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互聯網科技企業做了些什麼?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了一段時間,在這個期間,社會各行各業紛紛投入到抗擊疫情的行動中。與捐贈醫療物資的、有捐款的、有對湖北進行人力支援的。在這個特殊期間,大家都在獻出自己的力量,一起對抗疫情。

這次,互聯網科技企業,也運用了全新模式、新技術來抗擊疫情。在疫情期間有三大讓人疫情深刻的科技新詞:

一、無接觸服務

由於新冠肺炎存可以人傳人,為了控制疫情,不得不採取封閉式管理。在這個時候,無接觸服務就悄然興起。

1月26日美團外賣率先在武漢推出“無接觸配送”服務,之後,餓了麼、盒馬等一系列互聯網企業,也紛紛開始大力推動無接觸配送、無接觸取餐服務。

疫情之下,互聯網科技企業做了些什麼?


為切斷病毒傳染路徑,結合“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的需求,各地的地鐵、客運等客流人員密集公共場所,除安檢都增加了“測溫”工作。很多地區推出了無接觸測溫安檢一體機,這個既能夠完成體溫監測,又避免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

二、雲產業

宅經濟讓遠程辦公、在線教育、雲直播、雲蹦迪火了起來。網絡讓“雲”產業開始在這場疫情之下迸發出巨大的火花。

疫情之下,互聯網科技企業做了些什麼?


雲產業可以讓大家在特殊時期,能夠最大限度地免費人員聚集,讓大家在家正常的學習、上課以及娛樂。

三、大數據+

這次的疫情之中,大數據也起到了不少的左右。多地政府和企業運用到了大數據技術,準確地掌握疫情數字,也讓民眾及時瞭解疫情變化。

疫情之下,互聯網科技企業做了些什麼?


例如:南昌運用大數據識別重點防控區域及高危人群,同程藝龍大數據助力疫情防控,小程序、APP均上線新型肺炎確診同行程查詢服務。百度利用平臺上公開的遷徙大數據,對武漢流出人口進行了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