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什么感觉官僚世家称帝一般不杀忠臣,相反有些穷人地痞称帝都会杀?

跑腿小辉哥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官僚世家称帝的真的不杀功臣吗?我猜题主问的应该是开国皇帝对比,而且杀的不是忠臣是功臣吧。不然每个朝代皇帝杀的忠臣可太多了。

我们来看看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是否杀过功臣吧:

最著名的杀功臣的开国皇帝是刘邦和朱元璋,这也是题主作为穷人地痞称帝杀功臣的代表吧。

好,我们来看看其他的:秦始皇历史记载确实不杀,但是从全国统一到灭亡短短十几年。秦朝一大票功臣最后只剩章邯了。刘秀不杀功臣,但你看建国后他的功臣是如何的谨小慎微。晋武帝不杀是因为他爹、他伯父已经杀的差不多了。

《隋书》记载:“其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诛夷罪退,罕有存者”。不知道杨坚开国前算不算官僚世家。侯君集和张亮不知道算不算大唐开国功臣。更多的例子不用再举。

杀与不杀不在出身

所以你看不是说官僚世家称帝就不杀功臣,而穷人地痞称帝就大开杀戒。杀与不杀,完全是看帝国统治的政局和当时的具体情况。与皇帝是否出身贫寒没有关系。

比如秦始皇能掌控功臣,自然就没有必要杀功臣,秦二世一看我在位很多人不服气。那我就把不服气的人都杀了。刘邦所杀的功臣主要是汉朝开国前的诸侯王,他自己的嫡系队伍如樊哙、周勃等不但没杀,反而在未来几十年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朱标死之前,即使蓝玉在飞扬跋扈,睡元朝皇妃,寇明朝边关而入,他也还是活得潇洒得很。因为他就是朱元璋留给朱标的嫡系,朱元璋也知道朱标镇得住他。可惜朱标死了,明朝一大串可能会对朱允炆的统治造成威胁的功臣就只能跟着陪葬了。内在的逻辑和李世民杀侯君集又有什么不同呢?

那么有人又要问了,到底什么导致了看起来底层出身的皇帝杀功臣要相对多一些呢?

大家的答案里普遍忽略了一点,就是底层出身,创业成功的皇帝,他们的继承人普遍在他们临死前都还小。镇不住这群跟着老皇帝血雨腥风中打拼出来的老家伙。而贵族皇帝一般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举个例子:刘邦死时61岁,不算寿数低。但他的嫡子刘盈才17岁,也就是说,社会底层的刘邦要混到40多岁时,才靠坑蒙拐骗娶到了吕雉,才有了自己的符合宗法的继承人。要不是他死后十多年吕雉镇得住这帮功臣,单靠刘盈,这个江山还姓不姓刘可不一定。

刘裕起于底层,活了59岁,也不算死得早。但他死时最大的儿子才16岁。他要到已经依靠军功站上高位了才能找到女人替他生孩子。他死前要不要替他的幼子把有威胁的人清理一下?即使这样,他的长子刘义符也很快就被檀济道等人给废杀了。

朱元璋25岁才下定决心参加起义军,27岁时长子朱标才出生。朱标是他培养很久的,镇得住局势的继承人。但偏偏朱标英年早逝了。朱标的蜜糖蓝玉他们,就有可能成为朱允炆的砒霜。所以晚年丧子的老皇帝不得不再次拿起屠刀。把继承人权杖上的刺给他刮干净。

结论

举了这么多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不存在皇帝不杀功臣的,只在于这个功臣有没有妨碍或者是威胁到了皇权的稳定。不杀功臣的原因有三:一是因为皇帝镇得住功臣,他的继承人也能搞定这些功臣。以李渊和李世民为代表。但到了李治手里就要费老大劲才能摆脱长孙无忌等功臣的控制,独掌大权了。二是功臣已经变成拔了牙的老虎,没有威胁了,如刘秀、赵匡胤的功臣。三是还在乱世还需要功臣冲锋陷阵。如曹操刘备以及顺治时代的吴三桂等人(到了康熙年间形式稳定也要削他)。

而题主所问的出生于社会底层的皇帝为什么相对来说杀功臣会更多一些。因为任何一个时代底层娶妻生子都要困难很多。他们奋斗一生临死了继承人很小,还制不住大局。那就只能把那些有威胁大臣给弄死了。

本来朱元璋不用这样干,本人活得够长,继承人也是久经考验的,可谁叫老天让朱标早死呢。

而且真较真起来,蓝玉们的那些无法无天的行为,死一千次也够了。而且明朝徐达家、常遇春家、沐英家等好多功臣可是富贵与大明相始终的。你仔细看看,有几个朝代功臣可以和王朝一起善始善终。


丁强888


按通常的说法,官僚世家出身而当皇帝的人,一般都不会杀和自己一同打江山的忠臣们,主要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备较高的眼界、心胸和格局,对驾驭手下人非常有信心,所以通常不会鸟尽弓藏。相反,穷人地痞出身而当皇帝的人,喜欢兔死狗烹,主要是因为他们道德品质、心胸格局要低下一些。

这种说法咋看上去有道理,但其实,这就是标准的扯淡。从某种意义上说,官僚世家出身而当皇帝的人,之所以不怎么杀功臣,并不是他们的道德品质更高,只是因为他们不需要。

因为,这些官僚世家出身的人,通常都具备非常强大的家族背景,所以他们在打江山时,最主要依靠的力量,通常都是他们的亲人。

而且,这些官僚世家出身的人,他们在起兵造反时,通常都拥有强大的军政力量,也就相当于自带的基盘非常强大,这也就导致外人和他们合作时,只能沦为他们的打工仔。所以通常他们在起兵时可以直接公然表示,我们这个军政集团,就是我们家的。



举个最简单例子,李渊晋阳起兵后,最核心的权力者是四个人。第一个是51岁的李渊,他是大元帅;第二个是28岁的李建成;他是左军元帅。第三个是19岁的李世民,他是右军元帅。第四个是14岁的李元吉,他是中军元帅。

在这四个人之下,拥有独当一面权力的统帅,就只有李孝恭和李道宗两人,但他们两个也都是宗室成员,至于什么李靖、秦琼、程咬金、徐懋功等人,都是这些人下面的将领而已,根本不具备挑战李渊皇权的能力。

事实上,当时李渊手下的臣子,主要就是这两种:一种以前就是跟着李渊混的,李渊原本就是他们的上司,而且出身又比他们高贵,他们自然不敢奢求和李渊分庭抗礼;

第二种是后来被李渊俘虏,或是投降李渊的人,他们以前的地位,虽然有些人比李渊高,而且出身也可以和李渊相提并论,但是他们毕竟是被李渊俘虏或是投降李渊的,哪有资格敢与李渊相提并论。

在这种背景下,李渊自然不需要干鸟尽弓藏的事情。因为,大唐帝国真正的权力,都在自己的儿子或侄子手中,其他人都是打工仔而已。当然,也正因为类似的原因,大唐帝国皇族之间的斗争,那可谓是相当的惨烈。

还有赵匡胤,他所依靠的最主要力量,是他的弟弟;至于刘秀,所依靠的是刘氏皇族和他两个老婆娘家人的力量,所以自然也犯不着对臣子下死手。



再反观刘邦、朱元璋起家时,因为他们的出身太低,一方面缺乏强大的家族力量做依靠,所以就只能重用异姓臣子,让他们作为统帅独当一面,在这种背景下,这些臣子的势力自然会越来越大,最终威胁到刘邦、朱元璋的权力。

另一方面,那些投靠刘邦、朱元璋的人,他们起点、出身,他们都不比刘邦、朱元璋差劲,而且起兵后,这些人常常就是独当一面的,所以他们和刘邦或朱元璋合作,那都是标准的合伙人,而不是打工仔。

在这种背景下,指望这些人发自内心的承认,天下就是刘邦、朱元璋家的天下,难度实在有点大。既然如此,他们不大开杀戒,怎么能保证一世二世万世的相传呢?

从这层意义上说,之所以会出现“官僚世家称帝一般不杀忠臣,而那些穷人地痞称帝都会杀”的现象,这与道德品质、心胸格局没有任何关系,主要就在于帝国的权力在谁的手上。如果帝国最主要的权力在臣子手上,那皇帝自然会对臣子下杀手;但如果帝国最主要的权力在皇帝儿子、兄弟和老婆娘家人手上,那皇帝就会对这些亲人下杀手。


我是赵帅锅


我们仔细分析赵匡胤和李世民、朱元璋的时候就会发现朱元璋和这些皇帝明显不对路。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对于那些官员该杀的杀一个都不含糊,而那些原本就是是官僚世家的人,他们当了皇帝之后,对于手下的臣子是爱护有加。

自卑心理在作祟

在朱元璋的电视剧当中,见过这样一段非常有趣的对话,这一段对话可能是导演不经意之间安排出来的,但是对于整个剧情而言有着非常大的连续性。

马皇后想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主意,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得知这个主意之后,就跑到刘伯温的面前去炫耀这个主意,炫耀来炫耀去问刘伯温,你觉得这个主意是谁出的?

刘伯温听了之后赶紧跪在地上说:是不是马皇后、是不是胡惟庸、是不是李善长?

刘伯温问了一个圈之后,朱元璋说:这就是我出的主意,你怎么就是不相信我呢?你怎么就是觉得这些主意,非常聪明、非常好的办法不是我出的呢?

刘伯温听了这句话之后跪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整个脸上都是汗。

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对话,在这个对话当中,我们能够看到朱元璋的心里面有一种感情,这个感情就是自卑。

自卑的情绪无以复加,而且朱元璋的自卑情绪的演化过程中慢慢有了这样或者那样的极端。

帝王之术不一样

首先,甭管是赵匡胤当皇帝还是李世民当皇帝,他们在当皇帝之前就已经位极人臣,他们在当皇帝之前就已经享受过很大的权力。

因为他们之前就已经拥有过,所以在面对更大权力的时候,能够保持理智,能够始终克制自己的欲望和野心。

而更多的时候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当官的,知道当官的门道,甭管你是文官也好还是武将也好,都知道这里面有一些东西,水至清则无鱼,所以他们也不会对所有的官员斩尽杀绝。

朱元璋从小就是乞丐出身,而且落魄了,突然之间当上了皇帝,对于手中的权力掌控几乎达到了极限。

再之后朱元璋就开始疑心疑鬼,总是觉得有人要害他,然后觉得有一些臣子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合格,于是就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杀戮。

我们只能说帝王之术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些皇帝在没有当皇帝之前,他们的身份地位决定的。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上出身卑微的皇帝有刘邦,朱元璋等。其实他们都在一个乱世分裂的年代,在非常时期必须用非常的手段做非常之事。再说刘邦,朱元璋出身贫苦,打下江山当上皇帝不容易,他们杀害功臣和忠臣都是为了保住自己打下来的江山,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他们的接班人都很弱,刘邦的儿子汉惠帝刘盈,身弱善良,刘邦怕他镇不住那些肱骨大臣,刘邦要为他考虑。而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继位,也是文弱书生,如果是他儿子朱标继位的话,他根本不用杀功臣,朱标完全能够稳住局面。

而那些官撩世家出身的皇帝,他们基本上都不杀功臣和忠臣,说明他们对功臣和忠臣所做出贡献都记在心里,从心里感激他们,把他们安排的很好,受到历史上的最佳好评,这样做不让人心寒啊,如果功高震主就得死,要不然人家不放心,那以后谁还努力干工作呢?谁还肯卖力气呀?所以我觉得像秦始皇,赵匡胤,李世民,刘秀等才是真正受人敬重的好皇帝啊,这样的皇帝绝对是历史上的正人君子,对历史的发展和进步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健康中国1965


哈哈哈 这个问题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完全是题主知识浅薄而引申出的臆想。

我们拿出两个代表性人物来做出驳斥,这两组人物就是李渊、杨坚。

杨坚出自关中高门弘农杨氏,自称是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其四世祖杨元寿被北魏任命为武川镇司马,其父杨忠跟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死后追赠太保,谥号桓。

杨坚好猜忌苛察,容易听信谗言,到了晚年更是滥杀大臣,虞庆则、史万岁等功臣故旧先后被杀,此外,法制逐渐遭到破坏,用法“不复依准科律”,颁布诸如“盗一钱以上皆弃市”、“三人共盗一瓜,事发即死”之类的苛刻刑法,百姓惶恐。杨坚还热衷廷杖,“每于殿廷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数四”。


史书评价其:天性陈猜,素无学术,好为小数,不达大体,故忠臣义士莫得尽心竭辞。其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诛夷罪退,罕有存者。

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又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虽则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朝臣既知其意,亦不敢直言,宰相以下,惟即承顺而已。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妇翁之亲,值周宣帝早殂,结郑译等矫诏入辅政,遂安坐而攘帝位。其时虽有尉迟迥、宇文胄、石愻、席毗、王谦、司马消难等起兵匡复,隋文犹假周之国力,不半载殄灭之。于是大权在手,宇文氏子孙以次诛杀,殆无遗种……窃人之国,而戕其子孙至无遗类,此其残忍惨毒,岂复稍有人心!

李渊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显贵。李渊的祖父李虎,西魏时期太尉,联合丞相宇文泰及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同保魏室,是西魏八柱国之一,赐姓大野氏。

北周受禅之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唐朝的国号,溯源于此。

李渊酷好杀降。

史书称其:古今杀降之甚者,莫甚于唐高,而项羽、白起弗与焉。薛仁杲降则杀之,王仁本降则杀之,萧铣降则又杀之,其他盖不胜数也。或谓出太宗意,然而太宗未尝杀颉利也。独当时何无一言救止,岂其力不能得之。文静之死,而无及于数子耶!

对待投降献出军队的首领头目,为了尽快收服他的势力军队,采取简单的一刀切。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杀。我寻思刘邦对待投靠的异姓王最开始也是以礼相待,封王裂土吧。也没有李渊如此之没有吃相,过河马上拆桥吧?难道人家投降就没有功劳了嘛?

看到这里,大家自行评价吧。


汜水之阳


垃圾题目。

都是被一些恶意文人肆意曲解了,一些文人、一些权贵、一些士族为了自己得到更大的社会权益,故意推崇、放大这类使其得到更多利益的言辞,哄着厚道人跟着跑。

任何初创政权成功后都要消灭一批对手遗留势力,都要消灭一批自己不满意的帮手……这是人性决定的。

如果建国初期对文人、士族比较好,那么流传下来大多是歌颂的内容比较多,如果对文人、士族按照普通百姓的待遇,那传流下来责怪的内容比较多。

就拿李唐王朝来说,兄弟都互相铲除,对功臣能有宣扬那么好?而且李唐王朝几乎代代互相残忍互杀,能绕过异己?

个别特殊人才被对手重用是帝王需求,但其不具有普遍性。

杀功臣也和当时环境有过,也和得到江山的难易程度有关,容易得江山的皇帝一般杀功臣少,得江山艰难的皇帝一般杀功臣多……

杀功臣和帝王出生贫富没有首要关系。


风清云淡水天一色


皇帝杀的都是对皇帝有威胁的人,就是当时没有威胁,以后也会对继承皇位的人有威胁的人,在当时更谈不上什么忠臣不忠臣,只是以后编写历史的人说他们是忠臣,小编不在当时的朝代,你咋知道那些人是忠臣不是忠臣。

穷人当皇帝和官僚世家贵族当皇帝都是一样的,为巩固皇位照样杀大臣,看看历史上有几不杀大臣的皇帝?只有少数篡权夺位那几个贼子没敢大开杀戒只用暗法折磨人。

提问者看野史演义太多了,有哪几个皇帝是地痞?刘邦出身卑微,起事时也是亭长(十里一亭),管方圆十里,也是秦朝的公务员。

刘邦慧眼能识天下英雄豪杰为己用,开大汉之先河,把你家的祖上所有的人和刘邦比比,想给刘邦提鞋脱袜舔脚丫子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有比刘邦强的人。

朱元璋只是家穷,也不是地痞,不偷不抢不耍流氓,也是顶天立地的好汉,能灭群雄,推翻元朝横扫六合,为开国一帝,这就是历史。你是不是地痞无人知晓,你祖上有比朱元璋更英雄的人吗?

一个乳臭未干的竖子,不敬先人,蔑视历史,口出狂言,历史上有几个开国皇帝是地痞,你说出来让大家看看。

看些野史地摊杂文,就在“头条”妄评历史上开国皇帝,信口开河,玩世不恭。历史上任何一位开国皇帝都是有一定的才华、智慧、有过人谋略的人,他们不得人心能得天下吗?不敬先人不尊古人,就是狂妄无知。


九天牧马


地位有别

举个例子吧,比如你原本就是一个手握大权的重臣,然后称帝,你的忠臣,基本原本就是你的下属,也就是说,在你称帝之前,上下尊卑都已经确定了,不过是大家都往上提了一点,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说,只要不犯忌讳,就很少杀忠臣,因为从一开始你的权力,名声等各方面都在对方之上。

但从草根崛起的就完全不同,想必大家都知道,一般皇帝登基之后,都会造一些舆论,证明自己登基称帝的重要性,比如什么神龙入梦而生皇帝,什么生下来的时候,天上彩云环绕,什么自幼就与常人不同之类的。

但这样的人,随着他一起崛起的,一部分人是泥腿子,以前草根朋友,这些人对他知根知底,什么祥云环绕,什么异于常人,当初一起偷鸡摸狗以为我忘了,他心里也明白,所以自然觉得这些人跪拜时眼光异样。至于另外一些,以前的位置还在他之上,这样的人恐怕未必真正心服,现在这样的人也很多,既然乞丐流氓都能坐上龙椅为什么我不能,所以这样的皇帝,他和重臣并非一开始就是上下级关系,地位和阶级稳固,这使得他缺乏安全感,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他会除去觉得会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存在。


叶飘刀


其实类似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皇帝离我们太远,就看看工作单位吧。单位的一把手如果出身于家境好的,或是官二代之类的,对下属一般比较宽厚;如果是经过艰苦拼搏,从下层拼杀出来,好不容易才得到一把手的宝座,下属的日子一般不会好过。一般来讲如此,不排除例外。


炎热夏天584


这个题目只要解释清楚朱元璋为什么“大杀功臣”也就回答清楚了。

刘邦没有杀过忠臣,他的基本班底那些丰沛子弟一个一个活的好着呢!他杀的基本是原六国旧贵族出身的人。

所谓“穷人地痞”称帝的也就这两个人了呗!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忠臣呢?

朱元璋要废除相权,废除相权,废除相权。重要的事说三遍。

李善长,胡惟庸,刘基,蓝玉等人要反对的也不是朱元璋,他们既不敢,也理解自己没有本事反对朱元璋,他们只是要做丞相。

尤其李善长,胡惟庸和刘基这三个读书人,范仲淹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嘛!

三个人既然有机会辅佐朱元璋治理天下,拯救天下苍生,第一反应当然是好好工作了,读书一生,以良相名垂青史,夫复何求?

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

可是,其中一方认识不到这一点,反而竭尽全力的去试图把“丞相工作”去做好!

等于去和朱元璋抢权,所以朱元璋杀人!

为什么汤和能善终?因为汤和连县官都真心实意的不想干,不要说什么劳什子宰相了。

为什么沐英能善终?因为沐英对于永镇云南的富贵非常心满意足,从来也不打算“拯救苍生”,服务全天下。

以上不是评价好坏对错,只是要找准矛盾点。

说“感觉官僚世家称帝一般不杀忠臣”很容易举出反例的:

李世民“玄武门兵变”完全可以不杀人的,把人抓起来也可以呀!李渊不就是没有杀吗?亲手杀死自己的哥哥可比杀忠臣要心狠吧!

康熙削三藩可对不起人家吴三桂这个大清忠臣呀,吴三桂从关外一直打到云南省,功劳多大呀!

这个问题设置的前提不成立,历史上没有“穷人地痞称帝都会杀忠臣”这个事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