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氣溶膠說起:科研人員處理臨床樣本的有效防護

氣溶膠因近期得到官方證實,可作為2019-nCov傳播和流行的媒介,而突然進入大眾的視野並得到廣泛關注,成為媒體討論的焦點。

氣溶膠究竟是什麼?

跟疾病傳播是否相關?

對新病原研究及未來科研工作有何提示?

氣溶膠(aerosol)一詞彙看似生僻,但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氣溶膠是直徑範圍在0.001~100 μm,由固體或液體小質點分散並懸浮在氣體介質中形成的膠體分散體系,又稱氣體分散體系。天空成為藍色,太陽落山時成為紅色,這些都是由於氣溶膠微粒具備如普通微粒一樣,能發生光散射的物理性質造成的。未燃盡的燃料所形成的煙、礦石研磨形成的固體粉塵、噴灑的氣霧劑也都是氣溶膠的具體實例。

從氣溶膠說起:科研人員處理臨床樣本的有效防護


從氣溶膠說起:科研人員處理臨床樣本的有效防護

微生物氣溶膠與致病性


相比於這些,生物樣本來源的微生物氣溶膠形成及其影響卻瞭解較少。微生物氣溶膠內可攜帶大量細菌、真菌及其孢子、病毒等,並隨同空氣流動而傳播。早在1883年,有學者就曾報道了巴黎每年季節變化週期、空氣中微生物含量與當地感染致死病例發生率之間的密切聯繫【1】。這應該是最早的氣溶膠及其致病性研究的報道。

與非生物來源氣溶膠的形成機理類似,生物組織樣本在經歷研磨、勻漿、高速流動等過程中,其中包含的微生物均可得到釋放並在以氣體為主的分散介質作用下,形成氣溶膠。如果其中包含致病性較高的病原物質,則增加了疾病傳播的幾率。

【1】Miquel, P. 1883. Les Organismes Vivants de l'atmosphere. Gauthier-Villars, Paris.


人員安全保障:全自動封閉系統不可忽視的優勢


面對當前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大量醫護人員不捨晝夜搶救危機病人的同時,針對全新病原體的基礎性研究和新型治療方案、藥物及疫苗開發的艱鉅工作也擺在科研工作者的面前。從感染患者體內分離獲得毒株、鑑定、模型建立、前導藥物高通量篩選及下游檢測等等,每一環節都涉及到研發人員面臨高致病性病原體的暴露,那麼具備什麼特徵的樣本處理及分析系統才能最大程度實現對研發人員的有效防護呢?全自動的封閉系統無疑成為了最佳的答案。

此前對於全自動的封閉系統重要性的認知,僅停留在樣本安全:杜絕受外源微生物汙染及非目的樣品混入的風險;即便在臨床樣本的分析中,如研究熱點腫瘤異質性、腫瘤免疫研究,由於樣本不具傳染風險,封閉體系在對操作人員安全防護中的優勢常被忽略。


全自動封閉完整工作流程致力安全的細胞生物學研發


當前階段,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研究將著眼於病毒溯源、傳播機制、動物模型建立、感染與致病機制、快速疫苗研發等方向著重發力。美天旎多款全自動封閉系統可滿足固體樣本解離、目的細胞分選、細胞擴增及檢測分析的完整細胞生物學工作流程需要,旨在確保生物樣本可靠性的同時,更為一線科研人員提供安全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