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對關羽那麼好,為什麼關羽就是不跟隨?

逗你玩兒小破兒孩


都不要搶,我來回答。

不管是正史還是演義記載,曹操對關羽可以說是獨愛甚厚,曹操愛關羽的忠,也愛關羽的勇。那為何關羽還要離開曹操,去尋找失散的劉備呢?

曹操甚愛關羽 賞賜優厚

公元200年,曹操徐州的劉備,劉備不敵投奔河北袁紹。當時關羽駐紮在下邳,曹操擒獲關羽而回。關羽在白馬之圍前,並未為曹操立過任何功勞,就這樣一個降將,曹操欽佩關羽的英勇氣概,拜關羽為偏將軍,以禮相待,賞賜豐厚。


在得知關羽無意久留曹營時,曹操讓與關羽交情深厚的張遼去探探口風,關羽是這樣回答的,我深知曹公對我情深意厚,但我深受劉將軍的厚恩,發誓與他同生共死,我決不會背叛他。我最終不會留在此地,我一定要立下大功報答曹公的恩情後再離去。曹操聽聞後,對關羽的義氣深受感動。

知恩圖報真性情,深厚劉備厚恩,決議不肯背棄劉備。

在白馬之圍中,關羽作為先鋒斬殺袁軍大將顏良,曹操親自為關羽請功,上奏天子加封關羽了漢壽亭侯。


關羽斬殺顏良後,曹操知道關羽一定要離開自己,對其賞賜更為厚重。關羽將曹操賞賜的錢物全部封裹好,留下書信告辭曹一操一而去,徑直趕往袁紹軍營投奔劉備。曹操手下人想將他追回來,曹操說:“大家各為其主,不必追了。”

以上可以看出曹操對關羽是真的好,各種賞賜不斷,而當時的劉備是一無所有,到處投靠實力的軍閥,那麼關羽為何一定要離開曹操去投靠劉備呢?留在曹營裡不好嗎?

淺析關羽離開曹操的原因

01.關羽的忠君救國思想

關羽可不僅是個武將,更是個愛讀《春秋》的名將,《春秋》裡的內容是王道之策,通過知善惡、明是非,追求王道。司馬遷曾經說過:“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眀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在儒生看起來,孔子修《春秋》就是通過對歷史事件的記載和辨析,起到對善和賢進行表彰,對惡和不肖進行討伐,進而達到“補敝起廢”的效果,使得社會重新迴歸到王道社會之中。


關羽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身在亂世,關羽想要在亂世建功立業,報效國家。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是亂世奸雄,不是關羽想要服務的對象,而劉備時漢室正統之後,符合關羽的期望目標。關羽深知《春秋》大義,與曹操的道義不在一條道。

02.關羽與劉備關係深厚 不忍背棄。

正史記載,關羽戰亂逃亡到涿郡,被正在招兵買馬的劉備賞識,加入到劉備的軍中,劉備於關羽有知遇之恩。劉備待關羽張飛像同胞兄弟一樣。食則同桌,寢則同床說的就是這三人的感情。劉備任平原國相時,關羽與張飛分別掌管一支部隊,劉備對關羽十分信任。這也是前面關羽所說的劉備的厚恩。


03.關羽有著獨特的長遠目光

劉備有英雄氣概,且是漢室帝胄之後,將來肯定會成就一番大業,關羽相信自己跟對了人。在亂世,看錯了主公,那麼下場肯定是悲慘的,比如沮授被袁紹所殺。關羽在曹營裡頂多是與張遼一樣的良將(曹魏里名將如雲),但在劉備這裡可就不一樣。作為劉備元老級別的名將,劉備成大業的時候,關羽不僅可以成為陣營裡數一數二的大將,還可以達到自己忠君救國的理想。

04 關羽最重信義

大丈夫頂天立地,靠的是信義,這是曹操最欣賞關羽的地方。反過來說,如果關羽輕易背棄劉備投靠曹操,那麼曹操有一天也會嫌棄關羽是個背信棄義的人,而不再加以重用。關羽做人的格言就是以信義立足於天地,所以關羽不會跟隨曹操。

結語:關羽是三國時期最為耀眼的人物之一,不光是因為關羽是萬人敵的名將,更是因為關羽的忠、信、義才讓關羽在後世享有盛名。

以上內容參考《三國志關羽傳》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的朋友如果關注我的話想必是極好的。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大家好,我是H同學,睡前跟大家來聊聊三國演義!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們都知道曹操是個愛才的人,遇到關羽這種世上難得好將,自然心中是不會放過留下關羽的機會的。


關羽是一個忠肝義膽之人,面對曹操的好意,他還是拒絕了。其一,關羽曾於劉備張飛結為兄弟,早年是跟隨劉備打天下!雖說在徐州之戰中和劉備分開,但是關羽保著二位皇嫂,對劉備的忠心卻是一點兒也沒有變的!降漢不降曹,所以,他是不會留下來輔佐曹操的。

其實關羽心裡也明白曹操的為人陰險狡詐!那天對他好,就有可能那天會翻臉不認人,這一點心裡還是很清楚的!作為兄弟的劉備可以為了給關羽報仇,不顧及什麼孫劉聯盟,可曹操能做到嗎?兄弟始終還是兄弟!可是曹操最多看上他的本領來利用他罷了!

最後關羽本來能殺死曹操的,念在往日曹操對他很好,放過了曹操,也更可以看出關羽是個忠義之人!好了,今天就到這裡,歡迎各位朋友留言,再見!


愛玩遊戲的H同學


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擒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

曹操此時名義是臣相,實際上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了,相當於有皇帝的權力,無皇帝的名分而已。

曹操作為主公對關羽好,肯定是關羽有利用價值。

那關羽有什麼價值呢,無非是兩樣:一是人才關羽,二是品質關羽。

就人才而言,曹操陣營武將人才濟濟,曹仁、曹洪、夏侯淵等等老將,于禁、樂進、張遼等等年輕武將。

很顯然,曹操缺的不是武將型的人才,那就只有品質了。

武技不重要了,關羽的品質主要有兩個:勇敢和忠心。

而這個品質恰巧是曹操武將中最缺的,因缺有需,所以缺什麼就渴望什麼。

曹操對關羽的好,間接想向其部下表明一種態度:只要你們勇敢和忠心,我就對你好。

所以,關羽吸引住曹操的,是精神意義上的品質。

《三國志.關羽傳》中記載:

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

可見曹操的恩情,關羽是知道的。那麼關羽為何不跟隨曹操呢?

前面說到曹操看重的關羽的品質,如果關羽跟了曹操,那麼關羽的忠心品質就失去了,曹操就不必對關羽這麼好了,這點關羽是知道的。

還有一點,團隊合作問題。

跟張飛、劉備睡一張床,畢竟說的都是掏心窩子的話,團隊也是合作愉快的,如果現在冒然加入新團隊,一切都是未知的。

新團隊的磨合問題、新老闆的信任問題等等,多少有點水土不服。

再者,新老闆這邊人才濟濟,雖然自己優秀,但是競爭壓力也大。

想必關羽也是思考再三,最終作出了一個名垂青史的決定:跟隨老主子還是好一些。


歲在甲子


導語:

三國時期,被後世尊為“武聖”的關羽,也曾經投降過曹操,但是後來還是毅然決然地離開十分看重他的曹操,繼續去跟隨劉備去了,在《三國演義》中,這一段被稱為是“封金掛印”,關羽拒絕曹操給予的一切高官厚祿,寧願跟著劉備。有人說這是關二爺夠講義氣,但是,關羽這樣做真的只是簡單地講義氣嗎?如果拋開義氣來看,關羽是不是還有其他的目的呢?

1、200年,曹操獲得了一件寶貝。誰?關羽。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寶貝。對於曹操來說,關羽的價值超過世間的珍珠寶器、寶劍駿馬、美麗女人甚至疆域國土。因為,只要有了關羽,上述種種,都不是問題,均可召之即來、失而復得。

關羽時年40歲,正是當打之年。雖然跟隨劉備後,一直小打小鬧,沒有創下轟轟烈烈的業績,但曹操明白,關羽就像一塊沒有打磨的璞玉。假以時日,悉心打造,一定會發出燦爛奪目的光芒!

2、鮮為人知的是,關羽曾經得罪過曹操。那是在4年前的196年。當時,劉備遭到袁術和呂布夾攻,敗下陣來,被迫帶著關羽和張飛投靠曹操。曹操對著兄弟三人熱情款待,給他們兵馬糧草,讓劉備做豫州牧。人們稱劉備為“劉豫州”,出處就來自這裡。

曹操還經常帶兄弟三人外出遊玩打獵。一次,他們在許田圍獵,正玩得開心,關羽悄悄勸劉備殺掉曹操。可是,劉備覺得曹操匡扶漢室,不忍心殺他。以至於多年後,當劉備等人被曹操殺得屁滾尿流之際,關羽很生氣地責罵劉備:“往日獵中,若從羽言,可無今日之困。”

沒有證據顯示,曹操知道關羽慫恿劉備刺殺自己的事情。就算知道,又有什麼要緊呢?曹操一向主張“唯才是舉”。賈詡曾經幫助張繡兩次打敗曹操,還害死了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猛將典韋。曹操不照樣重用賈詡?

3、得了關羽後,曹操如獲至寶。然後,使出各種法子,想要關羽安安心心地輔佐自己,為自己打拼。

想要錢嗎?給!厚重的禮物雪花一樣送過來。想當官嗎?給!關羽在曹操陣營的第一份職務就是偏將軍。偏將軍職務不算高,卻是一個關鍵位置。曹操“五子良將”中的徐晃、于禁、張郃,都是從偏將軍起步的。果然,當關羽斬殺袁紹大將顏良於萬軍之中後,曹操立即封為漢壽亭侯。

然而,不管曹操給予多麼優厚的待遇,關羽始終“身在曹營心在漢”。他吃著曹操的飯,想著劉備的情。最終,在斬殺顏良,為曹操立下功勞後,“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離開了曹操,輾轉千里回到了劉備的身邊。

4、關羽為何不肯留在曹操大營?

關羽如果真的留在曹操大營,曹操能給他的其實很有限。當時,曹操陣營人才濟濟,就武將而言,曹仁、曹洪、夏侯淵、許褚等老將就不說了,曹彰、徐晃、于禁、樂進、張遼等年輕一代正在茁壯成長。關羽空降到這個豪華的“夢之隊”裡,基本上很難找到自己的位置,遲早會變得很尷尬,搞不好就會淪為“有他不多、無他不少”的“替補隊員”。

而在劉備陣營,一切都不一樣了。關羽是劉備陣營的“二當家”,他的作用無可替代。光是這一點,曹操就給不了。曹操怎麼可能讓關羽當自己的“二當家”?同時,劉備與關羽感情深厚,他們之間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當關羽最落魄的時候,是劉備發現了他,認可了他,提拔了他,給他最大限度的自由,容忍他性格上的毛病。多年來,他們並肩作戰,出生入死,用關羽自己的話說,就是:“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這裡有一個小故事。219年,關羽不甘心黃忠與自己同列“五虎上將”,不肯接受劉備的任命。益州前部司馬費詩說:“王與君侯,譬猶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共之,愚為君侯,不宜計官號之高下,爵祿之多少為意也。”意思是說,劉備與您猶如一體,休慼與共,怎麼能計較官位高低、爵祿多少呢?

一席話,說得關羽恍然大悟。“譬猶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共之”,這是曹操給得了的嗎?

總結:關羽不跟隨曹操就是因為曹操能給他的,劉備也能給;劉備能給他的,曹操給不了。


CHEN小雪


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關羽曾經投降於曹操,而曹操就是個愛才之人,所以愛才的曹操對關羽那是一個不計前嫌。還經常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宴請關羽。不僅如此,曹操在看到關羽的戰袍破舊的時候,還貼心的為關羽量身定做了衣錦戰袍相贈,後來曹操又把赤兔馬送給關羽。可是面對如此器重自己的曹操,關羽為什麼仍是不跟追隨曹操呢?

在桃園三結義中,關羽、劉備和張飛三人義結金蘭,成為了生死兄弟。在古代,人們對於結義是很看重的。並不是說隨便什麼人都可以隨意磕頭拜把子,只有情投意合,志趣相投的人才會結義為兄弟。並且劉備關羽張飛因為在剿滅黃巾軍這一戰事中結為了兄弟,所以可以說他們之間是生死相依,將各自生死交給了對方。我們都知道,在血與火中結下的兄弟情誼是最牢不可破的。

關羽為人又最講忠義,既然和劉備、張飛結為了生死兄弟,那麼,在血與火中結下的兄弟情誼,關羽就不可能會對自己的拜把子兄弟兩面三刀,無情無義的去背叛他們而去轉投他人。而且對於關羽這種忠義之人,高官厚祿和金銀財寶對於他而言並沒什麼吸引力的。在他的眼裡,只有忠義。所以,即使曹操對關羽再好,關羽也不可能投降曹操,為曹操效力。

另外關羽會投降於曹操是因為曹操這個人利用了關羽的忠義,是不磊落的手段。而且自己能夠投降於曹操究根結底是因為自己的忠義,如果自己因為堅持不跟隨曹操,那麼自己就只有死,那麼就辜負了昔日的結拜兄弟的囑託,是不義。所以,關羽能忍辱負重迫於無奈投降於曹操,是在不陷兄弟於不義的基礎之上。結合以上原因,關羽這樣重忠義的人,是不可能跟隨曹操的。


緬懷未逝的青春


關羽,字雲長,是三國時期蜀國著名的大將。不管是正史還是演義裡面的關羽,都是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關羽這個人,也以忠義無雙而出名。而在歷史上,曹操曾經一直想把關羽收為已用,對關羽是非常好,關羽為什麼會願意拒絕曹操,而回到劉備身邊?很多人都認為就是因為關羽是一個忠義的人,劉備和他有結拜的關係,其實,並不是那麼簡單。

不管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裡面,關羽曾經都流落到曹操的手中,曹操在攻打下邳的時候,劉備大敗而逃,跑去投奔了袁紹。而關羽卻被擒獲,帶到了曹營。曹操也知道關羽是當世之虎將,對其很是讚賞,對他很好,直接封他為偏將軍,送他衣服、錢財、赤兔馬。

按理來說,當時曹操已經雄踞北方,挾天子令諸侯,霸業已成,跟隨曹操一定是一個不二的選擇。關羽與劉備雖然是有結拜之情,但劉備當時根本沒有什麼實力,只能寄人籬下,前途渺茫。然而,最後關羽還是斬顏良報恩情,然後離開曹營,去找劉備了。難道說,真的僅僅是因為兄弟情義,關羽就甘願放棄大好前程嗎?

其實,不得不說關羽這個人不僅僅是忠義,眼光也長遠。

曹操對關羽好,關羽也知道,不過在曹操手下,他能得到什麼?當時曹操手下有大將張遼,徐晃這些人,說白了關羽跟了曹操最後也只能是和這些人一樣,能夠成為一名上將軍就不錯了。並且,曹操畢竟是當時很多人心中的叛臣,人們都叫他“曹賊”,跟了曹操關羽也怕遭到罵名。

關羽這個人一向心高氣傲,自然對這些還是不滿足的。而劉備當時雖然沒有多大實力,但是劉備起碼是漢室宗親,名正言順。關羽與劉備相交之後,也發現劉備的確是有才,是能夠成大事的人。還有一點,他們是結拜兄弟,只要劉備成功了,關羽的地位可想而知。

關羽也是在進行賭博,最後他到了劉備身邊,劉備也成功了。作為劉備的結拜兄弟,他也得到很高的待遇。不僅僅如此,還得了忠義之名。其實,與其說關羽是因為忠義而不願接受曹操,前去追隨劉備,倒不如說他放棄曹操追尋劉備成全了忠義之名。在那種戰亂的年代,誰不希望建功立業,只不過關羽的確有過人的眼光,能夠拒絕曹操這樣的“大腿”。


阿宇的美食日記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食則同席,寢則同榻,兄弟三人同懷匡扶漢室之大志。除了深厚的兄弟之情,共同的理想抱負也是他們能夠結下生死之交的重要基礎。

曹孟德厚待關雲長,也就是他的“攻心之舉”,無非想感化關羽成為他逐鹿中原,統一天下的工具而已。關羽熟讀春秋,箇中緣由焉有不明?

所謂“道不同不足與謀”,千秋大義的關雲長追求的終極理想和目標絕不僅是拜印封侯,故曹操用這些厚恩利誘對他起不到絲毫作用。

故在他得知兄長劉備的消息後,不惜一切,掛印封金,保護著二位皇嫂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歷盡劫難,終得兄弟團圓,重創大業,留下千古佳話。

後人敬仰關羽重義輕利,忠心赤膽的崇高精神和品德,神話關羽為“關帝”,位列仙班,尊為“武財神”之一。反映了中華兒女崇尚忠義,厚德崇信的民心所向。在今天我們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仍然具有非常現實的積極意義。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直到今天,在三國曹魏故都許昌,還遺留著關羽夜讀春秋的“春秋樓”,許田射獵的“射鹿臺”,關雲長挑袍辭曹發生地的“灞陵橋”等珍貴歷史遺蹟。時刻警示和激勵著全體國人,秉承民族大義,國家大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共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鬥!


向之榮


在桃園三結義中,關羽、劉備和張飛三人義結金蘭,成為了生死兄弟。在古代,人們對於結義是很看重的。並不是說隨便什麼人都可以隨意磕頭拜把子,只有情投意合,志趣相投的人才會結義為兄弟。並且劉備關羽張飛因為在剿滅黃巾軍這一戰事中結為了兄弟,所以可以說他們之間是生死相依,將各自生死交給了對方。我們都知道,在血與火中結下的兄弟情誼是最牢不可破的。

關羽為人又最講忠義,既然和劉備、張飛結為了生死兄弟,那麼,在血與火中結下的兄弟情誼,關羽就不可能會對自己的拜把子兄弟兩面三刀,無情無義的去背叛他們而去轉投他人。而且對於關羽這種忠義之人,高官厚祿和金銀財寶對於他而言並沒什麼吸引力的。在他的眼裡,只有忠義。所以,即使曹操對關羽再好,關羽也不可能投降曹操,為曹操效力。

另外關羽會投降於曹操是因為曹操這個人利用了關羽的忠義,是不磊落的手段。而且自己能夠投降於曹操究根結底是因為自己的忠義,如果自己因為堅持不跟隨曹操,那麼自己就只有死,那麼就辜負了昔日的結拜兄弟的囑託,是不義。所以,關羽能忍辱負重迫於無奈投降於曹操,是在不陷兄弟於不義的基礎之上。結合以上原因,關羽這樣重忠義的人,是不可能跟隨曹操的。


海洋說歷史


因為曹操搶了關羽的女人!

曹操進攻徐州,將呂布圍困在下邳。此時,關羽幾次三番去找曹操,要求城破之後娶杜氏為妻。曹操本是個好色之徒,關羽這麼一表態,反而勾起了他的色心。城破之日,他搶先來到了杜氏的住處,一看杜氏果然長得國色天香,立馬將其納入自己的內室,絲毫不理會關羽。此時弄得關羽很沒面子,以為曹操這是成心戲弄,心中不安。

不過,這事還沒完。聽說曹操佔領徐州,秦宜祿立馬投降了曹操。也不知是杜氏吹了什麼床頭風還是秦宜祿確有能力,曹操任命其為銍縣的縣長。秦宜祿屁顛屁顛地走馬上任了。

一年之後,劉備與曹操決裂,從許昌逃了出來,趕往下邳。途中經過銍縣遇到了秦宜祿。隨行的張飛故意數落起秦宜祿:“曹操把你的老婆都搶走了,你還在這替他賣命,羞不羞?可不可恥?還要臉不?不如以後跟著我們混吧。”

張飛的這番話還真起了作用。秦宜祿抬腿跟著劉備、張飛就走,算是知恥而後勇。

不過,這劇情沒過多久就反轉了。秦宜祿走了幾里路,越想越不對勁。老張這是在忽悠我啊!不行,我還是得回去。跟著劉備沒希望,還是跟著老曹有前途。但秦宜祿此時再想回頭就難了。張飛心頭火起,直接就把他給宰了。

秦宜祿死了,杜氏也就再也沒了牽掛,安安心心在曹操府中當起了側室。雖說曹操好色,但對搶來的女人都不錯,對杜氏的兒子也是照顧有加,還在大庭廣眾之下得意洋洋地說:“世上還有誰向我這樣愛惜別人兒子的!”


春泥百草生


各為其主,互不勉強,其實是雙贏。關羽被圍,是必死之境,張遼勸降,實際上是曹操不殺之恩。曹操固然愛才,但關羽既然心繫劉備(當時帶著劉備老婆,坊間諸多傳聞,關羽有隱情云云,還有和曹操搶女人憤而離去的,我不扯那種話),曹操收到消息,其實是起殺心的,只是念頭轉得快,如果這樣放走關羽,反而落得個寬容愛才的好名聲,那麼將來會有更多降將死心塌地跟隨自己,實際上是好事,所以傳令放他自由離開。


其實在那個時代,人才走馬燈般到處跳槽,是很平常的事,根本沒有後代所謂忠義之說。張遼、龐德,都是降將,反而為後主賣力,不會有什麼壞名聲,這些魏國名將,未始不是曹操放離關羽的果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