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區:疫線“掃雷者”決不退半步

四川新聞網內江2月19日訊(徐豔梅)新冠肺炎患者的診斷,須經過鼻咽拭子等標本的核酸檢測方能確診。但患者一個噴嚏或者咳嗽,將產生大量攜帶病毒的氣溶膠,這是醫護人員採集標本時必須面對的風險。

50歲的吳小燕,是市中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股股長。疫情中,她主動請纓到流行病學調查隊最危險的崗位——對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觸者採集鼻咽拭子、痰液、血液等標本,被稱為新冠肺炎疫情的“掃雷者”。

面對風險,吳小燕堅定地說:“病毒近在眼前,但我決不能後退半步!”

與被採集人僅隔二三十釐米

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市中區疾控中心負責患者標本採集和送檢工作。作為黨員,吳小燕毅然走向採集標本的第一線。

“採集鼻咽拭子樣本時,要用無菌拭子在被採集人雙咽側扁桃體、咽後壁及鼻腔內5cm深處擦拭多次,然後留取標本。”吳小燕介紹,完成這一套動作過程中,她與患者僅有二三十釐米的距離。

越是距離近,越容易造成感染的風險。一次採集鼻咽拭子時,受採對象出現應急反應,一個噴嚏噴出的飛沫噴濺在吳小燕身上,但她跟沒事一樣,繼續完成採集操作。

“難道就不害怕嗎?”

“啥都沒想,就是集中精力小心翼翼做事。”吳小燕用樸實的語言回答了記者的疑問,20多年的檢驗工作讓她養成了膽大心細、沉著冷靜的習慣。

12個小時不吃不喝不眠

每天外出採集標本,吳小燕都要穿著厚厚的防護服。為了減少“麻煩”,她儘量忍著不喝水、不吃東西、不上廁所。

2月1日晚上11時,吳小燕接到採集任務:前往市中區凌家鎮集中留觀點,對一名確診病例的多名密切接觸者進行採樣。

由於所採集標本具有高致病性、高危險性、高傳染性的特點,採集和運輸都有嚴格的規定和要求。為了防止交叉感染,每採集一個密接者,吳小燕和同事就要進行一次長達20分鐘的全身消毒或者更換防護服;每採集完6個人的標本,就要用“A類轉運箱”及時運送標本到市疾控中心檢驗;往返一次就要換一次防護隔離服。

這次忙碌,一直持續到第二天中午11時。在這12個小時中,吳小燕和同事不眠不休,共採集了13個密切接觸者的標本,在凌家鎮集中留觀點和市疾控中心之間往返了三趟。為了節約時間和防護服,減少上廁所次數,吳小燕滴水未進。她開玩笑說:“好像感覺不到渴和餓。”

14天未回過一次家

2月15日下午6時,本應休息的吳小燕檢測了兩名確診病人家庭環境標本,忙完手頭的工作後,下了一個早班。這是她連續駐紮單位14天后,第一次休息和“下班”。

自1月21日投入戰鬥以來,吳小燕和同事完成了對6例確診病例(其中2例屬東興區)、133例疑似病例、69名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的標本採集,共採集標本576份。此外,她還負責集中隔離點的汙水檢測,對確診病例居家環境和消毒效果檢測,每天還要做標本量動態分析、撰寫工作日誌……

“春風吹,戰鼓擂,瘟疫面前,誰怕誰!”正如在“朋友圈”搖旗吶喊的一樣,吳小燕堅信,有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有團隊同事的並肩戰鬥,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一定能打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