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實事求是”真經 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

念好“實事求是”真經 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

廣州市海珠區,廣州白雲山光華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製藥生產廠區車間復工生產。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邱偉榮 通訊員海宣攝

統籌/徐鋒、夏振彬

文/廣州日報評論員夏振彬、練洪洋、毛梓銘

2月19日,廣州新冠肺炎疫情連續第二天零新增、零疑似!與此同時,在一個個工地車間,機器再次轟鳴。

這一天,距離廣州報告首個確診病例已近一個月。這一天,距離廣州復工復產已過去11天。疫情防控成果,仍需鞏固拓展;企業復工復產,還要有序推動。

如何迎難而上?2月12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要實事求是做好防控工作。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分類指導、分區施策,一再強調科學防治、精準施策。這些都體現了實事求是的態度和方法。

實踐反覆證明:堅持實事求是,就能興黨興國;違背實事求是,就會誤黨誤國。打贏這次大戰,答好這場大考,實事求是是最有效的“疫苗”。科學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實事求是是最重磅的“武器”。越是形勢嚴峻,越要頭腦冷靜;越是情況複雜,越要念好“實事求是”的真經。

疫情發生以來,廣州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始終將實事求是作為疫情防控工作的思想指引、行動指南。

念好“實事求是”真經

直面問題敢擔當

2月18日深夜,496名雲南籍務工人員戴著口罩抵達廣州南站。這是節後首趟抵達廣州的務工人員專列。數據顯示,2月9日以來,每天有數十萬人從全國各地抵達廣州。

講實事求是,先要把“實事”搞清楚。國際綜合交通樞紐、人流量大、用工大市,這正是廣州“實事”的一個方面。

廣州,一座超大城市。向外看,處在“兩個前沿”,作為“兩個窗口”,廣州輻射能力大,交通網四通八達,直通珠三角、港澳以及國外各大城市。向內看,全市常住人口超1490萬人,實際管理人口超2000萬人。城中共11個區,7295個小區(村),1144個行政村;老舊小區密集、超高層建築遍佈,再加上大大小小的城中村、批發市場……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廣州一旦“失守”,後果不堪設想。

這些就是廣州的部分“實事”。它的另一面,皆是難題。

一座城、一個人能否堅持實事求是?對待難題的態度,是最好的“檢測試劑”。

1月20日,國家將疫情確定為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廣州市委市政府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在機場、火車站等重點場所全面啟動體溫監測,落實各項源頭防控措施。

1月21日,廣州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強調採取最有力措施,全力以赴科學有序防控,要求堅決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1月22日,廣州市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全體(擴大)會議。會議要求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工作硬仗。

一次次動員部署,一個個強有力的舉措。梳理廣州市委常委會會議,“最有力”“全力”“嚴”等詞彙頻頻出現,“為全國全省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廣州貢獻、體現廣州擔當”被一再強調。全市動員,全面發力,不封路,不“勸返”,“官宣”不會封城,一再要求發揮醫療高地優勢,強化科研攻關……

疫情防控是一場總體戰,必須堅持全國“一盤棋”。在緊急關頭,廣州強化大局意識,強化城市擔當,各項決策體現出堅決守好“南大門”的決心意志。把責任擔起來,而不是把“外人”攔下來;為大局做貢獻,而不是把風險都阻隔在轄區之外。

擔當,體現在黨委政府的決策,也體現在人上。肯定存在“人傳人”,病毒很可能來自野味……1月20日,鍾南山院士接受央視採訪時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戰局”。鍾南山正是廣州的一名黨員。直面問題,敢言敢幹,豁得出來,衝在一線,廣州各級黨委、政府全面加強黨的領導,不斷落實疫情防控五級責任體系,切實做到“令行禁止、有呼必應”。

一座城、一個人能否堅持實事求是?如何對待群眾,是試金石。

“你們太辛苦了,我心裡感謝,感謝,再感謝。”2月6日,對於81歲的鄭阿姨而言,無疑是難忘的一天。這一天,她成為廣州首個出院的高齡重症患者。出院時,老人數次哽咽,數次鞠躬,連聲道謝。

通過數據比對發現,近期廣州新增出院人數開始“跑”贏新增確診病例。從2月10日起,廣州治癒出院人數連續超過新增確診病例。截至18日,累計出院148例,治癒率超過四成。

這背後,得益於廣州一系列“硬核”命令——千方百計提高治癒率,以更大力度全力救治感染患者,千方百計調動醫療資源力量,決不因費用等問題耽誤患者救治……

做到實事求是,必須真正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心中有民。而此處的“民”,不僅僅包括廣州市民。疫情之下,不分國籍、區域,每個人都是活生生的個體。當一些地方對部分省市人員“勸返”、嚴防死守,廣州卻敞開了大門。1月27日,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發佈了《關於積極協助改簽廣州的湖北武漢出境遊組團的通知》。很快,11個區超20家酒店,開始成為湖北籍遊客溫暖的家。

“他們都是來我們廣州的客人,不是病人。”番禺療養院副院長李忠華說的這句話,代表了這座城市的心聲。

一座城、一個人能否堅持實事求是?信息公開,也是一扇窗口。

把記憶拉回17年前,面對“非典”疫情,廣州日報一篇評論文章《百姓知情 天下太平》被廣為傳頌。直面群眾關切,確保信息公開透明,成了廣州一個突出的城市特徵。

2月2日,廣州在公佈疫情數據時,將179例確診病例所涉及的小區或場所一一列出。這在全國都是首次。此後,這一“操作”成為慣例,每天更新。

回頭來看,這一舉措既滿足了群眾的知情權,又沒有引起恐慌,反而更有助於社區防控。對於一個人口密集的超大城市而言,能做到這一點,背後正是直面問題的勇氣,需要城市的“治理自信”。這一點,著實不易。

念好“實事求是”真經

求真務實精準施策

堅持實事求是,關鍵在“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過去經驗反覆證明,能否按客觀規律辦事,是決定我們的工作有無主動權和得失成敗的關鍵所在。

1月6日,在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內,一場院長辦公會正在舉行。會議內容竟是專題討論疫情應對工作。“去年12月底我們已經做好了全部準備。”院長雷春亮表示。

疫情當前,經歷過“非典”歷練的廣州早有預判。早在2019年12月31日,廣州市衛生健康委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全市加強排查監測,並組織人員培訓,召開專家會議。

根據專家判斷,疫情輸入廣州的風險極大。廣州市委市政府加強組織領導,專門成立專家組,依靠專家,科學決策,理性應對,從確定收治醫院到出臺防控措施,嚴格符合傳染病防治規律,發揮專家作用。

當然,人類對於事物客觀規律的認識,只能在實踐中完成。勇於實踐、善於實踐,在實踐中積累經驗,使認識得到檢驗、修正、豐富和發展,這是認識客觀規律的必由之路。縱觀廣州戰“疫”措施,也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始終從實際出發,密切關注“實事”的運動變化,快速反應,不斷調整修正。

最有效的措施,用最科學嚴謹的工作,最有力措施……戰“疫”之初,廣州全力以赴,在最嚴上下功夫,這符合實際,也是形勢使然。

很快,廣州將精準擺在更突出的位置。廣州面積廣闊,人口眾多,各區之間,城市與鄉村之間,小區與城中村之間,情況各不一樣。只有因地制宜才能掌握全面、真實的第一手材料,進而精準施策,解決問題。

石牌村,廣州中心城區最大的城中村。這裡有3200多棟出租屋、6萬多外來人口。但截至2月19日,村中未出現一例疑似或確診病例。有什麼經驗?直接把指揮部設到村裡,同時以網格化管理,將石牌村分為4個網格27個小網格,落實到責任人。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從黨員突擊隊到治保隊、志願者,幾分鐘內即可精準定位、及時響應。

除了網格,精準還必須向技術借力。“市民如果有發熱症狀,無論是任何原因,建議第一時間到發熱門診治療”,這是廣州市疾控中心的提醒。具體去哪就醫?廣州市疾控和騰訊地圖合作上線一項新服務,把全市所有定點收治醫院和全市發熱門診標註出來,方便市民就診。在白雲區三元里街松柏崗社區,約有4900多名湖北人回老家探親。該街道專門研發“報到”小程序,大大提高了效率,提高了精準度。

“實事”是運動變化的。一座超大城市,不能長時間按下暫停鍵。根據疫情變化,如何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如何統籌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這是“兩難”。

早在2月4日,廣州市委常委會會議提出,在嚴格落實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各類生產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突出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這一時間點,再次反映了廣州結合實際、提前預判的“功力”。2月7日下午,廣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發佈13號通知,明確2月9日後全市企業安全有序復工復產。

“兩難”意味著風險加倍、難度陡增。而堅持實事求是,解決“兩難”,不能粗枝大葉,不能生搬硬套,而要開拓創新,根據實際情況找到靈活有效的方法,達到真正解決問題的目的。

1分鐘,這是達能從在復工備案系統上提交,到南沙區批覆的時間。

2天,1000萬元,這是一筆貸款發放到廣州紫川電子的時間。該公司生產的在線式紅外熱成像測溫儀,可實時監測旅客體溫。

2月6日,廣州推出“暖企十五條”,誠意十足,含金量滿滿,預計為企業減負50億元。此後,“越秀10條”“增城20條”“花都6條”“黃埔8條”密集出臺。精準有力的支持、服務,推動企業復產復工和重大項目復工開工不斷提速。據統計,截至2月18日,廣州4482家“三必需”企業有4376家復工,復工率97.6%;“四上”企業復工率達到70.4%;高新技術企業復工率達到51.7%。

2月18日這天,廣州防治組組織專家分成6個督察組,開展新一輪預檢分診、發熱門診督導,並組織開展風險排查。2月18日、19日,廣州疫情防控好消息頻出,刷爆朋友圈:連續兩天,廣州新冠肺炎零確診、零疑似!

念好“實事求是”真經

真正做到相信群眾依靠群眾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就是實事求是的智慧;緊緊依靠群眾,廣泛凝聚群眾,就是實事求是的做法。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發生以來,廣州市委市政府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心中有民、務實為民、聽取民意、團結民心,打響了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在大街小巷、社區村落內,這樣的場景隨處可見:村居幹部、基層民警和醫務人員結成“三人小組”,挨家挨戶上門走訪,一個不漏摸排情況。“有沒有發燒咳嗽”“有沒有身體不適””記得不串門、不扎堆”“記得勤洗手、戴口罩”……暖心、耐心架起愛的橋樑,“三人小組”的首創模式,把戰“疫”力量不斷匯聚。2月12日開始,新增確診病例100%主動發現,足以證明這一辦法可靠、有效。

這幾天,海珠區官洲街道的幹部賴燕麗,比往常還要忙碌,給居民測體溫、到社區做登記、為大家派口罩、幫住戶買米油,有時剛剛歇下,一陣電話響起,便又開始了新的工作。防控一線上,無數黨員幹部的“逆行”身影,築起了一道道銅牆鐵壁。

在何棠下村,24個經濟社實行“黨員拍門”行動,黨員上門了,群眾放心了,各項宣傳、值守工作有了“主心骨”和“帶頭人”;在沙湧南社區,在職黨員放棄休假、駐守社區,利用短信、電話、微信等方式引導居民做好防護……在廣州,每一個社區進入戰時狀態,每一棟樓宇織就防控大網。“地毯式”“洗樓式”“圍院式”摸排,不留死角;體溫監測、出入管理“滴水不漏”;“一人一冊”健康管理,落細落實;還有很多社區工作者、志願者主動請戰。疫情下的廣州社區,聯防聯控、群防群治,萬千個社區,恰如萬千座堡壘。抗擊疫情的人民防線,愈發堅不可摧。

面對疫情,科研要大顯身手,醫療戰線的首創精神分外重要。日前,省藥監局官網發佈消息,同意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申報的“肺炎1號方”用於全省30家定點救治醫院臨床使用。而這只是醫療戰線創新的一個縮影。

不久前,一則《關於推廣廣州市醫護口罩預約發放經驗做法的通知》備受矚目。此前,一款叫“穗康”的小程序,在廣州走紅。如今,從申報信息到預約口罩、從在線問診到上報線索,一部手機就能全部解決。在一線城市中,廣州成為率先上線口罩預約系統的城市。很快,這一經驗在全省推廣。

一座超大城市如何抵擋住疫情,遏制其蔓延?走好群眾路線,是關鍵一招。當整個城市同心應戰、合力作戰,當千萬民眾心手相牽、風雨同舟,勝利的終點就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念好“實事求是”真經

絕不能讓形式主義

官僚主義貽誤戰機

實事求是,貴在實,最怕虛。中央三令五申,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再次強調,切實把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落地。

有人說,廣州是一座低調得不像一線城市的城市。因為,講實話、辦實事,求真務實是廣州的一貫作風。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工作中,廣州一如既往,崇尚實事求是、尊重科學規律,念好“實事求是”真經,堅持反對一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戰“疫”至此,疫情防控顯現積極勢頭,但各地在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填表抗疫”“蓋章復工”等形式主義,不敢擔當、作風飄浮、推諉扯皮等官僚主義,飽受詬病。鑑於此,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再三強調要一以貫之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堅決防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忌“盲目封村”“一封了之”“一堵了之”。

疫情發生以來,一些地方的封閉管理,工作方法簡單粗暴,比如用大型車輛、大石頭、大土堆等把進村的路全部封住,甚至乾脆挖斷,極端做法引起群眾不滿。不久前,廣州實行居住小區嚴格管理,同時發文強調,“切實防止因機械、教條地執行規定而引發的導致嚴重影響市民生活、嚴重損害市民利益的事情發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會自己跑掉,必須與其作堅決鬥爭。疫情發生以來,廣州市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強調強化紀律督導,對失職瀆職的依紀依法懲處。

根據通報,近日返回廣州的海珠區琶洲街某小區住戶隱瞞病情未及時接受隔離診治,導致該家庭及小區共6人被確診感染。廣州市紀委監委對有關單位領導及工作人員防控責任落實不力問題進行了嚴肅問責,起到了很好的警示警醒作用。

堅決反對一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為的就是抓實抓細抓落地。把該完善的完善,該改進的改進,該落實的落實,才算念好了“實事求是”的真經。

“大戰”並未結束,“大考”仍在繼續。

當下,復工復產又進入“旺季”。廣州還有急流險灘要蹚,還有艱難險阻要闖。繼續奔著問題去,繼續念好“實事求是”真經,廣州將奮力把“兩難”變成“兩全”,實現“雙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