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名將左良玉,是如何從良玉蛻變成一塊頑石的

自1645年(順治二年,弘光元年)初,史可法親自安排高傑率軍北上,到南明著名歷史事件"睢州之變"的發生,河南總兵許定國在河南睢州(今睢縣)袁可立尚書府第"藏書樓"內以歌姬美酒宴殺南明大將高傑後,造成的後果,使南明弘光朝僅有的一次北伐還未開始就胎死腹中,也導致明清軍事力量的對比發生根本性的鉅變。這一切,都被遠在武昌的另一個人看在眼裡,他就是超出江北四鎮之外的實力派存在——太子太傅、寧南侯左良玉。

明朝名將左良玉,是如何從良玉蛻變成一塊頑石的

良玉是如何蛻變成頑石的?據載左良玉是南明弘光朝最不老實的軍閥,左良玉的一生,就是一個明朝猛將如何蛻變成軍閥的一生。

剛出道的左良玉,根正苗紅,作戰勇猛,先後跟隨袁崇煥、曹文詔、尤世威等名將對後金作戰,立功無數。這一時期的左良玉,人如其名,恰似一塊良玉,是初露頭角的軍中新秀,前途不可限量。

崇禎五年(1632年),左良玉被調到河南、山西一帶,同農民軍作戰,從崇禎五年到崇禎七年,他同各路農民軍交戰數十次,勝多負少,升任總兵。

明朝名將左良玉,是如何從良玉蛻變成一塊頑石的

當時流傳的一句歌謠說:軍中有一曹,流賊聞之心膽涼。次左良玉、湯九州;若京營兵,賊甚輕之。這一時期的左良玉,是朝廷的猛將,農民軍的噩夢,被稱為左瘋子。

崇禎八年到崇禎十年間,左良玉繼續進剿農民軍,這一時期,幾個能征慣戰的勇將,如曹文詔、鄧玘、祖寬、湯九州等都已在長期作戰中身亡,左良玉憑藉資歷和軍功,已成為名將。左良玉逐漸從將成長為帥,在朝廷兵力捉襟見肘的情況下,成為倚重的對象,但同時,他已經開始出現一些桀驁不遜、抗命不尊、擁兵自重的苗頭。

明朝名將左良玉,是如何從良玉蛻變成一塊頑石的

崇禎十一年到十六年,擁有兵力和地盤的左良玉開始表現出兩面性。左良玉對農民軍作戰有個特點,對張獻忠幾乎必勝,對李自成幾乎必敗。

他一方面同農民軍作戰。對陣張獻忠時,殺得張獻忠只恨少生兩條腿逃跑,張獻忠本人幾乎被左良玉陣斬,眼看實在擺脫不了左良玉的追殺,不得已只好裝孫子假投降。 而另一方面他以河南為基地,自持勞苦功高,又有兵力,逐漸開始不聽調遣,擁兵自重。朝廷派出熊文燦、楊嗣昌等督師,都無法調動左良玉,只能聽憑他按自己意願行事。得不到統一調度的軍事行動遭遇失敗,張獻忠復起,左良玉也被李自成擊敗,退到襄陽,隨後進守武昌,自此基本按兵不動,觀望自保。

明朝名將左良玉,是如何從良玉蛻變成一塊頑石的

這一時期的左良玉,已逐漸軍閥化,名義上還是明朝的人,打的也是農民軍,但在哪打,怎麼打,完全看他個人心情,如果說之前他確實是塊良玉,那麼現在,已蛻變成了一塊頑石。

到了崇禎殉國,南京立弘光之後,左良玉可就更不得勁了。因為他距離南京太遠,沒來得及參與擁立,何來的功勞。眼看著原本只是小字輩,兵力地盤都不及自己的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們,只是關門開了幾個會,就憑空得到擁立大功,並因此平步青雲,實力大大得以擴充,他們憑什麼?這麼好的事也不許他一起,心想這些人已不把他這個實力派老前輩放眼裡了。

明朝名將左良玉,是如何從良玉蛻變成一塊頑石的

而這些事情後來都被他歸罪到弘光朝一號文官馬士英頭上。左良玉自覺得要資歷有資歷,要實力有實力,馬士英卻視而不見,反而去拉攏些蝦兵蟹將做文章。左良玉對於馬士英已心生怨氣,於是各種作為,即對朝廷發來的詔書,他可以不讓使臣讀,讀了,他也不聽,聽了,他也沒有回應,還動不動痛斥馬士英,聲稱要殺到南京去對馬士英清君側,以振朝綱。

馬士英其實內心也很無奈,擁立朱由崧,本不是他自己的主張,是四總兵與朱由崧勾結的結果,但人家有軍隊在手,自己如果不加入,被排擠出京的恐怕就不止是史可法,還要加上他馬士英。可是這層話,如何能說給左良玉聽,好在他遠在武昌,暫時也不可能真威脅到自己,內心想著只能慢慢再來安撫左良玉。

明朝名將左良玉,是如何從良玉蛻變成一塊頑石的

朝廷對左良玉也沒有了辦法,寧南侯兵多將廣,實力雄厚,崇禎從前都命令不動他,南京這個小朝廷更加無計可施。相反,還不能把他逼急了,左良玉此時的兵力,幾乎是江北四鎮的總和,號稱擁兵八十萬,對外更是聲稱百萬。這個數字雖然有水分,但他確實坐鎮武昌,扼守長江上游,抵擋著大順軍和清軍的威脅,萬一他撂挑子不幹,那南京的屏障就要丟失,所以對左良玉無可奈何,只能一味姑息牽就。

弘光登基以來,左良玉的不爽由來已久,不久之後發生的一件事,則讓他做出了匪夷所思的行動。

左良玉做官曾得力於侯恂的推薦,侯恂本是東林黨人。馬士英、阮大鋮掌權後,擔心東林黨人依靠左良玉跟自己為難,就口頭上虛偽地跟良玉結交,暗中忌恨他,並修築板機城作為向西防禦的屏障。

明朝名將左良玉,是如何從良玉蛻變成一塊頑石的

左良玉嘆著氣說:"如今西面有什麼好防的,大概是防我吧!"適逢朝廷的局面一天不如一天,監軍御史黃澍仗著良玉的勢力當面頂撞了馬士英、阮大鋮。黃澍返回後,朝廷派遣錦衣官員來逮捕黃澍,左良玉把黃澍留下不肯交出。於是黃澍與其他一些將官天天請良玉出兵清除皇上身邊的壞人,左良玉猶豫不決,沒有答應。不久,“北來太子”(一少年名王之明者,詐自稱是皇太子朱慈烺,被弘光朝廷識破,也稱“太子案”。)一事發生,黃澍藉此機會激發大家的怨氣藉以報復自己的仇恨,召引了三十六營大將與自己結盟。

左良玉於是下定了造反的決心,發佈檄文討伐馬士英,以清君側為名,進軍南京。從漢口到蘄州,排列了二百多里長的軍艦,浩浩蕩蕩地順江東下了。當時左良玉的病情已經很嚴重,到九江後,他邀請總督袁繼鹹進他船中來,從袖中拿出一道密旨,說是皇太子送來的,以此來劫持當地的將領與自己結盟,繼鹹嚴詞拒絕了他。良玉的部將郝效忠暗中進入九江城,放火把城燒燬就離開了。左良玉看著城中的火光,說:"我對不起袁公啊!"當場吐了幾升血,這天夜裡就死了。

明朝名將左良玉,是如何從良玉蛻變成一塊頑石的

左良玉死於清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後屬下將領秘不發喪,共同推選他的兒子左夢庚為軍主。七日,大軍東下,朝廷傳令讓黃得功渡江防守,剿滅叛軍,左夢庚率餘部投降清朝。

清大學士張廷玉評價左良玉:長身赬面,驍勇,善左右射。目不知書,多智謀,撫士卒得其歡心,以故戰輒有功。左良玉以驍勇之材,頻殲劇寇,遂擁強兵,驕亢自恣,緩則養寇以貽憂,急則棄甲以致潰。當時以不用命罪諸將者屢矣,而良玉偃蹇僨事,未正刑章,姑息釀患,是以卒至稱兵犯闕而不顧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