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远利益来看小米放弃澎湃芯片的研发是明智之举吗?

己莫V


明智之举。

大家不要忘记小米公司的属性,它是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企业的主要目标是避税和盈利。

而实体研发投资恰恰是最影响财报的东西。

所以放弃研发是明智之举。


自杀未遂嫌疑犯


从长远看,小米放弃澎湃芯片当然不是明智之举,因为SOC芯片是智能手机的灵魂,所谓“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如果有自研SOC芯片,小米手机就有了差异化的灵魂,才可能冲破性价比对品牌提升的束缚。何况前面还有一个成功的华为在做榜样。

别忘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其实,小米并没有放弃澎湃芯片,今年1月份小米产品总监王腾在社交媒体做出过回应:

  1. 没有放弃澎湃芯片;

  2. 跳票是因为芯片研发比想象中困难;

  3. 烧钱太快,超出想象;

现在,网上有不少文章拿华为和小米自研芯片对比,然后嘲笑小米。这种做法很肤浅,因为华为做芯片也走了不少弯路(这方面可以参考我过去的回答)、交了数以亿计的学费的。

那么,澎湃芯片为何一再跳票呢?答案是,芯片集成设计确实太难了。

有人会说,手机SOC芯片设计(集成设计)不就是买IP核,然后组装到一起吗,这和用电烙铁焊电子元件差不多。

这么说的话,华为海思会第一个跳出来说:NO……

芯片设计主要分前端和后端。

前端设计依次包括系统设计、RTL设计、逻辑综合和门级网表;后端设计依次包括物理设计、出版图。

为避免糊涂,我深入解释一下:

  • 系统设计描述电路的功能,简单说就是这款芯片具有什么功能,重点在算法,变不成具体电路;

  • RTL设计是使用Verilog(Verilog属于硬件描述语言,还有一种是VHDL)语言“写”出具体电路,也就是建模;

  • RTL设计得到的是源代码,还不是我们用显微镜看到的芯片中的电路,因此需要被编译成具体电路,这就是逻辑综合;

  • 逻辑综合会得到门级网表(netlist)的文件,它描述了电路的门级结构、门级电路等,说多了怕吓跑读者,你可以理解成电路的示意图(这是个粗浅的类比,准确的称呼是集成电路的逻辑结构);


那么,后端设计的物理设计又是啥玩意呢?简单说就是芯片的具体电路结构,包括规划、布局和布线,接地气儿说就是,把前端设计的东西变成具体电路,同时完整塞到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内,相当于建房子时详细的房间大小、门窗、家具、电路走向等等布局。

这一步完成后,就可以输出版图文件,它包含了电路的拓扑结构和元件特征,是芯片的最终图纸。芯片制造商比如台积电拿到这张版图就可以造出芯片。

芯片设计流程说完了,看起来和设计洗衣机没什么差别。

但差别真的是天壤之别,因为手机SOC芯片相对于家电芯片设计,难度相当于造飞机和造拖拉机的区别(董小姐喊造空调芯片真不是吹的,因为难度系数低好几个档次)。

上述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在流片(tapeout)前又没发现,对不起,项目失败,上亿元打水漂。芯片业内不乏流片失败(其实就是设计失败)、公司关门的故事,真的不是段子。

前面说过,ARM不是提供IP核吗,芯片设计难度应该降低了吧?

并没有。

ARM提供了IP核不假,但人家只管提供“零件”(IP核),没保证你把CPU、GPU、ISP、基带等内核集成到一起还能跑起来,这是高通、海思、联发科等芯片集成设计商的事。

把众多内核集中到一起,需要考虑内核连接的通信、功耗发热、内存控制器、缓存大小和共享级别取舍等等问题。所以,才有了高通、联发科、华为、三星都用ARM的CPU内核授权,但CPU跑分却分出了三六九等。没别的原因,就是各家集成设计能力有差别。

小米澎湃芯片一再跳票,个人猜测,还是人才遇到了瓶颈,原联电的设计团队经验欠佳,烧了钱没烧出成果。

最新的消息是,小米旗下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已投资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而芯原微电是一家平台化芯片设计服务商,算是设计界的老司机,它的加入可以一定程度弥补澎湃设计团队的短板。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雷军不大可能放弃澎湃芯片,毕竟澎湃关系到小米的品牌提升,是小米的未来。


魔铁的世界


海思亏损多少年了,华为之所以牛逼,就是战略太牛逼了,看好的方向不计成本也要干成,其它公司很难坚持亏损数年进行投资。这就是无形的壁垒,最终还是取决于企业家战略格局。

小米开始估计也是头脑一热,不就是拿公版改一下吗,有啥难的?其实小米估计是对的,对于ap芯片的确如此,但是忽略了基带芯片,这个数字和模拟信号混合的芯片,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随随便便成功的。因为搞不定这个东西,牛逼的德州仪器移动部门死掉了,大名顶顶的marvell卖身intel了,但是intel的移动部门混的也很差。小米做出ap来找谁买基带啊,在手机平台三分天下的时代,华为自己不够用,高通卖套片的,mtk也是。所以小米芯片芯片能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搞定基带,雷布斯一看,卧槽,这个差距不是一点点啊,是个无底洞哇。

华为长期积累太深厚,主要是人家就是做作无线系统的,基站,核心网等等全都做,而手机无非是和无线系统通信的,华为对协议标标准门清,而且在国际各种标准协会有话语权,这也是海思5g芯片推出这么快的原因。换成小米估计无线协议标准还得研究很长时间,然后再转化为芯片实现这些标准。有人说这些东西不能花点大价钱买吗,花钱可以,但是没有一家会卖,都是看家的压箱底,不是钱的问题,因为能搞出这些的不差钱。

长期来看小米放弃芯片是对的,绝大部分公司,以盈利为目的,不需要成为全产业链的公司,小米是上市公司,长期报表不好看,股东们也不会答应。

最后,不得不说华为是一个及其另类的存在,无线系统和手机芯片等全产业链得东西都做得很成功,放眼全球仅此一家。


嵌入式届


从华为研究出海思芯片来看,小米放弃澎湃芯片绝对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虽说在目前来看会尽量减少研发费用的支出,但是以后如果和高通闹翻或者美国封禁高通向国内提供芯片的话,小米可不会像现在这么轻松。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小米5C,那是17年发布的首款澎湃芯片手机,有用户买了之后给出了极高的评价,现在带大家回顾一下。澎湃S1的性能达到了骁龙625的水准,在实际体验中这颗芯片表现还挺不错的,但是后来澎湃S2却一直没有消息了。

当年小米研发的第一课芯片是从2014年开始筹备,2015年年底完成首批工程样品,2016年年底批量生产,2017年随小米5C上市发售。从开始到最终使用上市一直经历了3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不过其中花去的研究费用可是一大笔,据网上消息28纳米的澎湃S1研究费用约5130万美元,也就是3亿多人民币,这还不包括生产产生的费用。而小米的友商华为研发麒麟980的费用更是高得吓人,整整20亿元人民币,如果小米澎湃芯片要研发出一个旗舰处理器,那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巨大的,如果其中产生一丝差错,那付出的心血就付诸东流了,因此很可能是这个原因导致澎湃S2久久未能上市。

虽说研发费用巨大,但是如果澎湃芯片能够做到海思和高通的水平,那么小米会成为与华为并肩的超级企业,也能摆脱高通的限制,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帝国,对于长远来说绝对是一个功不可没的好事。


黑暗科技世界


芯片代工行业迈入10nm工艺后,成本压力越来越高。10nm芯片的开发成本已超1.7亿美元,7nm接近3亿美元,5nm超5亿美元。如果制造基于3nm开发出NVIDIA GPU那样复杂的芯片,设计成本就高达15亿美元。

芯片制造有两大难点:

首先,在试验阶段投入的资金非常的高昂,一次大概需要10万元,从设计到加工的过程中走过的工序差不多就有3000到5000道,而且一次耗费的时间差不多就是一年,在时间和金钱的制约下,对于精度的要求是极其的高。

其次,排错难度大,虽然芯片看上去的体积非常小,但是在上面却分布着数亿个晶体管,可以被检测出的信号最多也就只有几百条,能够看到如果哪条晶体管出了差错,那都是难上加难!

OPPO和小米打造自己的芯片,因为他们没有芯片发展的储备基础,继续往这条路走会非常吃力,以华为海思就是很好的参考对象。

华为10年的研发经费狂砸了3940个亿,虽然这里不止芯片投入,还有其他投入,但就算以1000亿作为芯片投入,这数字算多吗?

其实,并不多。

小米、OPPO要想实现华为的芯片全景图,至少需要10年时间,途中肯定会经历许多意想不到的波折和困难,如果想加速芯片发展必须收购成熟的芯片企业,但这个可能性不高,现在好的芯片企业的体量都很大,不可能轻易被收购。

可喜的是中国芯片进步神速,即将发布的麒麟990处理器,最大的特点是集成5G基带,是全球第一款集成5G基带的7nm FinFET Plus EUV工艺制程移动芯片。虽然三星抢先在华为前发布同样集成5G基带的Exynos 980,不过采用8nm FinFET 的工艺制程,相比华为稍逊一筹,台积电立功了。

Exynos 980 最快将于今年量产,而麒麟990极有可能搭载在9月19日发布的华为Mate 30上,也就是说已经具备量产能力。






5G石油客


华为有国家支撑,小米砸钱分分钟钟倒闭,乐视两千亿市值造个车都拖死了,何况小米!


爵士王直林


感谢您的阅读!

好些人担心澎湃S2“胎死腹中”,最终流产。

联想董事长杨元庆:我们没有计划研究芯片和系统。所以,杨元庆被大家诟病!我想这句话如果给雷军说出:我们不做芯片。你可能并没有那么大的反应!原因是,小米还处在“稚嫩的幼苗阶段”。

但是,我们佩服雷军的地方——即使小米并没有联想的建立的时间那么长。可是它的勇气就值得我们敬佩!雷军知道,芯片才是未来小米发展的核心。很多人在小米推出澎湃S1的时候,甚至都有点不屑:

小米,这样一家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哪有什么能力设计研发处理器呢?

可是,你看看雷军还是发布了澎湃S1处理器,虽然这款处理器还是有些稚嫩。使用28nm工艺,采用高能效的八核架构,包括4个主频为2.2GHz的A53大核和4个主频为1.4GHz的A53小核心,GPU使用的是Mali-T860 MP4。

你可以对澎湃S1的性能有所怀疑;你可以觉得这款处理器达不到主流处理器的性能,可是你完全忽略不了,这款处理器的意义:小米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手机芯片。

到现在为止,除了华为,国产手机中,能够自己研发芯片的,可能只有小米了。

很多人觉得,小米何必去发展芯片呢?每年大量资金投入,也不会带来什么成果,等了这么久的小米澎湃S2都没有出来?

确实,我们对于澎湃 S2还没有出来有些心急,也有些担心,小米会不会放弃研发。不过,目前得到了一系列消息:小米依然在研发澎湃S2!

处理器的研发并非是一种立即生效的成绩;也不会一蹴而就;龙芯这么多年,那么多人才,发展还和英特尔,AMD有差异;可见,研发芯片本身就是有难度的,可是龙芯却是我们自主研发,是为了能够不受制于人的战略意义;同样,小米的研发,何尝不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呢?如果,每家都像杨董那样,那么我们的芯片,怎么还有希望呢?中芯的教训不深吗?


LeoGo科技


不懂呢就多去了解,不要全靠自己臆想,人家今年出新品,什么叫放弃?今年出澎湃芯片新品,中端芯片,红米用。



花雨落9527


针对近期小米10的营销行为,发表几点个人意见吧。小米放弃澎湃芯片是最不明智的选择,一定要坚持芯片研发,当然小米的选择从市场角度来说跟联想现在的问题几乎是一致的,系统方案整合商,跟目前笔记本行业一个道理。从手机市场前3的角度来看不论三星苹果还是华为都有自己特有的芯片研发组和芯片产品,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核心技术,为啥华为可以冲击高端市场,这一点才是关键,市场消费者觉得你有这个实力,接受你的能力这是很关键的一点,都2020年了在手机性能普遍都远超性能的今天,所有的厂家是得改变一下目前的营销策略了,没事跑个分啥的,是得改变改变了,不能一味的贬低友商来体现产品的能力,都是系统整合商哪里来的这么多自我优越感。假如小米一直在研发发布澎湃的芯片产品,市场包括所有的市场消费者愿意有更多的机会让你们进入高端市场,目前小米10的靠堆料来进军高端市场其实是很危险的首先不说别的就其他友商同样的配置堆出来一个价格更美好的产品会怎样,严重的打击小米10的产品溢价能力


九天小刀


虽然小米承受非常多的非议,但不到十年的时间,已经成功成为上市公司并且进入了世界500强,无论怎么评价都是成功企业的典型,现在大家在潜意识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好像手机厂家不搞芯片研发就是一种巨大的错误,这种强制加在一个年轻企业头上明显的不公平,现在的小米公司其实还是解决生存问题,在企业的生死存亡面前一切都会变得十分渺小,华为也是在积累了30多年之后慢慢展示出自己技术实力,小米涉足芯片投资澎湃芯片,结果发现芯片研发是一种极其耗费财力的行业,于是选择了放弃。

其实放弃澎湃对于小米公司来讲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在智能手机行业如果能生存下来后面的日子会缓解一些,大家之所以对小米公司有些异议主要在于小米的互联网营销模式,这是小米最大的制胜之道因为互联网营销能够节省很多线下的门面,也就能够节省很多成本,但是这种一种缺点是不能压太多的货,如果挤压的资金太多很可能把公司给拖垮了,所以无论大家怎么嘲笑小米的饥饿营销在生存面前还是选择保守为主,再有愿景的企业也要直面现实的生存问题。

国内半导体行业发展之态势非常巨大,但是大部分集中在中低端芯片,真正高端的芯片也就只有华为海思,这些华为公司积累了十几年耗资上千亿打造出来的产品,所以门槛还是非常高,借用任正非的一句话玩芯片不仅仅是要砸钱,还要舍得砸科学家,所以对于年轻企业来讲这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谁都想掌握核心技术但是需要长期不计成本的消耗,不是随便的一家企业就能搞定的事情,包括年轻的小米公司,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对于小米公司来讲不算是一件很差的选择,在资金和技术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采用收购然后进一步研发的方式。

小米虽然不在澎湃芯片上继续投资了,但是采用入股芯片公司的轻投资的方式,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在合作伙伴搞出来芯片之后小米公司也能拿来继续使用。华为的芯片也是最近两年才找到感觉的,早期的芯片的性能也是不行,所以讲小米真想要自己去做,目前的时机和财力都达不到,果断放弃实属明智之举,芯片主要难点在于两点一种是设计方面,一种是制造工艺方面。设计方面决定了芯片的水平高低,制造也是一种高难度的工作,目前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台积电主要是和荷兰ASML公司一起合作打造,全球几乎70%的高端芯片都用到台积电的技术,在大路方面这方面技术欠缺还比较大。

小米公司作为一个年轻的企业,前期不要背负这么大负担,轻装上阵更加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的特点,把手机产品设计的非常精细,和市场的手机形成差异化,在主干道弄不过华为可以在差异化产品上下下功夫,也会有自己生存空间,希望能帮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