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待命,每天接打电话200多个!南安这位“疾控人”获泉州表彰

24小时待命,每天接打电话200多个!南安这位“疾控人”获泉州表彰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南安溪美新华街一改以往的热闹,安静成了常态。南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便坐落于此,从外看这里一片宁静,走进去后却是一番忙碌景象,近百位“疾控人”为疫情防控日夜奋战。


  南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科科长、主管医师汤章彬便是其中之一。


  日前,泉州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了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表现突出的2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50名先进个人,汤章彬位列其中。


24小时待命,每天接打电话200多个!南安这位“疾控人”获泉州表彰


电话不停,24小时待命


  在疾控中心的一个办公室里,电话响声、手机铃声、微信消息提示音此起彼伏,汤章彬正在办公桌前盯着电脑屏幕,厚厚的眼镜片下是他干涩的双眼,屏幕中是各类关于疫情的信息。


  这是汤章彬每天工作的重要内容——收集汇总疫情防控信息,并及时进行上传下达。“包括收集汇总全市各医疗机构、各级疾控中心反馈的信息,各联防联控单位的信息,市委市政府、市卫健局交办的任务信息、疫情调查处置情况等,并对收集到的各类信息进一步核实,综合进行分析研判,迅速作出反应。”谈起工作内容,汤章彬几乎没有思考,脱口而出,这对精准把握风险分类防范十分重要,也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并不简单,与之相对应的,是庞大的信息处理工作量。


  “一天24小时,信息随时可能更新。”因此,汤章彬是“24小时在线”,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熬夜加班成了常态。在他的办公室,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深夜,桌上的电脑屏幕网页、文档和表格反复切换,一旁的开水壶滋滋冒着热气,电话、鼠标、键盘合奏出的“乐曲”,伴他度过一个个长夜。


  “最晚加班到几点?”“大概到清晨吧,具体几点也记不清了。”“有几次通宵工作了?”“应该是两次还是三次。”“每天休息多长时间?”“多的时候六七个小时,少的时候一两个小时吧。”面对记者的询问,和回答工作时的不假思索相反,汤章彬对于具体的时间概念有些模糊。


  连轴转的他习惯在工作间隙,趴在办公桌上闭眼来补充精力。几分钟后,电话铃声再次响起,汤章彬迅速直起身板投入工作。“一天接打电话的次数大概有200多次。”汤章彬说。


马不停蹄,担负多重角色


  忙碌的办公室只是汤章彬抗“疫”的战场之一。连日来,在隔离病房内、专家会商现场、防护培训会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你出现症状前14天去过哪里?”“是怎么去的?”“有没有同行的人?”“和什么人接触过吗?”这是汤章彬参与流调时需要了解的部分问题。在隔离病房内,他将问答都详细地记录在本子上,不仅要搞清楚病人的感染来源是什么,还要挖掘出有潜在发病风险的所有密切接触者。


  “在流调方面,他有着丰富的经验,工作十分细心严谨。”南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负责人陈雅琴是1月29日和汤章彬一起前往医院流调的搭档,当天经过2个多小时的流调,他们回来时已过了下班时间,草草吃过晚饭后,便着手撰写流调报告。


  “在整理过程中,当发现有不明确的信息时,汤章彬总会一遍一遍地通过电话与对方核实确认,所有细节都不错过。”陈雅琴告诉记者,当出现流调对象不配合的情况时,他更是耐心、反复地做思想工作,让其打开心扉。


  完成报告已接近晚上12时。作为“流调员”,工作就告一段落了,但身兼“信息员”“参谋员”“培训员”等多重角色的汤章彬工作还没结束,又继续伏案工作。


  记者了解到,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哪里有需要,汤章彬就奔赴哪里,奋战在核实疫情信息、调度应急队伍、组织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培训、总结分析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完善防控工作方案等多项疫情防控工作一线。


  在全身心投入战“疫”的过程中,唯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他的妻儿。在战“疫”前期,怀孕的妻子已超预产期,随时可能生产;近日,妻子诞下宝宝,他在经过短暂的陪护后又迅速回到工作岗位。虽有满心的愧疚和心疼,汤章彬却不愿多谈:“在疫情面前,很多同事都在一线奋战,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24小时待命,每天接打电话200多个!南安这位“疾控人”获泉州表彰


<code>记者:陈亮亮/<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