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間,收到村民捐款物資用於卡點執勤人員消費沒用完怎麼辦?

炎陵身邊事


現在疫情都沒結束,而且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這樣的問題問太早咯!!!


幕後攝狼


我來說說我們村裡面是怎麼做的吧。


我堂哥是黨員,在疫情防控期間也去村口的防疫點進行執勤了,他們的執勤是兩班倒,每班12小時,24小時值守。那幾天我們這裡正好下雪了,天氣特別的冷,有村民看他們辛苦就送去了一些泡麵、八寶粥、牛奶、水果等慰問品,也有村民直接送現金的。

1、慰問品的使用

送去的慰問品,執勤人員在執勤過程中進行正常消耗,比如誰餓了就可以去吃個泡麵,渴了就可以去喝個牛奶之類的,因為送去的慰問品比較多,執勤人員正常的消耗是完全夠了,所以不限量,送來的慰問品都放在執勤點,只要你是在執勤期間,隨便你吃喝,但是有一點,就是不能往家裡拿。


2、慰問金的使用

村民捐贈的慰問金,主要用來購買執勤期間所用物資了,比如說口罩,我們村的進口和出口處各有一個執勤點,每個執勤點八個人,分為兩班倒,因為好點的口罩,比如3m、n95 等買不到,執勤點的人用的口罩主要是一次性醫用口罩,這些口罩四到六個小時就要換一個,平均下來一天要幾十個口罩。再一個就是購買了兩個帳篷,這兩個帳篷內各增加了一個小太陽,因為那幾天正好在下雪,天氣特別的冷。

3、剩餘慰問品和慰問金的處理

前兩天接上級通知,我們村村口的防疫點撤了,等於就是解封了。但村民捐贈的慰問品和慰問金還沒有使用完,他們已將這些東西統一交給了村委會,據我堂哥說,村委會準備將剩下的慰問品拿去送給村裡的孤寡老人,至於慰問金,他們還在商量,但是給村裡的孤寡老人、貧困戶等還是先放起來,後期用於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


我覺著我們村裡對於防疫執勤點剩餘物資的處理還是是很合理的,你們覺得這樣處理合理嗎?或者你們還有別的更好的辦法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搬磚的農村娃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申明一點的是,不管是村委會,還是村黨支部,都沒有權力接受村民的捐款用於本村的防疫抗疫。在疫情期間,單位和公民都可以捐款捐物,這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但是,捐款捐物都要有規範的渠道,村一級可以統一收取村民的捐助,但必須統一上交,由民政部門或者紅十字會統一收取,統一發往疫區,村一級不允許截留村民的捐款用於本村防疫。

事實上,在全國各地都進行封村設卡執勤的情況下,每個村都會有志願者擔任執勤人員,如果沒有志願者,也必須由黨支部和村委會安排專門人員設點設卡執勤,而黨支部和村委會領導,必須以身作則,帶頭執勤。

那麼,這些執勤人員,應不應該獲得一定的報酬呢?晏子以為,如果是志願者執勤,按規定是義務服務,不應該發給報酬。如果是黨員幹部帶頭執勤,這也是體現他們的帶頭作用和示範作用,不應該獲取報酬。如果黨員幹部和志願者不夠用,需要安排村民執勤,那應該酌情付給一定的報酬。這報酬應該有村委會支付,村裡沒有集體經濟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反映,有鄉鎮財政撥付。村裡沒有權力號召村民向執勤人員捐款,更沒有權力向村民分攤費用。

當然,有好多村民,感覺黨員幹部和志願者衝在前面,過意不去,自覺自願地為這些人捐助一點錢物,用於改善他們的執勤條件,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接受的這些錢物,應該有村委和黨支部安排可靠的人員統一掌握,根據執勤人員情況,統一安排使用,比如購買必要的防護用品,為他們購買一定的執勤期間的食品等。但必須專款專用,不允許有一分錢挪作他用。

如果執勤完畢,疫情平息,這部分錢還沒有用完,那應該怎麼辦?第一個辦法,應該按村民捐款的比例,退還捐款人員。如果捐款人員執意不收,這筆錢要經村民代表進行討論,並經得捐款人員同意,用到五保老人、貧困戶等社會弱勢群體身上,也可以用於村莊公用事業上。但前提是,必須經過捐款人員同意,並經村民代表討論決定,村黨支部和村委會都沒有權力決定捐款資金的使用去向。


齊東晏子


導讀:疫情防控重於泰山!不少村子,自發的組織起來,捐款捐物,50,100,200元。甚至本村的小商戶,捐贈的大碗麵,等零食,多多少少也是村裡人的一點心意,對疫情防控做的貢獻。但是,一個村子也好幾把百,上千人。零零總總的加起來也有好幾萬塊,相當於一個家庭一年的收入。

對於沒有用完的物資,該怎麼辦,我談談個人的看法:


首先,最好在一開始,就用個本子粗略的記錄一下,大體上心裡有數。留下的蔬菜,水果,甚至柴禾,麵條,數量多就取之於民還於民,等疫情過後,沒吃完的,沒壞掉變質的,原路返還給捐贈者,捐贈者如果沒有收的意思,看他的意思在做處理。如果,剩餘的少,又沒有記賬,分不清誰捐的,就來個村務公開,把剩餘的物資捐給養老院,孤兒院,生活不變的人,畢竟這些人也說的上是鄉里鄉親。


其次,再來說一說錢的事。這些錢或許是想購買口罩,洗手液,消毒液的。可能會有餘額,建議不要原路返還,因為,到時候不好分錢。村務公開,數額大,在村子裡安裝路燈,基礎設施,村名共享。數額小,大幾百塊,全部購買生活必需品,發放給孤兒院,敬老院的孩子,老人。畢竟,他們沒有啥經濟來源,人多可以用掉這些東西。


最後,疫情無情,但村民有愛心。不要讓這些錢,物資,被一些人昧著良心給禍害了。這樣下去。村民的凝聚力,就會喪失,也不要讓村民的善良,樂於助人的熱情,被這些人給薅羊毛了!


荊山朵朵


更多農業養殖知識和種植技術,請關注三農堂廣訊,誠邀您的關注,共同探討三農知識。

對於今年爆發的疫情來說,很多的是關注疫情的發展情況,當然了在疫情到來的時候,也是有那麼一部分人和組織喜歡搞點“小插曲”,就比如前幾天曝光的武漢某會的捐贈物品的問題,也是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對此有的人確實也是不理解,捐贈的東西,有的醫院領不到物資,還有的就是捐贈的蔬菜給賣了等等這些問題出現,讓更多的人覺得有些東西不夠透明化,我們捐贈的東西去哪了?這些都是很多人關注的問題,今天咱們來談談這個村民的檢查點收到捐贈的物資,在沒有使用完的情況下會如何處理呢?

在今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來說,是一個比較嚴重的疫情,同時疫情也是很嚴峻,這場一場讓很多的企業不能復工,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其次這次的疫情是處在春節的時候,所以說很多的農民在這個時候還是在家裡等待疫情的結果,疫情下,農村也是一個戰場,畢竟這次的返鄉的農民工也是很多的,其中就有部分的農民工和湖北地區有接觸史的人回到農村過年,那麼這就帶來可很大的危險,有的人身上就會帶有病毒,對此,農村也是實行了封鎖的措施,保證農民不會受到外界的感染,同時也是加大了農村裡農民的隔離問題。

在我國,很多的農村都是在重要的路口進行設卡點,增設測量體溫點等減產點,目的就是維護農村的疫情不會出現氾濫,那麼像農村裡的檢查點,都是臨時搭建的指揮點,設施也是比較簡陋,有的防疫物質也是很少,但是命令重於泰山,為了維護農村的疫情,很多人也是自發或者是無償的進行守護檢查點,那麼對於檢查點來說,就會有很多人是有人出人,沒人出物的做法來溫暖農村的檢查點,對於有人捐贈的物質在使用完的話,如何處理呢?這個問題其實也是根據當地的政策來決定,有的地區是用不完的物質都是會捐獻給一線的抗擊疫情人員,或者是當地的醫院等,對於這樣的捐贈,村裡都是有記錄,也是做的很透明,所以這個問題也是不必擔心。


三農堂廣訊


我們村就在昨天取消了封閉,關於你這個問題,小農人可以把我們這的實際情況跟你講一下。

我們村總共是4個執勤點,後來因為執勤人員少,就封掉了2個執勤點,只留北口和南口,在這次疫情初期,很多人都沒有想象到這次疫情這麼嚴重,剛開始的幾天大家還有說有笑的執勤,可隨著每天確診人數和死亡病例的上升,大家都意識到了這個疫情的嚴重性,後來就改成了兩個執勤點,對出入人員進行重點檢查,堅決一個不漏的排查。

在這次疫情中,村民看執勤人員辛苦,都自發的捐款捐物,從頭到尾捐款總額是42000元,捐的物品因為很多都是自發送的,而且都是朋友和親戚什麼的,基本都沒有記錄下來,但最後統計的時候是剩了1箱300只的口罩,幾箱方便麵,還有2件飲料,其它的也就沒什麼了。因為這次執勤的全市黨員,所以基本是沒有這筆捐款當時捐的時候,村裡是上報給了鎮政府,而且每筆捐款的人和數額都做好了統計,當時鎮政府的意思是他們接受了上報情況,但具體的這筆款項由村委會進行分配,報酬的,而且在吃喝上也都是有捐贈,基本沒有花銷,所以最後要處置的就是這筆捐款。

就在昨天開村委會的時候,村長和村書記建議將這筆錢用在貧困戶和村裡的垃圾處理上,因為這次疫情,貧困戶的生活會更加艱難,所以一定要幫助他們度過這個難關,而垃圾處理一直是歷史遺留問題,一到夏天就臭烘烘的,但一直沒有人和資金,正好可以趁這回一併解決,而且會上還要求把捐款人寫在公示榜上,用以表彰,主要也是讓大傢伙看看是誰為了這個村做的貢獻。就這樣,我們村的捐款就是這麼處理的。

其實按照正常規矩來說,村委會是沒有權利來處置這個捐款的,但因為考慮到實際情況,而且這筆捐款是用於改善村集體的生活,所以這個問題也就沒人去深究了。


布衣小農人


這個要看你是什麼卡點,如果是鄉村卡點剩餘的東西直接給村裡的孤寡老人就行,反正不能自己帶回家,只要你能做到大公無私就行,也可以送給敬老院或者村裡的貧困人員,反正只要能做公益就行。

村裡卡點剩下的東西一般不多,也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大部分都是礦泉水、方便麵一些食品,這些東西村裡自己處理就行,但是必須用於公益,絕對不允許佔為私有。

城市的卡點剩餘的東西必須有政府人員處理,一般最後交到紅十字會,做妥善處理,但是像方便麵這類食品必須儘快處理,因為這些東西是有時間限制的,也可以直接送到敬老院,因為這些東西不能長期儲存,所以食品類必須儘快處理。

卡點剩餘的口罩、消毒液必須交於紅十字會處理,這些東西可以長期存放,以後能用得著,也可以作為不時之需,大家都知道捐款也是這樣,如果受捐的人中途去世,剩餘的錢一般有紅十字會代為保管,有時候轉交給下一個患者,所以剩餘的東西必須妥善處理,我們不能浪費愛心認識的心,大家說對嗎?

卡點剩餘的東西最後一般都是送給那些孤寡老人,還有貧困戶,這樣大家都沒有怨言,這種方式大家都能認可,畢竟這也是公益,大家說對嗎?


大海傳媒


我愛人戶口在當地農村,雖然已經多年不回去了,但是一直在村群裡。這次疫情期間跟我說群裡好多人都捐款了,問我是不是也要捐一下,要不群裡大家都在公佈捐款人姓名金額,都是一個村的,互相都認識,不捐實在不好意思。我說可以的,一是表達愛心,二是因為我愛人是黨員且是退役軍人,這個覺悟應該有的。捐了五百塊錢,因為聽說村裡多的捐幾千少的也捐一兩百,說實話,我有點不太贊成這種做法,捐款是獻愛心,現在反而有事姓名又是金額的,弄的好多人非常被動,不得已捐款的情況我認為肯定是有的。另外就是捐款的用途,據我愛人說,捐款用於村口執勤村民消費,比如吃喝,裝備這些,說實話,這些消費花不了多少錢,現在捐款金額據說已經破十萬了,而且還再增長。如果疫情為兩個月的話,村裡保留兩個路口共有十來個人輪班,只作為飲食和補貼花錢確實有限,將來剩下的錢肯定會有的。現在執行的辦法是群裡把捐款轉到市裡,市裡登記後再以專款專用形式轉回給村委,這樣轉一圈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公正公開,村裡交來多少,政府轉回多少,大家一目瞭然,不會中間出現貪腐。二是,經過這麼一轉圈,民間對疫期協防人員捐款變成的村委用於防疫專用款,將來有了結餘自然會歸為村財政了。不知道其他地方是怎麼處理的


水上猛禽


防疫期間,收到村民捐款物資用於卡點執勤人員消費沒用完怎麼辦?

看到這個問題,阿麗心裡也直打嘀咕,村民的捐款物質一般用於卡點執勤人員消費的不多。如果當初說明這些捐款物資會用在卡點執勤人員消費,估計願意捐款的人就不多了。

阿麗是基層工作人員,也參與了基層卡點執勤。對於村民捐款物資用於卡點執勤人員消費,個人一直是持否定意見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

一是基層執勤人員,一般是由政府或社區統一指定安排的。在執勤期間,政府或者社區本身就會補貼。

以阿麗本地為例,執勤人員是由村幹部、鎮府幹部和衛生院的工作人員組成一個5人卡點檢查組。而此次參與執勤的人員,因為都屬於假期加班,政府都作了統計,並上報於縣級部門。最後會給參與人員一定的補助。

二是農民的錢不好賺,執勤人員再苦,也沒有老百姓賺錢苦。把村民的捐款用於執勤人員消費,有些不妥。

當然這裡不排除一些農村地區比較富裕,也自願給執勤人捐款和捐捐物資。但大多數農村的農民都並不富裕。他們要捐款和物資給真正疫情嚴重的地區,這無可非議,這是他們對“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一種支持。而我們的執勤人員雖然在執勤期間,也很辛苦,但比起農民來說,我們並不苦,我們過的也比他們富裕。而且在特殊時期,身為幹部,做執勤工作也是職責所在。

像阿麗本地,有些農戶或者在鎮上開商鋪的人,看到執勤人員辛苦,會送一些飯菜及其他吃喝用品,這些都在情理之中。

第三,如題主所說,如果村民捐款物資用於卡點執勤人員消費,沒有用完,那應該留存以後用或者還返給村民。

俗話說“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對於村民的捐款和物資,沒有使用完,那理應退還,或者經捐款村民一致同意後留存,以便以後有重大事件時再使用。

所以,在號召村民捐款和物資時,首先要告知捐款和物資的用途。如果捐款和物資用在了卡點執勤人員的消費上,那麼對於沒有消費完的捐款和物資也要像捐送村民公佈,並協商合理的使用辦法。

我是村官阿麗,歡迎大家關注!


村官阿麗


對於這種情況,可以明確一點的就是,不管是村委會還是村集體,都沒有權利收取村民的捐款物資,同時也不能夠收取,不管是用於哪些方面,私下收取就是不對,現在非常時期非常辦法,雖然疫情防控點的執勤人員非常辛苦,他們保護了我們一方的平安。


如果,我是說如果,防疫期間,收到村民捐款物資用於卡點執勤人員消費沒用完怎麼辦?

當然是退回村集體,農村是一個大家庭,農村雖然經濟發展不是很好,但是從不缺熱心腸的人,對於給防疫點執勤人員送物資的情況,我相信絕對是有的,如果是直接給執勤人員,如果他收了,就形成了違紀違規,嚴重的還會被通報批評,如果不收,那麼未免會讓熱心腸的村民寒心。

正確的做法是村民可以自發的組織捐贈,當下什麼最缺?當然是口罩,口罩作為防護疫情的必需品,不止我們要隨時佩戴,同時執勤人員也要隨時佩戴,如果要捐贈,可以直接把捐贈的物品送往村委會,再由村委會統一分配給疫情檢查點的執勤人員,這個方法是比較妥當的。



最忌諱的是有些人不懂這些,就想讓自己捐贈的東西親手送到執勤人員的手上,殊不知這是在害他們,不管是捐贈還是什麼,都有一個流程。
所以千萬別好心辦壞事,在辦事之前應該好好想一下,如果捐贈的東西沒有用完,那麼可以存儲在村委會或者分發給村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