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送政策“紅包”在華外企陸續復工

中國官方送政策“紅包”在華外企陸續復工

寶馬設在瀋陽的全球最大生產基地17日復工,近2萬名員工(包括廠內供應商合作企業員工)按計劃返崗。寶馬公司通過在工廠入口設置自動測溫設備、放置相關消毒用品。(中新社)

【綜合報道】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令在華外企也面臨“停擺”危機。現在,在中國一系列政策“紅包”扶持下,不少外企陸續復工,但完全重回正軌仍需時日。

綜合中新社、中新網18日報道,據中國據官方統計,截至2019年底累計在華設立外資企業已突破100萬家。為使這些中國經濟的重要成員儘快恢復正常生產經營,中國商務部已發佈一系列措施,包括協助企業採購必要防護物資,協調幫助解決外資企業復產存在的困難;加強外資大項目服務保障,推動在建外資大項目建設,保障企業投資按計劃進行;聚焦疫情對各類外資企業的不同影響,分類施策,採取精準幫扶措施等。

不少地方也為外企送上覆工專屬“禮包”。例如,山東除幫助外企採購防疫物資外,還聯繫餐飲企業為復工外企提供餐飲配送服務,並給予外企減免部分稅費、延期繳納稅款、緩繳社會保險費等優惠。

在官方支持下,越來越多外企開始復工。

17日,寶馬設在瀋陽的全球最大生產基地正式復工,近2萬名員工按計劃返崗,兩座整車工廠,近期將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特斯拉在中國暫時關閉了大約半個月的線下門店也陸續開始營業。

另據上海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2月11日彙總的54家外企抽樣調查,逾五成外企已全面復工,三成以上外企部分復工。

其中,歐萊雅等17家外企在實際生產經營層面已全面復工,樂高、畢馬威等13家公司也已正式復工,但採取了安排員工在家線上辦公的模式。部分復工的外企包括寶潔、日東電工、三井海上等,除生產一線人員到公司上班外,其他員工可線上辦公。其他未復工的外企有的在申請復工材料,有的在等待當地政府審批結果。

在中國另一個吸收外資重鎮廣東,外企也陸續開始復工。歐姆龍的電子部件工廠已於12日開始逐步復工,這是歐姆龍在中國地區建立的規模最大的生產工廠。松下電器在廣州番禺區、黃埔區和佛山順德區的工廠也已宣告復工。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考慮到中國現在執行分地區、分領域復工政策,外企生產經營活動要完全回到正常軌道還需時日。

中國國家發改委秘書長叢亮日前稱,不同的地區要根據疫情情況合理有序復工復產,疫情嚴重的地區應該繼續採取最嚴格的防控措施;必要的醫療領域,包括居民的基本生活領域要復工復產,其他領域“可能還要再等一等”。

中國美國商會主席葛國瑞(Greg Gilligan)坦言,如今包括外企在內的企業很多生產經營業務都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產業鏈上下游廠商的配合也必不可少,各地復工政策和進度不一將給外企造成一定困擾。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稱,如果某個企業復工了,但其上游原材料供應商、下游企業或物流企業沒有復工,企業同樣無法有效運轉。因此,當前中國應做好兩個區分,一是精準區分“疫點”、“疫區”和其他地區,對後者要儘快恢復正常生活;二是區分人和物,對人流和物流採取不同管控措施,儘快全面暢通貨流運輸。

對這一問題,中國官方已經明確,將提高公共服務的保障能力,解決疫情防控時期的用工原料、資金防控物資不足的問題,讓企業心無旁騖地復工復產。分析人士認為,更多緩解復工路上“卡脖子”環節的措施或將出臺。(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