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211当真与普通大学差距很大吗?名校情结到底该不该存在?

壹号菠菜


大家好,我是学校里的晓东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学校里的晓东星。关注校园,关注你大学生活的每一天。

985/211当真与普通大学差距大不大看个人能力,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子。

2016年,马云在澳门大学演讲时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趣事:不熟悉的商界精英见到他,总是问,您是耶鲁大学商学院毕业的吗?马云嘿嘿一笑,答:“不好意思,我是杭州师范毕业的,不过我手下有不少耶鲁毕业的员工。”

马云在在北京大学演讲时,他曾说杭州师范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大学,没有之一。他说这话没有遭到听众的不满和嘲笑,甚至还赢得了阵阵掌声。

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马云之所以敢说出这样的话,那是因为马云有了今日的成就,他的成功证明了他所说话的正确性,虽然不一定全对,但是有一定合理性。

也就是说,不管你的982/211毕业还是普通高校毕业,只要是你取得了异于常人的成就时,此时两者之间的差距就以及不存在了。比如如说当你成为了下一个马云,马化腾时,此时你已经不必任何人差,又何来的差距之说呢。

不过相对说来,名校毕业生成为大佬的概率确实会大很多,还记得前几年乌镇召开的互联网大会热传的照片吗?里面的大佬几乎都是名校毕业的。两为马哥的情况是少之又少,说是千里挑一,甚至是万里挑一也不为过了。

当然,这个差距大不大,主要还是要看 和谁比了。名校里也有普通学生,普通学校里也有厉害的大佬,你看看你要和谁比吧。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终其一生也不过普通人,此时名校的光环效应,982/211的差距也是比较明显的。明显的优势如下。

第一,有更多的机会进入知名企业和政府机构,获取高工资和高的社会地位。

现在不少企业,特别是一些知名的大企业(比如说世界500强企业),招聘会上基本上只要985,211大学的毕业生,因为这些大学的毕业生素质相对说来会比较高。在《演说家》中,考研老师张雪峰说,“所有大公司都说学历不重要,但是所有的大公司都不会去普通学校招聘”,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同样,在安徽卫视《学霸是怎样炼成的》的节目中,有HR表示,由于每天收到的简历会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学历就成为了筛选人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会对非985大学生区别对待。离开招聘会后,只带走985大学生的简历!。

<strong>

说完企业,我们再来说政府,考公务员一直很热,但是,政府在招聘公务员的时候,特别是在招聘选调生的时候,他们也十分看重学历。现在有不少定向选调生,但是这些定向选调的,无一例外都是面向985重点名校定向选调,从来没有面向非名校的,这就是区别。我们以2018年江西省的定向选调生为例,他们定向选调的对象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等39所院校2019届全日制大学毕业生。

而2019年,江苏的定向选调的要求更高,它定向选调的对象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2019年毕业生。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不仅企业喜欢名校学校毕业生,政府也一样喜欢985,211的毕业生。985,211的毕业生就是比普通学校的学校多很多机会。而且进入大型企业和政府也相对比较容易。

第二,遇上一批更优秀的人(包括你的朋友甚至是妻子或是丈夫),收获优质的人脉资源,助你成长得更快。<strong>

我们都知道,中国现有大学2000多所,而985大学只有39所,而211大学也不过112所,也就是说,985大学和211大学在中国高校中的比例很小,国家也是十分重视985大学和211大学的。苏轼云: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不拔之志。能考入985,211大学者,必是具有苏轼所说的两种品质之一,或是两种品质都有。正所谓遇强则强,和这些优秀的人同窗学习,你也会进步得很快,而这些人优秀的人,也会成为你毕业后工作时的重要帮手或是搭档。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不过是就是一个村里来的穷学生,他为何能有今日之成绩,这和他考入北京大学有着莫大的关系。俞敏洪刚进入北大时,他就深深感到了和周围同学的不足,于是他拼命地学习,进步得很快。正是因为有了在北京大学上学的经历,所以他才收获了很多。我们看看新东方的主要创始人,基本上都是俞敏洪在北京大学的同学或是老师,这就是人脉的重要性。

第三,可以有机会接触到各种优质资源 和大型活动。

985,211大学,带给你的不仅仅名头,更为重要的是她的各种优质资源。在985,211大学中,你有机会和各种大牛面对面的进行交流,院士,长江学者,这些你都能看得到,甚至有机会上他们的课。除了老师外,好大学的各种重点实验室也是很多,你甚至本科都有机会接触各种科研设备,开展各种实验。我们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我国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大约300个,但是基本上这些实验室都是在985大学和211大学中。

除了这些优质资源外,985,211大学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大型活动和出国交流活动。

第四,有利于培养后代优秀的基因。

有人说,上过大学的,你今后的结婚对象,很可能在你上的大学中。也就是说,你上什么样的大学,你就大概能找到什么的对象。若是你上的985,211大学,那么你的对象也很有可能是985,211大学的。两个优秀的人在一起,相信你们的后代也不会很差。这就是好大学的影响力之一。

综上所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平平凡凡的一生,是难以取得超出常人的成就的。对于大多数平凡人来说,985,211的名头自然是重要的。

当你以母校为荣时,说明你的实力还不够强大,一个好的名头能帮助你快速成长,获得成功。

当母校以你为荣时,代表你已经功成名就,985,211的名头,不过是虚妄。

985,211的名头,是否重要,关键在于你的努力和机遇,和你最后所取得的成绩,所以奋斗正当时,好好学习才是王道。

若你喜欢,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学校里的晓东星。你的关注就是对我的最大支持。如有不同观点,欢迎文后留言分享。


学校里的晓东星


十几年前的高考,因为是高考结束后就估分填报高考志愿,由于估分存在的偏差问题,也没有老师对志愿填报进行系统性指导,填报志愿都是凭自己的想象和一腔热情,于是我和班上很多同学认误判了自己的高考成绩,都报考了四川大学。结果只有那个最高分的同学去了985的四川大学,余下的人要么调剂到了普通211的 冷门专业,要么去了普通二本的院校,当时能进普通211大学我还是蛮开心的,而其他去普通本科的同学也并没有表现得太失落。

大学毕业后,高中同学也很少有人考研,都出来工作了,当时大多数同学去了浙江、上海,广州、深圳。十几年过去,没听说985毕业(除了清华的那个去了科研机构,中科大的那个去了阿里巴巴)的同学比普通院校毕业的同学混得好。但是时间过了十几年后,高等院校在不断扩张,高考录取率越来越高,上大学不再是难事,于是社会开始把本科院校毕业于985、211作为招聘的条件,至于985、211学校和普通院校是否有差别,那绝对是有差别的。

首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高考分数线摆在那边,除了小概率的高考发挥超常和发挥失常的同学,大多数考上211、985的同学高考分数一定比普通本科的学生高考分数高,这意味着大多数考上211、985的学生应试能力比普通本科学生强,而应试能力的背后更是与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相关,而211、985大学为了对自己的招牌负责,也为了对这些高分进去的学生负责,会千方百计督促学生继续努力学习,不虚度四年的大学时光,毕竟培养出知名校友也是母校的光荣。从学风上看,985、211大学会比普通本科院校浓郁一些。

从考研或者社会招聘看,很多985、211高校更喜欢招本科是211、985院校毕业的学生,有的单位设置招聘条件对本科生的毕业院校做要求,这是高等教育不断大众化进程中,社会的一个选择,这对普通公立院校、独立学院、民办大学的学生很不公平。

但是,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真正优秀的人才从来不会被世俗所羁绊。西湖大学校长、清华大学知名学者施一公曾在一次教育大会上表扬自己的一名弟子,一名大专生一路通过专升本、考研进入清华大学成为他门下弟子的一个学生,那个学生现在在英国一所大学里任教。还有一个独立学院毕业的学生,研究生考到福州大学、博士生考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后去了耶鲁大学。

所以,所谓211、985等高校名号只是身上的一个标签。人生路上,内心丰富而强大的自我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踏实走得更远。


善感的小泥巴


在一个中上的211。很多同学学习都是自学,大家发展不一样。努力搞项目,努力保研,考证书啥的,氛围很浓烈。当然,也有打游戏度日。但是学生不会差到哪,至少学习上。我自认为还行,骄傲了一个学期,以为跟我玩的同学比我逊。要面子,不问。私底下就特别注意。不说了,个个平时划水的,还比我高。绩点都上4。

这里不是说985.211的同学智商高。我想说,是大家的学习能力高,还有学校的经费足,进入实验室跟着老师,这种机会很多。在我理解里,普通大学经费可能没有我们学校的多吧,学生的好学程度也没有985.211的高吧。差距就这么体现的吧。

另外,名校情结还是要有的吧。我这意思是不能百分百的名校情结。对于我来说,能作为名校的可能就只有那十几所了。作为2018届广东的考生,出省的人应该少。大家都将就省内的985.211。想起我的同学,比我低10多分,跑到东北的985去。我也曾这样后悔,干嘛不去湖南的985呢?但是,现在我有点妥协了。干嘛过不去,有些同学比我分高的还去深圳大学。看好的就是发展。如今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这些都可以抵掉名校情结。在大城市,上学,我认为是一种享受。

说得乱,关键看你个人的选择。选择了学校,就要有努力的样子。学校真的不是你感到自卑或骄傲的资本。


淡季355


如果是理科生一定要先选专业,我儿子是今年的高考生,分数是598(广东理),可上中山大学(595),也可上华南理工大学(592),最后结定填报的是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因为上面二所大学能去的专业不多,那为什么不退一步选好的专业呢?当然也考虑了深圳大学的计算机专业!


李伟明健康知足常乐


985大学、211大学与普通大学之间的差距当然很大,而且未来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

我们知道,虽然985大学和211大学是上个世纪的产物,211大学是面向21世纪打造的一百所重点大学。而985大学是在北京大学校庆上提出来的重点打造的一批名牌大学。

首先,我们看985大学

985大学共计39所,当然也全部是211大学。这39所大学从上个世纪到现在,一直是我国名牌大学的代名词,这里面包括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种顶尖名校,还有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这种华东五校。

这些大学,个个都是名校,实力雄厚。哪怕是在985大学里排名比较靠后的中央民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等,同样比其它非985大学要强很多。可见,985大学整体上与普通大学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其次,我们来看211大学

相对于985大学来说,如果刨去39所985大学不算,剩余的211大学实力有点参差不齐。基本上,211大学可以分为这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两财一贸、两外一法、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

这些211大学,都是属于专业性院校,他们在某个领域内都是佼佼者。譬如北京邮电大学,它在电子通信领域属于龙头型院校;比如中国政法大学,在政法领域拥有绝对的权威。由于他们不属于综合性大学,因此在当年评选985大学或者一些大学排名中,有点吃亏。但这并不影响这些大学的知名度,这些大学在高考录取中,投档线甚至超过大部分985大学,这就是实力的象征。

第二部分:211大学里垫底的院校

由于当年在评选211大学时,要确保每个省都至少有一所大学入围。这也造成了一些大学最后属于被“照顾”才入选211大学名单,但实力上可能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大学主要以西部地区院校为主,譬如宁夏大学,青海大学等。但要真论起他们的实力,比起有些非211大学,还是有一定差距。

第三部分:中间层次的211大学

这部分大学数量最多,也是211大学的中坚力量。这部分大学整体实力还是不错的,各有特色。这里面有财经类院校,也有师范类院校,还有很多理工院校。这些大学是那些成绩中等偏上学生的最佳选择。

因此,在211大学里,除了被照顾的那部分大学,其余211大学跟普通大学之间的差距还是蛮大的。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科研氛围以及就业质量上。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大学虽然当年没有入选211大学名单,但他们后来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们的实力甚至已经超越了部分211大学,这里面包括: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深圳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这些大学是一股新生的力量,虽然没赶上当年985大学和211大学的评选,但相信他们未来一定会入选“双一流”大学的大名单。

至于有没有名校情结,显然大家都有这个情结,这也是高考或考研中,大家都挤破头想报考985大学或211大学,这些名校是未来深造或就业的保障,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展示自己的大舞台。

因此,如果高考没能如愿考上211大学或985大学,未来在考研的时候,一定要尽最大努力考上名校,寻求更好的学习平台。

你们是否有名校情结?欢迎交流。


教育有故事


98511与普通大学差距相当大。名校情结应该有,而且要发扬光大。

这个问题包含有5个小答案。

1)985 强校与普通大学差距很大

顶尖的985,或者说是排名在20名以前的名牌大学,无论是校园建设,科研经费,科研力量,师资力量,学生素质,就业情况,国内外声誉,等等。几乎包括所有高校的一切 ,普通的大学是远远被甩在后面的。



2)末流985跟某些行业强效相差小。

排名靠后,优势不足的985学校,包括一流大学建设的一些B类学校,在第四次学科评估当中,有的985没有a类学科。而一些行业强校却拥有一两个以上的顶尖学科。在学科优势上超过了985某些学校。但因为末流985有政策和资金的优势,因此两者差距不大。




3)末流211与普通大学差距小。

我们也看到,国家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平衡。211实行的是一省一校。因此某些211是因为政策上的扶持才成为211。但因为地方经济和文化水平发展的滞后,这一类大学虽然是211,但跟某些普通高校相比而言差距很小。

4)末流211不如某些行业强校。

未流211,如果没有政策的扶持,那么它本来就是一些普通的学校。依靠政策的支持,发展的速度应该会更快一些,但是也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因此在现阶段,是不如某些行业方面的强校的。



5.名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最优秀的代表。是教育和科学的殿堂,疑结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教育,文化,科研,思想的发展水平。向往名校,才能让我们有更加蓬勃向上的动力。名校情结,应该有,而且应该大有特有。

总之。我国高等学校的构成层次比较复杂,有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到底谁比谁好,谁比谁强?还要看具体的实际情况。不能光凭985 211的标签。

谢谢阅读,谢谢关注。

欢迎讨论。


华科喻家山森林


考研界有个话题叫“名校情结”,双非学子“非985不上”,希望借考研在学历上打个漂亮的翻身仗!想要及时了解2020考研招生简章内容发布可点击预约,关于黑龙江考研免费复习资料、黑龙江考研分数线等内容欢迎访问黑龙江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211学子冲击双一流、985院校;985学子要挑战更高等的学府;所以到底为啥我们会有名校情结呢?

  01.为了更好的资源、就业及科研前景

  首先,学生想要去名校无非是为了其优秀的软硬件条件,师资队伍、科研条件、就业前景等...

  其中科研经费是名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难以跨越的一点,经费不同肯定导致你做科研的结果不同。

  很多普通院校的好学生做科研时因为钱的问题被限制。这就导致一般院校的学生因为钱做不出好的科研成果,然后科研成果少导致以后的经费不少,然后经费少导致学生做不出什么科研成果,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说能力重要不可否认,但是平台也很重要。平台会让你的能力得到更大的发挥。

  其次,社会对于“人才”的界定也使得如今许多大学生对考研有种很强烈的“名校情结”。

  @知乎网友:刘拨杰

  我没有在普通一本的学校中待过,本科在一所普通的211,硕士在C9高校中的一个。虽说都是211/985,但还是相差很多个层次的。我的本科学校是一所普通大学,大企业几乎是不去的。研究生阶段所在的学校就不一样了,IT大公司就没有不来我们学校宣讲的,有很多学长学姐是身在BATJW,头条,WAP等公司,可以提供校招的信息,了解互联网大公司大平台多一些。

  02.“名校情结”的根源是“学历镀金2.0”

  7月24日发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毕业研究生60.44万人,其中,毕业博士生6.07万人,毕业硕士生54.36万人。

  高校研究生扩招已成定局,就必定会像曾经的“大学学历”一样逐步成为“大部分人”的基础学历。

  双非学子借考研冲进名校,希望在同届毕业生中脱颖而出;名校学子追求更高等的学府,为了前程无忧。

  名校不是教育素养与能力的充分条件,却逐渐成为敲开名企和科研大门的必要条件。目前国内重点大学教职和研究人员门槛严苛,甚至要求从大学到博士都是“根正苗红”的名校人才,更不用说在一些大型企业招聘应届生时,表现出对名校学子的明显青睐。华为就是个明显的例子,每年收割的名校毕业生高达数千人。

  03.社会转型与人才红利期的资源分配

  目前,我国整体的产业布局正在进行大规模调整,由原有的“廉价劳动力”大国向产业链上游转移,知识、高新科技逐步成为社会以及文明进步的一大阶梯。现在的“名校情结”一部分是源于考研学子自身的内在需求,另一部分也在一定意义上也适应整个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外在需求。

  有一个说法是,中国的下一波红利是“大学生”红利,这已经很明显地折射在了城市人才之战上。

  考研的战场虽然也很残酷,但比起高考来还是容易很多,谁又不是再为自己的将来未雨绸缪,考上名校并不代表一劳永逸,越好的学校对于学术和经验的要求越高,压力也随之而来,但既然大家都选择了考研,小编相信也不会有人在读研的路上半途而废!


用户3136410711687


985/211和普通大学肯定差距很大,可能比你想象的差距还要大,名校情节肯定存在,但是不可走火入魔,误入歧途,“高校专业那些事”带你分析、分享、解惑985/211大学和普通大学之间的差距。

211/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的意义

中国高校自古就是不平等的对待,任何时候都一方面宣称高校地位一律平等,一方面又把高校分为三六九等,最顶级的院校得到最好的资源,经费,师资照顾,而最偏远的却毫不关心,自生自灭。



国家一般把最重视的大学划为部属院校,经费充裕,师资雄厚,在博士点,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博士招生人数都受到极大的照顾,而,而不重视的一律划归地方,如果是经济发达的确的高校,日子也许会更好过一点,如果是西部边疆地方,那基本相当于流放。

在1952年,国家公布首批6所全国重点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哈工大,北京农大,北京医科大学。后又在1959年,1960年陆续增加到64所,这64所重点院校全部是是部属院校。



1978年的88所全国重点大学,补充了一些省属大学进入名单,这些院校有:新疆大学,云南大学,内蒙古大学,湘潭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

后又实行了七五重点建设大学,八五重点建设大学

到1996年国家实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以及1998年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彻底把院校分成4个级别。

第一级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第二级别:c9其他院校

第三级别:其他985重点大学

第四级别:211重点建设大学。

其中32所985大学领导为副部级干部。更是985院校中的战斗机。

高校差别—经费

高校最大的差距就是办学经费的差距,国家最扶持的是清华北大,而每个省又有自己重点扶持的院校,这些院校都是211/985重点院校。


部属院校经费最多的是清华大学,一年经费297亿。而省属富裕的苏州大学一年经费才22亿,不及清华大学的十分之一。

而一普通的省属院校会更穷,一年经费不上亿的都一大群。

没有钱,怎么盖大楼,怎么买实验设备,怎么聘请院士教授?

学生毕业差别

可以是,非211和211直接就是天然鸿沟,招聘单位非211不要,非985不要都是有深刻道理的。而985里面的清华北大学生更是神一般的存在。c9院校毕业生也都是就业市场上的无敌王者。



比如中/央部委和各省选调生,就是985中的好大学,选调生不需要参加公务员考试,直接录用,这个福利多大了。一般清华北大可以直接选调到核心中/央部委,其他高校都没有这个福利,而好点的985院校可以在各省和普通部委选调。

普通211院校根本没有机会。比如浙江省选调生,只选择23所985重点大学。


比如河南省的选调生,就指定世界一流大学和省内双一流高校,无形中将其他高校全部排除。

这就是211的优势,你在非双一流高校再优秀,机会也是0。

河南省选调生,2018年,面向双一流高校选调共300名,其中最牛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单列,清华大学25人,北京大学25人。

而省内的top2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人数也固定为50人,在河南省内选调生,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郑地位和清华北大看齐。

在中国,你毕业于清华北大就自古高人一等,蔑视其他高校,在河南,你毕业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那你就走路可以仰着头,不正眼看其他高校。

保送福利

普通高校想报送到清华北大几乎成为不可能 而985/211院校天生开挂。

现在去参加名校夏令营,他们都直接给限制,普通院校基本没有机会,只有双一流高校才有资格和机会。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夏令营,非一流大学根本没有机会参加。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院校,作为非211,他们实力非常的强,认可度超过一般985院校,这些院校有国科大,首都医科大学。当然这些院校的分数也是远超一般985院校的。

结论,差距很大,远超想像。


高校专业那些事


我的观点是,如果不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会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2001年出生人口1700万,

18年后顺利参加高考。

2019年高考人数1034万。

那么,你排在出生人口的前60.82%。

全国116所211院校(包含985),每年每个学校平均招生3000-4200人,我们按平均每个学校招3600人算。211院校一共招约41万人。

这41万人,占2019年高考总人数3.96%,占2001年出生人口2.4%

所以,如果和同龄人竞争,你需要在100个人里领先98人,在100个高考的人里领先96人。

如果你生下来就是前2%的人才,你注定会上211。如果不是,那你需要努力进入前2%

不上学,没参加高考的我们就不说了,能考上211院校的学生是前4%的孩子,他们在学习能力方面,遥遥领先大多数人同龄人。

国家在培养4%的精英时,下了血本。配备好老师,倾斜大量资源。

为什么呢?

因为这前4%,再加上后面的6%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

我们生活中用的电,通信技术,手机,内燃机,汽车,高铁,飞机,电视,互联网是谁发明的?

我们吃的药,注射的疫苗,使用的医疗仪器是谁发明的?

目前一流的企业同样更亲赖211以上的学生。因为他们是25个中出的一个1个211学生。为企业选人节省大量时间。

突破这种命运的安排需要自己不断地努力,进步,挤进4%。


网课韭菜哥


因为凡是有的,还要给他,叫他富裕;那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由他手中夺去。这是《玛窦/马太福音》中一段话。

一,高校分化严重

高校现在分化特别严重,一流名校享受一切资源,资金投入充沛,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设备齐全,大师大楼林立,学生挤破脑袋考不进去,报考人数一年比一年多,对外交流一年比一年深入,科研成果更是硕果累累,学生成才率极高,毕业生隔三差五反馈母校。

反观普通高校,艰难的生存,资金一直没充足过,靠着学生的学费过日子,可劲催学生缴费,优秀师资招不到,普通师资看不上。每年招生可劲的宣传,艰难的把生源凑齐,除了校园贷款盖了几座新楼,根本没有大师,学术科研产出接近零,大二大三开始鼓励学生考研。

二,学生培养差异

同样水平的学生,进入名校各种培训交流,隔三差五参加国际会议,日常翻译外国文献,经常接触老外,英语口语练习的也不错,院校多是精英和各地状元,学习上相互比拼,后续同学校友相互帮衬,提供各类资源,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读研读博,都有学校上一届学长。

普通院校学生,日常上课乏味,国际交流很少,且老外水平不高,过来也是旅游的,美其名曰游学。经常处于迷茫状态,课程不紧张,百度解决一切作业,空闲时间刷剧恋爱,没事伪装一下成熟,对未来迷茫,考研考公务员也不清楚能否成功。

三,就业形势不同

名校的学生抢着要,一说聘用了某某学校学生,成了用人单位炫耀的资本。某些行业用人单位,只要某某大学某某专业学生,其他学生即使能干,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一个学生临毕业拿到多个机会,并不少见。

普通学校挤破头放低姿态,有的时候用人单位都肯给个机会,同样的岗位宁可名校本科生,拒绝普通学校研究生,赤裸裸不带一点掩饰。

部分普通院校学生,刻苦奋斗,在付出极大努力后,和名校学生保持同一待遇,甚至超越名校学生,却是付出极大精力奋斗的结果,艰辛不易。

如果是你,你上名校,还是普通院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