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对关羽那么好,为什么关羽就是不跟随?

逗你玩儿小破儿孩


都不要抢,我来回答。

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记载,曹操对关羽可以说是独爱甚厚,曹操爱关羽的忠,也爱关羽的勇。那为何关羽还要离开曹操,去寻找失散的刘备呢?

曹操甚爱关羽 赏赐优厚

公元200年,曹操徐州的刘备,刘备不敌投奔河北袁绍。当时关羽驻扎在下邳,曹操擒获关羽而回。关羽在白马之围前,并未为曹操立过任何功劳,就这样一个降将,曹操钦佩关羽的英勇气概,拜关羽为偏将军,以礼相待,赏赐丰厚。


在得知关羽无意久留曹营时,曹操让与关羽交情深厚的张辽去探探口风,关羽是这样回答的,我深知曹公对我情深意厚,但我深受刘将军的厚恩,发誓与他同生共死,我决不会背叛他。我最终不会留在此地,我一定要立下大功报答曹公的恩情后再离去。曹操听闻后,对关羽的义气深受感动。

知恩图报真性情,深厚刘备厚恩,决议不肯背弃刘备。

在白马之围中,关羽作为先锋斩杀袁军大将颜良,曹操亲自为关羽请功,上奏天子加封关羽了汉寿亭侯。


关羽斩杀颜良后,曹操知道关羽一定要离开自己,对其赏赐更为厚重。关羽将曹操赏赐的钱物全部封裹好,留下书信告辞曹一操一而去,径直赶往袁绍军营投奔刘备。曹操手下人想将他追回来,曹操说:“大家各为其主,不必追了。”

以上可以看出曹操对关羽是真的好,各种赏赐不断,而当时的刘备是一无所有,到处投靠实力的军阀,那么关羽为何一定要离开曹操去投靠刘备呢?留在曹营里不好吗?

浅析关羽离开曹操的原因

01.关羽的忠君救国思想

关羽可不仅是个武将,更是个爱读《春秋》的名将,《春秋》里的内容是王道之策,通过知善恶、明是非,追求王道。司马迁曾经说过:“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眀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在儒生看起来,孔子修《春秋》就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记载和辨析,起到对善和贤进行表彰,对恶和不肖进行讨伐,进而达到“补敝起废”的效果,使得社会重新回归到王道社会之中。


关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身在乱世,关羽想要在乱世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是乱世奸雄,不是关羽想要服务的对象,而刘备时汉室正统之后,符合关羽的期望目标。关羽深知《春秋》大义,与曹操的道义不在一条道。

02.关羽与刘备关系深厚 不忍背弃。

正史记载,关羽战乱逃亡到涿郡,被正在招兵买马的刘备赏识,加入到刘备的军中,刘备于关羽有知遇之恩。刘备待关羽张飞像同胞兄弟一样。食则同桌,寝则同床说的就是这三人的感情。刘备任平原国相时,关羽与张飞分别掌管一支部队,刘备对关羽十分信任。这也是前面关羽所说的刘备的厚恩。


03.关羽有着独特的长远目光

刘备有英雄气概,且是汉室帝胄之后,将来肯定会成就一番大业,关羽相信自己跟对了人。在乱世,看错了主公,那么下场肯定是悲惨的,比如沮授被袁绍所杀。关羽在曹营里顶多是与张辽一样的良将(曹魏里名将如云),但在刘备这里可就不一样。作为刘备元老级别的名将,刘备成大业的时候,关羽不仅可以成为阵营里数一数二的大将,还可以达到自己忠君救国的理想。

04 关羽最重信义

大丈夫顶天立地,靠的是信义,这是曹操最欣赏关羽的地方。反过来说,如果关羽轻易背弃刘备投靠曹操,那么曹操有一天也会嫌弃关羽是个背信弃义的人,而不再加以重用。关羽做人的格言就是以信义立足于天地,所以关羽不会跟随曹操。

结语:关羽是三国时期最为耀眼的人物之一,不光是因为关羽是万人敌的名将,更是因为关羽的忠、信、义才让关羽在后世享有盛名。

以上内容参考《三国志关羽传》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的朋友如果关注我的话想必是极好的。


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


大家好,我是H同学,睡前跟大家来聊聊三国演义!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曹操是个爱才的人,遇到关羽这种世上难得好将,自然心中是不会放过留下关羽的机会的。


关羽是一个忠肝义胆之人,面对曹操的好意,他还是拒绝了。其一,关羽曾于刘备张飞结为兄弟,早年是跟随刘备打天下!虽说在徐州之战中和刘备分开,但是关羽保着二位皇嫂,对刘备的忠心却是一点儿也没有变的!降汉不降曹,所以,他是不会留下来辅佐曹操的。

其实关羽心里也明白曹操的为人阴险狡诈!那天对他好,就有可能那天会翻脸不认人,这一点心里还是很清楚的!作为兄弟的刘备可以为了给关羽报仇,不顾及什么孙刘联盟,可曹操能做到吗?兄弟始终还是兄弟!可是曹操最多看上他的本领来利用他罢了!

最后关羽本来能杀死曹操的,念在往日曹操对他很好,放过了曹操,也更可以看出关羽是个忠义之人!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欢迎各位朋友留言,再见!


爱玩游戏的H同学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曹操此时名义是臣相,实际上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了,相当于有皇帝的权力,无皇帝的名分而已。

曹操作为主公对关羽好,肯定是关羽有利用价值。

那关羽有什么价值呢,无非是两样:一是人才关羽,二是品质关羽。

就人才而言,曹操阵营武将人才济济,曹仁、曹洪、夏侯渊等等老将,于禁、乐进、张辽等等年轻武将。

很显然,曹操缺的不是武将型的人才,那就只有品质了。

武技不重要了,关羽的品质主要有两个:勇敢和忠心。

而这个品质恰巧是曹操武将中最缺的,因缺有需,所以缺什么就渴望什么。

曹操对关羽的好,间接想向其部下表明一种态度:只要你们勇敢和忠心,我就对你好。

所以,关羽吸引住曹操的,是精神意义上的品质。

《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可见曹操的恩情,关羽是知道的。那么关羽为何不跟随曹操呢?

前面说到曹操看重的关羽的品质,如果关羽跟了曹操,那么关羽的忠心品质就失去了,曹操就不必对关羽这么好了,这点关羽是知道的。

还有一点,团队合作问题。

跟张飞、刘备睡一张床,毕竟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团队也是合作愉快的,如果现在冒然加入新团队,一切都是未知的。

新团队的磨合问题、新老板的信任问题等等,多少有点水土不服。

再者,新老板这边人才济济,虽然自己优秀,但是竞争压力也大。

想必关羽也是思考再三,最终作出了一个名垂青史的决定:跟随老主子还是好一些。


歲在甲子


导语:

三国时期,被后世尊为“武圣”的关羽,也曾经投降过曹操,但是后来还是毅然决然地离开十分看重他的曹操,继续去跟随刘备去了,在《三国演义》中,这一段被称为是“封金挂印”,关羽拒绝曹操给予的一切高官厚禄,宁愿跟着刘备。有人说这是关二爷够讲义气,但是,关羽这样做真的只是简单地讲义气吗?如果抛开义气来看,关羽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目的呢?

1、200年,曹操获得了一件宝贝。谁?关羽。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宝贝。对于曹操来说,关羽的价值超过世间的珍珠宝器、宝剑骏马、美丽女人甚至疆域国土。因为,只要有了关羽,上述种种,都不是问题,均可召之即来、失而复得。

关羽时年40岁,正是当打之年。虽然跟随刘备后,一直小打小闹,没有创下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曹操明白,关羽就像一块没有打磨的璞玉。假以时日,悉心打造,一定会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芒!

2、鲜为人知的是,关羽曾经得罪过曹操。那是在4年前的196年。当时,刘备遭到袁术和吕布夹攻,败下阵来,被迫带着关羽和张飞投靠曹操。曹操对着兄弟三人热情款待,给他们兵马粮草,让刘备做豫州牧。人们称刘备为“刘豫州”,出处就来自这里。

曹操还经常带兄弟三人外出游玩打猎。一次,他们在许田围猎,正玩得开心,关羽悄悄劝刘备杀掉曹操。可是,刘备觉得曹操匡扶汉室,不忍心杀他。以至于多年后,当刘备等人被曹操杀得屁滚尿流之际,关羽很生气地责骂刘备:“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

没有证据显示,曹操知道关羽怂恿刘备刺杀自己的事情。就算知道,又有什么要紧呢?曹操一向主张“唯才是举”。贾诩曾经帮助张绣两次打败曹操,还害死了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猛将典韦。曹操不照样重用贾诩?

3、得了关羽后,曹操如获至宝。然后,使出各种法子,想要关羽安安心心地辅佐自己,为自己打拼。

想要钱吗?给!厚重的礼物雪花一样送过来。想当官吗?给!关羽在曹操阵营的第一份职务就是偏将军。偏将军职务不算高,却是一个关键位置。曹操“五子良将”中的徐晃、于禁、张郃,都是从偏将军起步的。果然,当关羽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于万军之中后,曹操立即封为汉寿亭侯。

然而,不管曹操给予多么优厚的待遇,关羽始终“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吃着曹操的饭,想着刘备的情。最终,在斩杀颜良,为曹操立下功劳后,“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离开了曹操,辗转千里回到了刘备的身边。

4、关羽为何不肯留在曹操大营?

关羽如果真的留在曹操大营,曹操能给他的其实很有限。当时,曹操阵营人才济济,就武将而言,曹仁、曹洪、夏侯渊、许褚等老将就不说了,曹彰、徐晃、于禁、乐进、张辽等年轻一代正在茁壮成长。关羽空降到这个豪华的“梦之队”里,基本上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迟早会变得很尴尬,搞不好就会沦为“有他不多、无他不少”的“替补队员”。

而在刘备阵营,一切都不一样了。关羽是刘备阵营的“二当家”,他的作用无可替代。光是这一点,曹操就给不了。曹操怎么可能让关羽当自己的“二当家”?同时,刘备与关羽感情深厚,他们之间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当关羽最落魄的时候,是刘备发现了他,认可了他,提拔了他,给他最大限度的自由,容忍他性格上的毛病。多年来,他们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用关羽自己的话说,就是:“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219年,关羽不甘心黄忠与自己同列“五虎上将”,不肯接受刘备的任命。益州前部司马费诗说:“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意思是说,刘备与您犹如一体,休戚与共,怎么能计较官位高低、爵禄多少呢?

一席话,说得关羽恍然大悟。“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这是曹操给得了的吗?

总结:关羽不跟随曹操就是因为曹操能给他的,刘备也能给;刘备能给他的,曹操给不了。


CHEN小雪


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关羽曾经投降于曹操,而曹操就是个爱才之人,所以爱才的曹操对关羽那是一个不计前嫌。还经常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宴请关羽。不仅如此,曹操在看到关羽的战袍破旧的时候,还贴心的为关羽量身定做了衣锦战袍相赠,后来曹操又把赤兔马送给关羽。可是面对如此器重自己的曹操,关羽为什么仍是不跟追随曹操呢?

在桃园三结义中,关羽、刘备和张飞三人义结金兰,成为了生死兄弟。在古代,人们对于结义是很看重的。并不是说随便什么人都可以随意磕头拜把子,只有情投意合,志趣相投的人才会结义为兄弟。并且刘备关羽张飞因为在剿灭黄巾军这一战事中结为了兄弟,所以可以说他们之间是生死相依,将各自生死交给了对方。我们都知道,在血与火中结下的兄弟情谊是最牢不可破的。

关羽为人又最讲忠义,既然和刘备、张飞结为了生死兄弟,那么,在血与火中结下的兄弟情谊,关羽就不可能会对自己的拜把子兄弟两面三刀,无情无义的去背叛他们而去转投他人。而且对于关羽这种忠义之人,高官厚禄和金银财宝对于他而言并没什么吸引力的。在他的眼里,只有忠义。所以,即使曹操对关羽再好,关羽也不可能投降曹操,为曹操效力。

另外关羽会投降于曹操是因为曹操这个人利用了关羽的忠义,是不磊落的手段。而且自己能够投降于曹操究根结底是因为自己的忠义,如果自己因为坚持不跟随曹操,那么自己就只有死,那么就辜负了昔日的结拜兄弟的嘱托,是不义。所以,关羽能忍辱负重迫于无奈投降于曹操,是在不陷兄弟于不义的基础之上。结合以上原因,关羽这样重忠义的人,是不可能跟随曹操的。


缅怀未逝的青春


关羽,字云长,是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大将。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里面的关羽,都是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关羽这个人,也以忠义无双而出名。而在历史上,曹操曾经一直想把关羽收为已用,对关羽是非常好,关羽为什么会愿意拒绝曹操,而回到刘备身边?很多人都认为就是因为关羽是一个忠义的人,刘备和他有结拜的关系,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

不管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里面,关羽曾经都流落到曹操的手中,曹操在攻打下邳的时候,刘备大败而逃,跑去投奔了袁绍。而关羽却被擒获,带到了曹营。曹操也知道关羽是当世之虎将,对其很是赞赏,对他很好,直接封他为偏将军,送他衣服、钱财、赤兔马。

按理来说,当时曹操已经雄踞北方,挟天子令诸侯,霸业已成,跟随曹操一定是一个不二的选择。关羽与刘备虽然是有结拜之情,但刘备当时根本没有什么实力,只能寄人篱下,前途渺茫。然而,最后关羽还是斩颜良报恩情,然后离开曹营,去找刘备了。难道说,真的仅仅是因为兄弟情义,关羽就甘愿放弃大好前程吗?

其实,不得不说关羽这个人不仅仅是忠义,眼光也长远。

曹操对关羽好,关羽也知道,不过在曹操手下,他能得到什么?当时曹操手下有大将张辽,徐晃这些人,说白了关羽跟了曹操最后也只能是和这些人一样,能够成为一名上将军就不错了。并且,曹操毕竟是当时很多人心中的叛臣,人们都叫他“曹贼”,跟了曹操关羽也怕遭到骂名。

关羽这个人一向心高气傲,自然对这些还是不满足的。而刘备当时虽然没有多大实力,但是刘备起码是汉室宗亲,名正言顺。关羽与刘备相交之后,也发现刘备的确是有才,是能够成大事的人。还有一点,他们是结拜兄弟,只要刘备成功了,关羽的地位可想而知。

关羽也是在进行赌博,最后他到了刘备身边,刘备也成功了。作为刘备的结拜兄弟,他也得到很高的待遇。不仅仅如此,还得了忠义之名。其实,与其说关羽是因为忠义而不愿接受曹操,前去追随刘备,倒不如说他放弃曹操追寻刘备成全了忠义之名。在那种战乱的年代,谁不希望建功立业,只不过关羽的确有过人的眼光,能够拒绝曹操这样的“大腿”。


阿宇的美食日记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食则同席,寝则同榻,兄弟三人同怀匡扶汉室之大志。除了深厚的兄弟之情,共同的理想抱负也是他们能够结下生死之交的重要基础。

曹孟德厚待关云长,也就是他的“攻心之举”,无非想感化关羽成为他逐鹿中原,统一天下的工具而已。关羽熟读春秋,个中缘由焉有不明?

所谓“道不同不足与谋”,千秋大义的关云长追求的终极理想和目标绝不仅是拜印封侯,故曹操用这些厚恩利诱对他起不到丝毫作用。

故在他得知兄长刘备的消息后,不惜一切,挂印封金,保护着二位皇嫂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历尽劫难,终得兄弟团圆,重创大业,留下千古佳话。

后人敬仰关羽重义轻利,忠心赤胆的崇高精神和品德,神话关羽为“关帝”,位列仙班,尊为“武财神”之一。反映了中华儿女崇尚忠义,厚德崇信的民心所向。在今天我们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仍然具有非常现实的积极意义。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直到今天,在三国曹魏故都许昌,还遗留着关羽夜读春秋的“春秋楼”,许田射猎的“射鹿台”,关云长挑袍辞曹发生地的“灞陵桥”等珍贵历史遗迹。时刻警示和激励着全体国人,秉承民族大义,国家大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向之荣


在桃园三结义中,关羽、刘备和张飞三人义结金兰,成为了生死兄弟。在古代,人们对于结义是很看重的。并不是说随便什么人都可以随意磕头拜把子,只有情投意合,志趣相投的人才会结义为兄弟。并且刘备关羽张飞因为在剿灭黄巾军这一战事中结为了兄弟,所以可以说他们之间是生死相依,将各自生死交给了对方。我们都知道,在血与火中结下的兄弟情谊是最牢不可破的。

关羽为人又最讲忠义,既然和刘备、张飞结为了生死兄弟,那么,在血与火中结下的兄弟情谊,关羽就不可能会对自己的拜把子兄弟两面三刀,无情无义的去背叛他们而去转投他人。而且对于关羽这种忠义之人,高官厚禄和金银财宝对于他而言并没什么吸引力的。在他的眼里,只有忠义。所以,即使曹操对关羽再好,关羽也不可能投降曹操,为曹操效力。

另外关羽会投降于曹操是因为曹操这个人利用了关羽的忠义,是不磊落的手段。而且自己能够投降于曹操究根结底是因为自己的忠义,如果自己因为坚持不跟随曹操,那么自己就只有死,那么就辜负了昔日的结拜兄弟的嘱托,是不义。所以,关羽能忍辱负重迫于无奈投降于曹操,是在不陷兄弟于不义的基础之上。结合以上原因,关羽这样重忠义的人,是不可能跟随曹操的。


海洋说历史


因为曹操抢了关羽的女人!

曹操进攻徐州,将吕布围困在下邳。此时,关羽几次三番去找曹操,要求城破之后娶杜氏为妻。曹操本是个好色之徒,关羽这么一表态,反而勾起了他的色心。城破之日,他抢先来到了杜氏的住处,一看杜氏果然长得国色天香,立马将其纳入自己的内室,丝毫不理会关羽。此时弄得关羽很没面子,以为曹操这是成心戏弄,心中不安。

不过,这事还没完。听说曹操占领徐州,秦宜禄立马投降了曹操。也不知是杜氏吹了什么床头风还是秦宜禄确有能力,曹操任命其为铚县的县长。秦宜禄屁颠屁颠地走马上任了。

一年之后,刘备与曹操决裂,从许昌逃了出来,赶往下邳。途中经过铚县遇到了秦宜禄。随行的张飞故意数落起秦宜禄:“曹操把你的老婆都抢走了,你还在这替他卖命,羞不羞?可不可耻?还要脸不?不如以后跟着我们混吧。”

张飞的这番话还真起了作用。秦宜禄抬腿跟着刘备、张飞就走,算是知耻而后勇。

不过,这剧情没过多久就反转了。秦宜禄走了几里路,越想越不对劲。老张这是在忽悠我啊!不行,我还是得回去。跟着刘备没希望,还是跟着老曹有前途。但秦宜禄此时再想回头就难了。张飞心头火起,直接就把他给宰了。

秦宜禄死了,杜氏也就再也没了牵挂,安安心心在曹操府中当起了侧室。虽说曹操好色,但对抢来的女人都不错,对杜氏的儿子也是照顾有加,还在大庭广众之下得意洋洋地说:“世上还有谁向我这样爱惜别人儿子的!”


春泥百草生


各为其主,互不勉强,其实是双赢。关羽被圍,是必死之境,张辽劝降,实际上是曹操不杀之恩。曹操固然爱才,但关羽既然心系刘备(当时带着刘备老婆,坊间诸多传闻,关羽有隐情云云,还有和曹操搶女人憤而离去的,我不扯那种話),曹操收到消息,其实是起殺心的,只是念头轉得快,如果這樣放走关羽,反而落得个宽容爱才的好名声,那么将来會有更多降将死心塌地跟随自己,实际上是好事,所以传令放他自由离开。


其实在那個時代,人才走马灯般到处跳槽,是很平常的事,根本沒有後代所謂忠义之說。张辽、庞德,都是降将,反而為後主卖力,不会有什麽坏名声,這些魏國名将,未始不是曹操放離关羽的果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