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費包乾、懸賞揭榜……上海“科技抗疫”升級推十項措施

2月18日,上海市科委制定發佈《關於強化科技應急響應機制 實現科技支撐疫情防控的通知》,再推快速啟動應急攻關專項,實施經費包乾、首功獎勵制,面向全球懸賞揭榜,提供科研資源開放共享、“零接觸”、“不見面”等服務報道,優先提名科技獎勵,強化科研安全和誠信等10項疫情防控期間的科技應急措施。

十項措施具體包括:

1.專欄徵集應急攻關需求和建議

在“上海科技”網站(http://stcsm.sh.gov.cn)指南征集建議欄目中,開設“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研究”專欄,廣泛徵集意向項目。通過專家論證,將疫情防控急需、專家認可度高的研究方向納入應急專項,對於應長期積累和深入研究的方向,納入相關科技計劃進行支持。

2.啟動應急攻關專項

圍繞病毒溯源與流行病學、致病機制與治療靶點、檢測試劑與快速篩查、新藥(疫苗)研發與快速製備、臨床診療風險防範與標準制定、大數據與公共衛生決策支撐,以及相關應急體系和能力建設等方向,開展科技攻關。可採取自上而下、一事一議的決策機制,通過定向擇優或定向委託等方式確定項目承擔單位,快速響應、快速籌備、快速啟動項目。

實施“懸賞揭榜制”。根據快速檢測、臨床診治、疫苗和藥物研發等的技術需求,凝練懸賞標的,向全球招募揭榜者,對完成目標取得實效的勝出者給予獎勵。

實施“項目專員制”。指派專人跟蹤應急專項進展,負責督促、協調等工作,確保人員物資調配、臨床試驗、審批等環節的無縫銜接。

實施“首功獎勵制”。對於提前完成研發任務、成果在臨床獲得應用、為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貢獻的項目,給予獎勵。

實施“經費包乾制”。對應急攻關項目的經費,不設開支科目比例要求,允許項目承擔單位自主使用。

3.激勵科技人才擔當奉獻

對投身疫情防控一線、積極開展科技攻關併為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在兩個年度(2020、2021年度)的“優秀學術/技術帶頭人計劃”“啟明星計劃”“揚帆計劃”“浦江計劃”等人才計劃中,實行預留申報名額、優先支持等政策,並優先推薦申報國家級人才計劃和科研項目。

對投身疫情防控一線的科技人員,其品德、能力和業績表現,直接作為職稱申報評審時的重要依據;適當放寬學歷、資歷、繼續教育學時等條件,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個人技術總結可以替代論文指標;作出重要貢獻或表現突出的,在職稱評審時給予重點推薦。

4.提供科研資源開放共享和支撐服務

在“上海科技”網站開設專欄,供公眾查詢與疫情相關的文獻、數據、儀器、服務等信息。

本市功能型平臺、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專業技術平臺等各類科研基地,優先向參與疫情防控的企業和科研單位提供開放共享服務。

疫情防控所需的重大儀器設備,凡財政資金購置的,除按本市儀器共享規定實施共享外,由市科委根據實際需要,統一協調使用。

各實驗動物生產單位應當把抗疫用實驗動物列為最優先供應,積極與科研單位開展聯合攻關,為抗疫科研提供精準服務。

5.鼓勵企業投身疫情防控和創新轉型

開設創新挑戰賽疫情防控專場,鼓勵企業通過懸賞方式尋求技術支持,解決疫情防控關鍵產品研發、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對研發成功、產品批量投放市場、為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貢獻的懸賞企業,給予獎勵;對基於疫情防控需求提供成果評價、專利運營、產業對接等技術轉移服務,服務績效顯著的科技服務機構,給予獎勵。

因參與疫情防控關鍵產品研發、生產,面臨資金壓力的科技企業,給予貸款利息和保費補貼。積極發揮科創企業上市培育庫的作用,支持為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創新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鼓勵企業創新轉型,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創新業態、創造範式,引領“零接觸”“少接觸”的“在線”生活、生產方式。

6.加強國內外科技合作

支持本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業與有關地區開展疫情防控相關的科技聯合攻關項目;2020年度國內科技合作計劃的地域範圍,增加湖北省;對本市派出到湖北省的醫護人員,兩年內(2020、2021年度)申報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相關的國內科技合作項目,給予傾斜支持。

2020年度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優先支持新冠病毒肺炎相關研究;將有關新冠病毒肺炎研究的政府間合作項目支持範圍,擴大至全球受到該疫情影響的國家或地區;加強上海與國際優質科研力量在疫情防控、藥物與疫苗研發等相關領域的交流合作。

7.做好疫情防控科學普及

針對疫情防控需要,組織引導各類媒體平臺、科普資源平臺、社會化專業科普機構等,及時開展疫情防控科普宣傳。

設立疫情科普專項,通過後補助方式獎勵在疫情中向公眾提供權威疫情防控知識、幫助公眾提升疫情防護科學觀念的單位和個人。

對獲得專項支持的優質科普內容,優先推薦申報國家級科普項目評選。加強對疫情防控科普先進單位和個人的表彰獎勵。

在2020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的評審中,對與疫情防控相關的科普類候選對象予以傾斜。

8.強“零接觸”服務保障

啟用新版上海市科技管理系統,實行項目申報、評審、立項等主要業務的在線操作,實現全流程“無紙化” “零跑腿” “零接觸”,提供高效、安全、便利的服務和保障。

對辦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有關事項,實施“不見面”審批;對辦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延期、變更、註銷業務的,採用“承諾制”並實現全程網上辦理,無需到現場提交紙質材料核驗。

9.強化科技獎勵的價值導向

對在疫情防控前線工作或對疫情防控作出積極貢獻的科技人員,優先提名上海市科技功臣獎、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對參與疫情防控貢獻突出的外國專家,優先提名上海市國際科技合作獎;對在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科技成果,優先提名2020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且不受論文公開發表2年以上、核心專利已授權或整體技術應用必須2年以上的限制,提名時間視疫情防控進展可適當延長。鼓勵社會力量設立的科學技術獎,優先獎勵在疫情防控中作出重要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10.強化科研安全和誠信理念

涉及新型冠狀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研究、檢測、診斷等科研活動的,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嚴格遵循個人防護、樣本管理和廢棄物處置等具體要求,做到應防盡防、應控盡控,確保生物安全。從事生物醫藥領域研究開發和新技術臨床應用的,要嚴格遵守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法律法規,加強相關研究的倫理審查和知情同意。

對積極圍繞疫情防控開展相關技術研發和產品生產,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納入信用良好記錄,在科研項目資助、項目過程管理等方面給予優待。對於在疫情防控中弄虛作假、浮誇浮躁等科研不端行為,一經查實,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對因疫情防控導致項目申報、合同簽訂、結題驗收、年度績效評價等延誤,經報備審核後,不納入失信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