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春江花月夜》何以“孤篇蓋全唐”

張若虛是我國古代唐朝時期的詩人,他的一生十分短短暫。留給後人的佳作,在《全唐詩》中也僅僅只收錄了兩首。一首為

《春江花月夜》,一首為《代答歸夢還》。而他的這首《春江花月夜》成為了千古的絕唱,並有著“孤篇蓋全唐”的美稱。而張若虛這個人也只因他的這一首《春江花月夜》聞名遐邇,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一起,被稱為“吳中四士”

“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春江花月夜》何以“孤篇蓋全唐”

《春江花月夜》整首詩一共九個段,四十六句,每四句一押韻,這樣在結構和體裁上就十分的嚴謹和對稱。張若虛的詩風,也獨樹一幟。他在寫詩風格方面,對上承接了齊國和梁國,對下又緊緊銜接著盛唐,也正因如此,初唐四傑,也往往被後人們認為盛唐的詩歌興盛局面就是他們奠定下了良好的基礎。

“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春江花月夜》何以“孤篇蓋全唐”

唐代一直被稱為是中國古詩的巔峰之至,在這個古詩遍地開花的朝代中,誕生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詩人。就像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還有家喻戶曉的小李杜,都是在這個時期所湧現出來的著名詩人。為何就只有張若虛的這一篇《春江花月夜》有如此之高的美譽呢?

“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春江花月夜》何以“孤篇蓋全唐”

能被稱為美的作品,肯定是帶著感情的。這首詩它是以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著手,再用情這個字牽線。沒有華麗的詞藻,但韻律卻十分的婉轉悠揚,讀起來很有節奏感,就像一首曲子。從月亮升起的時候到月亮落下的時候,這個情字貫穿著始終。用筆墨紙硯展現了一幅畫,在寫春江的時候,用四個時而連筆,寫出了江水的曼妙無奇。接下來在寫月亮的時候,就像是在作畫,月亮由粗到細,再由細到粗,這表面的意思就像是時間的推移,而內在的變化卻是詩人內心情感的抒發。

“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春江花月夜》何以“孤篇蓋全唐”

詩人別出心裁的將江水和月亮作為全詩的主要脈絡,這兩種事物在表面上看起來完全不適合放在一個篇章裡面。而張若虛卻將這兩種事物完美的結合起來,形成了互相依靠卻又互相牽制的語境。就像在這世間,物與物之間都是單獨存在的,也正好象徵著人和人之間也是獨立的存在,而詩人將這春、江、花、月、夜五種獨立的事物聯繫到一起,賦予了情字的靈魂,真的是堪稱一絕。

有著對人生短短几十載的感慨,有著對未來生活的憧憬與嚮往,有著面對現實生活所帶來的淡淡悲傷,有著對浩瀚宇宙的種種疑問,有著對遠在家鄉的婦人深深的思念。看起來就像是萬物復甦合和生命的輪迴,而實則確實帶著十分傷感的意境,但這些傷感在字裡行間之中完全沒有十分清晰的表露出來,就像春日給人們的感覺就像是希望,海水和月亮象徵著的就是永恆。

“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春江花月夜》何以“孤篇蓋全唐”

開篇的時候將江南的自然風景所勾勒出來,描繪了生機勃勃的夜晚美景。而接下來將海水和明月又相互交融,就好像海水連著明月,明月連著海水,海水和天空融為了一體,轉而又構成了波瀾壯闊、壯觀無比的景色。繼而又是從遠處的景物寫到近處的景物,春水繞著花草叢生百花盛開的田野靜靜的向著遠方流淌,這時候的月亮將自己的光輝灑在了花叢之中,看起來十分的冷豔,在這時候的江南夜色籠罩下,就呈現出了一種靜謐的景象。一江的春水連同著大海,皎潔的月光照在江水上面,伴隨著波光粼粼的江水閃閃發光。這些靜態的景物就像作者在思念婦人,讓我們既看到了江水的動態,又看到了皎潔月光的靜態。伴隨著景物的不同,引發出來的心境也不同。

“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春江花月夜》何以“孤篇蓋全唐”

這首詩從總體上可以分為三層。而這三層每一層所表達的含義也各不相同,第一層就只是簡簡單單的讚揚春、江、花、月、夜這些自然景物自身所散發出的美。第二層表面上看起來是詩人在感嘆時間的飛快,以及面對時間的匆匆流逝自己卻又無可奈何,而內在的含義卻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而這最後一層才是真正的抒發了作者心中的所感所想以及所悟,這才是情字的最後流露。當時他身在他鄉,即為遊子,抒發了自己思念婦人的離愁,也抒發了自己在青春年華中的失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這一句就將江水和月亮同人的生命相比較,江水還是當年的江水,月亮還是那個月亮,而人的生命卻是短暫的,雖然生命很短暫,但是人類卻是代代相傳,也正是這一點和月亮以及江水他們亙古不變的永恆性融為了一體。

“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春江花月夜》何以“孤篇蓋全唐”

在全唐的詩裡面,很少能夠找到在一篇詩中將春、江、花、月、夜這些景已經物貫穿在一首詩裡面,並且在描寫不同事物的時候,還寓意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像詩仙李白的詩多就帶有浪漫主義的色彩,詩聖杜甫的詩多帶有悽楚困苦的悲傷淒涼之感,而張若虛這首詩,涉及的景物蘊含的感情是十分多的,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以此也鑄就了這首詩成為唐朝時期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