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如果招降李自成,封他为王,李自成会同意吗?大明还会有救吗?

泥封老酒


大明亡在朝政日益腐败,是主因。党掙不断,天灾不断,李自成起义,外患满洲,都是次要原因。

明实亡于万历”,说的很有道理的。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朝代到了后期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这才有了张居正的大力改革,改革效果自不必说,之少为大明续命二三十年,结果呢张居正人死改革被废,家人受到严厉清算。本来官场就已经腐败不堪,难得出现一次改革,结果呢凄惨收场,给其他官员带来一个榜样原来为大明卖命就是这下场。天启朝阉党东林党浙党楚党内斗不断,争权夺利,吏治腐败加剧,社会矛盾尖锐。崇祯朝依然如此,越来越差,整个国力都在走下坡路。藩王士族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而缴税少(废除张居正的税法改革)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又赶上小冰河时期,旱灾水灾瘟疫接踵而来。

以上是明末三个皇帝时期社会现状,也是明亡的关键性因素,皇帝要么不作为,要么像崇祯帝胡乱操作,当时忠臣良将不少,崇祯直接间接性杀了多少啊!

李自成快攻到北京时主动让崇祯封他为西北王,然后给他100万两银子,出兵满洲,即将兵临城下严峻时刻崇祯帝居然为了面子段然拒绝(也有缺钱的因素),丧失最后的机会。

崇祯帝不会主动招降李自成的,就算招降李自成,他也同意了,只是短暂性内部和平。外部满洲虎视眈眈,内部政治腐败,崇祯神一样乱指挥,中央财政无钱(税收问题),双方矛盾的存在必然不会团结一致的,李自成能力也不足于对抗彪悍善战的满洲。反观满洲皇太极文韬武略,麾下猛将如云,文臣众多,不存在大明内部问题。所以说大明是朽木不可雕也,没得救了,灭亡只不过是时间长短而已(为大明痛心疾首啊)。


披坚执锐K


事实是:当公元1644年3月17日抵达北京城下时,他真实的想法也并不是想要立即推翻明帝国,更没有想过要害崇祯的性命。他的要求只是让崇祯同意他在西北称王。他可以替明朝政府在辽东抗击满清,但不对崇祯行臣子之礼。

李自成


即使李自成已经兵临城下,但明朝此时仍然可以说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果崇祯皇帝真的能够事急从权,答应李自成列土封疆在西北称王的要求,明朝肯定还是有转圜余地的。假如李自成的大顺军真的能够在辽东抗击满清,一定可以大大消耗大顺军和清军这两个明廷最强大敌人的实力。或许有人会说,李自成只是借机想要拓展自己在辽东的影响力。但此前的宁锦大战中,洪承畴十三万精锐尽丧于八旗军队之手,除了山海关等几座边城,辽东可以说已经基本完全沦落于满清之手。在这种情况下,明廷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呢?

山海关


退一步讲,即使只是同意李自成割据一方的要求,就可以保住北京城和明廷中枢。在荆楚一带明朝还有左良玉重兵集团。江南还有应天府南京为中心的广大富庶区域。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官军也不少。如果能在大顺军退兵以后才去果断的高压措施逼迫各地官绅向朝廷缴纳军费,以资调动各地官军前往北京周边勤王,李自成也定会知难而退。再者,李自成的大顺军多数只是生活艰难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借着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乘势打一下顺风仗还可以,但要涉及到治理国家就不在行了。这在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其属下的所作所为中也能够看出来。割据一方必然要治理地方以安百姓,时间一长他们必然会出昏招。坐拥天下财富,拥有百万勤王之师的明廷只要等到李自成的割据政权不稳定因素出现,就可以乘势攻伐扭转局势。此前两百年由名臣于谦指挥的北京保卫战也已经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只要北京这个战略支点不很快陷落,进攻的一方必然面临尴尬的境地。至于关外的满清,虽然其骑兵实力强劲,但是人口稀少且经济也不够发达。只要山海关还在明军手里,多尔衮等满清掌权者必然不敢轻易劳师动众调遣大军绕道远征关内。

应天府(南京)古城墙


可惜崇祯这位三十七岁的皇帝性格太过于刚烈,也太过于偏激。最终,他选择了一种看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方式结束了明朝两百多年的统治。“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或许就是这位明朝末代皇帝自己选择的最合适归宿了吧。

李自成进北京


子夜羌笛


李自成会痛快答应,为什么这么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北京

明朝的北京城防御很强大,当年瓦刺军进攻北京,明朝于谦带领军民防守北京,最后取得成功。而李自成到达北京城后,他自己不会想不到当年瓦刺的经历。所以他怕北京城攻不下,不如先要个“王”当,然后再图打算。

二:西北王

李自成问崇祯的要的“王位”,可不是一般“王位”,李自成曾说过:“陕,之故乡也。富贵必归故乡,即十燕未足易一西安”,他只想当西北王,但是西安可是古都,历代很多王朝都曾在这里建都,是块风水宝地,李自成如果打下北京后,明朝边关的将领不一定听从他的,莫不如当个西北王,再做打算。

三:是防止当“出头鸟”

明朝末期,不仅有李自成一支起义力量。南方还有张献忠的力量也很厉害,李自成虽然是一个农民起义者,他手下也有高人,他应该知道当初朱元璋灭元朝的一句话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如果李自成早早当了皇帝,那所有势力目标就对着他,所以他选择当王,然后再一步步消灭其他势力再当“皇帝”才是最佳选择。

因此,历史没有如果。但在当时情况看,崇祯答应了李自成的要求,李自成或许撤兵回陕西。然后李自成当自己的王。李自成既然兵临城下了,打与不打北京,就在李自成一声令下,起义军必然要攻城。都打到这份上了,不拿下北京太亏了。所以,崇祯错过了给明朝续命的机会,也亲手把自己逼死。

我是怀信同学,欢迎大家围观赐评,喜欢的话动动手指点点关注!!


怀信同学


李自成的势力已经远远超过崇祯皇帝,他怎会甘居人下。李自成做着皇帝梦,他的手下也在等平定天下后,获得高官厚禄。所有人都不会同意招降的。大明已经腐败不堪,朝廷国库已没有足够的金银财宝,怎么分封李自成和其手下。

崇祯皇帝是个小气鬼,怎么会舍得花大笔的金银去厚赏李自成。而且即使李自成招降成功。过不了几天还会反叛,除非大明恢复国立强盛。在当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李自成和崇祯联手也未必能打赢八旗铁骑。相反他们只会互相猜忌,窝里斗。大明的国运已经到头了,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人定胜天,是一句空话。

要根据自身形式判断。你能不能胜过命运。八旗铁骑在当时可以算是最厉害的士兵了。悍不畏死。李自成的军队只是一帮农民军,顺风顺水的战役还行,碰上硬茬子,就一味的逃跑。大明军队已经腐朽到根子上了,无可旧药。

李自成不会投降,皇帝两字在古代是人人都想当的,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


时光静好我们不散


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历史上看来,宋,明两朝是最有"侠气"的朝代。那个时候的人不象现在人这么"赖皮偷生"的生活。


章天人


首先,李自成出生平民,当初他揭竿起义,就是因为在明朝末年,宦官当道,皇帝没有实权,朝政荒废,再加上政府各种不合理的苛捐杂税不断,使得平民无法生存!虽然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登基以后铲除了宦党魏忠贤,矜矜业业,勤俭节约,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振兴大明,但是,大明当时已属内忧外患,国力空虚,再加上政府早已腐败不堪,面对当时大明的现实情况崇祯已经是有心无力,改变不了什么了!所以在当时国库空虚,国家积贫积弱,即使崇祯愿意封李自成为王,也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王,这一点李自成自己也明白,更何况,李自成起兵造反就是要推翻大明王朝的腐朽统治!对于大明的灭亡也是历史的必然,是由当时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所决定的,所以大明的灭亡并不是崇祯的过错,从实际来看崇祯皇帝也是一代明君,只是大明当时的现状,让他不由自主的成了亡国之君!



老鼠偷偷爱上猫


李自成也算一代枭雄了。如果他真的接受招安,最终成为明军将领。往好的说,应该对大明来说会有好处,至少清军不会那么快入关,至少明朝不会那么快亡国。但这只是尽想如事而己。

首先,崇祯骨头很硬,性格很犟,他是不容许造反派招安的,这点从他宁愿煤山上吊就看出来。据说李自成曾有意招安,但要成为一方诸候。估计崇祯怕李自成裂土分疆吧。这点,崇祯真的很有骨气,死都不愿有人分割国家。另一方面,明末官场应该还是比较黑暗的,李自成招安后,如受排挤,适应不了政治争斗,他也有再次揭竿而起的可能,加上他是降将,崇祯也有刚愎自用的性格,所以再次造反的可能不小。

但是,归根结底一句话,历史没有如果……



眼镜哥的新视界


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并以均分土地作为这次农民战争的主要斗争目标之一,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正是李自成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才得到众多起义军的支持,所以李自成不会接受封王,一旦接受将失去众多支持者。

崇祯皇帝治理国家虽认真,对于天灾不断的时期,国库没钱,四处都像一个漏窟窿的筛子一样,饥民遍地,政府没钱救济。再受到其他国家的侵扰,战乱不断,这时候农民起义就开始了,而当时朝廷的党派斗争严重。其实崇祯皇帝虽然有心匡扶大明,但是说到底也是很无力的。明末时明朝的党派斗争严重,但是崇祯很不谙这些,不仅没心思管这些,还压根不吃这套,把魏忠贤把阉党一并清剿了。其实说来,阉党也是明朝一个比较有实力的支柱,但是崇祯皇帝很看不起这些宦官,也没有什么比较长远的计划,所以无论什么党派争斗都一棍子打死,最后孤立无援失去支柱,又不愿意当个亡国君,最后选择了自缢。


小李飞砖


当时大明朝 满目疮痍,没人能力挽狂澜,

土地兼并和吏治腐败,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这不是因某个人的意志而改变的,

且不说农民起义和气势汹汹的后金

李自成一个农民起义领袖 ,认知 眼界等等各方面和崇祯帝都格格不入。

所以说 没救!


手机电脑一站式


李自成也许会同意,但是这并不能阻碍明朝走向灭亡。

因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即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招降一个李自成,还会有其他多个类似李自成的势力揭竿而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