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间,收到村民捐款物资用于卡点执勤人员消费没用完怎么办?

炎陵身边事


现在疫情都没结束,而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这样的问题问太早咯!!!


幕后摄狼


我来说说我们村里面是怎么做的吧。


我堂哥是党员,在疫情防控期间也去村口的防疫点进行执勤了,他们的执勤是两班倒,每班12小时,24小时值守。那几天我们这里正好下雪了,天气特别的冷,有村民看他们辛苦就送去了一些泡面、八宝粥、牛奶、水果等慰问品,也有村民直接送现金的。

1、慰问品的使用

送去的慰问品,执勤人员在执勤过程中进行正常消耗,比如谁饿了就可以去吃个泡面,渴了就可以去喝个牛奶之类的,因为送去的慰问品比较多,执勤人员正常的消耗是完全够了,所以不限量,送来的慰问品都放在执勤点,只要你是在执勤期间,随便你吃喝,但是有一点,就是不能往家里拿。


2、慰问金的使用

村民捐赠的慰问金,主要用来购买执勤期间所用物资了,比如说口罩,我们村的进口和出口处各有一个执勤点,每个执勤点八个人,分为两班倒,因为好点的口罩,比如3m、n95 等买不到,执勤点的人用的口罩主要是一次性医用口罩,这些口罩四到六个小时就要换一个,平均下来一天要几十个口罩。再一个就是购买了两个帐篷,这两个帐篷内各增加了一个小太阳,因为那几天正好在下雪,天气特别的冷。

3、剩余慰问品和慰问金的处理

前两天接上级通知,我们村村口的防疫点撤了,等于就是解封了。但村民捐赠的慰问品和慰问金还没有使用完,他们已将这些东西统一交给了村委会,据我堂哥说,村委会准备将剩下的慰问品拿去送给村里的孤寡老人,至于慰问金,他们还在商量,但是给村里的孤寡老人、贫困户等还是先放起来,后期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


我觉着我们村里对于防疫执勤点剩余物资的处理还是是很合理的,你们觉得这样处理合理吗?或者你们还有别的更好的办法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搬砖的农村娃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申明一点的是,不管是村委会,还是村党支部,都没有权力接受村民的捐款用于本村的防疫抗疫。在疫情期间,单位和公民都可以捐款捐物,这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但是,捐款捐物都要有规范的渠道,村一级可以统一收取村民的捐助,但必须统一上交,由民政部门或者红十字会统一收取,统一发往疫区,村一级不允许截留村民的捐款用于本村防疫。

事实上,在全国各地都进行封村设卡执勤的情况下,每个村都会有志愿者担任执勤人员,如果没有志愿者,也必须由党支部和村委会安排专门人员设点设卡执勤,而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必须以身作则,带头执勤。

那么,这些执勤人员,应不应该获得一定的报酬呢?晏子以为,如果是志愿者执勤,按规定是义务服务,不应该发给报酬。如果是党员干部带头执勤,这也是体现他们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不应该获取报酬。如果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不够用,需要安排村民执勤,那应该酌情付给一定的报酬。这报酬应该有村委会支付,村里没有集体经济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反映,有乡镇财政拨付。村里没有权力号召村民向执勤人员捐款,更没有权力向村民分摊费用。

当然,有好多村民,感觉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冲在前面,过意不去,自觉自愿地为这些人捐助一点钱物,用于改善他们的执勤条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接受的这些钱物,应该有村委和党支部安排可靠的人员统一掌握,根据执勤人员情况,统一安排使用,比如购买必要的防护用品,为他们购买一定的执勤期间的食品等。但必须专款专用,不允许有一分钱挪作他用。

如果执勤完毕,疫情平息,这部分钱还没有用完,那应该怎么办?第一个办法,应该按村民捐款的比例,退还捐款人员。如果捐款人员执意不收,这笔钱要经村民代表进行讨论,并经得捐款人员同意,用到五保老人、贫困户等社会弱势群体身上,也可以用于村庄公用事业上。但前提是,必须经过捐款人员同意,并经村民代表讨论决定,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都没有权力决定捐款资金的使用去向。


齐东晏子


导读:疫情防控重于泰山!不少村子,自发的组织起来,捐款捐物,50,100,200元。甚至本村的小商户,捐赠的大碗面,等零食,多多少少也是村里人的一点心意,对疫情防控做的贡献。但是,一个村子也好几把百,上千人。零零总总的加起来也有好几万块,相当于一个家庭一年的收入。

对于没有用完的物资,该怎么办,我谈谈个人的看法:


首先,最好在一开始,就用个本子粗略的记录一下,大体上心里有数。留下的蔬菜,水果,甚至柴禾,面条,数量多就取之于民还于民,等疫情过后,没吃完的,没坏掉变质的,原路返还给捐赠者,捐赠者如果没有收的意思,看他的意思在做处理。如果,剩余的少,又没有记账,分不清谁捐的,就来个村务公开,把剩余的物资捐给养老院,孤儿院,生活不变的人,毕竟这些人也说的上是乡里乡亲。


其次,再来说一说钱的事。这些钱或许是想购买口罩,洗手液,消毒液的。可能会有余额,建议不要原路返还,因为,到时候不好分钱。村务公开,数额大,在村子里安装路灯,基础设施,村名共享。数额小,大几百块,全部购买生活必需品,发放给孤儿院,敬老院的孩子,老人。毕竟,他们没有啥经济来源,人多可以用掉这些东西。


最后,疫情无情,但村民有爱心。不要让这些钱,物资,被一些人昧着良心给祸害了。这样下去。村民的凝聚力,就会丧失,也不要让村民的善良,乐于助人的热情,被这些人给薅羊毛了!


荆山朵朵


更多农业养殖知识和种植技术,请关注三农堂广讯,诚邀您的关注,共同探讨三农知识。

对于今年爆发的疫情来说,很多的是关注疫情的发展情况,当然了在疫情到来的时候,也是有那么一部分人和组织喜欢搞点“小插曲”,就比如前几天曝光的武汉某会的捐赠物品的问题,也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对此有的人确实也是不理解,捐赠的东西,有的医院领不到物资,还有的就是捐赠的蔬菜给卖了等等这些问题出现,让更多的人觉得有些东西不够透明化,我们捐赠的东西去哪了?这些都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今天咱们来谈谈这个村民的检查点收到捐赠的物资,在没有使用完的情况下会如何处理呢?

在今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来说,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疫情,同时疫情也是很严峻,这场一场让很多的企业不能复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其次这次的疫情是处在春节的时候,所以说很多的农民在这个时候还是在家里等待疫情的结果,疫情下,农村也是一个战场,毕竟这次的返乡的农民工也是很多的,其中就有部分的农民工和湖北地区有接触史的人回到农村过年,那么这就带来可很大的危险,有的人身上就会带有病毒,对此,农村也是实行了封锁的措施,保证农民不会受到外界的感染,同时也是加大了农村里农民的隔离问题。

在我国,很多的农村都是在重要的路口进行设卡点,增设测量体温点等减产点,目的就是维护农村的疫情不会出现泛滥,那么像农村里的检查点,都是临时搭建的指挥点,设施也是比较简陋,有的防疫物质也是很少,但是命令重于泰山,为了维护农村的疫情,很多人也是自发或者是无偿的进行守护检查点,那么对于检查点来说,就会有很多人是有人出人,没人出物的做法来温暖农村的检查点,对于有人捐赠的物质在使用完的话,如何处理呢?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根据当地的政策来决定,有的地区是用不完的物质都是会捐献给一线的抗击疫情人员,或者是当地的医院等,对于这样的捐赠,村里都是有记录,也是做的很透明,所以这个问题也是不必担心。


三农堂广讯


我们村就在昨天取消了封闭,关于你这个问题,小农人可以把我们这的实际情况跟你讲一下。

我们村总共是4个执勤点,后来因为执勤人员少,就封掉了2个执勤点,只留北口和南口,在这次疫情初期,很多人都没有想象到这次疫情这么严重,刚开始的几天大家还有说有笑的执勤,可随着每天确诊人数和死亡病例的上升,大家都意识到了这个疫情的严重性,后来就改成了两个执勤点,对出入人员进行重点检查,坚决一个不漏的排查。

在这次疫情中,村民看执勤人员辛苦,都自发的捐款捐物,从头到尾捐款总额是42000元,捐的物品因为很多都是自发送的,而且都是朋友和亲戚什么的,基本都没有记录下来,但最后统计的时候是剩了1箱300只的口罩,几箱方便面,还有2件饮料,其它的也就没什么了。因为这次执勤的全市党员,所以基本是没有这笔捐款当时捐的时候,村里是上报给了镇政府,而且每笔捐款的人和数额都做好了统计,当时镇政府的意思是他们接受了上报情况,但具体的这笔款项由村委会进行分配,报酬的,而且在吃喝上也都是有捐赠,基本没有花销,所以最后要处置的就是这笔捐款。

就在昨天开村委会的时候,村长和村书记建议将这笔钱用在贫困户和村里的垃圾处理上,因为这次疫情,贫困户的生活会更加艰难,所以一定要帮助他们度过这个难关,而垃圾处理一直是历史遗留问题,一到夏天就臭烘烘的,但一直没有人和资金,正好可以趁这回一并解决,而且会上还要求把捐款人写在公示榜上,用以表彰,主要也是让大家伙看看是谁为了这个村做的贡献。就这样,我们村的捐款就是这么处理的。

其实按照正常规矩来说,村委会是没有权利来处置这个捐款的,但因为考虑到实际情况,而且这笔捐款是用于改善村集体的生活,所以这个问题也就没人去深究了。


布衣小农人


这个要看你是什么卡点,如果是乡村卡点剩余的东西直接给村里的孤寡老人就行,反正不能自己带回家,只要你能做到大公无私就行,也可以送给敬老院或者村里的贫困人员,反正只要能做公益就行。

村里卡点剩下的东西一般不多,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矿泉水、方便面一些食品,这些东西村里自己处理就行,但是必须用于公益,绝对不允许占为私有。

城市的卡点剩余的东西必须有政府人员处理,一般最后交到红十字会,做妥善处理,但是像方便面这类食品必须尽快处理,因为这些东西是有时间限制的,也可以直接送到敬老院,因为这些东西不能长期储存,所以食品类必须尽快处理。

卡点剩余的口罩、消毒液必须交于红十字会处理,这些东西可以长期存放,以后能用得着,也可以作为不时之需,大家都知道捐款也是这样,如果受捐的人中途去世,剩余的钱一般有红十字会代为保管,有时候转交给下一个患者,所以剩余的东西必须妥善处理,我们不能浪费爱心认识的心,大家说对吗?

卡点剩余的东西最后一般都是送给那些孤寡老人,还有贫困户,这样大家都没有怨言,这种方式大家都能认可,毕竟这也是公益,大家说对吗?


大海传媒


我爱人户口在当地农村,虽然已经多年不回去了,但是一直在村群里。这次疫情期间跟我说群里好多人都捐款了,问我是不是也要捐一下,要不群里大家都在公布捐款人姓名金额,都是一个村的,互相都认识,不捐实在不好意思。我说可以的,一是表达爱心,二是因为我爱人是党员且是退役军人,这个觉悟应该有的。捐了五百块钱,因为听说村里多的捐几千少的也捐一两百,说实话,我有点不太赞成这种做法,捐款是献爱心,现在反而有事姓名又是金额的,弄的好多人非常被动,不得已捐款的情况我认为肯定是有的。另外就是捐款的用途,据我爱人说,捐款用于村口执勤村民消费,比如吃喝,装备这些,说实话,这些消费花不了多少钱,现在捐款金额据说已经破十万了,而且还再增长。如果疫情为两个月的话,村里保留两个路口共有十来个人轮班,只作为饮食和补贴花钱确实有限,将来剩下的钱肯定会有的。现在执行的办法是群里把捐款转到市里,市里登记后再以专款专用形式转回给村委,这样转一圈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公正公开,村里交来多少,政府转回多少,大家一目了然,不会中间出现贪腐。二是,经过这么一转圈,民间对疫期协防人员捐款变成的村委用于防疫专用款,将来有了结余自然会归为村财政了。不知道其他地方是怎么处理的


水上猛禽


防疫期间,收到村民捐款物资用于卡点执勤人员消费没用完怎么办?

看到这个问题,阿丽心里也直打嘀咕,村民的捐款物质一般用于卡点执勤人员消费的不多。如果当初说明这些捐款物资会用在卡点执勤人员消费,估计愿意捐款的人就不多了。

阿丽是基层工作人员,也参与了基层卡点执勤。对于村民捐款物资用于卡点执勤人员消费,个人一直是持否定意见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是基层执勤人员,一般是由政府或社区统一指定安排的。在执勤期间,政府或者社区本身就会补贴。

以阿丽本地为例,执勤人员是由村干部、镇府干部和卫生院的工作人员组成一个5人卡点检查组。而此次参与执勤的人员,因为都属于假期加班,政府都作了统计,并上报于县级部门。最后会给参与人员一定的补助。

二是农民的钱不好赚,执勤人员再苦,也没有老百姓赚钱苦。把村民的捐款用于执勤人员消费,有些不妥。

当然这里不排除一些农村地区比较富裕,也自愿给执勤人捐款和捐捐物资。但大多数农村的农民都并不富裕。他们要捐款和物资给真正疫情严重的地区,这无可非议,这是他们对“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一种支持。而我们的执勤人员虽然在执勤期间,也很辛苦,但比起农民来说,我们并不苦,我们过的也比他们富裕。而且在特殊时期,身为干部,做执勤工作也是职责所在。

像阿丽本地,有些农户或者在镇上开商铺的人,看到执勤人员辛苦,会送一些饭菜及其他吃喝用品,这些都在情理之中。

第三,如题主所说,如果村民捐款物资用于卡点执勤人员消费,没有用完,那应该留存以后用或者还返给村民。

俗话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于村民的捐款和物资,没有使用完,那理应退还,或者经捐款村民一致同意后留存,以便以后有重大事件时再使用。

所以,在号召村民捐款和物资时,首先要告知捐款和物资的用途。如果捐款和物资用在了卡点执勤人员的消费上,那么对于没有消费完的捐款和物资也要像捐送村民公布,并协商合理的使用办法。

我是村官阿丽,欢迎大家关注!


村官阿丽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明确一点的就是,不管是村委会还是村集体,都没有权利收取村民的捐款物资,同时也不能够收取,不管是用于哪些方面,私下收取就是不对,现在非常时期非常办法,虽然疫情防控点的执勤人员非常辛苦,他们保护了我们一方的平安。


如果,我是说如果,防疫期间,收到村民捐款物资用于卡点执勤人员消费没用完怎么办?

当然是退回村集体,农村是一个大家庭,农村虽然经济发展不是很好,但是从不缺热心肠的人,对于给防疫点执勤人员送物资的情况,我相信绝对是有的,如果是直接给执勤人员,如果他收了,就形成了违纪违规,严重的还会被通报批评,如果不收,那么未免会让热心肠的村民寒心。

正确的做法是村民可以自发的组织捐赠,当下什么最缺?当然是口罩,口罩作为防护疫情的必需品,不止我们要随时佩戴,同时执勤人员也要随时佩戴,如果要捐赠,可以直接把捐赠的物品送往村委会,再由村委会统一分配给疫情检查点的执勤人员,这个方法是比较妥当的。



最忌讳的是有些人不懂这些,就想让自己捐赠的东西亲手送到执勤人员的手上,殊不知这是在害他们,不管是捐赠还是什么,都有一个流程。
所以千万别好心办坏事,在办事之前应该好好想一下,如果捐赠的东西没有用完,那么可以存储在村委会或者分发给村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