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没到过农村几次的“专家”,如何写出大篇幅农业学术论文的?

不知从何时起,专家这个名词成了众人调侃的对象,大家亲切地将“专家”叫做“砖家”!

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很多农业“专家”不到基层调研指导农业?又是怎么写出大量农业论文的?

很多没到过农村几次的“专家”,如何写出大篇幅农业学术论文的?

农业“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经对着办公桌前的学生说:搞农业不是纸上谈兵,不到田地里去就不能真正了解农业的真实情况,农业科研就是要下田入地!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信袁隆平的这句话让很多所谓的农业专家汗颜!



指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知识全面的人;特别精通某一学科或某项技艺的有较高造诣的专业人士。


我在想,一些农业专家们都不是地道的农村人,甚至有些没到过几次农村田地里的城市人,竟然能长篇大论写出那么多专业性很强的农业学术论文,实在令人钦佩!

很多没到过农村几次的“专家”,如何写出大篇幅农业学术论文的?

曾经,一位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的教授发表观点:目前农村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农民收入低!并且大篇幅的论述了农村的一些问题,其中有一句是:村庄缺少约束“刁民”的力量,“刁民”成为村庄中“堂堂正正”的力量,在文章中用“刁民”来形容某些农民,这位教授的观点引起热议!

这位教授我不知道是不是农业方面的专家,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去过农村,他不是谈的农业的问题,而是谈的农民、农村的社会问题,自己的一些观点竟然斩钉截铁地否定了全国所有农民和农村,最起码我认为这位专家说话具有片面性!

很多没到过农村几次的“专家”,如何写出大篇幅农业学术论文的?

1 一些没到过农村几次的专家,是如何写出大篇幅农业学术论文的?

针对此问题不少网友展开了激烈讨论:

有人认为:现在的中国确实存在这么一种现象:整日坐在办公桌前的所谓的砖家对一些地道而有实践经验的人指指点点,甚至有些砖家都没有到过农村、没有摸过土地都可以写出长篇大论的农业专业学术文章,靠一些高谈阔论的理论知识居然被评为砖家!

还有人认为:既然能写出专业性的农业论文一定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一定是去基层做过调研的!不能像农民那样整日守着土地吧,最起码也是去做过相关摸底的!

很多没到过农村几次的“专家”,如何写出大篇幅农业学术论文的?

我看过某些所谓的农业专家讲述的观点,有一些观点作为农民的我是不怎么认同的,虽说我也是个没多少种地经验的年轻人,但是某些观点我们也是可以看出好赖的!

我是这么认为:有些农业专家没去过几次农村却能写出大篇幅学术论文确实是存在的,至于内容中有哪些是切合实际的又另当别论!既然能成为专家,他们对农村、农业肯定有着专业的见识和想法,我想他们最多对农业未来的规划或者是农业的发展方向可能有所指导意见!然而谈起实际中的种地养殖可能正在实践操作的农民更有发言权吧!

很多没到过农村几次的“专家”,如何写出大篇幅农业学术论文的?

农业的事不是那么简单的,有调查才有发言权,专家们提出的意见一定要慎之又慎,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要遵循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要想精准适策,专家必须找到病根在哪里。


很多专家应该是这样得出农业方面的结论!

在电脑前整合各地方汇报的农村、农业信息,梳理各地方农村的素材,再看网上各种农民的意见和想法,再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加上这一大堆的资料,偶尔到农村走一圈写出带有结论性的农业学术论文!

很多没到过农村几次的“专家”,如何写出大篇幅农业学术论文的?

然而有些结论却是与实际情况背道而驰,没有十足的实践相支撑,难怪网友们亲切地称某些人为搬砖的砖家!

大家对此有何看法?


很多没到过农村几次的“专家”,如何写出大篇幅农业学术论文的?


唯恒农业,一群在农业种蹒跚前行的新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