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詩壇“三大天后”之首——李冶外傳


大唐詩壇“三大天后”之首——李冶外傳

大家知道,大唐詩壇有“三大天王”: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您也許不知道,大唐詩壇還有“三大天后”:李冶、薛濤、魚玄機。她們容貌出眾、風情萬種,學識淵博,才藝俱佳,是詩壇精靈,曠世尤物,各領風騷數十年之久。從表面上看,她們是驕傲的,瀟灑的。但追尋她們的人生歷程,無一例外的是“命若浮萍無定根,哪堪雨打風吹去”?其內裡充滿掙扎與悲哀。李冶位居大唐詩壇“三大天后”之首,公認詩文最為了得。但是,她的命運卻最為坎坷,死得最為悽慘。

大唐詩壇“三大天后”之首——李冶外傳

唐 張萱 《掏練圖》局部

李冶(公元730-784年)字季蘭,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女道士、女詩人。《唐才子傳》說其“美姿容,神情蕭散。專心翰墨,善彈琴,尤工格律”,詩以五言擅長,多酬贈譴懷之作。宋人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李季蘭集》一卷,今已失傳。聞名遐邇的《全唐詩》存有其詩16首,其詩賦功力可見一斑。

大唐詩壇“三大天后”之首——李冶外傳

揚州 大明寺

一、弱齡早慧

據《唐詩紀事》記載,李冶小時候就表現出與年齡不相符的詩才。五六歲時,她父親攜其到庭院,手指薔薇讓她詠詩一首。她張嘴就來《詠薔薇》: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已看雲鬢散,更念木枯榮。她的弱齡早慧,令人心驚,是一個十足的小天才。但父親聽後,心情無比鬱悶。古人相信,詩是預言,而且往往是不祥的預言,稱為“詩讖”。 “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因“架”與“嫁”諧音,因而這兩句詩的意思就變成:尚未出嫁的女子,心緒就亂縱橫,想入非非。其父認為:她小小年紀就已春心繚亂,長大了鐵定要學壞的。他無不擔心地對其母說:“此女將來富有文章,然必為失行婦人矣”。後來,不幸而言中,果然是“知女莫若父”是也。

大唐詩壇“三大天后”之首——李冶外傳

揚州 平山堂

為防女兒長大後不守婦道,李冶11歲時被父親送到玉真觀修道,成為女冠即道姑。道教在唐代是“國教”,各地道觀林立,發展極盛,還出現了許多女道觀。公主、貴婦入道觀修行成為風氣。可以確定的是,許多女性入道,並非出於信仰,而是在陷於某種困境時尋求人生的出路。當然,也有經濟上的考慮。唐朝國策規定,“凡道士給田三十畝,女冠二十畝,僧尼亦如之”。雖然受田之數不多,但因為免除了賦稅徭役,棲身道觀之中能解決基本的生存問題,這應該也是出身低微、有才而命運不濟的李冶們入道觀的原因之一。

大唐詩壇“三大天后”之首——李冶外傳

李冶父親本想讓她修心養性,成為大家閨秀,將來好釣到“金龜婿”。不想豔遇和幸福指數很高的唐朝道觀卻不那麼清純,除了能給富家女鍍金,還是脂粉氣頗重的情愛場所。很多女道士名為清修,實為尋找清靜隱秘之地,行男歡女愛之事。很多風流才子都專程前來惠顧獵豔,年輕美貌的女冠往往成為搶手的交際花。道觀的風流韻事層出不窮,官二代、富二代女子趨之若鶩,甚至於皇家公主、貴婦如楊貴妃、玉真公主等都曾在道觀裡風流一番。道觀可以說是唐代另類青樓,以至於當時的道姑和娼妓幾成同義詞。

大唐詩壇“三大天后”之首——李冶外傳

揚州 個園

二、浪蕩情場

在唐朝開放的風氣催生下,小小年紀就知道嫁婦煩亂心緒的風流女詩人李冶,在道觀裡並沒有學會什麼三從四德、恪守婦道,而成為生性風流的女道姑中的佼佼者。這個秀色可餐、神情脫俗、書法精湛又文思敏捷的女情種,高張豔幟,浪蕩情場,成為與很多文人名士有染的著名道姑,枉費了她父親的一番苦心。與她交往的著名男人就有“茶聖”陸羽、詩僧釋皎然以及寫了著名詩句“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的唐朝著名詩人劉長卿等人。

大唐詩壇“三大天后”之首——李冶外傳

那時,正值妙齡的李冶先是鍾情於剡中隱士朱放。朱放字長通,襄州南陽人。唐代宗大曆中(約公元七七三年)前後在世。初居漢水濱,後以避歲饉遷隱剡溪、鏡湖間。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李冶結識了在剡中隱居的名士朱放。他們時常品茗清談、遊山玩水,度過了一段悠閒甜蜜的歲月。大曆中,朱放奉召闢為江西節度參謀,兩人不得不揮淚告別。臨別時,朱放寫下一首《別李季蘭》詩贈李冶:古岸新花開一枝,岸傍花下有分離;莫將羅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腸斷時。

大唐詩壇“三大天后”之首——李冶外傳

揚州 瘦西湖 圓拱橋

朱放離去後不久,李冶寫了《寄朱放》詩給他:望水試登山,山高湖又闊。想思無曉夕,想望經年月。鬱郁山木榮,綿綿野花發。別後無限情,相逢一時說。後人在評李冶與朱放時,一般都認為二人是戀人關係。這主要是從李冶的這首詩中得出的結論。朱放易地做官後,異地戀的相思之苦也讓李冶文思如湧,寫下了著名的《相思怨》: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可謂是“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是也。可惜,男人對風塵女子往往是逢場作戲,薄情的朱放一去不回頭了。

大唐詩壇“三大天后”之首——李冶外傳

在李冶春情氾濫的感情空窗期,風流倜儻的“茶聖”陸羽出現了。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撰寫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他也善於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不多。一段“茶乃養生之精華”的宏論之後,陸羽便俘獲了美人芳心。李冶以為自己找到了歸宿,就主動與陸羽雙宿雙棲。不料,英俊瀟灑的陸羽最愛的是深山的茶樹,而不是道觀的女人。半個多月後,陸羽便溜之大吉,徒留下茶飯不思、魂不守舍的茶妹妹在那傷心流淚。

大唐詩壇“三大天后”之首——李冶外傳

揚州 瘦西湖 五亭橋

正如她在《尋陸羽不遇》詩中所言:叩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好在茶聖多少也顧念幾許舊情,當聽到李冶因愛生病時,便立馬回來殷勤地遞茶送飯,精心護理,噓寒問暖。感動得女詩人詩興大發,寫了《湖上臥病喜陸羽至》詩:昔去繁霜月,今來苦霧時。相逢仍臥病,欲語淚先垂。強勸陶家酒,還吟謝客詩。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詩中流露出李冶對茶聖的一片痴情。只是美女和帥哥命運註定擦肩而過的。在引薦他的好友詩僧釋皎然與李冶相識後,陸羽還是走了。他只想與李冶成為“露水夫妻”。

大唐詩壇“三大天后”之首——李冶外傳

經歷了幾次失戀,體驗了太多情感挫折的李冶,寫了一首感觸頗深的《八至》詩: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對於夫妻的感悟頗有哲理,正所謂“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親時可靈肉與共、舉案齊眉、相濡以沫,甚至於為對方獻出生命;疏時形同陌路、不瞅不睬,甚至於反目成仇、互相傷害。經歷了多次感情聚散的李冶,自然知道男女情愛的箇中真味了。對於一個感情豐富的女詩人,經歷了朱放、陸羽的感情背叛後,她再也不奢望將終生寄託在單一男人身上了。移情別戀,遊戲人生成為她此後的生活常態。

大唐詩壇“三大天后”之首——李冶外傳

揚州 瘦西湖 玉帶橋

不久,李冶又戀上了詩僧釋皎然。釋皎然是陸羽情誼最深的朋友,他對陸羽茶事活動幫助最大。陸羽在釋皎然主持的妙喜寺內居住多年,收集整理茶事資料,後又是在釋皎然的幫助下,"結廬苕溪之濱,閉門對書",開始了《茶經》的寫作。兩人結誼近四十餘年,直至相繼去世,其情誼經《唐才子傳》的鋪陳渲染,為後人所深深欽佩。釋皎然俗姓謝,據說有個顯赫的身世,是南朝山水詩鼻祖謝靈運的十世孫。他長年隱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但"隱心不隱跡",與當時的名僧高士、權貴顯要有著廣泛的聯繫,這自然也拓展了陸羽的交友範圍和處世視野。

大唐詩壇“三大天后”之首——李冶外傳

釋皎然是一個不錯的詩評家,《唐才子傳》盛讚其詩評“皆議論精當,取捨從公,整頓狂瀾,出色騷雅”。可惜作為僧人的皎然早已看破紅塵、心如止水,任李冶頻拋媚眼,也不春心萌發,照樣坐懷不亂,與柳下惠無異。李冶無奈,也只能做不成情人做朋友,還贈了充滿調侃的詩給他:禪心已如沾呢絮。不隨東風任意飛。釋皎然居然大模大樣地回詩《答李季蘭》: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所謂的心底無私、義正詞嚴,應該就是這樣吧!

大唐詩壇“三大天后”之首——李冶外傳

揚州 瘦西湖 徐園

當然,作為大美女、大才女的李冶,生活中也不會缺男人的。她身邊還圍著一批有相當名聲和地位的男人。與李冶有密切交往的名人有韓揆、劉長卿、閻伯鈞、蕭叔子等人。這些人在她的著名社交詩都有所體現。她還大膽到公然以“黃段子”消遣劉長卿,打情罵俏的段位達到九段級別了。劉長卿 (公元726—786),字文房,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代宗大曆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劉長卿工於詩,長於五言,自稱"五言長城"。劉長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至今仍是全日制學校教材 。

大唐詩壇“三大天后”之首——李冶外傳

揚州 個園 院中亭

唐高仲武《中興間氣集》記載:“(季蘭)嘗與諸賢集烏程開元寺,河間劉長卿有陰重之疾,乃消之曰:山氣日夕佳。長卿對曰:眾鳥欣有託。舉座大笑,論者兩美之”。這段看似高雅的鬥詩,卻蘊含著一個不雅的黃段子。原來劉長卿詩風健朗,身體卻不大健朗,患有“疝氣”,病象是腸子下垂,使陰囊脹大。於是劉長卿為了減少痛苦,便經常用布兜托起陰囊。誰知風流大膽的李冶,立馬套用了田園詩鼻祖晉代陶淵明的詩句嘲笑劉長卿,詩界“辣妹子”的個人形象躍然紙上。

大唐詩壇“三大天后”之首——李冶外傳

李冶口中的“山氣”是疝氣的諧音,是說劉長卿有疝氣;而劉長卿反擊說的“眾鳥”諧音“重鳥”,“鳥”指的是男根,表面上是自嘲自己“鳥重用布兜托起”,其實是暗諷李冶與眾多男人有染。兩人都舉出人們熟悉的陶淵明詩句,卻變其意而用之。在寺廟裡當眾開黃腔,可見李冶也是個老司機了。正如某些詩評家所言:“拿男人的陰囊開涮,就是今日之女性也沒有幾個敢作為,可見李冶的性格有多麼的豪放,難怪劉長卿後來稱她為‘女中詩豪’!”果然是名不虛傳。

大唐詩壇“三大天后”之首——李冶外傳

三、紅顏薄命

唐貞元年間,唐代宗李豫久聞李冶的美貌與才華,特下旨宣召她赴京入宮。那時,她已進入不惑之年,正棲身著名的花都廣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李冶接旨後,只得應命北上。她作一首七律《恩命追入留別廣陵故人》:無才多病分龍鍾,不料虛名達九重。仰愧彈冠上華髮,多慚拂鏡理衰容。馳心北闕隨芳草,極目南山望舊峰。桂樹不能留野客,沙鷗出浦謾相逢。詩中不只是抒寫了老年遲暮之感,也表明她不向往華麗富貴卻又森嚴禁錮的宮廷生活的無奈之情。說起來,也是李冶命該絕。此一去她再也無回了。

大唐詩壇“三大天后”之首——李冶外傳

唐 閻立本《步輦圖》局部

李冶一到長安,唐代宗就迫不及待的召見了她。李冶風韻猶存的容貌,高雅脫俗的談吐,招得唐皇春心蕩漾,垂涎欲滴。當晚唐皇就留其侍寢,行雲布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冶久經沙場,與後宮青澀的嬪妃相比,別有一番絕佳味道。其嫻熟的床上功夫,惹得老皇帝性趣大增,欲罷不能。承歡侍宴夜專夜,從此君王不早朝。但是,再美的佳餚也有吃膩的時候。畢竟,李冶徐娘半老了。經過密集寵幸一個月後,唐代宗允其出宮,條件是李冶只能在長安居住,老皇帝想換口味時,隨時等待再次宣召。唐大曆十四年五月,唐代宗崩,享年五十三歲。太子適即位,是為德宗。

大唐詩壇“三大天后”之首——李冶外傳

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朝代像唐朝這樣,國都動不動就淪陷。唐朝長安至少先後被攻陷了五六次。神奇的是,基本上每一次都能轉危為安,收復國都,繼續李家的統治。代價則是,皇帝還都後,無一例外要收拾人心,還要收拾人。建中四年(783),涇原鎮士兵譁變,攻陷長安,擁立朱泚為帝。涇原兵變時,李冶身陷長安,沒能隨從唐德宗逃離。朱泚稱帝期間,看中李冶的詩才,讓她寫詩歌頌新朝。作為唐皇逃難時被遺落在都城年過半百的女詩人,李冶何來抗拒的力量?於是只能寫了。按照慣常的套路,說了天下歸心,祥瑞頻現等等。

大唐詩壇“三大天后”之首——李冶外傳

次年七月平定叛亂,歷經磨難回到長安的唐德宗,發現李冶與亂臣賊子朱泚有詩文往來,等於是變節投敵,邀寵獻媚。唐德宗憤怒至極,召喚李冶進行追究。聽了李冶的自辯,唐德宗仍然覺得不可原諒,遂訓斥她說:你看人家嚴巨川,跟你一樣身處陷城,身不由己,但他怎麼寫的?“手持禮器空垂淚,心憶明君不敢言”。看看,人家陷身偽朝,但心存我這個故君吶!而你呢?訓斥完,不再給李冶辯解的機會,直接下令將她處死,立馬叫人“撲殺之”。亂棒之下,可憐一代紅顏,血肉紛飛,香消玉殞,死於非命。政治鉅變,柔弱的女詩人,最終成了帝王無能的犧牲品。

大唐詩壇“三大天后”之首——李冶外傳

西安 大雁塔

當然,無論哪個年代,一名修道的女子熱衷於杯光交籌的場合,都會被貼上不貞的標籤。所以,時人評價李冶,說她“形氣既雄,詩意亦蕩”。一個“蕩”字,把她的豪放不羈的一生都烘托出來了。李冶一掃女性作家的羞澀之態,頗有男人英氣,她在五言詩方面的成就,得到歷代名家的好評。唐《中興間氣集》中謂其詩曰“自鮑照以下,罕有其倫”。《唐詩別裁》大讚其道:“不求深遠,自足雅音”。清代詩評家對她的評價也相當高,說她“筆力矯亢,詞氣清灑,落落名士之風,不似出女人手”。就是這位詩壇天后,她因詩而聲名鵲起,也因詩而丟卿卿性命。有人假設,如果當初她能和陸羽結成夫妻,或許會是不同的景象。只是歷史沒有假設啊!

大唐詩壇“三大天后”之首——李冶外傳

西安 華清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