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266亿美元

TrendForce预测冠状病毒对科技行业的影响 相机组件短缺

新闻早知道 | 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266亿美元

供应链分析提供商TrendForce发布了一份报告,评估了冠状病毒爆发对技术制造业的影响。

TrendForce预测,供应链是劳动密集型的,因此受到延期复工的严重打击,而且像相机模块这样的上游组件也会出现短缺。几家光纤供应商位于冠状病毒爆发的武汉,占全球产量的25%。(cnBeta)

小米智能面罩专利获USPTO批准:可追踪佩戴者呼吸质量

据外媒报道,最近,由于人们生活环境的污染水平不断上升,口罩和防污染口罩已经成为了主流产品。另外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的爆发,口罩变得愈发重要并且销量越来越大。日前,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批准了小米提交的“智能口罩”专利。

据悉,这款面罩将会内嵌一个计算机单元,其包含一块处理器(处理来自口罩机载传感器的所有数据)、一块尺寸模块(负责储存计算数据)、一块电池(为所有设备供电)、一个连接模块(传送所有储存数据)和标准空气过滤器。

根据小米的介绍,该智能口罩还拥有一个可以用来计算“污染吸收量”并记录口罩总佩戴时间的传感器。然后处理器会通过一款配对设备如智能手机启动无线连接从而将用户在规定时间段的空气呼吸量数据传送到应用中。

一旦数据传输完毕,口罩就会通过呼叫中心服务器的空气质量指数数据来让用户实时知晓自己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cnBeta)

Berg Insight:全球智能交通市场正处于成长期

据数据统计,2018年欧洲用于公共交通领域的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市场价值为15.6亿欧元,正以6.8%的年复合增长率在增长,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21.6亿欧元。北美市场2018年市场也达到10.7亿欧元,预计2023年将达15.2亿欧元,增幅为7.3%。Berg Insight认为,全球智能交通市场正处于成长期,并在未来五年内将持续增长。

Berg Insight的分析师表示,在北美和西欧,具备GPS定位功能和无线通信功能的车载系统普及率都非常高。然而,地中海国家和东欧国家仍然落后。

在渗透率高的成熟市场,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对公共交通的信息技术(ITxPT)的需求增加,该技术方案可以对相关标准的实施提供支持并对IT设备即插性提供支持,有效提升系统的兼容性。

2020年,随着5G商用的开始与汽车技术的进一步成熟,车联网又再次不断被人们提起,显然,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正在成为整个公共交通领域智能化的核心。(安防知识网)

疫情之下半导体复工良好 终端需求后延不改景气趋势

半导体复工情况好于平均水平,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节后受疫情影响,国内企业复工率相比往年同期普遍下降,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复工情况相对较好。

半导体作为电子产业链上游,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结合其复工复产情况来看,预计受疫情影响较小,建议关注北方华创、精测电子、南大光电、雅克科技、华天科技、长电科技等。终端需求或将后延,氮化镓有望加速渗透。

一季度为消费电子行业传统淡季,占全年业绩比重相对较低,如疫情如期稳定,二季度有望迎来终端需求的报复性反弹。(国开证券)

IDC: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266亿美元

至2020年,中国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266亿美元,是支出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美国。中国市场的三大热点投资项目依次为可持续基础设施、数据驱动治理以及数字化管理。在预测期间内(2018-2023年),三者支出总额将持续超出整体智慧城市投资的一半。

IDC全球客户洞察及分析部门项目经理Serena Da Rold指出:“在最新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中,IDC拓展了对于智慧生态系统的研究与规模预测,其中新增了智慧港口、智慧体育馆及校园。

同时,本期的城市数量增加至200个以上,但智慧城市年支出超过1亿美元的城市不到80个,而大约70%的投资发生在智慧城市年支出小于100万美元的城市。这对于相关技术供应商来说充满机遇,他们可以将大型项目的经验应用于更小型、更多元化、更有利于客户承担的项目中,为中小型城市创造价值。”(IDC中国)

紫光芯片SM9算法获国密二级认证

近日,紫光国微旗下紫光同芯安全芯片THD89搭载的SM9算法获得国密二级认证,成为国内首批获得该项认证的安全芯片之一。

紫光国微介绍称,SM9算法是国密局颁布的一种基于用户标识的密码算法,无需申请数字证书,减少了申请和验证环节,在保障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相关领域的身份认证和数据安全方面具有优势,适用于智能终端安全、物联网安全、云存储安全等热门应用。(安防知识网)

安顿上线可穿戴“智能体温监测” 人工智能助力疫情防控

安顿发布消息称,智能体温监测正式上线。这是安顿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警模型”推出后,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与中医理论的创新融合,助力精准判断疾病风险的又一举措。

据介绍,此次安顿上线“智能体温监测”功能,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连续监测,每隔一小时将数据上传至云端,经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将计算的体温数值回传至APP上,便于用户提早发现身体异常,及时就医诊治。(中国网财经)

广州公交上演“硬核”防疫:人脸识别最快1秒完成温测

新闻早知道 | 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266亿美元

据广州市交通运输局介绍,随着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公交车客流量不断上升。新上线的公交人脸识别测温仪可实现秒级检测、自动预警,让测温防控工作更加安全、智能。

公交人脸识别测温仪安装在公交车门位置。乘客上车刷卡时,该测温仪可以自动检索乘客头像,锁定额头区域进行多点测温,并结合车门环境,屏蔽周边环境和人员的影响。

该设备可最快1秒完成扫描探测温度,并用语音向司机报送乘客健康情况。即便是人多的时候,也可以快速地完成测温,避免乘客拥挤。公交车司机无需再分身扮演测温员的角色,提高了公交营运的安全性。(新华网)

美媒:美国政府或将禁止所有中国企业采购美国半导体芯片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制定针对华为公司的贸易新限制。美国将试图切断华为的半导体供应,全世界所有有意使用美国设备为华为公司生产芯片的公司都必须获得美国许可,美国芯片业人士称这将切断中国获得关键半导体技术的途径。

据报道,美国商务部正在起草修改所谓的“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oreign direct product rule),该规则限制外国公司将美国技术用于军事或国家安全产品。知情人士说,如果中国华为打算使用美国的设备为华为生产芯片,那么美国商务部可能会要求全球(使用美国设备)的芯片工厂获得生产许可证。

据报道,半导体一直是中国从美国进口最多的产品之一,而且美国政府内部并非所有人都支持这个想法。(环球时报)

Berg Insight:2023年智能停车传感器市场将翻一番

Berg Insight关于智慧停车市场的最新调研显示,2019年全球无线连接停车传感器安装数量达到130万个,并以19.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预测到2023年该数字将翻一番。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完成了漫长的试点项目后,已经开始大规模铺开智慧停车应用。华为原芳表示,从未来出行来看,不只是在路侧,一定是“聪明”的路加“智慧”的车,这方面国家都有政策在推动,在做智能化的升级。

未来汽车会变成最大的“移动终端”,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如摄像机、交通灯、雷达等,实现道路数字化,让信息和车进行交互、感知、预判、引导,使得未来出行更加安全、高效、便捷。无疑对于传感器市场而言,将迎来全新的黄金时期。(安防知识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