体有三种礼不能随:

1、关系已经很生疏的亲戚朋友的礼不要随。现实中总有那么些人,不管是亲戚或者朋友,当知道你家里接下来的礼很多的情况,如结婚、生子、周岁等等,他会慢慢不和你家里来往了,也就是农村的常说的,不和你家走了。但是可能在过了几年之后,他家里马上有很多礼了,他就会主动找上们又开始走。这些人真的很世故,不来往也罢。


2、不回礼的情况。我国是礼仪之邦,向来崇尚礼尚往来,随礼嘛,我今天来了,捧个场热闹一下,下次你来,也捧个场,大家聚聚。对于那些不知道回礼的礼,下次坚决不要随。

3、那些到处敛财的各种礼不要随。有些人家不管是大事还是小情都要风光的摆上几桌,把只要认识的人都给邀请,不管是认识一天的,还是麻将桌上的牌友。这种礼好多是一次性的,随礼的人将来根本收不回来的,这种礼也不要随。



三六五平凡之路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其发展过程中,沉淀了无数的经典知识!俗语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不仅通俗易懂,还往往能通过一句简单的话,就能折射出很多的人生道理。现在的农村就流传着很多这样的俗语,比如我们今天所说的“礼有三不送",其实这句俗语应该前后分别都有一句,原话为“路有三不走,礼有三不随,钱有三不借”那么今天就问题里面的“礼有三不随”重点介绍一下分别是哪三种礼。

礼节是中国流传千古的风土人情,从古到今,代代相传。礼节也是亲情、友情维系的一种表达方式。人情之间送礼本是很朴素的你来我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送礼表现出来了很多不和谐的情况,如礼金越来越高,礼金成为农民的一种负担,相互盲目攀比,礼节的表达出现了伤风败俗的趋势。

1、没有请帖的礼不随:没有请帖的礼不随很好理解,因为这代表人家并没有邀请你,就算你通过其他朋友知道他要结婚或者其他喜事要摆酒,不管你们关系多好都不用随礼,因为没有请帖或者是正式的邀请,说明人家并没有欢迎你,你又为什么还要随礼呢。

2、无德的礼不随:这指的是为了攀比或明显以收彩礼为目的的礼。在农村可以说人情关系较为复杂,尤其是近几年都喜欢大操大办,各种宴席越来越多,有些就像是不甘落后一样,雨点大的事也要大摆宴席,宴请四方。有的是为了攀比摆阔摆排场,有的是为了收彩礼钱,这样搞的别人劳命伤财的礼可以不随,正好打压这种风气。

3、不回礼的人不随:这个很好理解了,就是当别人摆宴席的时候你随礼出钱了,下次你摆宴席对方却没有给你随礼,那么以后你也不要随礼给他了。通常摆宴席随礼都会有一个礼本的,上面会纪录别人给你随了多少礼,以后给这些送过礼给自己的人随礼这就是参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