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之间真的适合做朋友吗?

屈鹏涛


异性之间真的有纯友谊吗?

担心自己的地位被另一半的异性朋友取代,是感情中经常面对的课题。

许多研究都显示一段关系中若出现替代性的选择,感情的稳定度及承诺等皆会受到影响[1]。

而异性好友之间也时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吸引力,美国心理学家Walid A. Afifi曾针对315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研究指出,有约半数的人和异性好友有过性行为[2]。

April Bleske-Rechek等人针对88对大学异性好友的另一项研究结果则显示,在1~9分的区间内,男性认为自己受对方吸引的程度平均约为5分,女性则约为4分,即男女双方皆认为异性好友对自己有中度吸引力[3]。

但相对的,April Bleske-Rechek的研究同时也指出,对于伴侣的满意度较高者,在异性朋友身上便不会感受到太多的吸引力[3]。

因此除了对另一半和异性好友的交情感到不满外,不妨可以回过头来检视这段关系,以及自己的「不安全感」从何而来。

关于依附型态与爱情关系的研究中显示,逃避型依附者在关系中的承诺度、信任度、满意度等向度上都较安全型依附者低,而不安全型依附(包含逃避型依附和焦虑型依附)者则易在关系中产生不安全感[4]。

除了了解自己的性格,在面对情境本身时,可以想想自己有什么样的情绪产生?是害怕失去、感到敌意或是觉得被忽略?

厘清当下的情绪后,再进一步思考是伴侣的什么行为引发了自己的这种情绪?为何我的反应会如此?

在更全面的了解自己后,就能更加妥善的处理这些感受。

处理嫉妒情绪,你需要适合的伴侣沟通心理技巧

此外,研究亦显示,双方的互相沟通是处理嫉妒情绪的有效方法[5]。

心理学家Ayala M. Pines在探讨吃醋、嫉妒行为的《醋意的曼妙肌理》一书中提及了由男女双方共同解决这类问题的几种方式,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嫉妒的一方写下对方会引发自己情绪的行为,例如「和异性朋友在line上聊天聊太久」;另一方则写下对方的嫉妒情绪对自己的影响,如「和她真的只是单纯朋友,却被女友怀疑让我很受伤」。

双方写下在情绪背后内心的渴望。例如女方觉得「我希望能够获得你的在乎」,男方则认为「希望妳能信任我对妳的忠诚」。

双方写出希望对方能为自己达成的事以满足前述所列的需求,尽量具体化,避免过于笼统。如女方希望男方「缩短和异性朋友聊天的时间并不要单独和其他女生出门」,男方则对女方提出「亲口告诉我你是信任我的」的要求。

Ayala M. Pines认为,虽然嫉妒的情绪需要花很大心力克服,但只要处理得好,不论对于认知自我、了解伴侣和这段关系都会有所帮助,是在关系中成长的一份动力[6]。

「我们这样,你女友会介意吗?」有一次我在和男性好友单独吃饭时,曾这样问过他,他的回答是他们双方都可以接受彼此和异性朋友独处。

所以适时的和伴侣沟通,了解并尊重彼此的底线,都有助于减低双方的怀疑和不信任。

而作为正在交往者的异性好友,也应谨守分际,在和对方互动时避免过于亲密,引起对方伴侣不必要的误会,更重要的是适时地沟通,找到彼此在意的点是什么,才不会一个踩到地雷而不自知,另一个心里气炸了却被说难搞。


瘪瘪爱瘪瘪


适合啊,在学校一起相知相识,一起学习一起玩闹,那应该是人生中最纯真的友情,没有步入社会的尔虞我诈,如果他也想真心与你做朋友,那就珍惜吧!


三度烟火


同学之间真的适合做朋友吗?

只想问一句为啥不可呢?

俗话说的好,人生三大挚友:一起扛过Q,一起同过窗,一起P过C。

在个人看来,最后能剩下来的朋友还真的只有同学之间了。

说一件我的同学感情经历吧。

我和我的大学哥们最开始住在学校最差的寝室,那种通铺的床,10人的房间里住了9个人,公共的洗漱间,公共的洗手间,这些都是一层楼用一个。那个时候,我们学校里面都叫这个地方是“巴士底狱”。住进去的时候就别提有多寒酸了。

后来与兄弟们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在一起聊天、打球、听鬼故事,玩扑克也很有乐趣。以至于后来通知搬寝室的时候,我们都不愿意再搬了,因为拆开就没意思了。

多年以后,我们几个兄弟依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一起吃饭、喝酒、侃大山。任何一个人到了同学的城市里,只要提前说一声,基本什么都安排好了,晚上也会带上酒一起言欢。而最难能可贵的是,不管是谁遇到了困难都会第一时间挺上去,没讲过利益得失。

在我看来,纷繁的世界里,同学之间是唯一一部分可以没有压力,没有利益的一段关系了。当然,有些变质的也大量存在。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我们单纯,就会留下单纯的朋友;

我们复杂,也就会复杂的人在周围。

这就是这个世界。

我是【可知大叔聊职场】,10年上市公司岗位经验,专注职场伦理分析解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