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学堂:用三分钟,与成功者(圣贤)对话,实现古为今用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评述】

知,通智,智慧的意思。忧,忧患。惧,害怕。

先说,知者不惑

智慧是什么?

智慧是掌握理论的人。

理论是什么?

物理、数学、化学、管理、营销……

这么多的理论,叫人怎么办?

说真的不要太过担心,因为这些理论的背后核心是——为人服务,改善人的生活而已!

为人服务是什么?

这就是儒家所说的善,王阳明所说的——致良知。

传习录学堂:用三分钟,与成功者(圣贤)对话,实现古为今用


懂的了这个道理,看待任何事物自然就没有疑惑。为什么这么说?举个例子,我们如何判断一件事物对不对?很简单从这件事物是不是对人有益,是不是能改善人的生活。这就想马云做淘宝一样。马云为什么在大家不看的情况下坚持做淘宝?就是马云看到了电商购物能改善人的生活方式。可见,懂的致良知的人是充满能量的,看待问题是清楚的。这就是“智者不惑”的真意。

传习录学堂:用三分钟,与成功者(圣贤)对话,实现古为今用


再说,仁者不忧

仁者?

什么是仁者?

仁者放在现在来说,就是身居高位的人。

身居高位的人忧的是什么?

是所管理的所有事物是否安定兴盛。

那要如何做?

用仁。

为什么这么说?

有句话说的好“得民心者得天下”。那要如何得天下?如何让天下人不造反?

很简单——对天下人真心的好

对天下人真心得好,是什么?

这就是仁。

大家想想看,天下人都好了,作为最高管理者,还有什么好忧的。是以“仁者无忧”。

最后说,勇者不惧

勇者什么都不怕,这很容易理解。但人如何才能有勇?这是很多人常问的,也想知道的。

那如何才能有勇昵?

信仰。

信仰是什么?

是相信一种理念。

理念是怎么来的?

理念来自于理论。

那要如何相信一种理论?

要相信一种理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理念(理论)的正确性;2、要深入研究理论。

这如何理解?

错误的理论,人是不可能相信的。人都不相信了,怎么可能变成人的理念?至于深入研究就更容易理解了。试问,一个人从来都不去读的理论,谁会盲目的相信?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坚信儒家的人来说,必须坚信“致良知”。

传习录学堂:用三分钟,与成功者(圣贤)对话,实现古为今用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评述】

可与,能够的意思。适,往。立,坚守、秉持的意思。权,权衡,灵活灵活运用的意思。

学孔子为了什么?

为了做事。

要做事,要学什么?

学致良知。

学致良知就可以了吗?

不行。

还必须能够坚守“良知”。

那秉持“良知”就可以了吗?

不行。

除了坚守,还必须灵活运用良知。

这就好比读《孙子兵法》。大家都可以读,但不见得大家都能读的懂。读不懂,也就是没有掌握“道”,没有掌握道,就不会有用。“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说的就是这个。

传习录学堂:用三分钟,与成功者(圣贤)对话,实现古为今用


再说“可与适道,未可与立”。这也很容易理解,这就像公式一样,懂的这个公式的存在,但不见得人人都能运用。这就好比大家都知道要勤奋,但是一面对事情时,就不想勤奋了。秉持与坚守的意义也就在于此了。

能坚守就可以了吗?不行。因为人所面对事情往往是很复杂的,所以需要在坚守良知的前提下,灵活运用。

为什么会有所谓的“善意的谎言”?就是因为要灵活的运用良知。

那要如何做到“灵活运用”?

很简单。就拿“善意的谎言”来说。不能说谎这是大家都知道,但是“善意的谎言”为什么大家又都赞成。原因就在于其目的是善意的。而“说谎”这件事情可谓无伤大雅。是以可以“说谎”。

当然,不是目的对了,就可以什么都做。就比如你是一个交警,当碰到一个为了救人闯红灯的人,要怎么办?

最好的做法是:先处罚,然后再表彰。为什么?因为法律是不能违反的,但处罚一个见义勇为的人,又显得无情。所以灵活运用良知,做好的方法就必须处罚与表彰并存。这样既能维护法律的尊严,又不伤害人们做好事。

总的来说,要达到灵活运用良知,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目的要正,也就是要符合良知;二行动、方法不能对人有生命、利益有伤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