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兵團”90後,抗疫一線的青春擔當

江蘇援湖北醫療隊數次連夜集結,前後8批奔赴抗疫最前線。在這個由2505人組成的醫療隊中,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有的是90後,有的是95後。曾經被人呵護的“孩子”,如今已經成長為一支青春力量奔赴年輕的戰場,不畏艱險地忙碌在抗疫第一線。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就是對青春無悔的最好詮釋。

江苏“兵团”90后,抗疫一线的青春担当

張海東

是硬漢也是暖男,幹起“細活”毫不遜色

張海東是來自江蘇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的一名90後醫生。在疫情一線,他有兩個身份,一個是支援武漢市江夏區中醫院的醫生,另外一個是大家的“勤務兵”--負責後勤保障工作。

承擔醫生角色時,張海東白天會跟著醫療隊中有經驗的醫生們查房、分析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共同擬定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到了晚上,他會翻開文件,學習最新的防疫防控知識,抓緊鑽研業務。“我這個年紀正是學習的時候,防疫防控的相關細則也一直在更新中,我自己做好了,也是對患者最大的負責人。年輕人,正是拼的時候!”張海東說。

承擔後勤保障角色時,張海東依舊很拼。江蘇援武漢的防護物資補給點距離張海東的駐地近5公里,每週他最少要來回跑2-3趟。“防護物資及時補給非常重要,就像戰士打仗,沒有槍怎麼打?”

有時防護物資是夜裡到達,他就要夜裡帶著公交車去拖,一件件搬上車,運回來,再一件件地搬下來,回到駐地再一一登記。別看他平時是一個樂呵呵的陽光大男孩,可是這些“細活”幹起來也細緻周到,毫不遜色。對於江蘇省中醫院通過快遞送往前線的防護物資,張海東也同樣是接收人。手機上跳動著快遞提醒,往往一天他就要接收30件快遞。看著他每天的奔波忙碌,隊友們送給他“最美勤務兵”的讚譽。

“我們1990年出生的人,今年是三十而立的時候,我們已經長大,要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擔負起中流砥柱的作用。”張海東說,1990年出生的人也被稱作“鳥巢一代”,2003年,上初中的我們經歷了“非典”,2008年,高考那一年的我們經歷了汶川大地震,更見證了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我們見證著祖國日益強大、也見證著多難興邦。現在,接力棒交到了我們手中,請大家放心,祖國有我!”

江苏“兵团”90后,抗疫一线的青春担当

劉驪娟

守護世界,90後追逐自己的英雄夢想

已經抵達武漢25天了,江蘇省援湖北第一批醫療隊隊員、南京鼓樓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師劉驪娟依舊忘不了第一次走進病房時的樣子。“當我看到患者們一雙雙渴望的眼神和醫務人員的笑容時,我就覺得來對了,為了他們,一定要支持下去。”劉驪娟說。

除了參與正常排班外,劉驪娟還會跟著感控組一起督查醫院和醫護人員們是否達到感控標準。遇到問題記在小本子上,關鍵地點拍照留存。如果遇到需要現場改進的地方,劉驪娟會主動幫著分配物資。

“這對我來說更是一次學習的過程,每一次感控工作要點我會默默記在心上, 想想自己做得是否合乎規範。”劉驪娟說。隨著大後方送來的物資越來越多,劉驪娟漸漸承擔起接收、記錄和整理物資的任務。

從南京出發時,身為90後的劉驪娟曾說過這樣的話為自己打氣:“2003年‘非典’,全世界守護90後。2020年,90後守護這個世界!”

如今,劉驪娟守護著患者們,也守護著與自己同行的戰友。“記得畢業後剛進醫院工作時,當年參與‘非典’救治的護士長是我心中的英雄。現在,我也有機會成為這樣的‘英雄’,當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就會主動站出來!”

與劉驪娟一樣,來自蘇大附一院重症醫學科護師王夢蘭也實現著自己的英雄夢。這位已從事重症護理工作6年的小姑娘說,希望用自己的專業和能力幫助更多人。

2016年,王夢蘭曾獲得蘇大附一院靜脈留置針技能競賽一等獎。良好的基本功與專業技能讓她在武漢的重症監護病房更加得心應手。為患者打留置針時,王夢蘭基本能做到一針見血。對於一直為隊員們所頭疼的護目鏡起霧影響視線的問題,她和小夥伴們也想了一些小妙招。“我們在工作前會擠一點洗手液在護目鏡上,之後擦乾淨。這樣可以保證4個小時不起霧。”

在王夢蘭所在的重症病房裡,護理人員們不僅需要對患者進行常規的輸液、觀察病人生命體徵,還需做處理病人的排洩物,幫助病人整理或者取一些物品等事情。一天,王夢蘭在為阿姨導完尿、換完床單後,阿姨向她豎起了大拇指,並要求合照。“我們年輕,能多做一點就多做一點,在蘇州的時候我是這樣的,在武漢我也同樣這樣。”

其實,這是來到武漢是王夢蘭第一次離開父母去的最遠的地方,也是時間最長的一次。看著自己的孩子在前線那麼辛苦,王夢蘭的父母心疼而自豪。“她以前挑食,我們總會在微信上提醒她要多吃一點,一定要保重身體。”王夢蘭的媽媽告訴記者。

江苏“兵团”90后,抗疫一线的青春担当

王夢蘭

拼!戰勝自我, 救助更多人!

他叫趙益槽,第五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南京市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的一位95後男護士。陽光帥氣的他還有一個特別的綽號--“南京腿子”。因為酷愛長跑,他參加了全國各地的馬拉松比賽。同事們都說,哪裡有馬拉松,哪裡就有“腿子”的影子:“作為一名經歷過‘非典’的熱血青年,如今疫情肆虐,我覺得自己總要做點什麼,希望我能發揚馬拉松不放棄、堅持到底的精神,同前線戰友共克艱難。”

“腿子”在南京市第一醫院的ICU已經工作了4年,已熟練掌握操作各類複雜儀器、搬運翻轉重症病人、定時監測生命體徵等基本技能,也早就適應了重症監護室兩班倒的高強度工作。“體能好,毅力強,關鍵時候能扛得住,”加上連續4年高強度工作的磨練,讓年輕的“腿子”有足夠的能力勝任這次支援武漢的任務。

上崗期間,“腿子”每班要和7名護士還有兩位醫生一起配合。“前天我給一個老爺爺抽血。爺爺比較瘦,血管其實挺好找的,但因為我穿著防護服,又戴兩層手套,結果第一針就爆了。但感動的是老爺爺一直忍著動也沒動,什麼也沒講……”“腿子”說,這次來武漢,第一次面對這樣複雜的疫情和高壓的工作,彷彿成長了許多。

“其實每次馬拉松跑到後半程,我都會感到腸胃不適、肌肉痠痛,隨時想放棄。但是完賽後,之前的痛苦就都會拋諸腦後了。”“腿子”說,馬拉松除了帶給他更強的耐力,也讓他知道“自己能堅持成什麼樣子”。就像這次來到武漢,面對這樣多的重症病人一樣。

採訪結束,“腿子”說,他其實還有一個心願。“我一直很想參加武漢的馬拉松,前兩年報名都沒中籤,希望來年能如願參加‘漢馬’,也期待疫情過後的‘漢馬’煥發新生。”

交匯點記者 王甜 葉真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