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病房偷拍照刷屏:讀書和不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在哪兒?

這張病房偷拍照刷屏:讀書和不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在哪兒?

這張病房偷拍照刷屏:讀書和不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在哪兒?

截至2月17日09:45,全國新型肺炎確診人數已達70636例,防疫形勢依然嚴峻。

為防止人員聚集,各地企業、單位延遲復工或採用線上辦公模式,學校也開設了網上直播課程。

每個人都在這種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中,共同對抗疫情,同時保障工作學習不耽誤。

如今,各省醫療隊持續增派人手,馳援武漢,治癒人數不斷攀升。

作為普通人,我們無法像醫護人員一樣,在前線與病魔直接搏鬥。

但也要打起精神,把正常生活踏實過好,也算是給國家出一份力。

前幾天,在武漢“方艙醫院”,一張病房偷拍照被瘋傳。

照片中,大多數病人都在玩手機,聊天,或躺著睡覺。

唯獨一個身穿藍衣的年輕人,聚精會神地看著書,彷彿身邊的紛繁嘈雜都與他無關。

這張病房偷拍照刷屏:讀書和不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在哪兒?

網友們稱他為“清流哥”,今年39歲,是一位留美博士後。

今年春節前回武漢探望父母,沒想到全家感染肺炎。

在這樣的環境下,他依然保持著對知識的渴望,從容淡定地翻著手中的書本。

評論區裡,很多網友都表達了佩服之情。

這張病房偷拍照刷屏:讀書和不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在哪兒?

有人說,他看的不是書,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活法。

在疾病面前,浮躁面前,也能安然和自己相處。

想起周國平的一句話: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

這句話,用在“清流哥”身上再恰當不過。

這張病房偷拍照刷屏:讀書和不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在哪兒?


01

  • 讀書,能驅除浮躁。

疫情爆發至今,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

每天待在家裡,感覺什麼也不想做,時間就在不知不覺間,悄悄流逝了。

有人為了關注疫情,不停地刷新聞。

放下手機,又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只好躺著,睡著,虛度光陰。

實際上,我們每天能獲取到的有用信息,頂多30分鐘就可以看完。

但大部分人卻用了不止3個小時,去刷許多無用,甚至有害的視頻和言論。

以至於內心變得無聊,浮躁。

如今的年輕人,極其缺乏靜下心來,與自己對談的能力。

這在疫情期間,尤為明顯。

這讓我想起,猶太教有一個叫“安息日”的節日。

這一天最大特點是不能工作,商場、飯店、娛樂場所都關門謝客,公交車也停運。

人們在家中靜心祈禱、反思,嚴禁走親訪友、外出旅遊和參加其他社會活動。

唯獨有一件事是特許的,那就是讀書。

也因此,猶太民族的人口只佔世界的0.2%,但在過去的100多年裡,他們卻獲得了近30%的諾貝爾獎。

讀書,是一個人沉澱下來審視人生的過程。

越是艱難的時刻,越需要我們靜下心來,紮紮實實過好生活。

因為只有靜下來,才是一個人進入深度自省的開始。

楊絳曾經說過:

“許多人的問題,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對她而言,讀書是一種信仰。

多讀書,不僅能從中汲取處世之道,通情達理。

還能在任何境況下,保持清醒和淡定。

陳繼儒在《小窗幽記》裡說過一句話: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讀書能遠離喧囂,守得一方淨土,有助於修身養性。

很多時候,外在的困難和挑戰並不可怕,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只有不斷從書本中審視自我,才能過得更加從容。

這張病房偷拍照刷屏:讀書和不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在哪兒?


02

  • 讀書,可以使人安心。

古人說:“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疫情當前,最能看出一個人讀書多少,學識高低。

有些人過度擔心、恐慌,失去判斷能力,聽風就是雨,不斷給別人添亂。

而有些人,主動自我隔離,待在家裡,拒絕一切非必要活動,讓病毒失去擴散的機會。

當災難來臨,一個人所學的知識,就是最有力的武器。

疫情剛開始的時候,缺乏知識的人不知道嚴重性,堅決不戴口罩。

而學過生物的人,明白病毒傳染的三個基本環節。

知道老年人是易感人群,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通過飛沫傳播,而阻斷傳播途徑的最好辦法,就是戴口罩。

曾經枯燥無味的知識,在這個時候,發揮了作用。

一天晚上,新聞報道說,“75度酒精可以有效滅活病毒”。

瞬間,網友炸開了鍋,紛紛表示要喝酒防病。

多少人呼朋喚友,外出喝酒,讓堅守數日的“少出門、勿聚集”成了一句空話。

而有知識的人,會仔細琢磨這句話。

要知道,市面上常見的酒精飲品,最烈也才60度出頭。

再往上走的高度數酒精,根本不會用於日常飲用。

其次,酒精要消滅冠狀病毒,需要跟它接觸。

而冠狀病毒在人的肺部,喝下的酒去的是腸胃。

不同器官和系統,兩者完全不沾邊。

更何況,喝酒傷身,在這個流感季節,亂喝酒,還有可能沒病喝出病。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謠言,像抽菸防肺炎,寵物傳播病毒等。

無知的人總會輕信,而有識之士則會加以思考、辨別。

俗話說,“謠言起於惑者。”

所謂“惑者”,是那些把無稽之談當做事實傳播,缺乏反思和質疑的人。

當他們以訛傳訛,不斷製造恐慌,其危害程度不亞於病毒。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不敢說每個人學到的知識,都能派上用場。

但讀書帶給人理性分析,辯證看問題的習慣。

能讓你在人心惶惶中保持冷靜,在眾說紛紜中保持思考。

當危險來臨時,第一反應不是害怕,而是用自己的知識去戰勝恐懼,心生安定。


03

  • 讀書,救人於水火。

人為什麼要讀書、學習?

放在平時,答案或許有些蒼白: “為了找一份好工作,賺更多的錢。”

但這次疫情,卻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讀書,能成為像鍾南山那樣的英雄,救人於水火。

疫情來襲,昔日的電影明星、歌星、網紅都顯得那麼暗淡無光。

當84歲的鐘南山院士挺身而出,掛帥親征,奔赴武漢。

人們嘴裡唸叨著“鍾南山說出門,我們才出門”的時候。

我們才深刻地認識到,誰才是應該追捧的大明星。

這場疫情中,我們不僅認識了出生於醫學世家、曾在英國進修的

鍾南山.....

這張病房偷拍照刷屏:讀書和不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在哪兒?

還知道了從赤腳醫生,一路苦讀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學專家的李蘭娟

這張病房偷拍照刷屏:讀書和不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在哪兒?

獲得復旦大學博士學位,先後在香港和美國進修,成為博士後醫學學霸的上海市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

這張病房偷拍照刷屏:讀書和不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在哪兒?

同時,我們還知道了那些用專業知識和犧牲奉獻,將疫情攔截在醫院裡,將我們隔離在安全中的一線醫護人員們。

認識了無數的專業工作人員,他們重返各自的崗位,晝夜加班。

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新建的醫院、補充的物資,也有了全國更多城市的遠程辦公,遠程會診,線上課程....

他們用勇敢和擔當去化解災難,成為國家和人民的中流砥柱。

這張病房偷拍照刷屏:讀書和不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在哪兒?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核心:

讀書。

在沒病沒災的日子裡,這些真正的偶像也許默默無聞。

但在黑暗降臨的時刻,他們就像一束光,引領我們來到開闊而有序的光明地。

讀書,讓他們擁有專業素養,職業精神,構築起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

這才是一個國家,撐起和平歲月的根本保障。

這張病房偷拍照刷屏:讀書和不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在哪兒?


04

  • 讀書,照亮前行的路。

這一年的開頭,過得很難。

但疫情終將結束,我們也終將整裝待發。

繼續面對艱難的生活,和這個不太公平的社會。

也許,你現在並不富裕,沒有好的家境,沒有優異的成績,沒有一份光鮮亮麗的工作。

但慶幸的是,有一件事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那就是讀書。

它可以幫你走出自我的狹小,領略世界的浩瀚,學會明辨是非,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你現在可以不優秀,但讀書,能讓你未來可期。

海明威在《真實的高貴》中有一句話:

“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無論從人生意義,還是功利角度來說,讀書都是最好的出路。

這張病房偷拍照刷屏:讀書和不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在哪兒?

前段時間《主持人大賽》熱播,評委董卿一如既往出口成章、氣質如蘭。

一顰一笑,一字一句都散發著魅力。

有人讚歎:“看董卿的節目,總是那麼賞心悅目。”

大氣、睿智、處變不驚,彷彿就是為她量身定做的代名詞。

可曾經的董卿,也試過多次陷入事業低谷,無時無刻感到失落、焦慮和迷茫。

而讀書,成了董卿的救命稻草。

通過讀書的滋養,董卿平復了浮躁,想清了方向。

通過繼續升學進修,事業走出了泥沼,更上一層樓。

這張病房偷拍照刷屏:讀書和不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在哪兒?

《朗讀者》視頻截圖

主持人崔傑曾經感嘆道: “董卿繼續深造的選擇很正確,這樣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

董卿說:“我始終相信我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出色。”

也許,書籍並不能帶來好運,但它卻能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讀書,能改變人和思維方式,豐富並完善人格。

讀書,也決定了我們一輩子的心胸和視野。

讀書,是天塹變通途的機會,也是照亮世間一切美好的燈塔。


這裡有足夠的理智與情感

有分明的事實和言論

這裡有真正的中國

在這你能看到真正追求進步與美好的——中國人

所以關注微信公眾號【最國刊】吧,我們一起向上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